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福建”号航母下水和新型核潜艇消息的流出,十几年前军迷间“该重点发展航母还是潜艇”的争论可以画上句号了。
当时,一方认为国家军费不多,而美国海空打击力量太强,应该重点发展相对便宜而且不易被发现被攻击的潜艇。
另一方则认为,为了夺取制空制海权,必须建造能在海上支持飞机的航母,虽然航母耗资巨大,但为了保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也要咬牙发展。
最后由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争论终结于“我全都要”。
即便如此,之前争论双方都到了面红耳赤甚至互相骂娘的程度,双方都是为了国家好,而且只是看热闹的票友,但还是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假如你就是局内人呢?假如类似争论不是发生在经济巅峰的这十几年,而是物质短缺的几十年前呢?
设想你是几十年前的一个核潜艇设计人员,你认为国家应该重点发展潜艇,而另一批学者则认为应该重点发展航母。
当时国家条件困难,不要说兼顾,哪怕只投入一方都担心不够。
这时候,你会怎么看待鼓吹航母的学者呢?于私,他们是在和你争夺短缺的资源;于公,他们更是试图把宝贵的战略资源投到错误的方向。在美苏夹击的外部形势下浪费战略资源无异于让整个国家自杀。
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相信他们和你一样是一心为国只是方法有误,你也有动机站出来把他们作为“内奸叛徒”批臭批倒。公心报国家,白刃不相饶。
也许一开始你想把争论控制在学术范围内,但随着时间推移,你发现国家拖不起,哪怕明知在冤枉他们也只能动用学术外的手段了——即使你全是公心,为了保证国家战略资源投到正确的方向。
而且,正因为知道对面是冤枉的,所以更要往死里批,斩草除根,否则对方日后平反就意味着自己被清算。
同时,对面也是这么看你的。于是,一群最聪明的人似乎陷入了疯狂,说着自己也不信的离谱的话。
这就是路线斗争,哪怕双方都是出于公心,但还是导向了残酷的结果。
美国也有类似的例子,1950年代初美国总统杜鲁门支持空军垄断核武器,于是主张海军建造能支援战略轰炸机的“合众国”级航母的国防部长福莱斯特上将莫名其妙产生精神问题后自杀。
为保持空军垄断核武器而被取消的“合众国”级航母
1990年代布尔达上将主张建造廉价的武库舰分走航母的打击任务,然后他因为徽章佩戴有误遭到媒体大规模围剿,最终也是自杀。
斗争来自对资源的争夺,但充分的资源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苏联全盛时期给所有军工集团分肥,竞标获胜的战斗机被采购,失败的也能被当做攻击机采购,大家都有蛋糕分。结果苏联军费占经济总量比例畸高,最终被拖垮。
美苏1968年和1978年军事对比,除了战略轰炸机外,其他所有项目苏联都实现了对美国的反超
一时的“你好我好大家好”虽然避免了个人的残酷,但也意味着利益集团达成共识垄断固化,最终让整个社会面对残酷的结果。
路线斗争,哪怕是出于公心的路线斗争,也是残酷的。但残酷反映的是利益集团内部的缝隙和裂痕。这些缝隙和裂痕里,也许会透出普通人的机会。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2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