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军直升机都忽视生存能力(没钱闹的),很少有直升机安装完善的电子对抗和红外雷达干扰设备,甚至从俄罗斯购买的米17/171都是按照民用机标准配置。可以说,我军直升机长期处于“裸奔”状态,在面对现代化防空武器时生存能力堪忧。
随着军改的深入,我军为每个集团军均配备了一个陆航旅,还组建了至少3个专门的空突旅,装备的各型直升机数量超过1500架,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此外,新战法也要求原本被用于后勤运输的运输直升机更多地运用到战斗的第一线。这意味着运输直升机将面临更多的防空火力威胁,考虑到运输直升机的特殊性,一旦被大量击落,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甚至还会导致战斗的失利。
我军直升机运用越来越频繁
随着实战化训练的推进,尤其是在吸取俄乌战争的经验教训后,我军开始高度重视直升机的生存能力,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强化。
比如,我军装备的米171运输直升机已经开始携带电子战吊舱进行实战化训练。
米171运输直升机携带电子战吊舱进行实战化训练
照片里这款电子战吊舱与空军的K/RKL700A型电子对抗吊舱类似,作用也大同小异,一方面是在进攻中对敌方进行电磁压制和干扰,让敌方防空雷达的探测距离大幅缩短甚至是失效,从而降低我方直升机的战损。另外一方面就是在自己被敌方雷达锁定时,对敌方雷达或雷达制导的空空/地空导弹进行干扰,使对方无法锁定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携带某新型电子干扰吊舱的米171
空军的K/RKL700A型电子对抗吊舱
不过直升机的使用基本上以低空和超低空飞行为主。受到地球曲率和地面杂波的影响,目前雷达对直升机探测距离非常近。因此对直升机威胁最大的并不是像什么爱国者、S300之类的大型防空导弹,反而是各种便携式防空导弹。作为直升机的生死大敌,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成名是在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美国提供给阿富汗游击队超过1000枚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实际使用了340枚,击中269个苏军空中目标,其中绝大部分目标被击落坠毁,给苏军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被毒刺击中的俄罗斯米171
而造成如此严重威胁的根本原因在于,便携式防空导弹几乎都是采用的是被动式红外制导,或者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无法被电子对抗吊舱干扰。所以,需要采用别的方法来提升运输直升机的生存能力。经过各国多年的攻关,目前运输直升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提升生存能力。
便携式防空导弹无法被电子干扰吊舱干扰
第一种方法就是提高直升机的抗坠毁能力,简单地是说就是硬抗。相比固定翼的=飞机,直升机的抗坠毁能力要好很多。当直升机被击中后,只要所处高度超过300米且机身没有严重损毁,配合驾驶员精湛的技术就能让直升机自旋降落化险为夷。当然,如果飞行高度太低或者螺旋桨被打掉了,那就只能依靠直升机的抗坠毁设计来保证乘员的存活。
俄乌战争中迫降的卡-52
按照美国的MIL-STD-1290军标,像黑鹰直升机可以保证在垂直下落速度不大于12.8m/s 时,飞行员的幸存率达到95%;在垂直撞地速度不大于7.9m/s时,飞行员生存概率不低于为85%。
黑鹰具有良好的抗坠毁能力
不过要提高直升机的战场生存能力,光靠硬抗是不行的。
另一种方法就安装直升机防御系统。目前比较常见的直升机机载防御系统除了前面提到的电子对抗吊舱之外,还有雷达告警接收机、导弹来袭告警设备、激光告警接收机以及干扰物投放系统组成。
红框内为雷达告警接收机(圆柱形)和射频干扰天线(正方形)
这其中,“导弹来袭告警设备”、“激光告警接收机”和“干扰物投放系统”正是直升机对抗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利器。其中前两款装备负责发现直升机被便携式导弹攻击时锁定导弹的方位。而干扰物投放系统则负责发射热焰弹高强度红外信号,诱骗红外制导导弹。这整套机载防御系统可自主完成从发现导弹来袭到发射热焰弹的工作(当然可以降级为手动模式),让飞行员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驾驶直升机进行机动规避上,从而最大程度提升直升机在复杂高威胁战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直-10短翼翼尖的激光告警接收机
发射热焰弹干扰来袭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直-10
此外,直-20、直-18L等新机型还安装了最新的定向红外对抗系统,这是一种主动红外对抗手段。当导弹来袭后,定向红外对抗系统会自动对导弹的引导头发射强大的脉冲能量将其烧毁。
直20的热焰弹发射装置(圆圈里)和定向红外对抗系统(方框里)
经过多年的追赶,我国在直升机防御这块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由于前期欠账太多,目前还是主要以快速扩充直升机数量为主。而且各种先进的直升机防御系统主要安装在直-10和直-20这样的新机型上,大量之前装备的直-8、直-9和米-171还暂时处于空白。不过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都会在所有直升机上普及,毕竟高科技装备白菜化这是我们最擅长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66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