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炒股拌饭):舔狗经济也开始崩了。。
前两天不是情人节赶上了初五迎财神嘛,有意思的是整个朋友圈都看不到往日情人节的热闹,只看到大家热火朝天的迎财神。
有人说那是因为现在大家搞钱的欲望远胜于谈恋爱,所以才会热火朝天的迎财神。
但事实上这种变化,并不只是出现在最近的这个情人节,从去年七夕开始舔狗经济就开始崩了。
只不过这次是因为和初五迎财神叠加,大家对这个节日的关注度变得更低了,朋友圈也更少人晒了。
从过去的热热闹闹到渐渐问津的人变少,这期间发生的变化,本身就是经济增速放缓增量变少带来的影响。
在经济增速放缓往下走的年代里,很多过去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都会发生变化,这点我们的邻居日本已经给我们打下了样板。
01
在过去的七八年时间里,在媒体的各种渲染下,几乎所有的节日,从情人节到清明节都变成了购物节。
为了刺激大家消费,基本快到这些节日之前,商家就会先来一波广告的狂轰滥炸。
各种广告内容都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告诉男生节日马上要到了,也到了你该表达心意的时候了。
什么男生们听好了过节要送女生XX,情人节懂事的男生会送什么,给女生送什么显得不是那么直男。
以前这些广告下面还挺和谐的,但是最近一年多的七夕和情人节画风完全变了,下面基本都是男生在骂街的。
热评的留言还有问凭什么要送的,也有说傻X滚蛋的。最搞笑的一条是说什么,要么送口200万的花梨木棺材把。
还有一种是提出质疑的,说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只宣传男生送女生礼物,不让女生送男生礼物。
而且这样的评论,现在基本是充斥在短视频平台各大品牌的广告投放下面,从外资到国货,从高端到平价产品。
不管你去看谁家的广告,基本下面的评论都是这个画风,大家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除了短视频平台之外,其他中长视频平台的广告下面也是这个画风,大家说辞基本都是一致的。
但是如果你去翻同类型广告在同一个博主那边的投放,会发现三年前情人节广告下面的评论画风,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按道理说同一个博主,同样类型的产品和视频,观看的受众群体应该变化不大吧。
但是如果你看下面的评论的变化,会觉得这博主的粉丝是不是完全换了一批人。
你说这个情况奇怪么?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我们的邻居日本伴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到增速逐步放缓,期间也经历过类似的变化。
02
下图是一张关于情人节男女互赠礼物的统计图,不同颜色代表的是男女之间遇到节日的时候,大家是怎么赠送礼物的。
这里面粉色是男女互赠区域,蓝色是男送女区域,黄色是女送男礼物的区域,而黑色是情人节送礼物违法的区域。
可以看出除了蓝色男送女。黄色女送男和黑色违法的区域,全世界其他区域基本都是男女互赠礼物的。
蓝色男送女这一大片基本集中在中国这边,黄色女送男这一片区域则集中在日韩这个区域。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了,怎么同属东亚片区,日韩这边会这么特殊,居然遇到节日要女生送男生礼物,这不是和国内反过来了。
其实现在我们国家覆盖的蓝色区域,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也曾经出现过几十年,变成了黄色不过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
要知道多数社会现象的背后,以及社会思潮的变迁,本质上都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地位的变化。
从底层逻辑上看也非常简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变化也会带来整个社会思潮的变化。
记得前段时间看到很多人说,舔狗经济崩盘是因为男性的觉醒,其实这个说法真的很扯淡。
本质上一切社会现象和行为都是背后经济变化的映射,看看男女关系领先我们好几个版本的邻居日本就知道。
这类变化是整个社会步入老龄化,和经济增速放缓步入下行周期的必然。我们最近发生的变化,也只是走了日本舔狗经济崩盘的老路。
日本是东亚第一个经济崛起进入泡沫期的国家,同时也是东亚第一个经历极端女权之后又销声匿迹的国家。
可以说很多东西不过是我们邻居走过的路,我们自己再走了一遍而已,而且基本就是不带重样的翻版。
03
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泡沫期,很多事情现在看起来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确实在当年的日本也真实发生过。
由于企业用人需求旺盛,在泡沫时代的日本大学毕业生是绝对的卖方市场,一个个都是天之骄子。
如果来面试报销车马费是必须的,基本每个面试者都能拿到5000到1万日元。
等回去的时候还送点公司小礼物,甚至有人迟到一小时,喝的烂醉都能初试通过,着在现在几乎不可想象。
到了第二轮面试的时候,基本上日本的招聘企业都会午餐晚餐高档餐厅好吃好喝供着来应聘的大学毕业生。
如果能进终选,企业更会不遗余力争取,基本十万日元的现金,四十万日元的购物券必不可少。
要是你在这批毕业生里面出类拔萃,类似那种“本社不可或缺的人才”的类型。
那么阿玛尼,劳力士,300万日元以上进口车等各种名牌,都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父母家人海外旅行,甚至免费高档公寓也不是不可能。
即使你签了就职誓约书(类似我们的三方合同),由于泡沫经济时代岗位的需求远大于供给,企业也不是那么放心你能最终入职。
毕竟距离毕业还有大半年,企业为了防止你变卦,到了假期,企业会以研修学习的名义邀请你去旅行。
电话里还会特地嘱咐,“请大家尽管放心,研修的事我们会安排的,千万不要带钱喔!”
当时甚至有这样的奇葩新闻,
东京某企业人事从财务拿了5万日元的招待费跑去请客学生,回来向部长邀功,说我今天只花了4万日元便搞定这些学生了。
部长听完不是大赞而是勃然大怒,“你个蠢货,工作不行也就算了,连经费都不知道怎么花嘛?”
然后亲自一一拨打联络学生,说招待不周,夜里去六本木高级寿司店再紧急礼赔一顿。
在日本泡沫经济的顶峰时期,各行各业都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甚至因为岗位需求过于旺盛,很多岗位由于供给不足招不到人。
因员工不足破产的企业在1991年有252家,用工未足濒临闭门或歇业的企业4268家,当时这种倒闭叫“工人不足倒闭潮”。
现在日本大学毕业生平均投档30家,还不一定能够录取,泡沫时代是人均5~10份offer,还要挑挑拣拣想去哪家。
大嘴巴的三得利社长佐治敬三为此还有句抱怨:“如今这时代男人可不仅只对女人脚踏两只船喔!”
为啥这里会花这么多笔墨,说到日本泡沫经济期的事情呢?
因为泡沫经济时代大家赚钱多就业好,这是日本男性愿意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追求女性的大前提。
04
日本进入经济泡沫期之后,由于岗位需求远大于供给,所以当时的日本公司愿意付出高溢价招人。
因为各个岗位都缺人,不光男大学生直接毕业给高薪,女大学生毕业也给高薪。
所以在经济泡沫期,日本女性就业是非常容易的,刚入职的女性拿个百八十万一点不稀奇。
这本质上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红利惠及到每一个男男女女之后,带来的薪资溢价。
这个阶段伴随着日本女性收入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日本女性地位和女权的发展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空前提高。
日本男女比例失衡带来供求关系溢价问题,也在这个阶段逐步开始浮出水面。
我们知道日本因为在二战期间男性大量死亡,战后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鼓励大家生育。
这期间不管是从日本官方舆论还是民间,都更加倾向于生养男孩。
因为日本战后重建需要更多劳动力,男性比女性在这方面更有优势嘛。
日本国内政策的鼓励造成了男性出生比例持续升高,1966年达到最高峰的107:100。
等这些60~66年出生的男女20岁成人后,出现了男多女少,适婚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
男女比例失衡,再加上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之后,终于在1980年代进入了经济泡沫期。
市场定价就是物以稀为贵嘛,再加上这个阶段整个日本经济都处在泡沫期,大家赚钱相对都比较容易。
这个阶段在日本男女关系之中,女性在相处中的话语权和溢价程度也达到了顶峰。
“日本大嘴巴”三得利社长佐治敬三那时候还有句名言说:“这可是女大学生身价最高的时代啊!”。
05
女性自己条件好了,收入和经济地位也高了,对伴侣相应的要求自然也会提高。
再加上这个阶段日本国内男女比例相对失衡,所以泡沫时期年轻女性被年轻男性视为女王。
当时的日本女性把男性分成了四种,你可以把这四种男性看成是四个钱包。
第一种叫跑腿男。是需要跑腿时候的车夫。那时有些女生出门是绝对不坐地铁公交的,1990年《周刊宝石》报道,女大学生每30人中有车夫的就有28个。
第二种叫付账男。女生出门吃饭一定会想到你的那种。
第三种叫上贡男。需要时常送礼物给女生,购物消费的时候也需要你去买单。这种人女生会给点甜头,但别做什么过多期望。
最后一种当然是本命男了,这个就不需要解释了。
可以看出在日本泡沫经济的巅峰期,当时的日本女性身边至少都会有三个男人围着打转。
一个负责跑腿开车,一个负责付账请客吃饭,最后一个负责购物消费。也就是车夫、饭票、ATM。
不过她们并不会选择这三个人里面的任何一个成为人生伴侣,最后的归宿必须留给自己的“本命”。
在这种社会氛围之下,一位日本女性拥有四位各司其职的男朋友,在当时是十分常见的事。
而日本女性择偶条件,则不断向三高看齐,起步要求就是年薪1000万日元。
找男朋友要求也比较高,想追女孩子,除了帅就是钱。所以在泡沫经济时代,男生的日子还是挺艰难的。
比如1987年日本女性周刊登过最期待的男朋友圣诞礼物排行榜,蒂芙尼的心形钻坠排第一。
卡地亚的三连环戒指排第二。
还有就是晚餐一定要东京赤坂王子酒店的法国料理。
这三样成为泡沫期间恋爱男生的固定圣诞礼物,基本一个平安夜下来,四十万日元就没了。
日本社会还流行“泡妞五神器”:名车,鲜花,贵金属,高档餐馆,高级酒店。
年轻人的口头禅是,身怀五器,百战不败。
请一顿正餐不少于5万日元,20万也算正常消费,小礼物不能低于一万日元,最好是2-4万。一个月三场演唱会,一场电影最好。
杂志最热的版面就是如何靠买买买获得女性欢心,是不是和前几年国内媒体宣传的消费主义有点类似呢。
下图当时日本杂志的平安夜礼物指南,LV爱马仕可以说应有尽有,根本不比三十年之后的今天逊色。
可以看出在那个纸醉金迷的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男性想要追求一位女性,是需要付出昂贵代价的。
当时整个日本社会流行的观念是,我是新时代独立女性,自身条件不错收入也挺高的,你要追我当然需要拿出诚意来。
鲜花、浪漫酒店、车接车送、高级餐厅、贵重首饰,还得忍受她同时和好几个男性交往的事实。
上升到结婚的消费就更加惊人,婚礼要在超一流酒店举行,蜜月必须去欧美。
不说房子吧,婚礼下来上千万日元是再寻常不过,你要知道这可是1980年代。
不过很多人蜜月回来就开始闹离婚,当时被称作“成田离婚”,意思就是下了成田机场,立马回去离婚。
06
泡沫经济时代整个社会不是赚钱相对都比较容易嘛,再加上日本在二战以后男女比例失衡,整体上男多女少。
这个阶段日本女性的诉求是希望男性让渡一部分权利,并且能够分担一部分义务。
比如你应该尊重女性,你应该约会买单,你应该逢年过节送各种贵价礼物讨女性的欢心。
原因是从传统的角度看,男性更希望结婚建立家庭,男性更希望能够生育繁衍后代,女性在婚姻中是奉献和牺牲的一方。
对于这些诉求,在日本经济繁荣时期男性是普遍接受的,因为泡沫经济时代日本企业能给出的收入很高。
这就导致在泡沫经济时代大家都有钱,可以让日本男性在吃饱喝足之后还有余钱,还愿意花昂贵的代价追求女性。
但问题在于,经济繁荣的泡沫年代并不会一直持续,后面到来的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在日本经济泡沫期过去,步入失去的二十年之后,整个日本社会的画风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这个阶段压在男性头上的,首先是经济增长停滞以后的就业和生存的压力,而不是婚恋和繁衍的需求。
伴随着经济的下行,过去的经济繁荣消失的无影无踪,之前很多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也开始变得消失殆尽。
这个阶段的日本男性迅速调整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把把追求女性和结婚生子的需求放在了生存后面。
这是因为经济下行期男性由于需要在竞争中胜出,上班时间忙着努力工作赚钱,下班以后已经精疲力尽。
这时候他们无心也不愿意思考结婚生子的事情,下班回到家就窝着看动漫打游戏。
可以看出步入平成年代之后,在日本“结婚并不是必须的(橘色)”超过“人当然要结婚(蓝色)”,结婚观念发生了完全的逆转。
这时候日本的女孩子突然发现没人追了,原本被众多追求者众星捧月的女性瞬间变得无人问津,愿意送礼的男性也变得越来越少。
不管是所谓的各种节日仪式感,还是什么“我就要个态度”,都变得不复存在。
泡沫时代被追捧的高价旅游、美食和奢侈品,销售情况也开始逆转,女性相关的消费自然也开始锐减。
到这个阶段,日本在经济繁荣期的舔狗经济彻底崩了,日本女性在没有了四个钱包支撑之后,消费能力也开始逐渐下滑。
在经济泡沫期,日本女性的话语权更强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她们的消费能力更强。
消费能力更强的原因是因为在当时日本经济繁荣,男多女少的背景下女性有前面提到的四个钱包支撑消费。
四个钱包叠加导致当时日本年轻女性的购买力高的可怕,强大的购买力自然在舆论场带来了强大的话语权。
各种媒体杂志的金主都是各种消费品和奢侈品,年轻女性消费力更强,这些媒体自然是变着花样夸女性。
想办法把各种节日都变成购物节,创造各种概念让女性在四个钱包的支持下消费。
这就造就了在经济繁荣的泡沫时代,经济地位决定了日本女性这个阶段,在舆论上有着无比强大的话语权。
07
于是我们看到,伴随着泡沫经济时期日本女性的收入提升,日本的女权发展也在经济繁荣期达到了顶峰,而且越发往极端方向发展。
当时但凡与男性丁点儿肢体接触,日本的舆论场就会各种上纲上线,以性侵猥亵来论处。
职场里男上司向女下属发个工作邮件,也能夸大为性骚扰,甚至男同事对女同事多看一眼,也被定义为心怀不轨。
为了让男士避嫌,日本地铁为女性设置了专用车厢,直接杜绝了争议和隐患。
公司领导给女员工的邮件也不敢发了,甚至开会也不敢和她们在一起,至于工作开展那就自我发挥去吧。
这在泡沫经济时代这自然不是问题,毕竟整个经济蛋糕够大,不管怎么折腾大家都有的分。
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以后,之前经济繁荣的场景不复存在,整个日本开始步入《资产负债表衰退》
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停滞,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倒闭裁员,工作岗位持续减少。
这个阶段企业主开始更倾向于男性员工,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男的比较耐艹,有性价比”。
日本经济步入这个阶段,简单说就是增长停滞了,之前的增量蛋糕没有了,大家要开始卷存量了。
存量竞争是最残酷的,在这场日本的全社会内卷之中,第一个从职场出局的就是日本女性。
因为职场一旦内卷起来,生理上的差异就决定了,女性从体力和精力上是很难卷过男性的。
再加上日本经济泡沫前崛起的极端女权运动影响,导致日本女性在就业环境上出现了极大的转折点。
女性职场成本高的认知已经在这个过程中被建立,或者是只能担当最低端的临时工派遣工。
可以说在经济下行周期里面,大量女性从职场被驱逐。之后就是大量的日本女性失去工作,开始回归家庭。
然而在日本经济泡沫坍塌期,整个日本社会上就业岗位收缩的速度,远比想象的要快,竞争失败出局的远不止是大量日本女性群体。
先是大量日本女性率先从职场出局,女性出局以后由于蛋糕还是不够分,很多职场中竞争力不够的男性开始下岗回家。
等于说女性出局之后,男性中不是那么卷的一批人也部分出局,这部分人就是大家熟悉的日本躺平族。
日本年轻男性里面躺平的这部分人,率先放弃了对女性的追求。因为在竞争中失败没有心气,也没有资源去追求女性。
他们开启了生活的新篇章,演变成了御宅族,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平成废宅。
就是那些整天缩在家里,靠着便利店打工或者干脆啃老,靠着纸片人和电子游戏作为精神支柱的人。
这就导致了日本女性的追求者少了一大块,整个婚恋市场上的参与者里面,男女供求关系迅速逆转。
以前我们写过篇《昭和男儿变成平成废宅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就讲过这个事情。
08
日本的躺平族放弃了追求女性和组建家庭,仅把自己的生存和快乐作为追求。
“你说结婚是压榨女性?我太同意了,所以为了不压榨女性,我选择不结婚”
大批竞争力不够的躺平族男性下岗,男女之间的整体供求关系开始逆转。
在经济繁荣期日本女性提出的那些高要求,自然也就逐步不适应时代了。
比如说经济繁荣期,女性认为男性要学会自我提升,追求女性要给女性送礼物,要体贴女性学会共情。
这些建立在经济繁荣期和男性合作,希望男性让渡利益的诉求在经济下行期变得很难被满足。
你向躺平族提出这种诉求,他们给出的答案是,我就是个废物,别对我提这样的要求。
如果你向那些竞争中卷赢的,新时代有为男青年提出这种诉求,那就更没有可能了。
这些人已经在之前的泡沫时代吸收了足够的经验教训,完成了自我进化,变成了泡沫时代女王们的翻版,开始重新掌握主动权。
我特么拼命卷了十多年才到这个位置,你还敢给我提要求?麻烦你搞清楚状况好不好。
想和我约会的人从北海道排到了银座,你还和我提要求,现在有资格提要求的人是我。
可以看出到了这个阶段由于职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日本普通男性大量躺平。
只有少部分男性在这场竞争中成功的卷赢胜出,可以说掌握话语权的只有这部分精英。
而日本女性大量被挤出就业市场,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这个阶段想结婚的男性变得越来越少,但是需要供养的女性整体数量反而变多了。
这是最简单的供需关系,在日本社会的经济下行期,男女供求关系已经完全逆转了。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想做泡沫经济时代的女王了,就连泡沫经济尾声风起云涌的女权都维持不下去了。
因为日本女性发现在经济增速放缓以后,躺平的男性怎么踹都不动。
卷赢的男性则学会了泡沫经济时期女王那一套,变得更加精致利己。
跟着女权热热闹闹折腾了半天,日本女性发觉自己不但从男性那边没办法获利,还在职场上受损了,所以经济繁荣期尾声轰轰烈烈的日本女权就此结束。
这个阶段日本社会开始出现一个又一个“大和抚子“式的温婉女性,又重新回归泡沫经济之前的传统。
这里所谓的“大和抚子“,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日本文化的形容用语。指代性格文静矜持、温柔体贴并且具有高尚美德气质的女性。
而这期间日本女性对于结婚的要求,也从泡沫经济时代高收入高学历高个子的三高,变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有工作不家暴就行。
09
读过初中政治经济学课本的应该都记得一句话,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实社会思潮的变化也是这样。
本质上社会思潮的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变迁是密不可分的,思潮变迁不可能独立于经济存在。
在经济高速发展,大家赚钱相对容易的泡沫经济年代,日本社会诞生了大男子主义十足的昭和男儿。
这代昭和男性虽然大男子主义,但是他们也相对传统有担当,承担了赚钱养家的责任。
经济增速慢下来进入平成年代以后,不管日本的男性女性赚钱都越来越难了,竞争失败躺平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大家赚钱容易的泡沫经济年代,年轻人吃饱喝足还有择偶预算,大家手里有钱就更愿意花钱。
这个阶段男性追求女生也比较主动热情,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包容度也比较高。
到了日本平成年代经济增速放缓没啥闲钱的时候,自然大家就先顾着自己。
整个社会对女性各种诉求的包容度也越来越低,新一代年轻人更加注重公平和自我感受,不愿意单纯因为性别因素去照顾女性。
这就是为啥平成年代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表示,上一代虽然大男子主义但好歹有责任心赚钱养家,现在一个个躺平见面约会就是AA。
男性也不太愿意在追求女性上面多花精力和金钱,这个阶段我们也看到,平成一代年轻人对于婚恋和生育的需求大幅下降。
很有意思的是,以前我们总说什么摸着石头过河,认真回顾历史你会发现我们和隔壁的日本在某些事情是类似的。
不管是改革开放初期集中力量办大事搞经济建设,还是经济从高速增长期逐步放缓之后整个社会的思潮变迁,我们能多多少少能从日本这边看到参照和类似的变化。
这两年伴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像以前经济高速增长期那样能快速搞钱的时代,也是一去不复返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觉得谈恋爱结婚麻烦,男生追女生也变得越来越没有那么热情。
新一代男性尤其是00后,也更不愿意像上一代男性那样因为性别,对女性让渡一些权利或者给予优待。
不少年轻人的心态也越来越像日本经济增速放缓之后的状态,年轻人这个群体对于婚恋和生育的需求也在大幅下降。
很多人也越来越不觉得结婚是个必选项,就像我们之前在《当婚姻不可避免的走向瓦解》聊到的趋势一样。
尾声
文章写到这里就结束了,可以看出经济增速放缓增量变少以后,确实对男女关系和日常消费习惯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更大的影响是,过去经济高速增长期整个社会上很多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也会变得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这点其实在日本体现的非常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看看趋势做个参考。
1.以前大家总是在国内听到一个词叫做“浮躁”,大家都浮躁想抓住每次机会,说明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带来的增量够多,大家赚钱相对比较容易。
在经济低速增长的日本,是不存在浮躁一说的,低欲望的原因不是年轻人没有欲望,而是找不到增量和机会。
马爸爸有句话用在日本年轻人身上特别好:如今的年轻人,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
他们不是不想改变,而是无力改变。低欲望就是对未来的绝望,日本普通人家的孩子哪来什么千条路,是一条路都没有。
这两年国内可能也是越来越少人经常听到“浮躁”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佛系”
佛系的本质年轻人拿不到增量开始认命了,传统领域年轻人想要突围确实很难了,可能只有少数新兴领域才能找到增量突围了。
2.在经济增速放缓之后,像日本一样固化的社会里,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不是自然能力,而是机会之间的差距。
对多数日本没啥家底的年轻人什么是成功呢?是你足够努力,尽可能抓住各种能看到的机会,日子扣扣索索还能过下去,这已然算是成功了。不然你以为是什么把日本年轻人带入了低欲望社会。
3.因为经济增速放缓,年轻人能通过奋斗获得的增量变少了,遗产继承成为下一代日子过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
不过对日本中产来说最难的,是逃不过的高额遗产税。有钱人可以通过信托、基金会避税传承。
4.对于掌握资源的群体来说,手里的资本(资源、文化、影响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不过这个阶段资本回报率大于劳动回报率已经是趋势,即使增长速度慢下来以后,也会大于平均经济增长率。
5.经济增速慢下来以后,对多数能力差不太多的人来说,获取成功的天然能力是差不多的,差异在于一个人的资源和资本。
在日本如果一个普通人人没有任何资本,但足够努力,他能和条件优越家庭的人过上同样的生活么?不用怀疑,绝无可能。
6.因为经济增速慢下来以后,年轻人通过奋斗能获得的增量少了,大家都更渴望抱大腿了。
但是这个阶段相处之中不管男女,大家都会越来越倾向于门当户对强强联合。地主家的傻儿子傻闺女越来越少,没有人愿意去扶贫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15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