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美元军援已就位,俄军真要打哈尔科夫? 2024年5月12日 下午3:40 • 队长手记 对乌克兰来说,今年5月可能是最残酷的月份。 红场阅兵后,俄罗斯重新开启北方战线,集结5万大军,直指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也就是说,俄军已经开启了两线作战,在东边继续发动猛攻的同时,自北边又开辟了“第二战场”。 据乌克兰国防部消息,5月10日凌晨5点,俄北方集团军群使用BM-21、BM-27火箭炮,俄天空兵出动苏-25、苏-34发射大批滑翔炸弹,打击乌军据点,哈尔科夫空袭警报拉响数千次,大批乌克兰人正从边境村庄紧急撤离。 5月11日,俄国防部宣称,北方集群部队控制了哈尔科夫州的鲍里索夫卡、奥库尔佐沃、普列捷尼夫卡、皮利纳和斯特里列恰等定居点,总计夺取十多个村庄,解放了110平方公里的区域,此时俄军突入深度已达4公里,距离哈尔科夫市仅20公里。 哈尔科夫市位于乌克兰东北部,距离俄罗斯南部边境仅30多公里,是乌克兰最大的俄语区城市。同时,作为乌克兰工业王冠上的明珠,哈尔科夫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纳粹德国,在此发动了四次战役级的攻势。 2022年2月俄乌战争刚爆发后,俄军曾一度将哈尔科夫包围,但几个月下来,只是在周边郊区占领了不到1/3个哈尔科夫州。9月初,乌军一波闪电反击战,彻底粉碎了俄军对哈尔科夫的围困,并一举将溃败的俄军驱逐出境。 接下来,哈尔科夫几乎成为了乌克兰无人机突袭俄罗斯本土的大本营。这期间俄罗斯南部的别尔哥罗德州、布良斯克州、库尔斯克州和沃罗涅日州,着实吃了不少苦头。于是,在今年3月的时候,普京便曾表示:希望在乌克兰领土上建立一个“战略缓冲区”,他称只有建立一个西方武器难以跨越的足够大的“战略缓冲区”,俄罗斯才会安全。 所以,俄军这次进攻哈尔科夫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是建立“战略缓冲区”?还是想攻城拔寨一步到位?亦或围魏救赵? 从目前俄军的兵力部署来看,一步到位,拿下哈尔科夫的可能性不大,此次对哈尔科夫发起进攻的是俄军“北方”作战集群,投入兵力在5万人左右,400辆坦克,930辆装甲车,990辆补给车,900多门火炮和两个“伊斯坎德尔”导弹师。这点配置,只能算是给“挠痒痒”,根本上不了台面。 身为乌克兰城市中“二当家”,哈尔科夫不仅是工业心脏地带,还是乌军北部防线的核心区域,哪怕在战争持续到了第三年,这座城市依然有上100万人口,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远不是巴赫穆特、阿夫杰耶夫卡能相提并论。 这样的城市,一进去就跟迷宫似的,对俄军来说,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代价,而最关键的还在于,哈尔科夫并非简单的一座“孤城”,俄罗斯想要一口气吞进肚子,可不是这么容易! 所以,俄军此次想进攻哈尔科夫市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那么俄军“北方”作战集群的目标,就只能是建立“战略缓冲区”,或者围魏救赵即用佯攻掩护其他战线的攻势。 当前,俄罗斯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是美国国会已经批准608亿美元的对乌援助,而且之前以为的,按照美国速度,这波援助从计划到建造再到运输,最快也得隔上几个月,才能抵达乌克兰,目前看来是失算了。 白宫消息,已有10亿美元军援发往乌克兰前线,这其中包括“毒刺”防空导弹、“标枪”和“陶式”反坦克导弹、“海马斯”弹药、155毫米口径炮弹以及装甲车等武器装备。这批军援武器,直接从欧洲仓库调拨发货,所以最近几天,我们可以看到,乌克兰边境大批的美军军车排起了长龙,场面不可谓不壮观。 当然了,武器到位,但乌克兰军队恢复战斗力至少还需要几周的时间。于是,利用这个空挡,俄罗斯赶紧建立一个“缓冲区”,把碉堡加固加固,何乐而不为呢?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31243.html 队长手记 Like (2) 0 0 Generate poster 微信扫码分享 300万亿!钱去哪了?央视给出了解释! Previous 2024年5月12日 下午3:39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缴社保了? Next 2024年5月12日 下午3:41 相关推荐 上汽刚被坑完,特斯拉投资145亿,赴印度建厂! 2024年4月5日 14:0,安理会通过停火决议,谁来执行? 2024年3月27日 遭16万次网络攻击,俄大选不平静! 2024年3月18日 美国警告无效,中国FK-3挺进北约门口! 2025年1月5日 波音“吹哨人”死因官宣,证据确凿,是“自杀”! 2024年5月19日 首次!乌军投入“导弹无人机”,打爆俄军弹药库! 2024年8月26日 不必唱衰房地产,1.8亿农民工还没进城买房! 2024年4月17日 耶伦访华,支持在华美企继续成功!中国有多少家美企? 2024年4月7日 发表回复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