本文转载自:杭子牙(ID:gh_12ee7484ca65)
中泰两国将从3月起永久互免对方公民签证,新加坡总理公署也发文表示与中国将实施30天互免签证的协议,这些措施实施后,中国游客不用再办签证即可入境。
反观我们国内包括清北在内的大部分大学,仍然大门紧闭,闸机森严,非本校人员进校参观或进行学术沟通交流,不仅需要在网上争抢每天有限的名额,过大门口闸机时还要刷脸查验身份证件,入校手续比入境新加坡、泰国都难。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显然注意到了一年来社会上要求开放大学校园的强烈呼声。教育部官网日前公布了《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329号(教育事业类428号)提案答复的函》,就《关于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通过校园开放服务城市和区域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案》进行了答复。
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大学校园更好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依法保障高校合法权益。同时,指导高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和师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下,使校园开放和内部管理达到平衡。”
然而到现实层面,我们看到的是,包括清北等在内的绝大部分大学,放开进展非常缓慢。
北京大学向媒体表示,“北大正在持续推进校园有序开放,适时调整政策,使进出校门更加便捷、快速。”然并卵,反正你现在出入北大和之前没有一点变化,还得先通过网上预约,能不能约到得看天意,然后再到闸机扫脸查验证件。
北大拟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优化东侧门专用入校通道,校外远端设置“初步核验岗”主动预检,分隔已预约人员和咨询人员,利用链柱设定“排队等候区”“人工核验区”;盘活校内空闲区域设置安检区,提升通行效率。团体入校采取“整车放行、校内核验、人员抽检、专人接待”的原则入校;设置东侧门停车场为落客核验区域,实现“顺向可通行、落客即驶离”效果,同时落实总量控制,防范校门拥堵。
本来一个放开校门即可,很简单的事,硬是搞成了那种“在马路上盖一个关卡,设两个人收费;为防止这两个人贪污,又设两人监督;为防止他们共同贪污,又加两人监督这两个监督者;为管理这几个人又设了一个经理;因为经理有时会生病请假,又设了一个副经理;为安置这一组人马又盖了一栋办公室,购置了一大堆办公设备,还得安排一群家属”的夸张观感?
其实,只要撤销关卡,后面所有那些巨额成本都不用付出。
但是,就因为死抱着关卡不放,最后衍生出了多少流程,给整个社会、给管理者自身增加了多大成本!2008年之前的校园,什么闸机都没有,摄像头也没几个,就门口几个保安查验个身份证,发生过很多安全事故吗?影响了教学与科研秩序吗?并没有!
在开放压力下,清华大学校办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学校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面向社会持续扩大校园开放规模、简化入校程序,加强清华优质育人资源辐射。”
清华大学对未来得开放承诺是“完善入校服务平台,整合优化各类入校报备系统,使各类人员入校预约更加简便、快捷;针对社会需求,每个开放日可预约时间段调整为8:00-11:00、13:00-16:00,将接待游客入校时间每日上、下午各提前一小时;优化车辆入校方式,加强校门区域的疏导管理,减少拥堵和排长队现象。未来,学校将不断测算分析校园人员流动的整体情况,综合校内活动情况和校园承载能力等因素,动态科学调整相关政策,不断提升校园开放的规模和质量。”
我翻遍所有这几行文字,连字里行间都没有放过,也没有看到社会上呼吁和希望看到的真正的无障碍开放措施!预约、闸机、核验,仍然一个都不能少!所谓的开放,其实是糊弄社会舆论与大众的假开放。
与此同时,清华大学最近还向内部发了一个通知,从2024年1月1日起,北大清华将交互身份核验身份信息,两校师生实现畅行互通。
有评论就此一阵见血指出,这个通知第一眼看,似乎是关于“开放”的故事,但看第二眼,却发现是一个扩大版的“封闭”故事。它等于向社会宣示:清华是北大人的清华,北大是清华人的北大,但清华北大不属于社会。
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获得了国家大量拨款,本来应该成为开放的表率,却如此固步自封,带头建立土围子,人为设置社会孤岛,成为典型的“精英俱乐部”。
这是中国大学应有的格局吗?如此将自身与社会隔离封闭开来的大学,如何培养出具有开放精神的国之少年?又如何展现我们我们这个时代的开放精神?
西方在妖魔化中国,说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封闭,如果连我们最顶流的大学、连对自己人都这样大门紧闭,不是正中了西方说辞,授人以柄吗?“人必其自敬,然后人敬之”,我们中国人自己要争气啊!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09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