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馆 | 无人机航母特长、陆军扫雷、冷战后国运论 2024年8月21日 下午12:10 • 观点 我们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用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这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指标上,也体现在社会文化上。过去绝大多数人都认可同舟共济这句话,但是随着贫富分化加剧,不同人群之间的共情越来越少,这几天铺天盖地推广的金融女并没有得到广泛同情,反而江南士绅的故事迅速流传,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天已经变了,贫道2022年底做得猜测很可能最近验证,大家且看。 —————- 问:堂主这期说X-47B很适合做舰载机,之前还说过福特级是走了歪路,如果配上X-47B这3000千米的作战半径,反舰弹道导弹和隐身机的威胁是不是就没了,重型无人机航母算未来趋势吗? 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增加,永远比舰载机作战半径提高来得容易,估计东风26的射程已经超过5000千米,大大超过东风21D的2000千米。再者说,我加不了导弹射程还改不了导弹发射地点?只要将反舰弹道导弹从陆基改为舰载、潜射、空射,就可以迅速将原本安全的敌人纳入打击范围,这又不困难。 自二战以来,限制打击范围的主要因素就不是飞机、导弹和火炮的射程,而是侦察识别能力。面对面的敌人很好解决,前沿部队或者前出的巡洋舰识别后直接发电报就行。如果是5~30千米之外,不在己方侦察平台视野范围内的敌人怎么办呢? 侦察兵很容易被敌人步兵压制,侦察机反应速度很慢,要几个小时才能抵达目标区,还很可能因为迷航、雨雾、夜晚等因素到了也看不到目标,或者看到目标后因为设备故障或定位错误而误导决策,这才是最难解决的。现代反航母依靠侦察卫星网,上百颗卫星可以不间断地将航母纳入己方视野,时刻保持跟踪,隐身无人机也能实现持续跟踪,所以航母才不适应高强度对抗。 图:长光所说过,137颗光学卫星就可以实现对全球任意地点15分钟重访。当你有更多卫星时,间隔时间就会更短,也更容易引导隐身侦察机持续跟踪,这对航母来说是最致命的。 按照所执行的任务,无人机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几类,无人机航母也因此而大相径庭,必须说清楚到底是执行什么任务,才可以判断无人机与无人机航母的适用范围与前途。 福特级航母延续了美国传统超级航母的任务模式与设计思路,强调提供最大的出动架次率,用大量舰载机持续空袭摧毁敌人、塑造战场。面对苏军图-22和图-22M轰炸机、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威胁,美军的思路就是搭载作战半径更大的攻击机和战斗机,从更远距离发动攻击,从而避开苏军反击力量的控制海域,以此提高航母自身安全。 这一模式下,美军战后航母早期搭载A-3、A-5大型攻击机,后期技术进步后换装通用性更强、可搭载数量更多的A-6攻击机,冷战末还在开发作战半径达到1850千米的A-12攻击机。作战半径3000千米的X-47B是这一思路的延续,但仍然躲不开卫星侦察和反舰弹道导弹的攻击,也无法拦截隐身攻击机的进攻,因此仍然无法满足现代高强度对抗要求。所以福特级这类突出高价格、大吨位、高性能的重型航母必然衰落,哪怕换装无人机也无济于事。 图:X-47B与FA-18E在航母上准备起飞。 排除掉一个错误选项之后,未来航母与舰载机实际只有两类,一类用于中等强度对抗,也就是中美大战之外其他军事强国相互对抗,例如印度、日本、法国、意大利之类的;一类是低强度对抗,例如伊朗、非洲等国和反恐、反游击队。 对中等强度对抗而言,舰队不需要考虑反舰弹道导弹(伊朗和胡赛那种不算)等威胁,航母拉开距离就可以有效维护自身安全,尼米兹级和福特级的作战模式仍然有效。但因为这只是中等强度对抗,所以不值得投入巨大资金,有限的经费必须优先用于天基侦察打击系统等更重要的领域,所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这种优先考虑性价比的航母才是最佳选择。 这类航母不仅可以搭载战斗机,也可以搭载无人机,这样做更有利于增大作战半径、提高持续出动能力。当前大家还做不到作战飞机全面无人化,未来20年是有人机和无人机并行发展的时期,两类飞机必然同时装备。 图:女王级的廉价不仅仅是取消了弹射器,还包括采用燃气轮机推进、降低装甲防护标准、减少人员编制等。 高性能无人作战飞机在5~10年内很难服役,现阶段实际部署的是针对低强度对抗任务的无人机,它们不需要具备隐身性能,突出强调大航程、大续航时间和有限载荷,执行对特定地区的持续监视和有限打击任务,适合对付游击队等目标,例如美国的MQ-9、我国的彩虹和翼龙系列。 大部分国家不需要考虑中美大战强度的对抗,英法大战等级也是小概率事件,日常需求最多的还是护航、保交、反游击队这类低强度任务,所以搭载低档无人机的轻型航母、大型两栖攻击舰非常实用。加之它们及其舰载机技术要求较低,现阶段就能实现,所以成为当前发展的热点。 虽然很多人给076设定了很高的地位,但贫道坚持认为它就是承担低强度对抗任务的加强版两栖攻击舰,搭载的无人机不是要对抗美英航母,而是对付登陆环境下的敌陆军和游击队。不要看它有很长的弹射器开槽就以为要搭载重型舰载机,长航时无人机结构强度低,只能承担很低的加速过载,战斗机可以用5g过载弹射起飞,长航时无人机只能用1~2g过载,因此需要较长的弹射器轨道以降低过载。 图:如果076搭载这类重型飞机,那还不如继续建造山东舰,有限的吨位增幅可以极大提高出动架次率。贫道觉得,076当前阶段就是搭载彩虹和翼龙,攻击11都未必会上。 图:其它条件相同时,大展弦比飞机的结构强度一定较低,长航时飞机的结构强度一定较低。翼龙这类无人机两者兼具,结构强度高不了,航母弹射器来个5g弹射,非得当场解体不可,能承受1g的加速度就不错了。使用100米长的弹射轨道,加速到大概160千米/小时的速度,正好起飞。 问:你今天提到俄乌战场中的排雷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满天的无人机盯着,雷区谁去排?俄乌双方排雷车排雷被穿越机炸的视频不要太多。工兵去排?那不是送人头嘛。哪怕是俄罗斯那个排雷索的车,都因为距离太短,在发射排雷索时被炸了不少,炮弹犁地排雷也没办法排干净。所以排雷这个问题在无人机满天飞的时代还真是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堂主不能以老观念来看待新问题。 战争是对抗性行为,任何时代、任何行为都会遭到敌人的针对性打击,这是所有军队都要面对的问题,不会说当前排雷会被打击、过去就不会,不存在的。有战斗力的军队,会根据敌人的变化立即寻找对抗措施,哪怕一时解决不了,也会通过其它层次、其它领域的调整进行对抗,而不是干等着挨打。 拿扫雷来说,布设雷场的一方在布雷时就会考虑如何保护雷场、如何在敌人对抗行动下最大化发挥雷场作用的问题。传统地雷必须等待敌人踏入陷阱才发挥作用,因此单个地雷可以随便部署,埋到敌人必经之地即可,炸不到人也能吓唬人,使敌人疑神疑鬼不敢轻易活动,需要消耗较多资源的地雷场可不能这么做。 地雷场通常布置在己方阵地前方几百米处,处于步机枪火力的控制范围以内,从而便于压制敌扫雷活动。这样做还可以迫使敌进攻阵地前先扫雷,从而打乱其进攻节奏,为己方采取应对措施争取更多时间。在敌人眼皮底下顶着机枪扫雷,并不比在无人机威胁下扫雷轻松多少。 图:步兵连阵地布置示意图,地雷就布置在壕沟前方和交通壕两侧,让敌人没法安全扫雷。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覆盖炮击才会成为主要扫雷方式。 战争中没有无法对抗的手段,只有无能的军队。就像沙特联军能被胡赛步兵在平原地带缴获大量坦克装甲车,以色列能被哈马斯用炸弹摧毁坦克,都是军队组织训练无能的结果,而不是敌人的武器装备有多好、能力有多强。俄乌战争尤其如此,双方的战斗能力都极端低下,根本原因不再无人机改变战场,而在于组织自身无能。 就扫雷来说,针对乌军大量反坦克地雷直接铺地上的表现,俄军只需用侦察机、无人机拍照就能发现,然后几次炮击就可以引爆地雷打开通道。这样做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唯一需要的就是能正常工作的团级指挥部。即便不能安排炮击,发现地雷场后也可以安排几辆坦克携带扫雷犁、扫雷碾,这样不需要任何额外兵力,进攻部队自己就可以开辟通道。 21世纪以来,各国发展的无人机扫雷都不是针对铺设在地面的反坦克地雷,因为这样的地雷不需要针对性手段就能发现。大家研制的是携带探雷器,能发现埋设在地面下地雷的无人机,这样的东西都没有多大难度,只要能自动保持好与地面的高度就可以。 图:无人机探雷,飞行器地步携带的就是探雷器,必须贴近地面飞才能确保对地下目标的发现概率。 图:坦克扫雷犁,地雷直接推到两边,不会被履带引爆。 俄乌双方因为缺乏大部队协调能力,广泛安排班排级部队单独进攻,连级就算规模巨大,保障这样的进攻部队防备无人机并不难。防御现有小微型无人机的难度不在于技术,而是它可以配属到班排一级,于是防空力量也需要部署到连排级才能提供广泛保护,这需要巨大的经费以及对编制的相应调整。 但是在俄乌战场上,处于进攻状态的连排级部队数量有限,连总兵力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也就是百分之二、三的规模,于是可以调集全军的防空力量进行保障,这就极大降低了采购经费和编制调整的压力。 防御无人机的主要手段是电子干扰,调集若干电子战部队配属师旅团级指挥即可,由他们协调在适当的时候为进攻部队扫清天空。另一个重要手段是自行高炮,一门炮就能为一个连提供防空掩护,拦截电子干扰清理之后的零星无人机袭扰。考虑到乌军基本没有攻击机支援,甚至可以将高炮上的火炮拆掉换成转管机枪,以增大载弹量、提高射速。 图:苏军ZSU-23-4高炮,拆掉火炮换成GShG-7.62转管机枪可以使携弹量增加近十倍,射程也足够保护坦克连。 问:我有一个很长时间的巨大疑惑:1991年苏联解体时期的美国/美军,可以干掉它之后的全部国家,那个时候我国十分的弱。美国吹的神乎其神的共济会啥的,天资聪慧的犹太集团,是如何让我国逐步崛起到现在的体积的,他们这么傻么? 首先要排除一个误会,就是那时候的美国/美军也无法干掉我国,这个问题只要想想历史就可以。美国历史上最巅峰的时期就是二战后,那时1950年朝鲜战争、1961年越南战争都是美国与我国的对抗,美国全都打输了。尤其是越南战争,它证明美军即便能在正面战场获胜,也会在游击战中被拖垮。区区越南(还仅限于南越)都能拖垮50万美军,我国巨大的面积和人口,美军要部署多少兵力实施占领? 当时的美军看起来天下无敌,前提是美国领导层十分谨慎,没有陷入游击战的泥潭,为此宁可在海湾战争中放弃推翻萨达姆政权,只解放科威特国土。远程打击一个国家和占领一个国家是两码事,前者你只需要在远远的海上仍几枚炸弹,随时可以脱身而走,也能最大限度被对方反击;后者则必须部署大量军队,并且让他们永远处于战斗状态,自己也难以从中脱身。 看看2001年后美国占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结果,这么两个小国就控制不住,最终直接拖垮了美军,还敢惦记占领我国? 图:越是战争,军队和军工集团的利益份额与权力就越大,美军陷入两场战争二十年,全国都被战争拖垮。 很多人说我国自有国运,911事件把美国拖在中东二十年,给了我们崛起的时间,这就是段子手搞乐而已,把它当真就不对了。贫道觉得,美国在对华关系上没有什么大失误,只是美国衰退和我国崛起速度都超乎自己想象,才导致今天的局面。 1992年时,欧亚大陆(世界岛)四分五裂,东面是我国,北面是俄国,西面是欧盟,南面是印度和中东,都无法对美国构成巨大威胁。此时美国人的目标不是自保,而是避免世界岛各地区联合起来排挤自己,以便长期维持一家独大的战略优势。要实现这点,途径一是吸引各地区优先与美国结盟,而非优先相互合作;二是压制各地区结盟可能,或降低其结盟可能造成的威胁;三是遏制各地区发展。 由于国力优势十分巨大,美国人在途径一上很成功。欧俄中印等都急于结好美国,我国想加入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俄国想联合美国统治世界,欧洲要依托美国保护获得超额利润。这方面的典型是本为对抗苏东国家威胁的北约继续保留并扩大活动范围,以及德国宁可牺牲欧元汇率也要拉上美国打科索沃战争。 图:世界岛大致分区。 美国人的问题出在途径二上,此时他面临两难选择。冷战结束后欧洲对俄国和东欧大量投资,如果他们融为一体,就有对抗美国的能力,于是美国使劲扶持东欧国家来牵制西欧、推动北约东扩来阻止欧俄融合。中国是唯一的异质国家,但1994年开始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而且主要对美国和被美国控制的日本、韩国开放。 不管选择压制哪一个,美国都势必要放松另一个。我国当时经济总量小、科技落后、内部矛盾多,看起来不会构成威胁,欧洲和苏东地区如果结合,威胁可比我国大多了。而且当时美国搞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和风险投资,经济增速很高,没有多少内部矛盾需要对外转移,也就难以下决心再打一场新冷战。 就这样在1990年代磨蹭了十年,2001年911事件爆发,美国需要复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也是为了贯彻地缘政治学理念,夺取从东欧到中亚的世界岛心脏地带,从而一举威慑欧洲、俄国和我国三个方向。虽然现在看这是个笑话,但如果美国真的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重建秩序,使其成为改造伊斯兰世界的样板,那威胁真的特别巨大。 图: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爵士提出把欧亚非三大洲合起来看做茫茫世界海洋中的一个岛,称之为“世界岛”,把欧亚大陆的中部看作是世界岛的心脏地带。 美国的失败归根结底是缺乏自知之明,没有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改造社会,有没有能力控制远离本土的中亚-中东地区,有没有能力抑制战区内军队的快速堕落。从历史看,美国从来没有做到第一点,西方世界从来没有做到第二点,近代军队从来没有做到第三点。这三个问题解决不了,他去控制心脏地带就必然失败,无非是快慢问题。 美国下决心解决我国并不晚,从种种迹象推断,他在2009年之前就下了这个决心,然后才有了亚太战略再平衡。但因为帝国腐朽导致行动能力下降,所以无法迅速执行下去,一直拖到现在无力实施。 在过去30年里,美国对华战略谈不上有重大失误,只不过是在多种两难困境中做选择,然后高估了自身实力,低估了腐朽速度,这是各个帝国后期共同的问题,并非美国所独有。如果美国在冷战后立刻对我国发动新冷战,那么现在威胁他的,很可能就是欧洲与俄国的联盟了。 图:在美国有限的历史里,中国从不是个大威胁,欧洲才是长期以来的世界主宰,苏联是和自己争夺霸权的主要敌人。放着欧洲和俄国不管,去和中国对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印度有巨大的潜力,别管什么东边的威胁,去把印度打掉吧。 迷你踢馆 问:天天看大毛二毛打架装备都藏在树林里,现代军队有没有办法侦查到? 雷达、红外设备都可以穿透树叶侦察,主要对付可见光侦察。车辆和人员可以加挂伪装网,就能对付雷达和红外侦察。各种手段相互对抗,没有绝对一说,所以总是有人类智慧发挥作用的空间。 问:米格的类F-22方案在哪里能看到?既然有类22方案,那米格1.44又是怎么诞生的? 米格1.42项目是苏联1980年代的战斗机研制计划,也有说是原型机计划的。该机在雷达隐身方面没什么表现,主要侧重超音速飞行和超机动能力,为此配备了多达12个气动控制面,这是气动和飞控设计能力不足又想提高机动性的表现,代价就是昂贵和超重。米格局的F-22方案是1990年代末俄国PAK-FA战斗机项目竞标的计划,二者在时间上差了约20年。 图:米格1.42项目,这架验证机叫米格1.44。 图:该项目的几个方案。 图:米格局在PAK-FA项目里的方案。 问:问个技术问题,除了核武器和未来的电磁炮,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如果想像二战一样炸平一座城市,有什么手段吗?现在防空手段丰富,二战一样的临空轰炸破产了,可是除了飞机扔铁炸弹,还有什么其他的廉价方法吗? 飞机临空投弹是最廉价的投送手段,这个不能用会导致费用和时间大幅提高。目前最好的方式是先摧毁敌区域防空能力,然后用轰炸机和运输机空投重型滑翔炸弹,注意不能用常规高爆炸弹,要用重型云爆弹,一次出动在几十秒内对特定地区投掷几百枚,消灭整个区域的敌有生力量。如果不能压制防空,就只能用中短程重型火箭炮投掷云爆战斗部。轰炸只是第一步,但它不能消灭封闭地下室内的敌人,所以在轰炸过后需要迅速出动部队占领该区域,阻止敌人从地面和地下再次进入。 以1吨重的云爆弹杀伤半径60米计算,64枚才能覆盖一平方千米的区域,对常见的3×4千米范围的小城市大概需要800枚。运输机一架次空投10枚,只需要出动80架即可,费效比非常高。以色列虽然在城区投弹很多,但是它分散使用,无法阻止敌人再次占领阵地,于是无法肃清敌人、为地面部队提供安全行动的时间,这就是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的区别。 问:问一下核潜艇的洲际导弹发射有没有先后顺序和规律,还是可以随机发射?发射后怎么稳定潜艇的重心? 没查到资料,但必须有顺序。这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导弹出筒后海水灌满发射筒空腔,导致潜艇重心变化,需要调节平衡水箱维持纵向平衡,于是导弹发射需要拉开纵向间隔,避免重心变化幅度过大;二是导弹发射必然产生震动,发射筒距离越近震动越大,为了降低对导弹初始弹道的干扰,连续发射的导弹需要尽可能拉大距离。 我猜测导弹发射顺序和火箭炮齐射顺序相似,遵循前后排序、左右交替原则。假设有2排16枚导弹,从前向后依次排序,第一枚发射左一,第二枚发射右五,第三枚发射右一,第四枚发射左五,然后是右二、左六、左二、右六……这样连续发射的导弹可以始终保持相同距离。 图:火箭炮的发射顺序。 问:俄乌战场上的无人机有着明显的弱点:小型无人机没有定向天线,放飞后要稳定的飞控和图传信号。就算毛子电子技术落后,但以现在的技术也应该能很快的被截获和定位,而一旦定位了,通过各种火炮,就真成了自杀式无人机了,只不过是飞手自杀!为什么这套战法没有流行起来呢? 俄乌战场也有,可能是双方电子侦察能力弱,所以没有普及。 问:核战舰的问题,他是想问能不能把核动力包做成模块化,从战舰后部拉出来,避免开膛破肚工期太长。甚至是像电池包一样,一块儿用完直接换一块儿 驱逐舰至少需要60兆瓦级别的推进功率,有这个功率的核电池,重量怎么也得上千吨了。想把这么大一个舱室做成可更换模块,还要继续增加重量,于是价格继续上涨。而且上千吨的核动力模块,更换起来和船舶大修有什么区别,一样得在船坞长期作业。巅峰时期的美国海军都用不起核动力水面舰,更别说现在。 图:美国濒海战斗舰就换几个几吨、几十吨的模块都搞不定即插即用,上千吨的核电池想做到,完全没有可能性。 问:糖煮是否梳理过卡车炮的来龙去脉?卡车出现得很早,火炮出现得更早,那么为啥现代意义上的卡车炮出现得这样晚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这两种设备的结合? 最早的卡车炮是法国凯撒,1998年完成研制,其它游击队在皮卡上装火箭炮不算。榴弹炮属于重武器,不能只考虑对付没有反炮兵能力的敌人,必须考虑与敌炮兵作战。从部署速度角度看,传统炮兵作战必须先测量大地坐标和水平面,然后才能在地图上作业确定火炮俯仰角和方位角,这一套工作需要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既然如此,那么对火炮就没有高速机动部署要求,牵引式火炮一样满足调动要求。 从生存能力看,传统火炮体型小高度低,容易构建遮挡弹片的土垒,而卡车炮想获得掩体可太难了,工作量要大很多倍。自行火炮靠自身装甲维持生存,卡车炮又无法做到,否则价格和重量就很高,会丧失廉价优势和高速部署能力。 只有在卫星定位、自动测地、炮兵定位雷达、自动指挥系统等现代炮兵作战系统部署后,炮兵才能放弃依靠掩体提高生存能力的思路,转而通过快打快撤维持生存,于是才有卡车炮的生存空间。 问:看苏联7系列驱逐舰,头部1号炮塔后面、2号炮塔下面有块倾斜的板子,感觉很碍事,这是干什么用的?原来以为是苏联造船落后这么干,后来发现有些船也这么搞。 这些都是开放式炮塔,我认为主要功能是遮挡2号炮位的炮口冲击波,避免伤害1号炮位上的人员。换成封闭式炮塔后,这个需求就不存在了。 图:07系列驱逐舰,2号炮位前有个弯曲的天棚。 图:这是个平面板子,比较简化,满足小口径火炮要求。 问:陆炮可能不方便,但舰炮有没有可能直接使用大口径(203以上)滑膛炮打冲压炮弹,39倍径也好加工,只要能加速到冲压发动机启动速度就行。滑膛炮还可以打滑翔增程弹,当然肯定是制导炮弹 增加射程的需求肯定是有的,大口径火炮也方便采用冲压发动机。这个是否能实际部署,一方面要看电磁炮的部署速度,二者存在替代关系,另一方面也要看冲压炮弹的价格,太贵的话大家无法接受。 问:有的潜艇瞭望塔上,左右两侧对称有水平翼,貌似有点份量。但是有的潜艇瞭望塔上却没有。这是有什么讲究?对于一艘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的潜艇而言,水平翼作用有多大? 这是用于潜艇俯仰操作的控制舵,在指挥塔围壳上的叫围壳舵,在艇首的艏水平舵。艏水平舵的优势是远离潜艇中心,控制力矩较大,缺点是噪声干扰艇首声呐工作,解决办法是做成可伸缩结构,低速航行时伸出使用,提高控制能力,高度航行时缩回艇壳内部降低流体和机械噪声。围壳舵的优势是原理艇首声呐,对其干扰较小,缺点是控制力矩较小,以及无法缩回艇壳内部,不便于在北极冰区上浮。 图:破冰上浮的洛杉矶级,围壳舵竖起以降低受力面积。 图:苏联基洛级的可伸缩艏水平舵,向后折叠收入上层建筑内部。 问:S-400被美制空爆钢铢弹打得稀里哗啦,既然不能移动发射,为什么不做简易发射井呢?说成本高我是不认可,就做没有混凝土侧壁的那种,我是干工地,就s400的直径和长度,两三台打桩机一天随便打几十个,打完了单筒放下去,电控发射,这不香吗? 我国台湾地区的天弓防空导弹就是这么做的,雷达和导弹都固定部署,面对高精度导弹时很容易被摧毁。S-400是野战防空武器,必须能伴随部队活动,所以得能移动部署。而且防空压制任务一般都是打控制雷达站,而不是打导弹发射筒,所以这么做对提高系统生存能力意义不大。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48389.html 赞 (3) 0 0 生成海报 越南有可能失去工业化机会,这是它最为在意的! 上一篇 2024年8月21日 上午11:41 有模有样!外飘、滑跃,带升降机,伊朗的特色“航母”越来越有意思 下一篇 2024年8月22日 下午1:13 相关推荐 乌克兰来中国了,说你才是黑暗中唯一的光 2024年7月28日 彻底崩了!救都不想救了….. 2024年5月19日 三千点回来了,最强东风快递也回来了! 2024年9月27日 TikTok撕下美国最后的“画皮” 2024年3月29日 迟早要塌房 2024年7月31日 世界应该珍惜现在的中国,第一工业大国陷入危机有多可怕,来自英美争霸的启示 2024年4月7日 历史的拐点: 以色列的撤退 2024年4月11日 强势打脸!荷兰对华光刻机管制将再升级,中方反手就是250亿美元 2024年9月11日 发表回复 请登录后评论...登录后才能评论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