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1992年首批苏-27SK/UBK从共青城起飞降落到华夏大地,再到2005年,我军原装体系苏-27(包含98-05组装的100余架歼-11)突破180余架,成为我空军在自主体系堪用前的重锤,也是唯一能实现攻势防空并被委以重任的战机体系。尤其是从规模和数量,解决了我军急缺的中距空空导弹发射平台。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1991年的《航空知识》,封面的苏-27UB以及普加乔夫驾驶的388号苏-27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是一种震撼!

上篇讲了歼-8H/F填补了中距弹空白,由于雷达和导弹技术研发实力的掣肘,错过了它发挥价值的黄金时期,应该说F-4E和早期F-14服役的时代,如果歼-8H能服役,都算是紧贴装备发展需求,但历史没有如果!现在只能说它是拥有三代机火控特点的二代机。而真正挑起三代机大梁的,还是依靠从苏霍伊公司引入成熟技术的重型机平台。这才实现了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消除装备代差。

70年代以前的航炮时代,我空军有很多战斗佳话,尤其是从中国到巴基斯坦,双发超音速歼-6创造了从未被击落,但屡次痛击敌机的神话,也让我们短暂成为一流空军。因为那时大家的火控系统和导弹都不太可靠,所以问题不大。导弹和雷达在70年代前能有多不靠谱?F-4就在越战吃了Mig-21的大亏,无奈只能重新装上航炮。就连当时的格斗导弹,都有着蠢笨傻的问题,抗干扰能力差,基本当火箭弹用。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到了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空军装备发展的困难就凸显出来了。碍于火控系统难有跨代性的大突破,只能依靠测距器瞄准仪来打格斗弹和航炮,还是依靠空中拼刺刀的战术

环顾全球空军,在70年代末,美军已经飞上可靠性逐步提升的F-15;电传制空战斗机F-16也诞生了!这两型飞机都采用先进的模块化设计,拥有通用电气的F110和普·惠公司的F100涡轮风扇发动机,按照美军标推重比大于8,装机后战斗机推重比大于1。就连慢好几拍的前苏联空军,都推出了采用模拟电传和具备低空探测雷达的中型Mig-29以及重型Su-27。

我们当时还在死磕歼-8I和II的单脉冲火控雷达。歼-7系列不用担心,依靠小轻快的机动性,它能把霹雳-5/8发射出去就足够。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歼-7IIH挂载霹雳-8是一个不错的组合,但其平台潜力太小,满足国土防空还行

概况来说,在装备技术和战术层面,我军战机难以突破由火炮制胜到制导武器制胜的转型。空军在导弹武器的时代,缺乏和西方同代装备“对齐”的武器系统。这都是雷达火控和涉及的电子工业发展落后导致的,尤其是电子管和模拟电路的设计思路,使我们长期难以突破高性能雷达。

而在70年代和西方蜜月期的军事技术合作,让我们在战机和雷达设计思路上豁然开朗。面对如何短期内补齐短板,我们在考虑空军发展、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的同时,做出了两条路线发展的模式。这也是如今新装备频繁出现和全面开花的基础,正是当年坚持自主+引进结合的功劳

这其中以为战机搭载“中距弹”的引入和自研两步历程最为典型。

简单直白的填补大航程还能打中距弹的制空战机空缺

以当时国内空军的装备发展背景看,歼8Ⅱ系列还在成长,当时正在经历霹雳4、A弹、霹雳11、霹雳12这几个历史阶段,而这个跨度从1984到1995年才初步实现,直到2002-2005年,才完全具备可靠的中距弹能力。这期间我军亟待大批装备打中距弹的制空战斗机。以应对对岸给到的空防压力。那时候对地还不是重点,因为制空都还没搞定。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苏-27SK可挂6组OFAB-100航弹,或是双联装火箭发射器。我军主要使用火箭弹训练对地攻击战法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双联装80mm火箭发射器,是一种常见对地训练打击方式

在96台海危机,苏-27SK成为唯一打中距弹的可靠平台。PS:那个时期不是讨论主动和半主动的问题,而是压根数量不够看。A弹我们本来也没进口多少,所以讨论它没啥意义。1990-2000年,应该说能打中距弹就算合格。

面对如此困境,显然埋头苦干是不行滴!空军需要快速和三代机作战能力适配,买就成了最高效的手段。而和苏霍伊公司的大宗军贸,竟开启了全球最聪明“侧位”的诞生之路,在航电系统上后续的发展完全优于俄方。与俄罗斯展开的航空军贸,充分体现出我军在武器装备引入和发展方面的科学体系。真正实现了以买促研,打开思路缩小差距。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到了90年代中后期,我军用航空装备的研发,还难以形成规模和战斗力,应该说还在养成完善期。

 

包括歼-7M/MG才逐步完善,装备SY-80多普勒火控雷达,终于不再用测距器了;歼-8II在加速成为第一个打国产中距弹平台的战机;当时歼-10在加速定型……国产机直接拿来用在当时还不具备条件。

而在当时,分2批引入的苏-27SK/UBK已达50架,并在后续追加26架苏-27UBK的条件下,和俄方达成了生产线引入的合同。可以说在90年代唯一具备打中距弹,哪怕是半主动制导的R-27R的苏-27SK也是为数不多的选择,甚至是仅有&唯一!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引进三代机的火控系统和动力系统,对于我研发人员意义重大!

所以从客观的时代背景看去,能搜索不少于10个并跟踪一个目标的苏-27SK N001E雷达,基本解决了我军的长期困境,得到了一型满足我军歼击机急需的中距空战能力,并且从战术运用看,具有可实践性和实战意义。因为你当时能买到的只有它,它在那个时期也还算堪用。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N001E(N001的出口型)可探测不低于30米的空中目标,具有多普勒体制,但不是全波形雷达,虽不完美但胜在比当时我们自有的好(当时1471也不是全波形,先完善对空探测,尤其是低空)。

这一时期的N001E还是模拟电路,采用模数转换器,转换后才能交给火控芯片处理。还需要转换器才能把处理信号“翻译”出来,传输到CRT显示器。它的DSP芯片Ts100的算力也不高,还没有对地的火控通道模块。实现对地探测和制导也需要加入相应的电路和控制模块,所以它不具备对地武器的制导。它的核心是满足空空模式的制导、搜索、跟踪三个功能。但还具备数据链功能,所以俄式雷达其实是很混搭的。

我认为以当时国内情况看,N001E还是要比208单脉冲雷达包括改进A型强,可以搜索10个目标跟踪一个,探测距离100公里,根据使用的波束宽度可以实现60-80公里的跟踪,具备中、高脉冲波形,后期具有对地模式升级的潜力和架构。

到了N001V火控芯片更新为Ts101M,雷达依然发现10个跟踪一个,但算力更快,我军也没有采购。当时俄罗斯有三翼面苏-35和苏-27SMK的N011平板缝隙多普勒雷达,还有甲虫多平板缝隙普勒雷达,但是我军并没有选装,因为担心周期和稳定性吧,倒卡暂时还满足当时的战术需求。我感觉能兜底不要其它版本的俄式雷达,还是对咱们国产雷达的研制历程和交付有信心。

因为引入生产且平台改装潜力大,苏-27不仅解燃眉之急,甚至还解决了三代机制造工艺,后续还促成了为国产三代机引入AL-31FN发动机的采购,不买战机是很难达成仅购买发动机的合同,所以苏-27引入可谓是事半功倍,打得一拳开,后续都有底。

当然,你要更直观的感受苏-27系列机型的在空军的影响,我建议你一定不要错过这两部电视剧: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壮志凌云》是部反应我空军从创业到装备三代战机的发展历程,拍摄于2000年,里面的装备主角之一就是苏-27SK/UBK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长空铸剑》拍摄于2004年,当时里面的装备也是苏-27/30系列战斗机,这两款机型在当时空军的重要性,从这两部电视剧就可一窥一二


苏-27系列承上启下,承担起我军三代机战备训练重任

 

我军深知俄式武器的短板,填补空白和满足应急没问题,还可以为我军自行完善和改进流出时间,也让空军有勘用的三代机训练体系,不用干着急。在1992年到2005年的13年光景,它的战术性能基本满足我军需求。从空军发展的历史意义看,顺利完成了后续国产三代战机的承前启后。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其实我军后期进口的苏-27UBK火控系统也支持R-77主动弹

90年代到2005年这个历史时期,作为最契合空军战术需求的战机,苏-27SK弥补了缺少一个短平快拿来就用,能打中距弹的三代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为国产化火控系统的成熟争取更多时间,同时让空军不至于和世界差距过大,可谓事半功倍。客观来讲,原装苏-27SK包括组装的歼-11,弥补了三代机急需的巨大空缺,让我军掌握三代机空战的要素。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在实战演习中,苏-27SK在机动性方面突出,运用战术面对对岸战机,有一定的压制性。同时还让我们获得了三代机制造工艺材料,发动机系统,巨大的航程还是一个有改进潜力的平台,还有应急获得中距弹拦射的基本能力,是买来即用的能力,充分填补我国在当时列装战机普遍存在航程短,不具备中距拦射能力的巨大短板,总之,那个时期看苏-27SK就像猪八戒看嫦娥,哪哪都合适。为我军在当时应对亚太美军,参与96-99大演习提供了相对有利的航空武器平台。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苏-27SK包括歼-11截止到2005年保守估计在180架左右,填补了我军三代机的巨大缺口。为2005年之后歼-10A、歼轰-7A、歼-11B的井喷起到了铺垫。确保我军不用人等飞机,对于我军缩小和世界的差距,提供了有力的装备保障。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1998年国产化歼-11诞生,总共分为5批,从第三批开始使用国产化零件


各型苏-27/歼-11美图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苏-27SK或歼-11座舱,相比F-15A/C座舱并不落后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相比F-15A/C其实还行,航电水平两者都是机械仪表为主,他们也是持续升级屏幕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中期升级的歼-11在雷达显示器上方增加了一个显示器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13架苏-27SK,其中4架UBK,刚好是一个航空团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各种颜色的雷达罩,可以证实我军在实际使用中,是不区分苏-27SK和歼-11的。后面几架的偏黄色风挡就是进口机型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进口批次以38/39号段开头,生产批号39205进口苏-27SK,不同时期涂装有变化,比如机号的位置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上面4图都是进口机型,进气道侧面的五位数机号和初代原装机涂装。图中生产批号38920号机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609号机是一架0002生产编号,00批次的组装歼-11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上面3图都是进气道侧4位编号的国产歼-11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黄色前风挡的原装苏-27SK,雷达罩有涂灰缺口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这架是国旗旅参加09阅兵的歼-11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国旗旅的歼-11雷达罩后部哑光灰三角也被覆盖掉,应该是后期MLU涂装时,为了后勤简便刷掉了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还有这种雷达罩,雷达罩后部哑光灰三角被覆盖掉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注意和上面两图对比,就能看出来区别,雷达罩和机头衔接处有明显的灰色亚光三角形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头10年,180余架苏霍伊重型机及其授权制造成三代机主力

苏-27SK系列包括国产化和后续自主发展,就是我国先进航空技术大爆发的积累期和实践其,这三个阶段对于我军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不亚于“两弹一星”

第一阶段,解燃眉之急:1992-2005

1.填补我军三代机巨大缺口

2.具备急需的打中距弹能力!!!当时对岸的三代机都具备打中距弹且雷达性能强于我们。我们也不能因为27相对差就不买,因为你不买连比的资格都没有。我们当时的重点不是解决武器性能差,而是有无的问题。

3.满足我军对于三代机战术训练以及战备需求。虽然歼-10在1998年之后有了眉目,但距离量产和列装会让部队等太久。而且其实重型机和中型机它们在当时没有交集。

第二阶段,去俄化提升平台性能:2005-以后

4.脱离俄式系统。歼-11B以及对早期歼-11部分批次的升级。苏-30系列破解外挂系统,可使用自主武器。

5.完成了早期型的退役,以歼-11B作为主力。

6.让我军中距拦射从填补空白到武器系统的性能升级。

第三阶段,自主创新大发展:2010-以后

歼-16,成为我国空中综合战术需求的终极构型。一部分网友表示其空战性能不错,但对我军把他当制空战斗机持保留态度,因为有更合适的机型。它的任务属性应该更多偏向对地和对海。从国际上看,即使双座有空战能力,一般也不会这样用。不然俄罗斯也不会同时列装苏-30SM和苏-35S。

歼-11BG,进一步提升性能,具备挂载下一代霹雳空空弹的能力,包括11和15两型弹。我认为,制空需求交给更专业的重型和中型的搭档更合适。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68266.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30日 下午4:35
下一篇 2024年9月4日 下午10: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