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卡脖子”这个词最近真是火得不行,连买个马桶盖都要纠结要不要带”智能”两个字。但在这场全球芯片制裁的大戏中,有这么一位”怪咖”选手,压根儿就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 俄罗斯。
啥情况?全世界都在为7nm、5nm甚至2nm芯片打得头破血流,这位老大哥却在那儿悠哉悠哉地捣鼓着16nm的”古董”芯片,甚至还时不时掏出几个电子管来玩玩。更神奇的是,这套”复古风”装备还真能打,这是什么骚操作?
说到这事儿,得先回到冷战时期。那会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掐得你死我活,但搞科技的路子却南辕北辙。美国在摩尔定律的指引下,一门心思往”更小更快”奔,而苏联这边却在搞一套”大而不倒”的路子。
当时苏联的军事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核爆发生时,会产生一种叫”电磁脉冲”的玩意儿,这东西能让精密的半导体芯片瞬间报废。但那些看起来”落后”的电子管,却能顶住这种冲击继续工作。这一发现直接影响了苏联后来的技术发展路线。
再加上苏联的工业体系向来讲究”实用就行”,不像美国那样追求极致性能。在他们看来,能用就行,管它是电子管还是芯片,只要抗造、好修、不容易坏,就是好东西。这种思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的俄罗斯。
这种”大路货”思维在现代战争中到底靠不靠谱?让我们拿一个实例来聊聊。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506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