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再重要,能有就业重要么?

回答一个满级读者的问题。

他留言问,郑钦文到底为什么刷屏?

网球明明是个小众项目,这又不是男足捧了大力神杯。

依我看,郑钦文的刷屏,有两个原因,台面上的原因就是网民喜欢吃瓜,什么事情具备话题性,网民就喜欢吃什么瓜。

台面下的原因则是推波助澜,或者说,当下需要这种推波助澜。

如果说网民是柴,那么有人点火,有人助风,就会燃起来。

那为什么要点火,要助风呢?这事儿背后牵涉两个字:消费。

在体育领域,我们一直以来都是重视荣誉感,远超商业感。

这很好理解,因为80年代之前,咱就没有什么市场经济,我们要商业感做什么?

而彼时彼刻的我们,迈入新社会,不过30年,一方面还没有商品经济,另一方面,当时的人均收入比印度都低,大家急需扬眉吐气。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聊起奥运,就是聊荣誉感。

我们谈到奥运冠军,都是区分于影视明星的,觉得前者是勤学苦练的标杆,是为国争取荣誉。

而后者,才是走商业代言的路。

但是在美国或者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明星和影视明星都是明星,是一样的。

一个美国运动员拿了冠军,大家首先会把他视做商业成功的典型,甚至把他看作是整个赛事商业活动的引擎。

你比如乔丹,围绕他,会形成很多体育,影视,玩具,各个类目的商品以及服务。

他带动了一个产业,这是首要的,其次才是为国争光。

但我们不是这样,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内,80年代,90年代,2000年,甚至2010年之后,很多国民对于体育明星从事商业活动,依然抱有异样的看法。

感觉耽误训练了,失去初心了,不再是单纯为了荣誉,为了争光,而是开始走穴了。

但实际上,你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下想想看,如果运动员最后不能通过商业途径获取巨额的回报,那么他用什么来维持天价的培训费用?

他们本就是依靠私人资本投资体育赛事为主,而不是举国投入为主。

并且你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想想看,如果我不能通过投资一个天才的方式,把她变成奥运冠军,再把她变成IP,从而围绕她构建一整套的围绕这项赛事的商业体系获得回报。

那我凭什么投资?

明白这意思么?所有人都不会做这件事,因为最后的获利途径卡住了。

资本觉得,既然不允许我像天使投资一样去挖掘天才,像指望企业上市一样指望她成为体育明星,从而获得风险投资回报。

那我又很想做这类投资,我只能去投哪里?只能去投别的国家的天才选手。

比如我们的资本,就去投资美国的天才球员去了。

因为他们允许你这么做,允许你去挖掘天才,最后把球员变成体育明星,再获得巨额回报。

那么我们想想看,咱们失去的仅仅是一笔投资么?不,不是的。

一个体育明星,可以带动一项运动,你喜欢这个明星,就意味着你可能会去买他穿过的同款球鞋,同款球衣,就意味着你可能会去购买体育器材,从事他从事过的这项运动。

买装备要不要花钱?租赁场地要不要花钱?请教练要不要花钱?玩累了吃饭喝饮料要不要花钱?

要就对了,要就意味着拉动了大量的就业。

那么反过来讲想想看,假如这条腿不存在,体育明星都是国家投资培养的,这些人将来是不可以从事商业活动的,也就意味着无法围绕明星构建资本市场,构建商品体系。

那么上面的那一切与之相关的就业,就都不存在。

这个问题在80年代,90年代,2000~2010年都不重要,因为彼时彼刻,大洋彼岸的订单源源不断,我们全民都去打螺丝,尚且打不完。打不完,真的打不完。

那段日子里,我们可以天天加班,我们可以没有时间去消费,都无所谓,因为我们负责了全世界的生产,而美国则负责替我们花钱。

但是,随着老美想要替换供应商,或者说,已经不是想要,而是付诸行动了。

什么于我们而言就是必要的?

接上那条腿。

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消费,都需要就业,那么我们就需要把这个缺失的环节,打通。

我们不是没有人才,不是没有冠军,我们如今早已不是四十年前缺冠军的年代。

换句话说,不是冠军不再涉及荣誉感,而是如今以我们的金牌数量,奖牌数量,多几个少几个,早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

面子早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里子才是。

怎么把这么多的金牌,转换成商业模式,怎么围绕这么多的冠军构建商业形态,衍生出大量的关联产业,从而提供大量的就业,才是当务之急。

郑钦文是个好榜样,好就好在她像样板戏一样打了一个模板出来。

郑钦文的父亲是她的天使投资人,她的父亲为了培养挖掘她,先后投入了2000万。

她在这次夺冠之前,每年的商业收入就已经有大几千万了,这次夺冠之后,还会大幅度上升。

当然,郑钦文主要是嵌入到了全球的网球项目的这个体系里面去。

也就是说,她请的教练,大都还是国际为主,她赚的代言,也都还是以国际为主。

相当于我们有一个天才球员,以自己拉投资的方式,实现了相当于企业上市的效果,最终大幅度盈利了。

尽管最终是嵌入到了人家的体育赛事商业体系里面去,但终归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突破。

毕竟我们绝大多数球员都还不是她这种私人投资成功的案例。

咱们不妨畅想一下,如果郑钦文最后拉动了这项运动在我们国家的商业化,有大量的青少年,因此被号召,从而带动一项运动,那么就会拉动很多关联的行业,带来就业。

如果郑钦文之后,在其他运动里,陆陆续续冒出几百个张钦文,王钦文,那么又将拉动多少体育关联的行业,提供多少就业呢?

当然,这只是畅想,道阻且长,我们实际上要走的路是很远的。

你注意美国的教育体系是商业化为主的,也就是私立学校,包括私立大学里面名校的占比极高。

美国商业化的教育体系本身又是和他们商业化的体育赛事,高度绑定,高度关联的。

也就是说,你练得成,你试图完成个人上市,完成你那成为体育明星的梦想。

你练不成,考哈佛也是给你加分的。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很多中产家庭,在马术,帆船,网球等等训练花费比较高的项目上砸钱。

因为有名校录取领域里的回报呀。

但是我们这一环,实际上是封闭的。

出于公平的考虑,我们连文化课里面比较偏的内容,都不会出现在高考的范畴内,更何况是小众的体育项目呢。

但是公平固然是公平了,可是这些领域里的就业,就很难拉动了。

那些中产家庭,他们就会把大量的资金花在国外的留学项目上,俗称这笔钱,就等于被人家赚走了,那么与之相关的就业,也等于提供给人家了。

这实际上是一种两难,公平和就业,你到底想要什么,你是只想读个好书但是回头找不着工作,愣是把快递干成了知识密集型行业,还是想读的书没那么好,但是最后能有高薪的工作。你到底想要什么,很重要。

又或者说,大家最后能达成共识很重要。

成年人当然是不愿意做取舍,当然是都想要,既要公平,也想要把中产的花费留下来,拉动关联的产业,提供就业。

可这就需要探索,需要找到更好的办法,这有待于后人去集思广益。

就目前来说,郑钦文的这个样板,终归是打得非常好。

我们祝福她的成功,更祝福她背后的以她父亲为主的投资人的投资成功,也祝福她相关的体育产业的成功。

与此同时,也希望冒出更多这样的家庭,哪怕你仅仅是接入到国际赛事当中去,也是很好的。

等到某一天,我们的金牌选手当中,有半数都是这样的个人投资为主的,或许,我们的体育行业的产业化,就有可能大爆发了。

祝福我们的体育产业,也希望那一天,早日到来。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45441.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5日 上午1:23
下一篇 2024年8月17日 下午1: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