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脖子上的绞索越来越紧

印度脖子上的绞索越来越紧

中国人或许是最担心被其他国家取代的,总觉得中国人能做到的,其他国家没有理由做不到。但真实情况是,在很多事情上,中国是全球最特殊的少数。
印度、越南,这两个一直被长期炒作将要取代或者威胁中国,最近炒作的声音少了,毕竟再怎么强大的水军经费,也不能逆风作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极端气候、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两国用电出现严重短缺
小镇之前写过一些文章,反复说印度不是中国的威胁,反而印度完全可以成为吸纳中国海量产能的未来市场,成为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放大器,这个判断最早分享于2021年10月的《》,当时网络上担心印度崛起的声音非常大。
实际上,根本不用担心,仅仅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电力能源基础就将印度卡住了,这是当前人力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重工业毫无疑问是耗能大户,而以AI、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同样是耗能大户,尤其是AI需要稳定而强大的电网支持,原本为数据中心设计的电力完全不够用,降温成为AI行业一大难题,所以近期包括谷歌、微软等巨头在内都在强化布局绿色能源。

印度脖子上的绞索越来越紧

但绿电的难点在于,如果是解决一般的民用和轻工业需求,要比火电等传统能源简单得多,只需要购买一些光风设备加上一些储能就可以了,非洲等国家就是典型
印度脖子上的绞索越来越紧
但当用电需求急速上升,达到大规模需求的程度,就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体系才能支撑,远远超越电化学乃至抽水蓄能支持的程度,必须建立在强大的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核能发电的基础之上,不稳定的电力供应下,任何产业都很难发展。
我国最近几年特别重视的新型电力系统,就是要以火电为中心,发挥火电的基础性支撑调节作用,围绕火电建设大规模光风发电基地,同时加强适应可再生能源的特高压电网建设,通过火电发电和电网进行调还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高耗能行业靠近电源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协调处理大量的利益。
比如发电端、输电端、用电端的利益,新旧能源体系的利益,而跨区输送电力还涉及到过境相关地区的利益协调。比如通过某个省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一度受阻,就是因为如果这条线路建成,将对当地的发电产业造成冲击。

可能有朋友说,那可以继续发展火电等化石能源。在此只说两点:
第一:火电产业虽然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代表,但技术含量极高。现在的超超临界火电站跟一百年前的火电站相同点或许也只有名字而已,就像现在的航母跟二战航母是两码事,更不要说强大而稳定的电网甚至是美国都很难解决的大难题。
第二:减少碳排放不是所谓的骗局,这是非常确定的全球共识。如果真的是骗局,中国就不可能十几年如一日大力支持,欧美国家也从未动摇绿色低碳发展,一些分析可参见《》。
说的直白点,火电的上限看到头了,未来属于可再生新能源,属于光伏、风电、核能、氢能,任何一个希望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不被时代抛弃的国家,绝不会退回过去。国家之间互相进行短期的误导、攻击,这很正常,但千万不要被这些言论影响了根本判断。
不多展开,回到印度。
仅气候异常和电力供应,就已经卡住了印度。
印度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但人口已经超过中国,喜马拉雅山脉导致印度的气候极为脆弱,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异常,最大的受害国就是印度,所以从国家未来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印度也必须发展绿色能源,但印度脆弱的工业、经济、技术基础又无法支持绿色转型。
这不是小镇瞎说的,这几年能够明显看到印度遭受极端酷热天气的报道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2018年最高气温达到48度,而就在昨天印度首都新德里气温达到52.9度,创下历史新高,印度几乎全国都处于极端酷热威胁中,普遍维持在40度左右。

印度脖子上的绞索越来越紧

如此酷热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更与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有关,在人类工业化之前,印度虽然炎热但还不至于如此,但现在不同了。但如果没有喜马拉雅山,印度很可能将是一片荒漠。
这个温度对人生命威胁不必多说,要知道牛肉低温熟成的温度一般在50-60度。其实如果是干热还好,只要避开阳光在室内相对能够忍受,但是印度高温地区又往往伴随高湿,40-50度的高温高湿环境,一般称之为“桑拿”,这对人的威胁不必多说,还要考虑由于厕所等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印度极为严重的屎尿处理问题。
想想看,高温、高湿+屎尿、垃圾,会导致什么?
极端炎热也导致电力供应出现严重问题,印度已经出现了大面积、持续停电,哪怕是首都新德里,一天停电也可能停电十几次,而夜晚用电量还要高于白天,需要到凌晨4点左右才能缓和。
印度大学生热衷于离开印度,这也跟印度糟糕的基础条件有关。现在的印度就连最顶级的高校也不能保证基本的电力供应,停电司空见惯,白天温度虽高还能忍受,但晚上休息的时候仍然在40度以上,没有电力就很难忍受了,只能靠洗澡来降温,但这么高的温度,洗澡会增加空气湿度,导致更闷热,再洗澡更闷热,变成恶性循环。
没有电,人还可以忍一忍,但机器忍不了一秒钟。一旦停电,任何生产都要停摆,而50度的高温意味着就算电力充沛,制造业也很难开展,40度以上的基础环境下,电力设备的温升会导致故障率急速上升,这在电力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国家也是一大难题,更何况极为落后的印度。
举个关键数据,印度在2015年曾制定了一个目标,希望到2022年将输变电损耗降低到18%,但实际上仍然高达19.3%,而且有的地区甚至超过50%,对比下中国当时水平为4.8%,而全球平均水平为9%左右。
这还仅仅是输变电环节,还有大量能量利用率过低的终端设备,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短缺和设备升温问题。
农作物更是难以忍受极端酷热,这绝非人类目前技术能够解决的。
甚至就连垃圾处理也成了问题,上个月印度首都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垃圾填埋场因高温失火,垃圾山高达几十米,直接导致新德里全城遭受严重空气污染。

印度脖子上的绞索越来越紧

然而现在看到的极端酷热天气仅仅是开始,如果全球气候变暖仍然得不到有效遏制,在大量热气流冲击下,喜马拉雅山地区温度升高速度超过全球,仅从1950年到1999年,喜马拉雅山地区升温已超过2.5度,按照目前的情况,再过半个世纪喜马拉雅山地区气温将比1950年高9度,这就意味着山川冰雪的急速消融,印度一侧将面临严重的洪涝灾害,继而是更加严重的河流干涸,如果没有强大的水利基建,后果不堪设想。

印度脖子上的绞索越来越紧

实际上最近十几年,印度酷热天气、洪涝、河流干涸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恒河以及下游的恒河三角洲成为重灾区。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然而根据联合国气象报告,可能到2030年恒河上游的冰川将彻底消失
印度脖子上的绞索越来越紧
现在的问题是,印度可能是全世界最尴尬、最被卡在中间的国家。
从国家存亡上,印度必须坚决支持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竭尽全力遏制全球气温上升,但印度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又只能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可偏偏印度本国能源技术相对落后,本国化石能源严重短缺,能源对外依存度极高。
举几个数据就知道:
印度目前每年石油缺口约为2亿吨,天然气缺口约为200-300亿立方米,煤炭缺口约为1.5亿吨油当量,印度本土石油天然气煤炭产量都远远无法满足本国需要。目前印度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基本在50%左右,原油超过80%依赖进口,天然气大概是50%,印度自产最多的煤炭也至少有30%依赖进口,但问题是印度美元外汇严重不足,而本国的卢比并不受欢迎。
如果要发展经济,印度未来对能源的需求要比现在大得多想要达到中国当前的水平,靠化石能源根本是痴人做梦,这也决定了印度未来对绿色能源的依赖甚至超过中国。
为了减少进口能源,印度只能想办法加大本土煤炭生产,但印度煤炭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灰尘含量太高,平均竟然在30%以上,中国平均在20%左右,而国际市场上售卖的煤炭一般在10%左右。

印度脖子上的绞索越来越紧

现在的印度每年消费的煤炭已经超过10亿吨,仅次于中国,品质极差的本土煤炭导致印度出现了全国普遍的严重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程度跟多年前的中国根本不是一个级别。而且印度相比中国还有很多能源劣势,比如交通主要用空气污染更严重的柴油,而在生活能源上,大量使用最原始的木柴甚至牛粪作为燃料,导致的污染可想而知。
而提高发电的技术水平、降低碳排放,这又需要非常高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印度显然不具备。目前印度电力行业每发1度电,排放的二氧化碳接近800克,远高于2022年全球436克左右的平均值,而同样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中国,2022年也已经降低到了541克。
零零散散列举了一些数据。还有更多没说的,比如印度电力基础设施极为落后,很多地区甚至没有通电。
但已经可以支持这样的结论:
从印度存亡的长期利益出发,印度必须推进绿色低碳、阻止气候进一步变暖,必须支持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但中短期来看,印度没有能力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而越依赖化石能源,印度脖子上的气候绞绳就越紧。
更尴尬的在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一直是印度能源设备最大的供应商,美国货市场占比很小。但自从美国提出印太战略之后,印度变了,或许为了“大国梦”,也或许因为对中国的复杂情感,印度在发展能源上,竟然选择转向美国,参与美国提出的“清洁能源”合作,要减少在能源领域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
比如印度信实工业公司就宣布,在2021-2024年要投资100亿美元,从美国进口多晶硅、太阳能组件、储能还有制氢电解槽等。
美国合作,大大增加了印度发展绿色电力的难度。
当然对印度来说,与美国合作增加的难度不值一提,因为印度本土问题难题就已经爆表了。比如土地问题,发展光伏也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印度一直没有解决土地私有带来的征地问题;又比如体制问题,印度大规模的电力采购都是通过竞争性招标完成,电价由拍卖确定,而不同项目审核机关不同、监管也不同,一个项目卡在审核好多年不是啥稀奇事。
到这里零零散散的谈了3千字了,其实谈论印度对中国的经济、产业威胁挺没意思的。如果认为印度有可能造成威胁、后来居上,那就不应该对中国当前发展感到信心不足,反之不能一边看空中国,另一边却看好印度。
本篇更希望分享的是,气候、地理对一个国家崛起的影响。


其他文章推荐
■  
■  
■  
■  
■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35606.html

(3)
上一篇 2024年6月1日 下午10:30
下一篇 2024年6月1日 下午10: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