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史 上:慈禧的反击 2021年7月14日 上午11:14 • 未分类 作者:卢克文 本文转载自: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 终究,大清还是死在了湖南人手里。 壹 最后一员猛将 1811年,也是嘉庆十六年,僧格林沁出生在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一个四等台吉家里。 他的名字来源于藏语,僧格是狮子的意思,而林沁是珍宝的意思。 这个台吉,来源于汉语所对应的皇太子、皇太弟一类的称呼,不过我们的太子只指一个人,他们这个词的用法却指一群人,明朝时蒙古人只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成员称为“台吉”,当中地位最高有继承权的那个,叫“黄太吉”,历史学家怀疑是汉语“皇太子”的音译。 我们熟悉的清初那个“皇太极”,最早的写法就是“黄台吉”,有人为了拍他马屁,将汉字写法故意写成了皇太极,显得更加高大上,并统一用到了现在,算是出口转内销的一个词。 注意台吉这个词明明最早是蒙古族在用,而皇太极是满人,这后面用着用着怎么从私家车变成了公共汽车了呢? 这个主要来源于满蒙联盟。 满洲人刚崛起之时,武力值拉满,住在他们西边的蒙古科尔沁部(黄金家族旁支,祖上是成吉思汗的弟弟),想在他们完成发育前去揍他们,结果反而被揍得鼻青脸肿,其中明安贝勒逃命时为了跑得快,也为了有效降低风阻,“脱光衣服、赤身裸体,骑一匹裸马奔逃”,后面连续几次又被努尔哈赤吊起来打,1624年打服了的科尔沁部决定归顺满人,那位跑起来很快的明安贝勒,干脆入了八旗,但他们要求努尔哈赤保证他们的安全,察哈尔部(黄金家族嫡系,祖上就是成吉思汗)的林丹汗要是来清理门户,努尔哈赤得出手帮忙。 双方杀了一匹白马、一头黑牛起誓,结为盟友,后面两家相互通婚,入关前联姻84次,入关后联姻502次,清朝皇室格格远嫁蒙古,入关前27人,入关后403人,孝庄皇太后、皇太极和顺治的皇后,都来自于科尔沁部,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顶层家族慢慢变成了一家人,科尔沁部渐渐变成了满清的头马,为满清打江山出工出力,文化上也出现了统一,台吉这个词大家一起用,不寒碜。 入关后为了稳住蒙古人,满清死死绑定他们,抱团一起统治汉人,但为了防止蒙古人坐大,又将蒙古部落固定在领地内,防止他们打野发育——后面又用差不多的法子,控制了西藏。 简单点说,满人给蒙古人分股份,认他们做亲戚,但又削蒙古人的实权,蒙古人几百年被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僧格林沁就是蒙古科尔沁出生,所以后面,才会被满清统治阶层放心地当做自己人。 虽然他们家还顶着个四等台吉的名誉,但出生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僧格林沁的爸靠给人放羊为生,被人笑话是“雅玛台吉”,就是给人放羊的台吉,因此僧格林沁打小没读多少书,从小就跟着老爸一起给当地土豪放羊讨生活。 僧格林沁人生的转折点,是他的族伯、扎萨克多罗郡王生不出儿子,觉得小伙子虎头虎脑、黑得俊俏,又能吃苦好学,就把他要过来当养子,继承了他们家的爵位,而这个郡王娶了道光皇帝的姐姐,从此僧格林沁就成了真正的皇亲国戚。 14岁时,老郡王挂了,靠脸吃饭的僧格林沁袭了郡王爵位,可以御前行走(就是皇帝宠信你,见他容易),道光很喜欢这个外甥,说他豪爽悍猛、刻苦勤俭、忠勇朴诚,给他各种赏赐,让他进宫和皇子们一起读书习武,从此成为满清皇室集团的成员,僧格林沁身上毫无八旗子弟的纨绔作风,获得道光精心栽培,“出入禁闱,最被恩眷”,成年后又把一位格格许配给了他,24岁掌管火器营事,25岁就混到了镶白旗满洲都统,30岁任正黄旗满洲都统,39岁道光驾崩后还被任命为顾命大臣。 满洲都统这个岗位从来都是只给满人担任的,属于满人军政命脉,蒙古人僧格林沁能从事这样的工作,可见道光对他信任至极,皇族大员的僧格林沁只要一想到当年放羊娃的生活,就要激动得半夜哭醒、肝脑涂地,这辈子就只替满清皇族卖命了。 道光去世那年9月,39岁的僧格林沁奉命在京郊密云县剿匪,这其实是他第一次实战,不过组织得有模有样,还冒着敌军的箭矢冲锋,相比已经拉垮得毫无底线的八旗子弟,僧格林沁简直猛不可当,咸丰看得十分激动,高兴得亲自点赞打赏。 咸丰是清朝最命苦的一位皇帝,刚在密云剿完匪,第二年就闹太平天国,太平军两万人起家,仅用了两年时间就从广西杀到了南京,横扫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各省,将满清军队打得哭爹喊娘。定都天京后,太平京分出一路北伐军出来,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朝着北京一路攻过来。 这时候曾国藩尚没有崛起,天下还找不到可以托付的大将,太平军北伐仅两万人,一路轻易就从安徽、河南杀近天津,咸丰吓得将努尔哈赤使用过的一把宝刀授予僧格林沁,叫他加点BUFF就快点上阵,僧格林沁率军在天津一战击溃林凤祥部,次战在连镇又用计水淹太平军,在地道里活捉林凤祥,随后李开芳部跑去山东,僧格林沁追到,又将李开芳生擒。 咸丰帝高兴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给44岁的僧格林沁升职加薪,封为亲王,世袭罔替、俸银加倍,并将林凤祥、李开芳凌迟处死。僧格林沁一时意气风发,被满清当作救命稻草,大家都管他叫“僧王”。 但咸丰做皇帝,苦就苦在他是两线作战,既要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还要跟英法联军打第二次鸦片战争。 而且对付太平军多多少少还有些希望,打英法联军那是农业国打工业国,一点指望都没有。 太平天国是1851年闹到1864年,英法联军是1856年闹到1860年,1856-1860这四年是南北同时开战,咸丰忙得跟条狗似的。 1859年,咸丰上班打卡的第九年,僧格林沁迎来人生巅峰,他在天津督办大沽口和京东防务时,英法联军来犯,僧格林沁率军击沉英军炮艇四艘,击伤六艘,造成英法联军死伤几百人,重伤了英军海军司令。 平时满清都是被洋人追着满世界打,这是当时政府军对洋人极其少见的胜利,也是僧格林沁自己的高光时刻。 从此就一路走下坡路。 英法联军此后于1860年9月再在北京八里桥与僧格林沁交手,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七千、步兵1.7万迎战,英法联军以拿破仑炮和阿姆斯特朗炮回击,清军无法近身,伤亡近万人,而法军仅伤亡64人,成为世界历史上少见的耻辱一战,各路主和派赶紧给皇上打小报告,僧格林沁因惨败被夺去了爵位和官职,手下蒙古骑兵被勒令撤归游牧,其余士兵并入其他部队,手头只留下钦差大臣唯一一个职务。 英法联军就此杀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一路逃蹿到承德,第二年病死在那里,年仅30岁。 咸丰死后同治登基,但同治才5岁,幼儿园都没念完,经过一番惨烈绞杀,权力落在了慈禧手里。 咸丰临死前,河南山东一带又闹起了捻军,此时清廷已经是三线作战了,疲于奔命,12月召僧格林沁节制五省军马剿匪,意图再重新培养出一支可靠的满人军队。 重新得到机会的僧格林沁立功心切,想一鼓作气干掉捻军,此时五十多岁犹有悍将本色,追击捻军时十几天不离马鞍,累到双手连马缰都拿不住,要用布带拴住肩膀才能骑马(手疲不能举缰,以布带束腕,系肩上驭马)。 僧格林沁前期曾将捻军压制得不错,但捻军机动性极强,常用诈败术围歼清军,激怒了僧格林沁,他曾在三个月内追了捻军四千多里,几百人累死在马背上,1865年4月,在急切追击捻军统帅张宗禹时,僧格林沁在荷泽高楼寨遇伏,全军覆没,僧格林沁拼死突出重围,逃至曹州西北吴家店时,受伤落马,潜伏在麦田里,被一名16岁的捻军小兵张皮绠发现,一刀砍死。 张皮绠拿了他帽、珠、花翎回去了,此后捻军被李鸿章尽灭,张皮绠改名换姓到别处做了农民,八年后一次喝醉酒时,不小心跟人吹牛逼,说起自己杀死朝廷命官的事,事情传到暗探耳朵里,官兵在他家搜出僧格林沁朝珠,便将他押回京城,凌迟三天,剐了三千多刀才死,心肝也被挖出来祭奠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死讯传到京城时,清廷震惊,三天不上朝以示哀敬,从此以后,拱卫满清核心利益集团的铁骑消失,满人手里头再没有一支能打的军队,失去了武装力量,“南曾北僧”的军事格局被打破,大清的军权都落入到了曾国藩、李鸿章等汉人手里,满清中央政权开始衰落,地方汉人迅速崛起,慈禧开始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权。 几十年后,慈禧哀叹说: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国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国亡。 僧格林沁的死,代表着八旗军在历史中彻底消亡,八旗军失去了最后的精神支柱,满清贵族失去了保护,统治天下的“枪杆子、钱袋子、笔杆子”已失去其中一个,他们即将面对汉人军队势力的大反击。 失去亲军的清满王朝,又苦苦支撑了46年,跟湖南人安徽人斗了半个世纪,终于不支倒地。 贰 湘军的崛起 在围攻太平天国时,清政府还设立了两个著名的军事景点,一个叫江南大营,一个叫江北大营。 这是由二三线名将,琦善、向荣、和春、张玉良、张国梁、郑魁士、邓绍良所率领的八旗军与绿营军的主力,这里的绿营就是炮灰,主将是满人,士兵是汉人,要打仗了把脸这么一抹,哇哇哇冲过去送死,等两边死得差不多了,装备精良的八旗兵再过来一波推抢人头。 之所以叫他们军事景点,是因为两个大营腐朽得不像话, 大清文人马寿龄原本是个极爱清朝的人,被太平军困在了南京,天天写诗等王师来平难,后来找机会溜进了江南大营,气得吐血,据他记载,里面大部分清兵忙着养狗、养鸟、抢劫、做生意、听曲、赌博、下棋、种花、盖房、搞基(养娈童)等等,把战时前线活生生搞成了香艳小城,虽然也有一小部分精兵能打仗,其他清兵就基本跟烂泥一样扶不上墙。 俄国外交官科瓦列夫斯基因为送传教士来中国,1849年后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将自己的见闻写了一本《窥视紫禁城》,里面记载他当年秋天在卢沟桥参观八旗军事训练,操演前,士兵们漫不经心地抽烟、买小吃、缝裤子,还跟过来卖早点的小贩有说有笑,一点军队的样子都没有。 醇亲王奕儇曾奉命检阅神机营,训练时见到一名士兵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醇亲王派人过去一问,才发现这哥们原来不是八旗的人,是外面卖豆腐的,被八旗兵花钱请来作为替身来出操的,人家自己早不会骑马了。 这样一对比,大家就能理解,其实僧格林沁放在中国历史上明明战功平平,为什么被满清捧得那么高了吧? 实在是同行太弱,给衬托出来的。 曾国藩曾在《议汰兵疏》里说,现在这些当兵的跟盗贼勾结在一起,还吸毒品(鸦片)、开赌场,每个省都闹得不像话。 曾国藩说这话腰杆子挺得笔直,因为这时候全天下能打的就剩他的湘军了。 湘军来源于团练,其实是临时工组织,朝廷当时打不过太平天国,允许地方上自己搞武装,但朝廷没钱,军饷你们自己想办法,朝廷既然不发饷,那就控制不了军队,军人是谁给我们饭吃我们就认谁,湘军壮大后,发展成了曾国藩的私人武装,让慈禧头疼得要死。 中央只要将财权下放,地主军阀就一定拔地而起。 湘军搞钱的方法,我在《江西篇》里介绍过了,一是抢劫,二是刮地皮(学名叫“捐输”),湘军将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省搞来的钱运回湖南,办起了教育,陆续搞书院、送湖南子弟出国留学等等,搞出了一个湖南精英集团,所以湖南最近一百五十年人才鼎盛,红极一时,曾国藩、左宗棠是创始一代,黄兴、宋教仁属于第二代,毛泽东属于第三代,顶尖人才连旺三代,作为革命力量的主力输出,才把千年旧政权涤荡一空。 以湖南的地理位置,其实是不可能搞得这么红火的,湖南在近代的崛起,全是从湘军发迹,连冲三代,冲出个新中国天下太平,才把这波红利吃完。 干掉太平天国前后,曾国藩曾有许多次机会反了清廷自立为王,曾国荃、彭玉麟、王闿运、甚至连李秀成都劝他为帝,曾国藩的应对是吃了彭玉麟写给他的那张“江南半壁江山,老师有意乎”的纸条(是真吃),将李秀成直接摁在原地灭口,省得他到京城乱说话,破坏老子跟寡妇慈禧的关系。 慈禧也盯着曾老头,防他造反,湘军刚攻陷天京,就调湖广总督官文镇守武昌,守长江上游,调江宁将军富明阿镇守扬州,守长江下游,僧格林沁(这时候还没死,快了,不要急)屯兵安徽和湖北交界处,盯着曾国藩。 曾国藩是一个求稳的人,他当时没有必胜的把握,湘军内部派系林立,也不敢保证左宗棠和李鸿章会坚定地站在自己这边,不反,至少能留住名声,后人都得背自己的名人语录,要是造反没成功,名声就保不住了,产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啊。 曾国藩就真的开始裁撤湘军,为了稳住军心,凡是退役的湘军,发二十年的补助,当时叫期票,每年找当地政府领钱—–二十年时间,这些猛男也都老了,造反是不可能的了,另外再发放海盐,那时沿海海盐价格是内地的十几倍,运回家就是暴利,让他们都有点小生意可以做。 具体裁了多少万湘军没找到非常清晰的数据,总之曾国藩原直系的军队12万,陆军没剩多少,一万多水军倒是转成了职业军人,继续吃国家粮。 裁完湘军后第二年,僧格林沁就被捻军砍死了,清廷已经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保护自己,平时找个能说话的贴心人都没了,大清的台柱子倒了,慈禧往后这孤儿寡母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 叁 刺马 我们在历史书里会常看到一句话,说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历史书对这句话没有进行详细解释,其实这个“沉重打击”不仅仅指扫荡东南,还迫使整个大清的军政财三大权力,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成为大清倒台的导火索。 清廷也知道,曾国藩是私家军队,不好控制,但清廷是真没办法。 1854年湘军拿下武昌后,咸丰高兴得马上想封曾国藩为湖北巡抚,旁边军机大臣可不糊涂,提醒他“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跚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意思是曾国藩现在没名没分,就是个民间大V,随便就能召唤上万名粉丝搞军事,这可是个祸害啊。 吓得咸丰赶紧收回任命。 直到六年后,太平军第二次破江南大营(香艳小城),咸丰急得直跺脚,为了让湘军卖命,才肯封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所有巡抚、提督都得听他的。 注意两江总督这个官职,我们后面将无数次提到它。 曾国藩从此军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帮助湘军势力陆续控制全国督抚要职。 朝廷要重用曾国藩,就得多听曾国藩的意见,此后曾国藩就大力举荐湘军将领做封疆大吏,李鸿章成了江苏巡抚、左宗棠成了浙江巡抚、李续宜成了安徽巡抚、沈葆桢成了江西巡抚,四位大人又举荐自己手下成了各省布政使(管地方财政和人事)、按察使(管地方治安和司法),湘军集团就这样控制了地方军权、政权、财权、人事权。 最后湘军一共出了三个总督,九个巡抚,牢牢控制了南方各省。 大家都是湖南人或者湖南人的至亲,满人反正有求于咱们,咱们都认曾老大做话事人,有什么事咱们也别看满人的脸色了,互相打声招呼就行,另外大家牢牢控制地方,就能从地方财政搞钱,办办厘金啦、改改田赋啦、扣点税收啦什么的,大清让咱们卖命的时候,兵饷都没给过,这大清的命都是咱们续的,顺手拿他点银子怎么啦? 容闳在《西学东渐记》里记载了曾国藩辉煌时广纳人才,引得无数人来投奔他,只要面试通过,曾国藩就给他按月发工资包养起来,各级军官拜过码头的有200多人,幕府中另有100多人,各种候补官员、民间达人更多。 活脱脱一个黑帮大佬形象。 曾国藩后面将他们一个个推荐去当官,出现了“晚清督抚三分之二出于曾幕”的可怕情景,湖南人的势力迅速遍布全国,使满清的中央集权从此受到了巨大打击。 甚至明知道湘军破天京后太平天国的财宝不知去向(应该是私吞了),清廷也拿他们没办法。 慈禧看着满朝黑压压一片湖南人,心里头像吃了口剁辣椒,急得跟火烧似的。 灭掉太平天国后,慈禧开始尝试夺回对地方的控制权,第一个动手的,就是两江总督。 前面提醒过大家了,两江总督这个官职,十分重要。 大清一共有直隶、两江、两广、闽浙、四川、陕甘、云贵、湖广八大总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直隶和两江总督,两江总督管的是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是当时清朝最富裕的地方,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控制着大清的财政命脉,是大清最肥的官职。 慈禧看了一眼老奸巨滑的曾国藩,不由得握紧了拳头:必须让亲信拿下两江总督,替我大清守住财政命脉。 湘军裁撤不到三年,慈禧调曾国藩任直隶总督,这个直隶总督政治意义更大,财权更小,属于明升暗降,慈禧后面再调任马新贻为两江总督,让他去闯湘军大本营。 马新贻进士出身,原在安徽做知县,太平军杀过来时,马新贻跟着钦差大臣袁甲三破太平军有功,一路升了上去,混到了安徽按察使。 这个袁甲三,就是袁世凯爷爷的兄弟,袁家的发迹就是从袁甲三开始的,他最高做过一品大员,以一人之力带动整个家族的发展,才有了后面的袁世凯。 从清末到民国,我们看到的所有历史风云人物,几乎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几乎全是熟人! 书写历史,一直是小部分人的游戏。 后来马新贻连续两次出事,都是袁甲三保的他,马新贻一直欠袁家人情,任两江总督后,就把袁甲三的侄子袁保庆提拔到身边管治安,而这个袁保庆,就是袁世凯他爹(侄儿过继,非亲爹)。 袁世凯后面能留在大清顶层人脉圈混饭吃,犯错了也不会出圈,那是前几代人积累的结果,普通人想进入顶级精英圈是极难的。 马新贻一直有和湘军打交道,而且跟曾国荃有过节,慈禧就看上了他这一点,1868年2月突然将他提拔为闽浙总督,听到任命时,马新贻和他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马新贻年龄和资历都不够,突然爬得比老上司还快,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就要求进京面圣,6月他在北京见到了慈禧和小皇帝,两人密谈过几次,最后一次谈完,马新贻出宫时“满面惊恐、大汗淋漓、朝服浸透”,显然得知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我个人推测,应该是慈禧告诉他想收拾湘军,叫他守好财源,应该也叫他去调查湘军是否吞了1800万两太平天国银子的事。 就在去往浙闽总督任职的路上,马新贻收到急任,调他去任两江总督,47岁的他突然要成为大清最年轻最重要的总督,前面说要他任浙闽总督,不过是慈禧虚晃一枪。 而两江总督这个位置,大家都以为肯定是曾国荃或者左宗棠的。 马新贻已知自己深入湘军腹地,此去必死无疑,他对家里人说:“我此去吉凶难料,万一不测,千万不要到京告状,要忍气吞声,方能自保。” 果然两年后,1870年8月22日,上任两年的马新贻参加完箭场阅射后,在回官署后院时,人群里突然冲出一人,口称冤枉,一匕首刺进马新贻右肋,就在成群的亲兵随从的护卫下,堂堂两江总督莫名其妙被大街上跳出来的刺客一击即中,当场杀死了。 而且刺客得手后也不逃跑,就站在原地等待被抓,还主动跟旁人打招呼,说自己叫张汶祥。 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刺马案。 马新贻死得离奇,刺客的供词也十分离奇,就是随便编了个杀人的理由,完全不合逻辑,编得跟中国甜宠偶像剧的弱智剧本一样,慈禧下令严查,居然什么都查不出来,审案时曾国藩还是陪审,刑部尚书郑敦瑾是主审,郑敦瑾回忆说,审案时气氛极其诡异,整个过程除了他,张汶祥和曾国藩始终无人说话,这事就糊里糊涂过去了,凶手张汶祥被凌迟了事。 对了,这个马新贻,就是电影《投名状》里庞青云的原型,这个电影剧情,就是来源于审案时湘军故意散播的一起谣言,说马新贻、张汶祥、曹二虎原是结拜兄弟,后来马新贻抢了曹二虎的老婆,还杀了曹二虎,张汶祥是为朋友报仇来的。 拍电影的就根据这个谣言为主线,拍出了《投名状》。(是部好电影) 慈禧是个智商很高的人,她怎么都不相信呈上来的杀人动机,三省省委书记这么大一个官就这么死了,谁信谁二逼,不能草草了事,就召曾国藩来问话,她说:“马新贻的死,你不觉得很奇怪吗?”(马新贻此事岂不甚奇?) 曾国藩说:“是啊,臣也觉得很奇怪。” 然后就不说话了。 慈禧气得个半死,却也拿湘军毫无办法,从此不敢动湘军核心利益,两江总督这个职位,就成为湘军专属,由湘军大员轮流担任,慈禧唯一能做的,就是频繁更换两江总督,生怕各湘军大员势力深度盘根错节,只能止痛,不能拔根,所以李鸿章能任直隶总督二十多年,两江总督却总是不停地换人。 天下最重要的财源,至此牢牢落入了湖南人的口袋。 南边半壁江山,也实际上已经脱离中央控制,大伙只是不撕破脸,维持着大清最后的体面。 肆 慈禧的反击 慈禧从来就不是吃素的,当年为了夺权,顾命大臣敢杀,慈安太后敢杀(有争论),谁敢欺负她,她是一定要扳回来的。 刺马这口气,绝不能忍。 马新贻被刺三年后,慈禧终于找到了第一次复仇的机会。 有请晚清著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登场。 那时浙江余杭县有个豆腐店的小工,名叫葛品连,虽然家里穷,但有位爱穿绿衣白裤的美貌老婆,叫小白菜,夫妻俩在本县唯一的举人杨乃武家租了房子住,小白菜喜欢上了佛经,但不识字,便请杨乃武教她认字,杨乃武的母亲是个大舌头,闲聊时将这事传了出去,周围爱嚼舌头的街坊邻居,就谣传他二人有奸情。 1873年十月初七,葛品连患丝虫病暴毙,家人入殓时看到尸体口鼻有血水渗出,以为是被人下毒弄死的,就去告了官,七十岁的知县刘锡彤办案时严刑拷打小白菜,问是不是她下的毒,小白菜吃不住打,屈招跟杨乃武有奸情,是杨乃武买的砒霜,她下毒毒死了葛品连。 杨乃武曾举报刘锡彤贪污,二人本就有过节,虽有证人证明是诬告,但刘锡彤逮着机会,将杨乃武又一顿毒打,杨乃武也认了。 按律杨乃武要判斩立决,小白菜要判凌迟,但浙江按察使感觉案情不对劲,因为一个举人不该为了美色做出这种举动,就是风险太高,投入产出比划不来,就报送浙江巡抚杨昌浚,杨昌浚复查时不够认真,又被胡弄了过去。 注意,杨昌浚是湘军出身。 浙江本地官员一直不满湘军官员,就主动对杨家施以援手,胡雪岩这时正在跟杨昌浚竞争,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筹措军饷,便亲自赞助杨乃武姐姐进京告状,还请浙江人兵部右侍郎夏同善帮忙,浙江官员全心协力,将事情捅到了翁同龢那儿。 翁同龢在朝廷里有着巨大影响力,他又将此案报告了慈禧。 慈禧一看,审理此案的官员大多是湘军此身,这是个天大的良机啊,便命刑部尚书桑春荣亲审此案,重新开棺验尸,随后追查办案湘军官员,捅出一百多名牵连官员,三十多人被革职,刘锡彤充军黑龙江,杨昌浚也被革职。 大多数史料写到这结束后,结尾加一句,慈禧利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沉重打击了湘军官员。 不好意思,其实根本没动摇湘军的核心利益。 此事受牵连最大的湘军官员是杨昌浚,这位袒护下属的浙江巡抚不过是革职处理,1878年,左宗棠在新疆缺人,又跟朝廷申请,将杨昌浚调到兰州处理后路军政事务,1879年还升官为甘肃布政使,1880年甚至做到了陕甘总督,此后一直在朝廷里好好当官,历任过漕运总督、闽浙总督,而且政绩干得相当不错。 这一次慈禧的反击,最多算打了几只小苍蝇,拿大老虎一点法子都没有。 没办法,满清太需要湘军了,没有湘军,整个大清在1860年代就会被列强撕得粉碎。 这里花一点时间讨论一个问题,杨昌浚这种人,到底算是好官还是坏官?说他是好官,他明明袒护下属,制造冤案,差点弄死两条人命;说他是坏官,他对收复新疆有功,对漕运、闽浙的政务处理得还算不错。 其实这事情一点都不复杂,你只要学会用利益链分析事情,一下就能弄懂杨昌浚的出牌方式。 杨昌浚在没有碰到他核心利益时,他是一个还不错的官员,算是为国尽忠,处事尽量公正,但碰到他核心利益时,他就要先维护核心利益,再讨论公不公平。 湘军官员的集体利益,就是他的核心利益,他是因为牢牢站在这个圈子里,才有机会当官处理政务,如果离开了这个圈子,他就失去了施展本领的平台,因此面对冤案,他第一反应是维护湘军集团。 而收复新疆、处理漕运这些事情上,不跟湘军的核心利益相冲突,他就能放手去干,毫不拖泥带水。 所以看一个人,不要简单地归纳为好或者坏,而是要看他所处的利益链,根据他利益链判断他的行为,正常情况下,只要不动他的核心利益,谁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也不是至善至美之人,一般人,最多犯些傲慢、任性、跋扈、自私的毛病。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只是慈禧对湘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她只是在告诉湖南人,天下还是我们满人说了算,只要不动我们满人的核心利益,大家还可以玩下去,你们继续控制中国南方,我也假装没看见就是。 此后湖南人和满人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有二十多年时间相安无事,直到甲午战败,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 1872年3月,名人语录专家、湘军话事人、清末军阀缔造者、满汉势力平衡者、湖南之光、宗师级家书爱好者、半个圣人、前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一等毅勇侯曾国藩先生,在南京因病去逝,年61岁。 朝廷给予了僧格林沁去世时的哀荣,三天不上朝以示哀敬。 对于曾国藩的死,我相信慈禧是既喜且悲的。 喜的是从此去了一块心病,悲的是如果不是曾国藩,大清早不知道被太平天国和列强削成了什么模样,虽然湘军崛起,大清失去了对南方富省的控制,多了一堆军阀,但半个家也是家啊。 没有了曾国藩,以后我们这孤儿寡母指望谁去?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6190.html 赞 (2) 0 0 生成海报 假如重回长征路,你能过几关、走多远? 上一篇 2021年7月14日 上午10:48 70年,从年均3000万到0病例,中国是如何做到的? 下一篇 2021年7月14日 上午11:41 相关推荐 叫板拜登,“孤星”得州的底气与底线 2024年1月31日 在李世民与武则天的双主角光环下,李治真的柔弱吗? 2021年7月30日 中国人贩子,已经快要绝种了 2021年7月17日 又一个,死期到了! 2021年8月13日 明知道是自己的外甥女,为何还娶她为妻?汉惠帝:都是我妈教的! 2021年12月7日 用铁拳打造“亚洲新虎”,他做到了吗? 2021年11月13日 降准了,资金会流入楼市吗? 2021年7月11日 印尼主动向中方澄清,避免了一场战略误判 2023年9月2日 发表回复 请登录后评论...登录后才能评论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