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的常规挂架大家见得很多了,这回来看看双联挂架。日前,东部战区官方媒体号发布新闻,东空某旅的“国发”歼-10C战斗机,使用了一款双联装的复合挂架,将霹雳-15空空导弹的载弹量提高到了4枚。
歼-10C战斗机使用复合挂架,可用外挂点增加到10个,可挂4枚霹雳-15中距弹和2枚霹雳-10近距弹,3个大型副油箱,一个前视红外吊舱。歼-10C复合挂架的普遍使用,标志着空军歼-10C战机已经摆脱了挂载能力不足的缺憾,已经能够执行4中距+2格斗+3副油箱的远程制空作战。
战斗机采用的最大外挂状态,通常被称之为“野兽模式”,从第四代战斗机开始,战机外挂载量有了惊人的增长。除了标准外挂点比较多,主要还要依靠双联或多联挂架,在一个挂架上挂载多枚导弹或炸弹。
例如美国F-15E战斗机拥有25个外挂点,载弹量竟然高达11吨,已经超过了中国空军轰-6K轰炸机的最大载弹量,因此F-15E战机被称为“炸弹卡车”。最新改进的F-15战斗机曾通过使用双联/多联挂架,最多同时挂载了16枚AIM-120导弹,创造了一个几乎无法被打破的记录。
此外,中国空军的歼-16战机也拥有卓越的外挂能力。歼-16战斗机的最大航程超过了4500千米,最多能够携带12吨弹药升空作战。歼-16也拥有极强的外挂能力,极限挂弹量应该是在14枚到16枚之间。
正常情况下,歼-16战斗机可以挂10枚枚导弹升空作战,包括左右机翼外侧两个挂架,挂4枚霹雳-10近距空空弹。机腹有4个挂架,可挂4枚霹雳-15中距空空导弹。机翼的内侧挂架可挂2枚霹雳-15,甚至还可以挂霹雳-17远程空空导弹。
不过,歼-10战斗机的外挂能力一直是很突出的弱点。由于受到总体结构和原始设计的影响,采用机腹进气和鸭翼布局的歼-10战斗机的外挂点偏少,而且一部分挂点的多用途挂载能力受限制。
尽管在官方介绍中,歼-10战机的外挂能力比较强大,理论上有11个外挂点,可挂载短距导弹、中距导弹和大量的对地攻击武器,对空作战和对地作战的能力较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11个外挂点不能同时使用,理论上的最大挂载约7吨,在实际使用中很少达到这一数据。歼-10战机的机腹下4个挂架不能挂载空空导弹,而且歼-10没有翼尖挂架。
歼-10的鸭式三角翼气动布局导致翼展受限,歼-10战斗机只能在翼下布置三个挂架。此外,歼-10的机翼下内侧挂点似乎没有武器数据接口,只能挂载副油箱,这进一步限制了歼-10的空优和对地打击挂载能力。
同样采用鸭翼的第四代战斗机,欧洲“台风”战机有13到15个外挂点,而且使用半埋式挂架,最大挂载为7.5吨。法国“阵风”战机有12到14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为9吨。“台风”和“阵风”的实战挂载能力都超过歼-10战机。
在歼-10战机的服役早期,在进行空中优势作战时,只能外挂2枚红外格斗空空弹+2枚雷达制导俄中距空空导弹,外加3个副油箱。这样单薄的空战火力,与其他四代战斗机相比是明显不足的。
为了弥补歼-10战机这个明显的缺陷,陆续服役的歼-10A,歼-10B,乃至最先进的歼-10C战机,都在两侧机翼的中间挂点使用了双联挂架,这样就可以用两个挂点挂载4枚霹雳-12或霹雳-15中距空空导弹,瞬间让歼-10战机的中远程空空导弹的外载量翻倍,在进行超视距空战时的火力大幅度提升。
现如今的歼-10系列战机,甚至可以说是“无双联,不空战”了。
在大规模的制空作战中,考验作战能力的不仅仅是一款战机的性能,火力数量也至关重要。道理其实很简单,战斗机挂5枚导弹最多只能击落5架飞机,但挂10枚就能击中10架飞机。尽管战机挂载导弹的数量需要通盘考虑,并不是越多越好,但歼-10战机早期的2枚格斗+2枚中距+3个副油箱的挂载能力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歼-10C战斗采用了双联复合挂架以后,空优作战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巴基斯坦空军在引进歼-10C战机时,就着重强调了双联复合挂架,对歼-10C的挂载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复合双联的霹雳-15E导弹挂架属于必须配置。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 战斗机的标准空优挂载就是采用双联装中距弹挂架,一次可挂4枚霹雳-15E型中距主动弹。
解放军空军自己的歼-10系列战机在空战任务中为了获得实用化的作战半径,需要在翼根和机腹挂载3个大型副油箱,此时只剩下机翼中间和外侧的4个挂架能挂载空空导弹,所以歼-10在很长时间里空战任务挂载都是2枚霹雳-12主动弹+2枚霹雳-8格斗弹,与同级别的美军F-16战斗机的4枚AIM-120+2枚AIM-9相比,少了两枚中距弹,影响了超视距空战中的持续火力输出。
当歼-10C的双联复合挂架普遍应用以后,使歼-10C在超视距空战中更加游刃有余。有源相控阵雷达和4枚霹雳-15中距空空弹的空优作战,已经压倒了美军的F-16C/D战斗机,美国空军驻韩国和日本等地的F-16C/D战斗机在对抗中已经无法取得优势,这让美军忧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2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