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为保护地球免受地外威胁,人类需要中国拥有更多的核弹 2024年9月5日 下午3:55 • 观点 一、哪天陨石要是砸下来了,我们的地球可怎么办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举头望明月的时候,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要是哪天从天上掉下来一颗大陨石把地球给砸了,我们这些生活在地界上的凡人该如何是好? 没想过是吧?我也没想过,但是我们都没想过,不妨碍有懂行的人替我们想,比如,由张熇所领导的北京航天器系统工程研究所下属的一个科研小组。 这两天我在港媒《南华早报》上看到一则报道,说是张熇的科研小组最近刚刚在国内知名自然科学专业性学术刊物、由中科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该论文指出,科研小组经缜密研究之后认为,地球面临地外小行星撞击的风险要远高于现有的评估数据。 因此,为了维护地球的稳定、人类的安宁,我们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理应承担起捍卫世界和平的艰巨使命,即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要么是改变其运动轨迹,要么就是干脆将其击碎。 为了实现这一点,张熇的科研小组探索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动能撞击、在小行星上安装推注火箭或是等离子发动机,又或者是用激光武器或把太阳能集中起来将小行星烧穿等。 尽管这些听上去就很高大上的技术手段并非毫无作用,但如果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预警时间窗口太短,比如短到了只有区区一周,那么所有这些手段就都是解不了近渴的远水而已。要想在短时间内消除地外星体给人类带来的致命威胁,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靠谱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核武器去炸。 根据论文中提到的说法,如果要想在一周时间内消除一颗直径50米的碳质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那么我们就需要向其发射一枚爆炸当量在100万吨TNT或以上级别的核弹;如果来袭小行星的直径更大,又或者是其质地是更加坚硬的硅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用更大的核弹去炸它,又或者是一次性向其发射多枚核弹。 基于这样的前提,张熇的科研小组认为,目前我们最迫切需要的防御技术有以下几项:一是能在一周至一个月内的超窄时间窗口里从地球向小行星发射核弹头的快速反应技术;二是针对来袭目标的高精度打击技术,确保核弹在飞行了千万里之后仍然能将误差控制在方圆100米以内;三是使核弹头能在太空中安全存放10年或更长时间的长期轨道部署技术。 除了大量的技术难题需要攻克之后,因为有可能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地外小行星数量实在太多——仅目前有天文编号的就有3万多颗,而这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所以要想维护地球的稳定和人类的安宁,光只是有先进的拦截手段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核弹头。 是不是听着就觉得有点天方夜谭、天马行空的意思?但事实还真没想得那么简单。张熇何许人也?据《中国航天报》介绍,从2001年开始,张教授便参与了我国整个探月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论证工作,并参与了嫦娥一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几个探测器的研制工作,而且,她还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兼副总师。 2021年6月下旬,人民网-港澳频道曾在一篇聚焦张熇客座香港理工大学的报道中使用了这样的新闻标题:《“嫦娥女神”张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宇航员也将登上月球》 就这样一号人物,她所领导的科研小组也好,主导的研究工作也罢,其含金量有多高,这一点就算我不说,大家应该也能感受得出来。“中国要多造、大造、造更先进的核弹,来保护地球免受陨石的撞击威胁”,这话如果是从一般人的嘴里说出来的,那么我也就权当个笑话来听就完了,但是现在提出相关想法的这位可是嫦娥四号工程的副总师啊,那能一样吗?这严肃性可不“蹭”地一下子就上来了吗? 而且按照《南华早报》上的说法,在保护地球免受小行星威胁这道大命题上,我们中国可不只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我们的深空探测计划现已升级为行星防御计划,中国正在努力建设一系列新的基础设施,包括大型雷达探测网络等。而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将有助于我们今后对世界和平的维护。 二、为了维护地球的安宁,中国需要更多的核弹 报道援引张熇团队在论文中提到的说法称,就目前来看,要想在预警时间窗口极短的极限条件下消除来袭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对现在的中国而言,最可行的路子有两条:一是造一种能打得足够远、而且在足够远的距离上还能打得足够准的核弹;二就是直接在地日之间的拉格朗日点上部署一座长期待命的太空核武库,只要系统侦测到有小行星可能对地球构成威胁,那么太空核武库就可以迅速响应,直接从太空中发射核弹,改变其运动轨迹,或是直接将其炸碎。 不过,因为中国在1967年就加入了《外层空间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而这俩条约又禁止任何签署国在太空中部署核武器,所以至少就眼下来说,这第二条路子我们还走不了。这不光是因为它在技术上难度更高、耗资更大,而且也缺乏相应的法理性。 如此一来,留给我们的唯一可靠选项,似乎就只剩下“多造、大造、造更先进的核弹”这一条路子了。但即便如此,因为核爆炸也对太空造成放射性污染,所以,为了保护宇宙的大环境,张熇的科研小组也要想方设法避免太空核爆之后对地球、月球、火星亦或是其他天体的核污染威胁。 而且,虽然“多造、大造、造更先进的核弹”这条路子看着还算是靠谱,但实际上它的技术难度也不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掌握了如此先进的核导弹技术,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亦或是其他核大国,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本国的核弹头投射到那么遥远的距离之外,而且还得确保其有足够的毁伤精度。 因此,作为备选方案,张熇的科研小组也不敢放松对其他小行星拦截技术的研究工作,比如前面提到的动能冲击方案和高功率激光武器方案等。 除了技术上的难点之外,再一个就是,即便我们具备了如此先进的核技术,但是中国现有的核武规模还是太小,只有可怜巴巴的几百枚,连人家美俄两大核超级大国现有核弹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中国的核武库规模是如此之小,连保护我们自己尚且力有不逮,更别说还要捍卫地球了,所以,如果真的要想走通这条路子,那么“扩核”就是我们必然要作出的选择。 而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南华评论区里也有英语读者点出来了: “所以,这就是中国的内陆地区最近几年突然冒出许多大型的‘风力发电’设施的主要原因吗?” 我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看待南华的这篇报道,反正我看完之后就一个感觉:“多造、大造、造更先进的核弹”,这个选项可以有,能用它们来防御陨石自然最好,不能的话用来防御点别的什么玩意也成啊。世界和平的威胁又不是只有地外小行星这一个对吧?谁知道太平洋对岸的某些西方大国未来10年不会风云骤变呢?万一它要是风云骤变了,发生了电影《内战》中的那种情节,谁能保证白左和红脖两派在华盛顿、纽约和洛杉矶等地共襄盛举的时候,他们之中的一些魔怔人不会挑起核战争呢? 我觉得这种威胁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可比陨石撞地球大多了,因此,哪怕只是为了让大洋彼岸的一些类人生物那颗狂热的脑袋冷静下来,我觉得咱们也是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张教授她们的提案的。 而且,不光是能用来打小行星的核导弹啊,你像什么动能武器啊、激光武器啊、太阳能武器啊、等离子发动机啊……所有这些张教授团队在论文中提到的前沿技术,我们觉得我们国家都应该去探索一下,万一要是成了呢?那就不光是防御地外天体了,甚至还有可能改变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呢。 你就想嘛,《流浪地球》第一部里头的故事线是怎么展开的?为什么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最后要开着领航员空间站去撞击木星?因为行星发动机的推力不够啊,火苗蹿得不够高,得空间站撞上去引爆了才能点燃木星。要是一开始人类就拥有张熇她们在论文中畅想的那种可以打得足够远、足够准的太空核导弹,那《流浪地球》第一部可能就不会折腾出那么多幺蛾子来了,郭帆的剧本最多只需要拍半个小时就行了,原本故事中很多壮烈牺牲的角色,就都可以幸存下来了。 图注:我们不是唯一一个担心小行星撞地球的人,美国人在这块操的心不比我们的少,电影更是没少拍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如果还有不识相的人非得揪着各种由头抬我们的杠,质疑我们“多造、大造、造更先进的核弹”的初心和目的,那我想我们就只能这样答复他们了: 既然你们诚心诚意地发问了。 那我们就大发慈悲地告诉你们。 为了防止地球被破坏。 为了守护人类的安宁。 贯彻爱与真实的正义。 明媚的朝阳,正从东方冉冉升起。 希望的明天,正在等待着我们。 我们是世界和平的压舱石、人类文明的定海针。 我们将用手中的利剑,斩碎一切威胁地球的祸根。 我们就是可爱又迷人的东方大国——印度……的北方邻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51983.html 赞 (0) 0 0 生成海报 越南不是理想国 上一篇 2024年9月4日 下午10:47 解放军强闯日本地盘?东京官员集体破防 下一篇 2024年9月5日 下午7:50 相关推荐 引爆的按钮,已正式按了下去 2024年3月22日 反复,坏事也多磨 2024年4月19日 没想到吧!2023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净出口对GDP贡献率为负,美国是逆差,但贡献率为正 2024年4月6日 赢也是输,输也是赢 2024年4月16日 弱国的外交:晚清奉行“以夷制夷”策略真的奏效吗? 2024年3月26日 刚刚,这个地方再次出事,字少事大! 2024年8月1日 缅北舆论战背后的跨境水军网络和台湾情报机构黑手 2024年7月23日 中国全新超隐形护卫舰现身,迭代速度让美媒震惊,将全面取代056型轻护? 2024年5月16日 发表回复 请登录后评论...登录后才能评论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