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伟达”猝死于2024

国产芯片设计公司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一些公司风光上市,一些公司却不得不走进ICU。

 

9月12日,国产GPU独角兽壁仞科技进入了上市辅导程序,IPO在即。11月11日,消息称摩尔线程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目标科创板上市。作为对比,国产厂商象帝先却被传出解散的消息。

 

2020年9月,中科院计算机专家唐志敏牵头创立象帝先,进入GPU创业赛道,被外界称之为“中国英伟达”,同年象帝先拿下天使轮融资,并于2023年完成来自14个投资方的3轮融资,随后于2024年成为重庆市独角兽企业,估值150亿元。

 

针对解散传闻,象帝先发文回应称未解散、清算,只是通过人员优化降低成本,并且会保留核心研发团队,并且正在积极与投资者沟通,寻找外部融资。

“中国英伟达”猝死于2024

象帝先对解散传闻的回应

 

一时间,象帝先为什么会突然大举收缩,国产GPU创业赛道开始洗牌了吗?这些也成为了国产GPU乃至整个芯片产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01

“中国英伟达”的战略误判

 

2014年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成立,一期募资超过1300亿元,制造与设计都是当时重点的投资方向。在此之前的6月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就已经公布,其中有两个关键目标:

 

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准的差距逐步缩小,16、14纳米制造工艺实现规模量产”;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准,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内GPU创业第一波大潮拉开序幕,芯原微、景嘉微、龙芯等在这一阶段都开始布局相关项目。

 

“中国英伟达”猝死于2024不同时期成立的国产GPU创业项目,数据来源:企查查
现在回头来看,当初《纲要》对晶圆代工部分定的KPI其实完成得还不错。
 
2020年,中芯国际已能够以95%的良率实现14纳米的量产,如今还突破到更先进的节点,不过我们也要正视问题:先进工艺依旧在不断往前推进,过去的先进工艺,将来会被划分到成熟工艺;我们的制造能力进步都建立在进口设备的基础之上,距离全产业链的国际先进水平目标仍有差距。
 
到了2018年,中、美科技竞争加剧,断供的风险急剧飙升——中兴通讯被迫喊出“美国禁令将使公司立即进入休克状态”,台积电被迫停止向华为提供麒麟芯片代工服务,国产GPU创业进入第二轮投资浪潮,象帝先就是在这一轮创业大潮下诞生,同期的国产团队还包括壁仞科技、摩尔线程、沐曦等。
 
象帝先董事长唐志敏是中国芯片领域罕见的战略级科学家,我在20多年前就有过了解,曾在多家国产芯片项目当中担任负责人。
 
2000年,龙芯董事长胡伟武的热文《我们的龙芯一号》中,唐志敏就以龙芯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出现。在创立象帝先之前,唐志敏还领导了海光的CPU、DCU项目,不过相关项目商业化都不是很成功,关键问题还是因为过度依赖AMD的Zen1授权,这里不展开讨论。
 
2020年9月成立初期,象帝先完成天使轮融资,2022年完成A轮融资。到2021年,两年时间公司规模已超过200人,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不久前由哈佛3名00后辍学生组建的AI芯片项目“Etched”团队仅仅只有35个人,所以不少观点认为,象帝先在前期扩张太快,但这种比较略显绝对,后文再详细展开。

 

您需要付费解锁才能查看当前内容

付费会员付费会员¥免费
已付费?登录刷新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85475.html

Like (0)
Previous 2024年12月31日 下午4:43
Next 2024年12月31日 下午5: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