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大肆宣扬的洲际导弹的全球第一次实战,居然被美额双方罕见一致的压缩降级成了中导的一次常规参战。那么平心而论,这次到底算是洲际导弹,或者说是门槛上的洲际导弹,还是实打实的中导呢?狼山个人的结论是:很明显这是把一种临界水平的洲际导弹,硬生生的人为压缩成了中程高超!五角大楼这么定位也是有原因的:第一是认定北方大国首先违背了1988年签订的中导条约,先给对方一个背信弃义的历史定位;第二就是如果主动给其定位为洲际导弹的第一次实战,就等于在这方面开具了全球通行证,这本身也是美方很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承认是洲际导弹已经参战,而美军没有强有力的对应措施做给地球人看,单纯丢面子是小,未来其他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有样学样,就更难压制了!
而对北方大国来说,更是有苦难言!算是不断被切香肠之后的无奈之举。毕竟美欧的各种长射程导弹都在一股脑的、近乎毫无顾忌的往自家本土的头上招呼了。如果这些大威力导弹最终打到某宫的屋顶上,那杀伤效果可不是去年的小型无人机可以对比的。但是直接核回应又没有这种胆量,只能把红线继续往后挪。把一种门槛级别的洲际导弹生生当中导来用。战略上是非常的无奈;在战术上则是严重的大材小用!毕竟准洲际导弹成本惊人,实战中却只能携带常规而且是集束弹头,实战打击效果极有可能还不如2000磅的激光制导炸弹。其实这种尴尬,不单纯是目前的北方大国,全球主要大国或多或少的都面临这个问题。即使有全球最大规模中导装备的大国也不能免俗。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旦射程,
超过2000公里,那么即使威力最强大的中导,其弹头的全重也很难超过1吨。如果安装的是核弹头,包括氢弹与三相弹,1吨的运载能力确实足够,甚至可以一发导弹在其顶端,安装3个左右的分导弹头加气球诱饵。但是核弹又不能轻易实战。如果单纯安装常规高爆弹头,或者钻地弹,那么打击威力甚至不如一些射程800公里之内的短程导弹;因为短程导弹在减射程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把单弹头增加到1.5到2吨的级别。过去也不止一次的提到过,即使在冷战最高峰的年代,即便是美苏,都没有把自家的中导装备到1500枚以上。可见这玩意实在是比洲际导弹便宜不了多少。如果大规模用常规弹头,真不是一般的国力可以承受的。有思维灵活的人,能想到既然马开源的火箭可以二三十次的重复利用,
那么能不能发明一种可以重复利用几十次的常规中导。这样射程与火力强度就可以兼顾了。实际上很难办到!毕竟到目前为止,重复利用的火箭都是液体燃料。而作为中导的武器都是固体助推器,很难短时间内重新装填。不过这个思路还是很有价值的。据说某大国已经在研发代号为某30的电离层战斗轰炸机,本质上就是可以重复利用,可完全替代常规中导的作战任务为主。要知道凡是整数的代号,那么都是顶级战略性质的。为何叫做电离层战轰,与6代机与空天次轨轰炸机又有什么任务与飞行包线的重大区别?简单的说,6代机与空天次轨项目基本可以说是作战任务大部分重合。都能够在距离地面60到120公里的亚临近空间打水漂飞行并且投弹或者拦截敌机,甚至是对方发射来的洲际导弹。
不过既然是带次轨2字,那么其飞行轨迹,一般是直接环绕地球飞一圈以至于N圈,基本不能或者很难在大气层内部做180度掉头机动的。主要是因为飞行速度太高,大多在15马赫到25马赫之间。此时如果强行做90度以上的大幅度横向机动,甚至直接掉头返回,那么本身的能量与飞行速度就损失极大,还不如直接环绕地球一圈后再杀回来。但是电离层战斗轰炸机的飞行高度一般在50到80公里之间,飞行速度也大多不超过12马赫,主要在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内部机动与作战。这个高度与速度,仍然可以实现大幅度的横向机动,以至于可以180度掉头返回。既可以用远射程导弹与激光进行歼击作战,又可以携带重型炸弹完成2000公里到1.5万公里之间的多次往返常规打击任务。正好彻底弥补常规中导,
的先天不足。而且某30的外形也不需要绝对的隐身,毕竟在电离层,外形隐身价值不大。也不必临空投弹;因为投弹时的速度已经在8马赫以上,此时投出的重磅弹头可以利用惯性与大气层的水漂作用自动滑翔飞行很远的距离。比如打击2000公里之外的目标,载机本身在距离敌方1000公里的位置上就可以投弹;对手在5000公里之外,那么在2500公里之外即可以投弹。对8000公里之外的目标,在4000公里外就能开弹舱!投弹后可以立即高速折返,完全不与对手的防空反导系统纠缠。因此现有的萨德与标准3导弹,都无法对其进行任何拦击!如果对某30的外形与作战模式还没有想明白,那么可以参考已经推出多年的某节流火箭动力的高空高速侦察机,某30就是放大了十几倍的庞然大物!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7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