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人,来看现在的微妙形势

从三个人,来看现在的微妙形势

现在的经济怎么样?根据经验,这种东西光靠个人感觉,肯定是不准的,因为这种事通常有个“同温层效应”,之前我也说过:很多时候,当有人觉得收入不行,想找人借钱,临时应应急,结果发现他找到的人,统统也犹豫着,要不要向他借钱。
出现这种事,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大家都是一起的嘛!所以有钱赚时,大家是一起都赚到的;当大家缺钱时,是大家一起,统统都缺钱的。
不要觉得这是经济不好时,才会有这种事。现在回头看看,当年经济最好、涨势最快的时候,像2003年、2004年,当时也是这样的,总是有一堆人抱怨,说这个说那个,说为啥数字那么好看,偏偏自己赚不到钱,总体一定出了什么问题。
过年来,见了一些朋友,全是在国内外做市场考察的那种,也聊到了一些,今天就讲三个朋友的故事,事先征得他们同意了,说给大家听一听。
1
先从A朋友说起,这位朋友专门搞的是水果,不过不是那种开着大卡车、搞批发,或者到各大城市搞批发的那种,他是站在这个行业的最顶端,至于怎么站在最顶端,又具体干什么,那是人家的商业秘密,这里不方便说,光说他的观点好了。
大概十几天前吧,他人还在广西友谊关。他说自己整整一天,就弄了个小马扎,坐在越南卡车来往最多的地方,一车一车地数,数了一整天。
数什么呢?
榴莲!
从三个人,来看现在的微妙形势
说实话,榴莲这东西我还真不要吃,它的味道实在太怪了。21年前,也就是2003年,当时我去参加厦门98,也就是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当时乘着空,就和一个朋友,到厦门大街上,当时花了好像30多块钱,买了一整个来,挺重的,但买了之后,两人你看我,我看你,谁都没勇气吃,但又嫌它臭房间,就塞到宾馆厕所里,直到回家,都没吃它。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前段时间,刚看到统计数字,说我们进口了82.5万吨榴莲,进口金额还是中国进口水果之首,达到了40.3亿美元。
这位朋友说,他去年一整年,基本都在东南亚考察,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统统都转遍了,甚至连大家传说中最乱的缅甸,他都去过。
主要是拉着几个种植专家,去这些地方找地。因为不是只要是热带地方,只要是东南亚国家,就能种好榴莲的。就算能种好,不同地方出来的,虽说都叫榴莲,其实口味差别也很大,他跑了一年,就是想把东南亚各地产的榴莲味道,统统都了解一遍。
因为我们中国地方大,现在因为时兴榴莲,所以大呼隆,不管什么地方产的,大家买来就吃,但时间一长,消费者肯定对品质有要求。等过段时间,事情就麻烦了:因为不同地方的人,其实就算对榴莲,他们喜欢的口味,也是不一样,就像东北人喜欢吃的榴莲,北京人不见得喜欢吃;北京人喜欢吃的,江浙一带的人,不见得喜欢吃……所以现在他就要先未雨绸缪,去找找产地,尝尝味道,为将来做打算。
他还说,为啥泰国榴莲现在大家喜欢得比较多呢?因为它这块种得比较早,但也和当地榴莲的味道比较中庸,我们几乎所有地方都能接受,有一定的关系;他说菲律宾达沃那地方产的榴莲,也就是老杜的老巢,其实和泰国也有得一拼,而且泰国的榴莲产业起来了,成本比较高,那地方刚起来,成本相对低一点,所以他去了那边后,看到不错,就先做了点投资。
但这些地方以后会怎么样,尤其是消费者口味吃得“刁”起来,就不怎么好说了。
反正这么一年过来,那个地方产的榴莲,什么味道,将来适合到我们那个地方产,他心里已经非常有数了,等到那个时候来,当地成本低,他再看当地环境,综合国内各地的消费水平先后起来的波次,再一个个地,去搞投资。
这么搞,有啥好处呢?
因为某个大区块,起码一两亿人口的市场消费,是一起来就会起来的,基本和当地占人数最多的老百姓收入到哪个层次有关;但榴莲树种下去,到可以产出,再到丰产,是有段时间的,他只要把这个“时间差”打好,看到我们大致哪个区块要起来了,就先去搞投资,等到当地消费突然起来,这种口味的榴莲肯定价格大涨,货源肯定不足,因为他手头有园子,肯定有人会去找他,要把他的园子买下,因为这种时候,对未来的市场究竟有多大,大多数人是没数的,所以价格肯定不错。
这个朋友的事,就先说到这里。
2
另一个朋友是奢侈品的,具体来说是廉价奢侈品,在去年一年,其实他的收获也相当不错,至于成绩么,大家可以去刷短视频,很多人会看到在海南奢侈品店门前,一堆人排着长队,不怕热,不嫌太阳晒,就这么站着。
这背后是啥原因呢?
奢侈品怎么卖,它的地理区位发生变化了:早年中国人买奢侈品,主要靠出境,像跑到巴黎、伦敦什么的,坐飞机去买。
但现在呢?
经过3年疫情,大家好像突然一下子,都不像跑国外了,宁愿在国内买,所以像之前那种买国外奢侈品,跑到巴黎,大包小包地,就等着门一开,大家蜂拥而入的那一幕,恐怕将来永远不可能再见到了。
现在的情况是国外那些大品牌,普遍把战线向前移,在国内来开专卖店,不再坐在巴黎等你,而搞“送货上门”。
从三个人,来看现在的微妙形势
这位朋友说:别看都是卖奢侈品的,好像销量数字没啥区别,但就地理位置这么一转,很多东西的变化,其实翻天覆地,至少从中间赚到钱的人,就基本彻底变了,不少高薪职位,从法国人变中国人了,这个就是很大的利益调整。
但是事情没这么简单,因为就这两年,那种传统奢侈品,像化妆品,像包包之类的,虽说销量还行,但明显增长有瓶颈,现在另一种奢侈品也出来:床上用品。他说好像现在像办法,想把细亚麻布产品,按照奢侈品的方式来操作的,其实也不少。
这位朋友还跟我讲了他的最终感觉:虽说从现在来看,奢侈品市场主要还是外国品牌,但从最终点来看,未来的世界奢侈品一定是中国产的,尤其是带着明显中国味的那种。
因为这世界国家影响力的走向,基本是按照这个方向来走的:经济—科技—军事—金融—文化,等到走到文化这一步,就说明你的软实力,已经深入全世界人心了,大家就会像买国外奢侈品一样,也会大排长龙,来买国产奢侈品了。
美国明明是世界霸主,为啥不产奢侈品的,主要盎撒人的种族特点有关,因为盎撒系的人,出身是在英国,那地方又湿又冷,连当年罗马征服狂人凯撒打英国,打到一半,都觉得这地方太穷,没啥好抢的,把南边还算好的地方控制一下,把地送给跟他的一些将士们,算作酬劳,就匆匆撤军了。
等到中世纪,英国还是那副鬼样子:当时的欧洲,如果和中国人的生活去比比,其实算够苦的了,但英国是苦上加苦,属于那种典型的被寒风凄雨吹拂下的凄苦之地,生活条件不怎么跟得上来,最明显的就是吃:英国人吃的东西,简直太简单了。相比之下,像南欧系的西班牙、意大利,菜品就明显丰富多了。
法国菜其实也不怎么样,但法国这国家是个桥梁:它一半和南欧系沾边,一边和中欧、北欧一大堆国家,也就是日耳曼系沾边,中世纪时包括盎撒系在内的日耳曼大系,其实都是穷逼,所以法国人就成了南欧系的搬运工,很多明明南欧系比如说意大利、西班牙的东西,法国会搬过去,像日耳曼系穷人炫耀,它们人数多啊,就觉得法国人挺牛叉,之后还多了个比日耳曼系更穷的斯拉夫系,人家穷到了连日耳曼系都崇拜,当然就更觉得法国人牛叉了。
从三个人,来看现在的微妙形势

西班牙和意大利都是半岛,给了法国人当“二传手”的好机会

所以怎么说,现在不管是意大利、西班牙人,还对法国人愤愤不平,觉得这家伙就是抄袭狂,所以法国的不管菜品,还是奢侈品,在南欧系的人眼中,根本就是抄他们的。

本来盎撒系的英国和美国,是可以搞奢侈品的,但它过去穷逼的形象,实在太深入西方这一系人的人心了,你现在连吃的东西,都搞成那副鬼样子,怎么搞奢侈品呢?所以就由法国人、意大利人什么的,来代劳了。
为啥说这么多呢?
这位朋友讲:其实奢侈品这玩意儿,有三大特点,一是它和一个国家或文化的崛起有关,它是国家崛起的最后一层,那才是那土坷垃当黄金卖的时刻,超级赚钱的时候;二是它有个培育过程,时间有点长,干这行要有耐心;三是它和一个国家人吃得好不好,其实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国家的菜,没几样,还难吃的一批,像英国就哪几样,像东南欧,几个国家的国菜都是同一道烤肉,就啥也别说了,老老实实搞工业或者搞金融去吧。
怎么说呢?
这位朋友的结论是:他对我们中国未来的奢侈品行业,是非常乐观的,而且相信这个行业未来一定属于我们,因为我们啥条件都具备,所以如果现在二十多岁、三十多岁,想要给自己将来赚个养老金的,现在就可以东瞄瞄,西瞄瞄了。
3
第三位朋友,算是个杂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个投机分子,那里有机会,就往哪里去。
他说的东西,没上面两位朋友那么多。
他就讲了三件自己觉得不可思议的事。
第一件事是:搞餐饮的,像泰国菜、印度菜什么的,都到中国来了,有些还搞成挺贵的品牌,但请问有没有想过,要把中国菜也搞成品牌?
熊猫快餐不算,那是假中餐。
第二件事是:东南亚的水果,像山竹、榴莲呀什么的一大堆,都杀进中国来了,但我们温带水果也不少啊,像苹果、梨、桃、杏什么的,为啥就没人想去反攻一波呢?
它们当地也不产啊!
连新西兰人,明明从中国弄去的猕猴桃,都知道弄个“Zespri ”牌子出来,满世界地到处乱杀,为啥我们就不干呢?
从三个人,来看现在的微妙形势
这块市场做大,也是不得了的。
第三件事就是:我们现在做企业的,脑袋里有根筋,还死活绷着,因为中国人吃苦耐劳,又节俭,工业产品还好,但像针对普通人那种吃的、穿,总觉得稍微品质好一点,贵一点的东西,反而难卖,所以不怎么搞这类产品。
这是消费者的问题,因为岁数大一点的人,像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吃过苦,就不怎么肯花钱,也是生产者的问题。但如果你到全世界去看看,会发现这种怕过穷日子怕得要死的民族,其实很极少极少,就算日本年轻人,也只是低欲望,人家对穷日子没那么怕嘛!
但现在年轻人已经上来了,三十多岁的人,已经没那么怕穷了,也肯多花点钱,享受些品质更好的生活,但这块市场的钱,很多被外资赚走了。很多搞企业的,一边喊钱少,养不起家,一边还是坚决地,停留在低端。
——————————————
最后来个总结吧:近期和好多位,不光是这三位朋友聊过天,感觉我们的现在,不是在一个顶点,而是在一个开始,但不少人的脑子,已经被固定思维所限制了,所以觉得不知道路在何方,其实如果脑子打开一点,说不定路就在前方,甚至还宽得很呢!
简单来说:总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整体,就是知道怎么做事了,但缺点也在光知道怎么做事,却不知道怎么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点,社会氛围就这样,但从现在的形势来看,会慢慢改善,要不然前两位朋友也不那么有信心。
有的时候,到顶点和到另一个爆发点挺像的,都是受束缚、受挤压,但结果却是两回事。希望我上面写的这段话,对大家有帮助,说不定能打开一条新思路哦。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17179.html

Like (0)
Previous 2024年3月13日 下午7:32
Next 2023年8月28日 下午12: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