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战迟早会打,我们如何取胜? 2021年7月21日 上午11:09 • 大漂亮国, 美国 作者:富强的方向 本文转载自:富强的方向(ID:luofu1962) 7月12号是所谓“南海仲裁案”5周年。不仅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又开始爆炒“南海仲裁回锅肉”,而且美日两国动作频频。 言论方面,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山姆帕帕罗公开表示:说大陆是步步紧逼的威胁,但他充满信心,强调他的职责就是为了防止大陆以武力夺取台岛,并且让美舰队挫败中国颠覆世界秩序的意图。而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则在演讲中公开表示台海稳定事关日本安全,美日必须联手保卫台湾…… 行动方面,美军竟然派遣军机降落台湾不说,美国军舰直接强闯我国西沙海域,虽然最终被我海空联合警告驱离,但美方表现出了显著的挑衅,形成了事实入侵的事实。日本还在防务白皮书里写进台湾问题。 话不多说,直接给出我的三个研判结论: 第一,美日两国最担忧的趋势,是中国武力攻台解决台湾问题。 第二,美日两国未来对华的最主要使命就是阻止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第三,两国武力介入的可能性很大,但不敢在台海和东海方向直接动手,因为面对中国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他们打不赢,所以将会采取围魏救赵声东击西战略,在南海动手。 那么,美日两军在南海将可能怎样动手呢?我认为美日两军的战略战术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北牵南打,二是火力驱赶,三是围而不打,四是登岛占领。 所谓北牵南打,就是在北部采取牵制行动,掩护南部的进攻行动。 首先就是在钓鱼岛海域采取激进行动,比如加强钓鱼岛周边的军事行动烈度,派遣足够多的海警船和军舰,进入钓鱼岛周边海域活动,长期滞留不走,甚至派遣部队登陆钓鱼岛,修建永久设施,实际驻军等等,形成局势的严重激化,必要时挑起可控的小规模开火行动,把中国的注意力和兵力吸引到钓鱼岛方向。其次是派遣联合舰队以自由航行的名义在台湾海峡低速航行,往返游弋,甚至滞留,形成阻隔与威慑,完全把中国的战略方向调过来以后,却又设法避免开火。 所谓火力驱赶,就是对我方控制的南海岛礁进行长时间的火力打击,造成人员伤亡,设施损毁,无法获得后勤保障,只能逐渐撤离人员和装备,再伺机而定,要么夺占,要么不占,形成空岛。 火力驱赶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导弹远程打击,二是战机轰炸,三是动用若干航母舰队以联合军演名义进入南海之后,形成保卫态势,然后突然动用舰炮火力和舰载飞机进行打击。 所谓围而不打,说白了就是动用航母打击群对我控制的岛屿进行长期封锁,并阻断后勤供应,甚至进行强大的电子干扰,使我驻岛部队失去对外联络,成为孤岛,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最终被迫放弃。 所谓登岛占领。这是他们决定破釜沉舟的极端行动,在航母打击群的配合之下,要么强行攻岛,占领控制,要么完成驱赶之后登岛占领。 总之,在美日看来,只要夺占了南海诸岛,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和能力,也许就丧失了,甚至引发内乱,然后他们一劳永逸。 这一方面,我们特别要高度警惕的是,日本历来就是一个充满军事冒险的国家,美国也许会在日本的怂恿之下形成这个决心。 对于美国人来说,只要不在美国本土发生战争,把其他国家打得稀巴烂,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情。 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防患于未然。 要把我方控制的南海诸岛,尤其是要把建设有机场的岛屿,建设成为高密度全方位布防的坚固岛屿。要按照每个岛屿可以抗击美军三个以上航母打击群能力来配置武器装备。 首先是要有超高密度的防空火力网;其次是要部署可以摧毁三个航母打击群的陆基反舰导弹;再次是要按照最严酷的条件来确定后勤储备容量。 当然,还需要做好潜艇、水面舰队和航空兵配合作战的周密计划。 其实,我甚至担心美日不敢这样做,因为这是让他们彻底崩溃、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巅的重大机会。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50330.html Like (7) 0 0 Generate poster 劝君入瓮——拜登正忽悠欧洲,进入美国的全景式监狱 Previous 2021年7月21日 上午10:58 深度 | 你被中国保护得太好了,所以很傻很天真! Next 2021年7月21日 上午11:17 相关推荐 最近的一点想法–中美竞争和第三方市场的重要性 2023年8月26日 美英智库激辩:美国值得为了台湾而与中国开战吗? 2021年12月5日 “我们仍要帝国的一切好处, 但不承担成本”: 阿富汗背后的美国模式之变 | 文化纵横 2021年8月18日 世界观 | 美国“溯源报告”,政治操弄下的闹剧 2021年8月30日 记者把美国发言人整不会了 2023年5月25日 黑客、黑手、黑势力,美国网络攻击何时休? 2022年9月9日 1945年的德国士兵,为什么宁可投降也不回家? 2023年2月20日 美国哼哈二将,要联手遏制中国?高度警惕,一个反华轴心浮出水面 2022年12月27日 发表回复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