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派兵乌克兰? 2024年3月26日 上午4:57 • 江宁知府 自2024年2月提出“不排除向乌克兰派兵”的讲法后,马克龙和法国成为这段时间各方关注的焦点。 3月19日,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纳雷什金表示,据俄方获得的情报,法国正准备向乌克兰派遣一支特遣队,初期阶段该部队规模将达约2000人。 同日晚些时候,法国国防部迅速发表声明否认纳雷什金的说法,称有关消息属于“俄罗斯大规模系统性发动虚假宣传的一环”。 不管怎样,马克龙的派兵说算是捅了马蜂窝,关于他为何做出这番风险极大的表态,《》一篇中给出了两种解释: 1、威慑。马克龙是在警告俄罗斯不要扩大战事,即使你占据优势也要适可而止,否则我们会有所行动。 2、形象塑造。如果马克龙想在未来的俄乌和谈中扮演“破冰者”角色,那他一定不能给外界一种媚俄、软弱的印象,而是要把自己塑造成“强硬派”。 另外,普京近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给出了一种马克龙突然变强硬的解释: “法国对俄罗斯在非洲‘踩到它的尾巴’感到不满,我认为他们心怀怨恨。”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西非呈现出一幅“俄进法退”的场面,在马里等国,瓦格纳雇佣军取代了法国于当地的军事影响力,这让法方相当恼火。 那除了以上三条还有没有别的重大考量呢? 近期《外交事务》杂志的一篇文章提出了第四种猜测——马克龙敢为天下先是在为“后北约时代”的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做准备。 欧洲的乌克兰政策目前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们不妨以美国大选结果为基础进行场景分析: 如果拜登连任,那很可能就是延续现在的情况——美国道义上、情报上继续支持欧洲和乌克兰,但实际掏不出钱来。 如果特朗普上台,美国极有可能弱化北约的功能、甚至解散北约,此时欧洲国家必须搞一个“更欧洲化的军事联盟”。 考虑到英国已经脱欧,德国又是一个被军事阉割的国家,所以出面挑头的必然是法国。 法国作为欧盟唯一的拥核国家,在安全政策领域长期坚持欧洲战略自主。 而德国由于经济强、军事弱,希望尽可能延续北约框架下美国对欧洲的军事担保,这样欧洲国家的影响力就将由经济实力决定,德国则可以稳压法国一头。 最近一段时间,德国、波兰等国家对马克龙表现出的好战精神感到惊讶,认为法国鲁莽、好战、且虚伪——法国对乌克兰的武器交付远远落后于德国等欧洲国家,朔尔茨还称法国的三百枚核弹不足以保障欧洲安全。 不过马克龙却表现得十分坚定,他指责德国在对乌援助问题上拖延(主要指不愿意提供攻击性远程巡航导弹),盲目信奉美国安全保护伞的永久性。 北约在欧洲的定位问题不仅让欧洲感到纠结,美国同样如此。 过去几十年里,这个强大的军事组织已经形成了“华盛顿依赖症”,除了美国在一心一意搞军事建设外,其他北约国家大都习惯于搭安全便车。 北约的大脑不在布鲁塞尔,而在华盛顿,北约的最终安全保障其实就是美国的核威慑力量。 冷战期间,苏联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威胁,美国将庞大的军事资产置于欧洲,联合欧洲的力量共同遏制苏联,欧洲则拉大旗作虎皮,双方你情我愿。 冷战结束初期,美国将欧盟视为竞争对手,极力阻碍欧洲战略自主,不愿意欧盟与北约的功能发生“重叠”。 1998年,法国和英国曾希望主导欧盟建立一支6万人的军队,但政策宣布不久,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就明确表示反对。 奥尔布莱特称: “任何欧盟的防务政策都不应使欧洲防务与北约结构脱钩,不应重复北约的能力,也不应歧视北约内部的非欧盟成员国。” 这一立场被解读为美国愿意在后冷战时期保持其在欧洲安全中的核心作用,将欧盟排除在军事安全议题之外。 不过到了2020年代,形势变了。 一部分美国人认为北约的重要性已经下降,它的主阵地欧洲对美国来说只是个“次要战场”,面对的也只是一个“次要对手”——实力大不如前的俄罗斯。 与之相较,亚太地区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AUKUS联盟”等组织的重要性日渐升高,随着中国成为美国主要战略对手,应该把投入北约的军事资源调拨到亚太来。 站在中国的视角,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欧洲战略自主这件事情呢? 它是一柄双刃剑,对美国、对中国都如此,所以华盛顿才会表现得如此纠结矛盾,有的主张缓慢让欧洲承担责任,有的主张立即让欧洲承担起防卫责任。 简单点说,如果欧洲增强自身军事实力、实现军事协调,并变得更加战略自主,那美国就可以逐步从欧洲撤出各种战略资源,转移到亚太,这显然会对中国造成更大压力。 目前国内有一种支持俄乌战争长期打下去的声音,自然就是出于尽可能拖住美国的考量。 不过当我们换个角度思考时,欧洲战略自主其实也有巨大的好处,否则中国不会经常在外交场合呼吁欧盟实现战略自主。 因为一旦欧洲在安全防卫问题上不再有求于美国,它就可以在其他许多事务上表现出自主性。 过去几十年里,欧洲在世界范围内坚定支持了美国的外交、经济政策,比如:阿富汗、伊拉克、红海护航以及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等等。 这其中固然有所谓的“共同价值观”影响,但本质上是作为美国为欧洲提供安全保障的交换。 假如未来美国不再为欧洲提供安全保障,或安全保障的程度/可信度降低,那欧洲将不再有义务完全听命于美国,这对中国在某些领域争取欧洲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再说一点,在欧洲战略自主这一重大问题上,美国是主动方,欧洲、中国和俄罗斯都是被动方。 只要美国愿意继续为欧洲提供安全保障,欧洲人一定心满意足地配合华盛顿,绝不可能拒绝诱惑——在北约的庇护下,欧洲国家可以延续它的岁月静好,将主要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民生发展中。 作为老牌政客,拜登比较看重战略利益,认为让欧洲在其他事务中配合美国更重要,即便要把军事资源逐步转移到亚太,也得一步步来。 而特朗普显然更重视短期经济利益,在很多欧洲人看来,特朗普要求北约国家将GDP的2%用于国防就是在索要“保护费”——大多数欧洲国家并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花钱搞国防基本等同于向美国买武器。 从长远看,未来无论谁入主白宫,美国与北约的接触几乎肯定会减弱,也就是马克龙前些年批评的“北约脑死亡”。 因为大西洋两岸正逐步形成共识,即欧洲人必须负责自己的安全,北约即使存在下去,也会变成一个更加欧洲化的军事组织。 马克龙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在乌克兰问题上先声夺人,尽力彰显自己欧洲战略自主奠基人的地位。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20799.html 江宁知府 赞 (0) 0 0 生成海报 迟来的F-16 上一篇 2024年3月15日 上午10:21 战争的预期 下一篇 2024年3月31日 上午4:18 相关推荐 防不胜防的导弹 2024年4月8日 幸运的越南 2024年9月7日 印度的核野心 2024年9月23日 俄罗斯还债 2024年4月5日 哈里斯会怎样支持乌克兰 2024年9月28日 大落大起的韩国瑜 2024年3月31日 战争的预期 2024年3月31日 剑指莫斯科 2024年9月15日 发表回复 请登录后评论...登录后才能评论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