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和陈赓没那么深交情,黄维是有点书呆气,但不是傻子

作者:萧武

本文转载自:熏烟字篓(ID:xiaowbutongyi)

黄维和陈赓没那么深交情,黄维是有点书呆气,但不是傻子

这些年关于淮海战役的影视剧里,都会特别突出三个地方。第一,黄维和陈赓是黄埔一期的同学,所以强调对彼此的了解;第二,都会借陈赓的口强调黄维的书呆子气质,而且会特意往这个人设去表现;第三,强调中野围歼黄维比较难。其实这都是有很大误会的地方。

首先是黄维和陈赓的关系,黄维确实是黄埔一期出身,但黄维为人比较老实,和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不在一个层次上,陈赓也不太会注意到他。黄维和陈赓交集其实并不算多,并没有太多的彼此了解,而且在黄埔的时候,黄维实际上也没有书呆子的外号,这个外号是后来在作战中表现出来的,才有了这个外号。

黄维是江西人,在江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与方志敏是校友,正是在方志敏这里,黄维看到了《新青年》、《向导》等当时的进步刊物,深受触动。毕业后黄维返回老家当小学老师,1924年黄埔军校招生,黄维听说之后,就先到南昌去找方志敏,想和方志敏一起去投考黄埔。方志敏带着黄维先到上海,等待招生,一路上方志敏对黄维照顾得很好。

在上海,两人一起通过了考试,准备去广州的时候,半路上方志敏接到组织上安排了其它任务。方志敏就告诉黄维,让黄维先去广州,他在上海和南昌要办一些事,办完之后去广州找黄维。黄维就自己先去了广州,但没等来方志敏,却等到了方志敏安排来的另一个人,桂永清。到开学报名的时候,两个对广州两眼一抹黑、人生地不熟的江西老表没见到大哥方志敏,都很失落。

黄维和陈赓没那么深交情,黄维是有点书呆气,但不是傻子

所以,黄维对方志敏终生敬仰,提到方志敏必然称呼“方大哥”,包括他晚年在功德林写回忆录,都是这么称呼。方志敏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可能仅次于常公和陈诚。方志敏后来和寻淮洲、粟裕等率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作战不利被俘后,和刘畴西、王如痴等人慷慨就义,刘王两人都是黄埔毕业生。所以黄维后来当面吐槽负责执行枪决说,都是黄埔同学一场,临死也不给换件干净衣服,吃顿饱饭。好像是在为刘畴西、王如痴鸣不平,但其实是同情方志敏。

一直到晚年,1977年的时候,黄维特赦刚过去两年,特意向有关部门提出来,他想去祭拜方志敏。经过有关方面的安排,由他女儿陪同,去了一趟,了了心愿。

但陈赓和黄维的交情并没有那么深,只是彼此知道而已。毕竟陈赓在黄埔期间就是风云人物,校园明星,黄维、杜聿明这种闷罐子,和陈赓不可能有太多交集。真要说国军将领这边和陈赓打交道比较多,可能还是胡宗南。毕竟胡宗南在学校期间表现得也相当左倾,在四一二之后甚至在大会上当场质问常公,你为什么背叛革命?搞得常公也很尴尬。

黄维的书呆子气质确实也是有的,但打仗的时候其实并不含糊。比如淞沪会战时,黄维时任十八军67师师长,奉命参战,率部死战罗店,日军炮火猛烈,十八军伤亡惨重,部下三个团长阵亡了两个,连文书、伙夫都上了前线,但黄维依然死战不退,可谓气壮山河。但也有人指责黄维此战指挥过于呆板,从此留下了书呆子黄维的外号。

黄维和陈赓没那么深交情,黄维是有点书呆气,但不是傻子

到淮海战役之前,编组十二兵团时,原本应该由胡琏担任兵团司令,顺理成章,但却因为国军内部的派系问题,白崇禧和何应钦斗法,结果是让已经脱离一线部队、去办了几年军校的黄维来当兵团司令。毕竟黄维的资历比较老,他来当这个兵团司令,别人都不好说什么。所以,《大决战》中杨伯涛一个黄埔七期的土木系小字辈,当面怒怼黄维,这就纯属胡编乱造了。虽然杨伯涛晚年对黄维十分不满,多次吐槽,但一直到死,只要当面,杨伯涛都不敢正面杠黄维。

即便如此,黄维在淮海战役期间的表现,也不是因为他书呆子,而是因为他疑心太多,所以有时候他已经发现了问题,但却盲目服从命令,导致最后被包围。他率十二兵团到蒙城的时候,就发现有问题,曾经制订过一个蒙城防御战计划,并且已经开始部署,修筑工事,但却被国防部否决,黄维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北上。这期间黄维确实犯了错误,离开蒙城时,十四军军长熊绶春提议留兵驻守蒙城,保障后方,黄维没听,导致之后蒙城很快就被解放军攻占,后路被切断了。

在渡过浍河北岸之后,黄维发现解放军在节节败退,也意识到了危险,曾经提出先向东南固镇方向转移,和李延年、刘汝明会师后,一起北上,攻占宿县,重新打通津浦线,沿着铁路线北上。以当时的局面来说,这其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虽然不一定能挽救黄百韬兵团,但如果实现了,则可以保住徐州杜聿明集团的三个兵团。但这个方案又被国防部否决,国防部仍然坚持要求黄维继续北进,最终才被包围。

黄维和陈赓没那么深交情,黄维是有点书呆气,但不是傻子

在发现自己被包围之后,黄维也企图突围,但这期间出现了参谋人员突然失踪的情况,黄维搞不清楚状况,以为有什么特殊情况,于是没敢按原计划马上突围,等了一天,结果就是这一天时间,给了中野完成合围的机会。所以说,黄维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不是书呆子气,而是过分多疑,对情况判断不够准确,下决心之后在执行的时候,也不够坚决。如果他真有影视剧里那么自信和坚决,黄维兵团也不会被包围了。

剧中对战场环境的描述也完全错误。双堆集、南坪集是在江淮之间的平原地区,根本没有山,这也是围歼黄维兵团时特别困难的原因之一。双堆集之所以叫双堆集,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有两个小土山,形状像是两个大谷堆,所以叫双堆集,这也是黄维把最后收缩防御选在这里的原因,因为这是附近唯一可以利用的地形条件了。如果真像剧中那样,陈赓牵着黄维进入预设阵地时要翻山,而且有那么高的山,打黄维兵团根本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而且,黄维兵团的十八军和第十军、十四军都是已经被陈诚改造为土木系的部队,陈诚按照自己以往的习惯,优先装备和补给这些部队,所以这些部队的装备要比其他部队好不少,有不少坦克、大炮等重武器,汽车数量也很多。在构筑防御工事的时候,甚至将汽车排列开车,再堆上土,当作工事利用,坦克、大炮等则置于阵地中间位置,中野缺少重武器,也够不着。这都是黄维兵团能够坚守22天的原因。

黄维之所以被叫书呆子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性格比较耿直,喜欢怼人,而且不太顾及对象。比如剧中提到的军粮事件,虽然时间错了,把民国32年弄成了28年,但这个事儿是有的,也是因此他被调去后方搞军事教育了,没再继续在带部队。之后奉命点验关麟征的部队,也同样没给黄埔一期同学关麟征面子。

但在这些年的电视剧中,为了突出黄维的书呆子人设,在关于淮海战役的描述中,让黄维不是显得像是一个书呆子,而是变成了没有军事常识的傻子,明知道有坑,还硬是要往里面钻,这就是完全与历史不符了。毕竟他只是有点书呆气,而不是傻子。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50106.html

(4)
上一篇 2021年7月21日 上午9:51
下一篇 2021年7月21日 上午10: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