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蒋校长(ID:jiangxiaozhang666)
撰文:垂直冷弹射
这是一片几乎被炸成焦土的阵地。
本就夹杂着弹片的黑土刚被炮弹又犁过一遍,热乎乎的土壤散发着青白色的硝烟。
“这上面应该没有中国人了吧?”
一群韩军第2师士兵端着步枪排着疏散队形向这个高地摸了过来。
突然,焦黑的阵地上响起了“哒哒哒”的机枪短点射,前面几个隐蔽不及的韩军士兵猝不及防,以不可思议的姿势栽倒在了前进的路上。
剩下的韩军士兵迅速卧倒,向传来枪声的大致方位慌乱地还击。
这是1952年11月5日上午,位于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上甘岭597.9高地。
阵地上其实只有两名年轻的志愿军新兵,一个名叫滕士生,另一个叫胡修道。
01.
1931年10月的一天,在四川省金堂县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中,一个男婴呱呱落地,父母为他取名胡修道。
胡修道家中的一点薄田是一家人口粮的来源,日常开支则全凭父亲卖苦力,日子虽然艰苦,但在母亲的悉心经营下算是勉强过得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胡修道6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一家的顶梁柱就此坍塌,家中仅有的积蓄已经全被父亲看病花光,生活再难维系。
为了维持生计,母亲接一些零活来挣钱维持家用,年纪小小的胡修道就只能给地主放牛。
兵荒马乱的年代,胡修道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地慢慢长大。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但战争的阴云并未远离中国这片多灾多难的大地。
1945年8月27日,为了帮助国民党抢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在华美军总司令魏德迈下令调集中国及印度境内所有美国军用与民用飞机,开始全力空运国民党军队。
▲运送国民党军队
“劫收”内地的美军飞机
为了抢空运进度,国民党政府在四川抓了大量劳力做苦工替美国修建飞机场,年仅15岁的胡修道也被抓了过去。
这些苦工每天天不亮就要开始干活,天黑才能休息,伙食奇差饿肚子不说,美国人还不让休息,一旦发现偷懒就是一顿暴打。
胡修道曾经亲眼看到两个苦工因为不服管教,被美国人活活地打死,心中仇恨的种子也就逐渐地发芽。
看着机场上停放的美国飞机,胡修道恨恨地想:
“总有一天我要把你这飞机给打得稀碎,为同胞报仇。”
1950年10月18日,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志愿军下达入朝作战命令,次日,志愿军按照既定计划跨过鸭绿江,秘密进入朝鲜战场。
与此同时,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全国掀起了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于是,原本以为不能“报仇”的胡修道毫不犹豫地报名参了军。
1951年6月,胡修道终于如愿以偿地胸带红花加入志愿军。
▲穿着50式陆军军服的胡修道
新兵胡修道先是被分配到了第12军31师91团5连,这个91团的来头可不小,它的前身就是诞生于“黄麻起义”的红军团,抗日战争中四大名团之一的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
这个团在1937年10月19日夜袭阳明堡的战斗中一战成名,陈锡联、孔庆德、王近山、李德生这样的虎将都曾任该团团长。
▲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
夜袭阳明堡机场
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新兵胡修道在训练中很快脱颖而出,射击、刺杀、投弹、构筑工事、爆破这五大步兵战术,样样都能拿得出手。
刚上战场的胡修道并没有直接上前线,而是在后方修路,平日里经常听老兵讲一些战场经历和英雄故事,这让他对上前线杀敌充满向往。
有一天,连续打退敌人11次冲锋的战斗英雄刘兴文来连队作报告,胡修道心想既然刘兴文能当战斗英雄,那自己凭啥不行?
残酷的战争,往往能给人最快速的成长。
02.
1952年10月初,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全线性战术反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联合国军”处境愈加被动,志愿军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掌握了地面作战的主动权。
在朝鲜停战谈判中,美方坚持所谓“自愿遣返”原则,企图强行扣留中朝人民军队被俘人员,并于10月8日单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
时值美国总统选举和联合国第七届大会召开前夕,“联合国军”为满足政治需要,谋求在停战谈判中的有利地位,并伺机夺取志愿军中部战线要点五圣山以改善防御态势,摆脱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10月14日,“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向上甘岭地区的597.8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实施进攻。
▲上甘岭战役态势图
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位于五圣山东南,原为15军2个加强连的防守阵地,志愿军战前在两阵地构筑10米长以上坑道48条,全长760多米。
597.9高地由东北和西北两条山梁组成,好象英文字母V,又像是个三角形,所以被美军形象地称之为三角形山,共分为十二个阵地:
东北山梁上依次是2号、8号和1号阵地,2号阵地的左前方有个小山梁,上面就是整个高地的最前沿11号阵地;西北山梁上依次是6号、5号、4号和0号阵地;
高地主峰则是3号阵地,主峰前面的突出部是9号阵地,9号阵地的右后方是10号阵地,左后方是7号阵地;
这其中,9号阵地是主峰的门户,位置非常重要,成为双方殊死争夺的目标。
胡修道所在的12军31师自51年秋开赴金城地区作战,于52年10月中旬完成了为期一年的作战任务,奉命将防务移交友邻,全师开回谷山地区休整。
正值交接工作之际,又奉命紧急支援上甘岭参与作战。
▲行军途中的志愿军
31师91团于交防的第一天接受了参战任务,以两天时间将交接事宜进行完毕,并作了行军准备工作。
10月22日出发,用两天行程抵达上甘岭地区作为15军44师预备队。
由于31师在交防返回谷山进行修整之际,一部分装备和人员为进行冬防建设已先行返回谷山,加之部队上下均作了休整准备,以及对作战地域不熟,致使部队投入战斗异常仓促。
10月31日韩第32团与埃塞俄比亚营调整兵力发动反击,战斗持续了9个半小时,总共向15军45师守备部队发动23次营连规模的集团冲锋,徒然伤亡1500余人,毫无所获。
当晚29师86团的两个连发起反击,将597.9高地其余阵地全部恢复,但45师的伤亡也不小,守备部队的兵力少到只能控制5个阵地。
31师91团团长李长生来到上甘岭后,发现高地上有着多达十几个连的建制部队。
为避免多建制所引起的指挥混乱,他将九十一团九个连采取“车轮战”,一个连一个连投入战斗,每个连不管伤亡如何,一律只打一天,就撤下来休整,连长则留下来,作为后一个连长的顾问,如此类推往复。
▲上甘岭由于地理条件限制
阵地战不适宜放太多兵力
这样不仅避免了指挥上的混乱,也使各连都保存了一批骨干。
11月1日下午,31师91团8连率先进入597.9高地,连夜抢修工事。
11月2日至5日,敌以约5个团的兵力对597.9高地进行了连续4天的大规模进攻。
03.
5日3时起,敌以猛烈炮火向我轰击2小时。
5时40分,韩9师30团和韩2师31团各以1个营两路向我3、9、10号阵地正面进攻,另以2个连对0、4号阵地实施迂回进攻。
胡修道所在的5连1排、3排奉命前出支援8连,由于地表防御工事已经全部被美军炸毁,在掩体不足的情况下,一次性安排的兵力越多,目标就会越大,从而造成损失就越大。
因此,志愿军采取“添油”战术,只安排少量兵力负责阻击敌人,当出现伤亡时再用同等的兵力补充上去。
▲“添油”战术往往采用
三人成组的编组方式
胡修道在班长李锋的指挥下,与另一个新兵腾土生一起组成了三人战斗小组去防守3号阵地,因为3号阵地跟9、10号阵地离得不远,互相支援较为方便。
这是新兵胡修道第一次来到阵地前线,他的心也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而他绝对没有料到,在这里他即将迎来自己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刻。
阵地的工事早已被炮火摧毁,全是松土、沙石,只有一块被打去半截的青石头,根部还有半人多高,能对付着藏住他们3个人。
随着一阵阵炮声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胡修道知道敌人这是要准备发起进攻了,炮弹的硝烟还未散尽,黑压压的一片韩军士兵如同潮水一般往这边涌来。
此时的前沿阵地早已摆好了各式各样的枪支弹药,就等敌人上来再好好招呼,李锋紧紧盯住不断靠近的敌人,示意胡修道和腾土生做好战斗准备。
胡修道眼看敌人越来越清晰,把爆破筒都攥出了水,李锋发出战斗指令:“打!”
由于紧张,胡修道拼命地往敌群中扔手榴弹、手雷、爆破筒,生怕扔慢了敌人就扑上来。
战场上一时间硝烟弥漫,直到班长一把紧紧地抓住胡修道的手腕,他才知道这一波敌人早已被打退了。
没过多一会,敌人的炮弹又如雨点般袭来,跟在弹幕后面的是韩军的两个多排。
这回李峰带着胡修道和滕士生采用了“包饺子”的战法:
先是集中火力向分散的敌群两侧打,把敌人往中间赶,再往前面猛打一阵,让前面的敌人爬不起来,等后面的敌人往前拥挤到一起时,再突然向敌群投手榴弹。
▲苏制DP轻机枪及时的一串扫射
往往能成功阻挡一波联军小规模冲锋
在李锋有条不紊地指挥下,敌人只能丢下一堆尸体后仓惶撤退、无功而返,此时的胡修道已经熟练上手,全然没有了紧张和害怕,取而代之的是兴奋。
在当时,新战士的成长几乎以秒为计。
志愿军采取了“一看、二打、三带”的方法,即由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上阵地,第一次老兵打,新兵看;第二次新兵打,老兵在一边指导;第三次或让新兵自己打,或由老兵带着新兵一起打。
打退了敌人两次冲锋后,胡修道和滕土生就成了“老兵”了,班长被调去支援9号阵地,他们俩又连续击退了几个排的敌军多次疯狂反扑。
他们刚想停下来喘息一会儿,这时,连指挥所传来紧急战报:10号阵地没人了,敌人攻得正凶!
这时,连长朝他们一挥手,他们立即从一个弹坑滚到另一个弹坑,直扑10号阵地。
突破敌人几道密集的火墙后,到达10号阵地,发现只有一个已经挂了彩的战士,而旁边的0号阵地正是几天前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地方。
▲在0号阵地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
此时的敌人已经距离10号阵地不足十米,胡修道立刻端起机枪疯狂射击将他们击退,这才保住了阵地。
正在两人准备利用间隙将10号阵地的掩体修整一下时,排长郭三旦向他们匍匐过来支援,可就在刚进洞的一瞬间,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了。
“死也要守住阵地!”这是排长牺牲前留给他们唯一的话。
04.
排长牺牲后,负伤的战友滕土生又被调走执行其他任务,阵地上只留下了悲愤交加的胡修道。
正当胡修道感到身体极度虚弱,准备停下来啃两口馒头时,又是一大群敌人蜂拥而至。
胡修道炸雷般地吼了一声:“还我排长!”然后兜头就是一阵手榴弹。
扔得正酣时,几个战士跳进洞子里,对他说:“连长命令你快回3号阵地,这里归我们负责。”
胡修道端起爆破筒,弓着腰,一口气跑到3号阵地那块大石头下,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发现10号阵地没了动静,急得直喊道:
“连长,十号怎么不打了,再不打就要被敌人攻上来了。”
连长一看情况不对,立刻命令胡修道再去10号阵地。
胡修道收到命令后赶紧来到10号阵地,随之而来的是敌军在20多辆坦克和几百门火炮掩护下的冲击,头顶上的飞机又开始狂轰乱炸。
此刻的胡修道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在3号阵地和10号阵地之间来回穿梭,奋不顾身地将手榴弹、爆破筒一个接一个地向敌军投去……
仅靠他一个人,竟奇迹般地打退了敌人十几次进攻。
他还利用战斗间隙,收集阵地上的弹药。
“阵地上没了一点声响,静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等待着敌人最后的挣扎,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胡修道多年以后回忆道。
不过此时的胡修道并不觉得累,反而感到激情澎湃。
黄昏时分,敌人又开始疯狂地往阵地上爬,胡修道继续拿起手榴弹向敌人扔去。手榴弹扔完了,就端起枪向敌人射击。
然而,敌人还是如潮水一般地涌来,而胡修道此时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准备与阵地共存亡。
他跳上阵地,一边端起机枪向敌军扫射,一边大喊:“敌人上来了,冲啊,为战友们报仇,为祖国人民争光!”
就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增援部队及时赶到,韩军被彻底打垮。
此时的胡修道已经浑身漆黑、衣衫褴褛,当赶来支援的战友看到他时,只能看到白色的眼睛和牙齿……
看到援军的胡修道非常开心,甚至还唱起了歌,但当他从597.9高地上撤下来之后,居然足足昏睡了三天三夜。
事后,部队在清点战场后发现,胡修道仅凭一人之力就击退了敌军的41次进攻,同时歼敌280余人!
取得这样的战绩还能安然无恙、全身而退,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鉴于伤亡惨重,11月5日以后,敌暂停对597.9高地的攻击,志愿军以91团主力及93团1营全力抢修工事,巩固597.9高地防御体系。
1953年1月15日,胡修道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记了特等功,并授予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胡修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954年凯旋回国后,胡修道成了祖国人民心中的英雄,还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甚至还被朱德、贺龙、陈毅等元帅邀请同桌就餐。
1988年,胡修道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副参谋长退下来。
2002年3月19日,这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位“金星英雄”在南京病逝,享年71岁。
05.
其实,胡修道作为一个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之所以能够“首战即封神”,首要因素就是他超强的单兵作战能力。
他不仅脑子灵活,当阵地上只剩他一个人时,他四处走位、闪转腾挪,一方面避免被敌人锁定,另一方面迷惑了敌人,让对方误以为志愿军还有多个火力点。
他还是个多面手,战友牺牲后留在阵地上的自动步枪、机枪、手榴弹、手雷、爆破筒等,他都能熟练使用。
最关键是他的战斗意志极其坚韧,心理素质极为强悍。
当阵地上只剩他一个新兵时,照样打得有条不紊。反观韩军,一个连在进攻,胡修道一颗手榴弹炸死了指挥官,剩下的士兵就顿时乱作一团、一路溃退,高下立判。
除了胡修道自身素质过硬,成就他的还有三大法宝:
坑道、手榴弹、炮兵。
志愿军在597.9高地构筑了大量“坑道工事”,为坚守地表阵地的战士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一天数十次的冲击与反冲击较量中,坚守地表阵地的战士伤亡很大,但是在坑道里待命的战士可以很快地冲上来进行补充。
黄昏时分,敌人在胡修道被替换下阵地前的最后一波攻击,正是因为战友及时从坑道里冲上来支援才一起击溃了敌军。
当时,志愿军在表面阵地上虽然人少,但是存放了大量手雷、手榴弹、爆破筒,在阵地上只剩胡修道一人,敌军蜂拥而上时,单靠步枪、机枪根本就打不过来。
▲手榴弹提供的是面杀伤
这对密集阵型的敌军步兵来说相当头疼
他在战友牺牲后,他一个人打退了敌军几十次进攻,靠的就是数以百计的手雷、手榴弹和爆破筒的巨大威力。
在上甘岭战役中,尽管志愿军火炮的落弹量远远不及敌军(190万发),但是由于上甘岭地域狭小,而且炮兵阵地布置在高于上甘岭的五圣山上,因此有效打击要优于敌军,集中使用时对敌军步兵杀伤巨大。
▲志愿军炮兵在整个
抗美援朝战争中功不可没
据统计,在上甘岭战役中,敌军伤亡人数中高达70%是被我方炮火杀伤的。
美军第7师一名上尉曾对他们的随军记者说过:“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处。”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更在于孕育英雄的集体。
正如著名作家杨朔在他的名篇《金星英雄》的结尾处所写:
“这个19岁的青年活生生地说明了敌人为什么在朝鲜碰得头破血流。敌人攻不动上甘岭,更攻不动朝鲜,因为在上甘岭上,每条战线上,我们到处都有无数像胡修道这样的人物。”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7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