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衰落,要怪北京嘛?

01
先说一下,我用这个标题没有传递负能量和唱衰中国经济的意思,各位正能量同志还请把心放在肚子里。
所谓的“北方衰落”,是指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普遍逊色于南方。其实这些年北方也在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算慢,只是相对南方“衰落”而已。这样解释,大家听起来可能会舒服一点吧。
现在全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整个北方只剩下一个北京,其余全是南方城市。号称北方第二城的天津,GDP被挤到前十名开外,且很可能被南方的宁波、无锡等城市超越。
北方的衰落,要怪北京嘛?
某种意义上来说,天津就是北方经济的整体缩影。
建国之初(1950年),天津GDP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那时全国GDP前十的城市中,北方还有大连(第三)、青岛(第五)、沈阳(第十)。注,北京因人口锐减、工业基础薄弱、以及满清和北洋旧都等因素而未能进前十。
建国之后的第一个十年(1959年),全国已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天津GDP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那时全国GDP前十的城市中,北方还有沈阳(第七)、哈尔滨(第九)、大连(第十)。
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天津GDP仍然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那时全国GDP前十的城市中,北方还有沈阳(第六)、青岛(第八)、大连(第九)。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1990年),天津GDP被广州超越,跌落到第四名。时全国GDP前十的城市中,北方还有沈阳(第七)、大连(第八)。
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2000年),天津GDP被深圳超越,跌落到第五名。
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十年(2010年),天津GDP还能勉强守住第五名。
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十年(2020年),天津GDP已经跌出前十。偌大的一个北方,只剩下北京一根独苗。
那么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北方整体衰落,是因为北京没有发挥龙头效应,没有像上海带动长三角一样带动京津冀。
如果从各种数据体现出来的综合实力看,在政治资源、经济资源、金融资源、科技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国际交流资源、文化资源等领域,北京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02
那么北京为啥没有把这些优势辐射出来?
我想这个问题困扰很多人。我本人在北京呆过几年,加上我喜欢走街串巷逛博物馆,看各种文字与八卦,对北京也算了解不少。我个人认为,北京所以难以对周边行程辐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北京背负的隐形重担非常重;而那些重担通常不会体现在数据中、有些担子甚至还会被解读为资源。
随便举个例子,前不久我去北京谈事情,因时间有两个小时的富余,我决定去逛一下旁边的宣南文化博物馆。
北京博物馆众多中,宣博并非最著名,但特点非常鲜明:把古刹(长椿寺,万历建的皇家寺庙,曾被誉为京师首刹)和现代博物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文化层面展现北京的古今变迁,是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绝佳之所。
我从菜市口(就是清廷处决犯人之处,慈禧政变成功后处决肃舜,以及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斩,都是在那里)地铁出来,骑共享单车沿着广安门内大街,再转几个弯就到了。
广安门内大街和宣武门外大街那一带(校场口文化街区及其周边),我认为很适合骑自行车。对北京不太了解的人,如果看地图,可能觉得那里是北京核心区,一定是繁荣大都市的模样。实际上我喜欢在那一带骑自行车,是因为那里有逛农村的感觉。
狭窄崎岖的巷子,
凌乱低矮的农民房,
散发异味的公共场所,
喧闹的棋牌室和各种小店,
妥妥的农村味道。尤其是广大农村已经空巢的今天,超级城市核心区的农村风显得颇为难得。
北方的衰落,要怪北京嘛?
大家可能问:为啥不搞拆迁?要知道那一带可谓寸土寸金,周边房价基本没有低于十万一平的地方。拆迁之后,不论搞商业服务,还是搞科技创新园区,都可以创造更多的GDP和就业岗位。所以没拆,是因为文化保护。
那么在文化保护的旗帜下,那么一片核心地带不但不能为北京提供发展动力,反而成为一个隐形的担子。这里并不是说文化不该保护,而是客观来说,文化保护本身也是一个担子,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
03
从文化传承本身来说,即便投入巨大的成本也得保护。因为那一带是宣南文化的根系之所在。看了那些乡村风格的街区,再看旁边的宣博就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宣博的建筑风格,是中式庭院,主打就是一个传统形象与内核。别的不说,就院内那颗5百多年的老柏树,就足以显示其底蕴。
宣南文化的传承,展现出了北京文化的轴线。
历史学家侯仁之为宣博题字:
周封蓟城,
金建中都,
古都北京,
始于斯地(宣南)。
这算是高度概括了宣南作为北京建城和建都的肇始地的地位。用通俗的话来说,周武王封黄帝之后于蓟(即广安门一带),到如今已经有3千多年历史了。
北方的衰落,要怪北京嘛?
随后岁月里,蓟城一直是北方重镇。比如唐太宗东征高丽,在宣南区域建法源寺纪念阵亡将士。
从大地理的角度看,北京一带几乎就是天然的要地。
位于华北平原北端;
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
太行山与燕山在此交会,两山围合出西、北环山,东、南向海的半封闭地形,形如海湾。如今的北京城就在最中心的位置,人称“北京湾”。
北方的衰落,要怪北京嘛?
这样的位置,可以说得天独厚,是华夏天命所归的龙兴之地。
不过从中国历史看,北京的崛起,源自于大历史走向的改变。宋朝之前,中国历史原本是东西横向走势,即以西安和洛阳为轴线演变;从宋朝开始,中国历史演变成南北纵向走势,以北京和南京为轴线演变。究其原因主要个:
其一,经济中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其二,呼伦贝尔草原方向的牧民南下频率大增,契丹人、女主人、蒙古人先后占据北京一带。农民王朝必须固守长城一线,从而保证华北平原安全。宋因未能做到这点,终于亡国,而且往得很窝囊。
其三,京杭大运河开通把南方物质运往北方。此后北京城由此逐渐发展成帝国时代最为典型的城市(之一),政治军事中心地位由此而逐步确立。
具体历史事件如下:
契丹人崛起后建立辽,占据幽州(北京)后建南京,标志性建筑之一便是宣南区域的天宁寺塔。
北方的衰落,要怪北京嘛?
女真人崛起后建金中都,宫城中轴线就位于广安门外滨河公园一带。
北方的衰落,要怪北京嘛?
蒙古人崛起后建立元大都,宣南进一步开发。
朱棣靖难之后迁都,北京城里大明天子守国门之地。
清军入关之后,北京再次成为清王朝的都城。
在明清两朝,宣南区域的市井生活气息浓厚,文人士子在那里燕集酬唱。
宣博前身的长椿寺,也经历过时代变迁的拷打。明朝时它是黄金寺院,但是到清朝就没落了。康熙时期,还能举办义学啥的;从清中期之后,那里就演变成料理丧事、停放灵柩的场所。比如辛亥革命的元勋张振武、清末状元刘春霖、组织早期领导李大钊等都曾停灵与此
共和国时代,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到来,长椿寺周边逐渐成为居民聚居区。直到宣博诞生,长椿寺才算再一次脱胎换骨,找到与时代融合的历史契机。
04
如今的宣博,已经成为纪录北京变迁的一张名片,同时也是从侧面验证中国历史演化的镜子。它的存在,堪称北京的骄傲,同时也是北京的隐形担子。
这里说一下,现在宣博也是免费的,预约就能进。其运营成本包括但不限于,
土地资源占有成本、
建设成本、
运营成本、
修缮成本。
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但不见的担子。当然这里并不是否认宣布的巨大价值,而是要指出巨大的价值往往建立在巨大成本之上。这就好像是找一个漂亮的对象,需要投入成本去“维护对象的漂亮”。
北京仅备案的博物馆就有200多家(远超其他任何城市),除知名较高的如故宫、国博、军博等,还有诸如钱币博物馆、铁路博物馆、海关博物馆、石刻博物馆等等,甚至连自来水博物馆、电话博物馆都有。这些博物馆都像宣博一样,各自有着自身的巨大价值,但也是隐形的担子(需要各种资源去建设、运营、修缮)。
因为大部分博物馆都是免费或象征性收点钱。即便是最火爆的故宫博物馆,每年都是亏本的。所以如此众多的担子,也只有北京背得动,以必须北京来背,谁让他是首都呢。如果北京背,那么很多文化传承就要中断。
除了博物馆,北京还有各种的协会啥的,也都是需要投入的担子。
那些担子,从现实层面,需要投入土地资源、政策资源、资金资源等。从精神层面来说,大部分都是农耕文明的遗留,和工业建设相冲突。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所以在近代落伍,根源就是农耕文明的思想不支持工业生产(看不上奇巧淫技)与商业贸易(不承认商人贡献)。
所以背负如此之多传统重担的北京,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辐射型城市。这其实不难怪北京,而是历史和现实因素造成的;只能说北京与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所承载的功能不同。与此同时,北方的区域受北京的影响又比南方更大,那就造成了北方市场经济活力不如南方。要改变这个情况,北方需要一个受传统影响较少而专注于搞钱的城市出现。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33358.html

(2)
上一篇 2024年5月19日 上午2:25
下一篇 2024年5月24日 上午2: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