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沙求绿,锁边“合龙”,这就是中国人的浪漫!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心脏地带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为广阔的沙漠。为应对长期困扰的风沙问题,人们提出了一项宏大计划:围绕这片浩瀚沙海,构筑一条绿色阻沙防护带,给沙漠“锁边”。11月28日,经过不懈努力,这条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总长达3046公里的防护带终于连了起来。 

逐沙求绿,锁边“合龙”,这就是中国人的浪漫!

一、为沙漠“锁边”难点在哪?

首要难题在于沙漠的广阔无垠。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性沙漠,其面积达到了惊人的33.76万平方公里,占据了新疆沙漠总面积的大约76%,更是全国沙漠面积的近半壁江山,面积上堪比江苏、浙江与福建三省之和。 

在这片浩瀚的沙海中,流动沙丘占据了约25.84万平方公里,沙丘之巅可高达300米,仿佛一座百米高楼矗立其间。加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速极大,时常达到8级以上,风蚀作用造就了形态各异的沙丘景观,如新月形沙丘链、线形沙丘、金字塔形沙丘以及鱼鳞状沙丘群等,种类繁多,形态复杂。 

逐沙求绿,锁边“合龙”,这就是中国人的浪漫!

其次,沙漠地区的气候干旱、降水稀缺,这无疑为植树造林与种草工作增添了巨大难度。据统计,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0毫米至80毫米,与之相比,“三北”防护林体系中的内蒙古、甘肃、山西等省份的年平均降水量则分别高达308毫米、300毫米和508毫米。 

最后,沙漠中频繁发生的沙尘暴也是一大棘手问题。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颗粒细小,经过白天阳光的暴晒后,地表温度急剧升高,当来自西方的冷空气与东北方向的空气相遇时,极易形成空气对流,进而引发大风,沙尘暴便随之而来,治理工作因此变得尤为艰巨。 

二、如何“锁住”沙漠?

针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锁边”策略,主要涵盖了三种治理途径:工程性治沙、光伏治沙与生物治沙。 

工程治沙,具体指的是在沙地上插入芦苇秆、构建草方格或设置高立式沙障,以此阻挡流沙的蔓延。其中,草方格被誉为中国的治沙“智慧魔方”,它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编织成方格状的挡风结构,通过增加沙地表面的粗糙程度,削弱风力,使沙粒难以被吹起。 

这种设计不仅能有效防风固沙,还能截留雨水,促进植被生长。值得注意的是,芦苇等材料在沙中的插入深度与露出高度均有讲究,通常需确保沙子上方露出20厘米,下方埋入15至20厘米,以达到最佳的阻沙效果。 

光伏治沙,则是在广袤的沙漠上铺满太阳能光伏板,它们不仅为电网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电力,还通过降低地表风速、减弱风蚀作用,为沙漠披上了一层稳定的“绿衣”。光伏板下的土地,通过种植耐旱作物,利用根系固定沙土,实现了能源开发、农业增效与沙漠治理的三赢局面。 

在“锁边”工程中,生物治沙法因其恢复植被、涵养水源的显著效果而被广泛应用。这包括封沙育林、飞机播种以及营造防风固沙林等技术手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风力强劲的情况下,若沙生植物的种植与管理不当,极易遭受风害而倒伏。 

三、“锁边”工程有怎样的意义?

这一壮举不仅体现了我国面对生态难题、推进绿色发展的坚定信念,更展现了克服极端自然条件的非凡毅力。沙漠之广,沙丘之动,风速之猛,降水之稀,无一不增加了治理的难度。但历经四十余载,当地民众凭借“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坚实支撑,不懈努力,终让绿色在沙漠边缘蔓延。 

该工程的实施,显著遏制了沙漠的侵袭,优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且末县为例,历经二十余年的治理,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绿洲外围形成了稳固的防沙体系,内部则构建了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当地还积极培育肉苁蓉、文冠果等经济作物,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此外,我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技术,如草方格治沙法及高抗逆性植物种的筛选,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特别是在中亚等地貌相似的国家,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有力借鉴。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77839.html

Like (5)
Previous 2024年12月2日 下午3:37
Next 2024年12月4日 下午12:3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