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江苏来的朋友,在昆明忙的一塌糊涂,立马飞走了,我这里不停的暴雨,日常温度21-24,舒服死了,或许这是1年里,北方朋友最适合到云南避暑的季节吧,还看到一个网友,从石家庄40度飞昆明17度,冻感冒,哭鼻子的。
#歼7E战斗机
咋说呢,沈飞从1965年开始接收歼8战斗机研制,走了一条非比寻常的路子,前路艰难,无比危险,而小弟弟成飞则走了另外一条路子,在老大哥沈飞转移过来的歼7生产线上,不断的推陈出新,搞出了30多种变型,其中影响最大的有歼7II,歼7M,歼7E/G,把米格-21战斗机的各种毛病改的相当完善了,可以说,最好的米格-21在中国。
依靠成熟稳定而且廉价,歼7获得了上千的出口订单,在上世纪80-90年代军工的冰封期,获得了大量救急的利润,保住了工厂,留住了队伍,还赢得了用户,歼7M,歼7E的改进,都是外国用户主导的需求,推动设计师改进,最终反而获得了国内用户的青睐,大量购买,就这一步,老大哥从来没有成功过,不知道沈飞最新的31能不能获得出口的突破。
歼7战斗机的尺度很小,飞机的长度和机翼尺寸形状很匀称,很有美感
和同时期的法国幻影3/5以及F104相比,歼7弱点在于挂点设计,机翼只能挂4个武器,主要是飞机机翼内侧安装了主起落架,牺牲了最重要的内侧挂点,机身八字主起落架,在米格-23,以及F-16才开始使用,晚了10多年。
中国国产的歼7战斗机,外形设备没有太大改动,但是细节修改了很多,比如空速管上移,防止撞伤地勤人员,进气道唇口半径从0.5mm增加到2mm,扩大了低速阶段的发动机推力,还有进气锥的自动无极调速,替代了米格局的三级调速,优化做的更好。
还有减速伞从腹部上移到背部,更多的机炮,更好的弹射座椅等等,成飞几乎做到了从善如流,客户提啥需求,只要有理,那就马上改,这种态度让人不禁浮想翩翩,假如苏-27SK的生产线放在成都,不知道会有多少让人惊艳的改进方案,想想都醉了。
结构强度太差的毛病,应该想办法改改,飞控动不动抽风的毛病应该也好好改改,结构寿命不足,应该得得改改,具体到设备,则可以安装更牛叉的型号,机头雷达罩翻起的设计,改成两侧开门,应该不难,假如嫌弃飞机机头太长,空间太大,国产航电太轻太小,或许机头可能砍掉1米,降低阻力和重量等等等等。
低位置空速管扎人这个事情,苏联人也发现了,后来的飞机,比如苏17,就上移了
米格21大杀四方的时候,苏霍伊设计局也崛起了,开发了苏-7和苏-9,然后是苏-15,和我们的歼8II战斗机几乎一模一样,变后掠翼时代,苏-7改成了苏-17,后掠机翼简单切2段,外部一段可以旋转就是了,该机采用了米格-23一样的手动3位操作,作为一款攻击机,确实比较皮实耐操,飞行了50多年,现在还没有完全退役,虽然全身都是鼓包和各种刺刀,丑到爆炸,大体而言苏霍伊设计局在60年代表现不比米高扬差。
到了70年代,苏霍伊设计局大开杀戒,同时开发了苏-27战斗机,苏-24变后掠翼远程攻击机,苏-25近距亚音速攻击机,还有著名的3倍音速T-4战略轰炸机,彻底将米格局抛在脑后。
米格23作为一款截击机是非常出色的,加速性超级无敌的好,但是该机面对的对手则是前后1 2年的三代机王者F-15,该机在操纵系统上的巨大缺陷,以及航电导弹的代沟,使得投入使用没多久,就遭遇了疯狂的虐杀,这是设计师根本没想到的。
米格25战斗机,作为一款高空高速的超级截击机,面对美国的B1A和A12战斗机,还是有一战之力的,但是谁都想不到,美国人到了70年代华丽转身,突然不搞高空高速了,立马使得这款疯狂的战机抓狂,技能点彻底报废。
米格-29战斗机,作为一款低端的前线战斗机,将和F-15,F-16,狂风攻击机,幻影2000,甚至F-14展开激战,他们也看懂了美国的能量机动理论,但是实操起来,则走到了极致,追求格斗空战的极致性能,飞机内油很少,挂弹很少,副油箱挂上就不能甩,几乎等于转场死油箱,经过10多20年的努力,航电和导弹不断改进,脊背安装更大油箱,但是原始设计的缺漏,使得该机的对地对海远程攻击能力一直不能和F-16相比,而且苏联人也对该机各种抱怨,感觉粗制滥造,厂家宣传苏-27的7成造价9成战力,实际几乎是反过来,9成造价5成战力,购买者寥寥无几,最终导致米格局倒闭,苏霍伊在冷战期间,依靠苏-27战斗机成名,各种改型在1990-2010阶段疯狂外卖狂赚,中国印度就贡献了500多大单,但是之后则走向了更加的顽固,老院士舍不得苏-27的过时的架构,苏-57死活跟不上隐身的脚步,被历史淘汰,非常的悲惨。
苏-27的成功,使得苏霍伊设计局陷入了疯狂的境界,对外部一切航空技术都采取了特别轻视的态度,最终在冷战结束30年后,耗资几十亿美元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苏57研制基本宣告失败,苏霍伊设计局惨遭肢解,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苏局人员和米高扬设计局并入了联合飞机公司,但是依旧保留了苏霍伊这个产品的牌子。
同时期的米格设计局,作品基本就是米格-23和米格-25以及米格-29,米格-23还简化改进出了米格-27攻击机,由于作战和设备极度简化,所以避免了米格-23的恶评如潮,用户大量点赞,米格-25和米格-29,比米格-23口碑好一点点,但是也不够先进。
歼-20的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40年疯狂努力的结晶,新一代战斗机,将更加强大,从业人员继续努力,再接再厉,戒骄戒躁。
总体的结论是,苏联有米格和苏霍伊这2大强力设计局竞争,总体难分高下,中国延续了苏联的做法,苏联扶持建立了沈飞,国家命令沈飞复制粘贴,成了成飞(其实还有贵飞),但是很有意义的是,不管是中国还是苏联,小弟弟都超越了老大哥,完全了一家独霸(技术上)。
就老大哥的历史来看我们,就知道,过去多强悍是根本靠不上的,多厚的老本也经不住长年累月的吃,不谦虚不认真,不努力,不认真看清世界潮流,30年后就啥也不是,死路一条。
悲哉,米高扬,痛哉,苏霍伊。
#歼15S亮相
就这个图来看,机头雷达罩和空速管的形状来看,还是老旧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没有换成歼16那种浅灰色,无机头空速管的设计,可以说,该机还是歼15的一个简单改进,可能仅仅是增加双座教练功能。
等了好多年,沈飞的歼15S终于出来了,这就是双座教练机改型,座舱设计基本延续了苏-27UB,再加上之前出现的歼15D电子战飞机,歼15T弹射型飞机,加上歼15第一批次的原型,我们就拥有了4款歼15改型,而歼15的娘家:苏霍伊设计局,只有一款停产多年的苏33,他们一共造了20-30架就彻底没了。
中国的歼15总数不详,但是在2030年之前,堆满100架应该是没啥问题的,现在的悬念在于,未来先进的隐身舰载机,究竟是北方的35,还是南方的盐水鸭。
成飞的主业是空军战斗机,舰载飞机经验较少,但是也不算0,最早搞过歼7改进型,歼10改进型,歼20改进型也进行过很多年,后来突然停了,按照常理来看,不太可能客户直接指定,直接跳过竞标这个程序直接私相授受,假如是真的,那就非常恐怖了,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型军工项目的招标投标算是非常认真的,即使有人情世故,但是影响还是比较小,大体算得上是公平科学。
照理来说,假如客户有确定的需求,给一定的要求,业内公开招标,南方的战斗机应该也要出来了,毕竟北方的出来飞2 3年了,这就让人觉得很奇怪,难道是南方迫于特殊非技术压力甩锅不干舰载机了,还是空军逼着全力以赴搞六代机?或者客户的正式招标还一直没有开始?
目前风声很高的沈飞35,图和视频很多很多,但是现在就有个问题了,飞机折叠宽度很大,比歼15大得多,歼15折叠长度好像是7.4米,35折叠可能达到了8.5米甚至更高一些,反过来看,该机折叠宽度太大,还是严重影响该机的甲板停放数量。
#KAAN战斗机进展
这是中东土豪沙特参观土鸡的KAAN战斗机,目前来看,该机正常试飞,还是有很多不寻常的意味,到处找客户,马来西亚,巴基斯坦,阿联酋都去参观了,就是一句话,掏钱换技术,低价大型战斗机,msl世界第一款自主研发。
但是该机很好玩的是,准备到了第10-15次试飞,再收起落架,这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事情,正常来说,第一次不收就行了,以后大家都收,这里也折射出了2个事情,土鸡特别怕飞机摔!
而且现在土鸡手里只有1架可以飞的,万一摔了,那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这里也可以看出,战斗机算是一种顶级的奢侈品,不是普通国家能负担的。
土鸡最近些年,在KAAN战斗机上耗费了上百亿美元的经费,建立了大量的测试设备,还有大量的研发项目,比如风洞,隐身测试设备,国产机载武器项目等等,这么一折腾,很快就发现家底快空了。
更严重的是,飞机制造数量和节奏不对,按照常态,首飞的时候,大体应该完成3架,2架试飞1架静力试验,土鸡军工这一次大冒险,几乎压榨干了国内财政,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土鸡和英国罗罗公司联合研发的16吨推力大型发动机,将在2027-2028年装上第9架原型机进行测试,就目前来看,这进度也太劲爆了,研发时间才6-7年,中国的涡扇15,从2005-2006年开始立项,折腾到2023年才开始装机测试,几乎耗费了20年时间,土鸡这可好,直接原地垂直起飞,吓死人了。
KAAN第二次试飞,大体科目和第一次差不多,没有特别激烈的动作,起落架一直不敢收,这种过分谨慎的态度也明示土鸡经验极度缺乏,也对本国航空工业水平严重缺乏信心。
大家都知道,不收起落架的话,飞机的性能会遭到严重的制约,最大速度大多不超过500km每小时,飞机的爬升,加速,滚转盘旋等机动也没法做个完整的测试。
这种极度谨慎的作风,或许叫乌龟style,和土鸡非常鸡血的flag,形成了极度鲜明的对比,从试飞进度来看,差了韩国的KF21十万八千里,韩国人的进度很吓人,2026年批量交货应该不成问题。
土鸡的宣传是很到位的,感觉随时都有好消息,但是这还是忽悠人的套路,弹仓地面测试很简单,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经过2架以上的飞机试飞,基本飞行性能测试差不多了,气动布局基本稳定下来了,才可能安装飞机的机载雷达,光电设备测试,折腾差不多了,才能轮到弹仓武器的投射,真正到弹仓投射武器,还有好多年呢。
弹仓测试武器完毕,基本就可以交付客户了,作为一款比较纯粹的隐身战斗机使用,后续还可以测试飞机的机翼外挂点,挂载大型副油箱和大型空地导弹/反舰导弹/无人机/巡飞弹等。
后续还可能加上和安卡3无人机的协同作战测试,这是一个很烧钱的过程,时间也很漫长,不是那么简单的。
本子的航空杂志也粉土鸡的KAAN战斗机,这个角度很有冲击力。
这个数量是比较正常的,2架单独的飞行性能测试飞机,后续4架则是航电武器测试飞机。
今天就到这里。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37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