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蒋校长(ID:jiangxiaozhang666)
撰文:坐标纵线
相信昨天,很多人都被河南的暴雨惊呆了。
包括河南人自己,都想不到河南会下这么大的雨,单日降雨量达到了552.5毫米,三天的降雨达617.1毫米。
如果说数字不直观的话,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郑州历史上一年的降雨量大概是600毫米左右。
这三天,几乎把一年的雨都下了。
更可怕的是在20日下午4点-5点,降水量达200毫米,按照郑州市7500平方公里的面积来算,就是一个小时在郑州下了1.5立方公里的雨。
想象一下一个长1公里、宽1公里、高1.5公里的“水立方”吧,它的水量超过了150个西湖。
换句话说,150个西湖的水,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被倾倒进了郑州。
这么大的降雨量,搁谁谁也扛不住。
然后就是我们从新闻中看到的揪心景象,马路变河道,汽车水上漂,大量临街商铺被淹,就连少林寺外都成了汪洋泽国。
更让人揪心的是很多人被困在地铁、商场、街头,我们也许不能苛求他们没有避灾意识,就算再有避灾意识,也想不到会下这么大的雨。
因为上一次河南遭遇大洪灾,还是40多年前的1975年8月。
这场惨烈的洪灾,导致110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这种悲惨的景象,在现在,再也不会发生了。
如今的中国,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有各级党组织和行政组织撑起的强大动员能力、反应速度,有觉醒的国民意识和公共意识,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对抗高烈度的天灾。
所以,暴雨中,我们看到,政府不断地发布预警,公安、消防、各单位、各社区紧急行动起来,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听从专业指挥,抢险、救人。
7月20日整整一天,交警、路政、防汛人员、志愿者、环卫、电力、通讯、媒体、供水、机场、高铁,高速、公交,市政,所有保证居民正常生活的岗位,都有救灾人员的身影。
人民群众的自救和互救也足够感动人心,没人去搞美国的“考古式救灾”,也没人去搞欧洲白左自我感动的“祈福式救灾”。
中国人知道,大灾面前,向谁祈求都不管用,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对抗天灾。
7月20日,郑州市区银基广场负一楼被暴雨淹没,多人被困。二十多个商场工作人员和热心市民组成人链,边喊口号边用力拽绳子,齐心协力将地下被困者逐个拉了出来。
暴雨积水淹没地下道,群众自发搭成人墙,营救地下道内被困的路人。
到了水深的地方,陌生人手拉起了手,相互抱着、喊着口号过马路。一个小女孩说:有些害怕,但很温暖。
郑州市民自发组建互助群,帮助回家困难的陌生人寻找“避难所”,还有大量酒店、民宿全线降价,只为被困人员有个立足之处。
郑州图书馆宣布,这一夜,我们彻夜不闭馆,图书馆提供免费的热水和休息场所,请大家不要冒险回家。郑州科技馆也公开表示,郑州科技馆停车场开放,为大家提供避雨场所,并为市民提供热水泡面,在附近被困的市民都可以前往。
在郑州火车站,因为暴雨导致列车停运,大量乘客滞留,急躁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滞留人群中的一个学生交响乐团站了出来,在候车大厅就地演奏了《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缓解大家情绪。
无数人说: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版本。
就算被水困在地铁里的人员,也有年轻人主动站出来维持秩序,为年老体弱的、孕妇、孩子提供高的位置,给予语言上的安慰、安抚。
地铁里救援人员抵达后,群众自发让女性和孩子先走,就连情侣都会分开手让女生先出去,体弱的人还会有两个男人搀扶着走出200米的隧道。
以前我们只在《泰坦尼克号》中看到了西方人标榜的这种人文精神,其实这种人文精神,也深深地埋在我们每一个普通百姓的心中。
这就是新一代的中国人。
曾经麻木不仁的中国人,经过短短百年的努力变成了今天的自信、善良和文明。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礼貌讲文明知书达理尊老爱幼,他们正在挑起建设祖国的重担。
当然,也少不了消防战士、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
郑州一幼儿园150名儿童和师生被困,消防站出动2台车和10位消防员展开生死营救,终于在晚上11点50分全部成功救出。
被困的小朋友不哭不闹,配合着消防叔叔们的营救,也许这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河南省军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发动官兵和民兵投入抗洪抢险,奔向水位险情突出的常庄水库、贾鲁河畔、南水北调干渠等地域抢险救灾。
新密市一居民楼数十名群众被困楼顶。武警郑州支队执勤四大队乘车携带救生衣、救援绳等装备器材,紧急冒雨挺进灾区展开救援,成功营救被困群众。
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所属第988医院百余名医护人员严阵以待做好救护准备,派出救护车、运输车前去转送伤员。
与此同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7省1800名指战员带着大量物资驰援河南。
这就是极端天气下最温暖、最积极、最有希望的逆行。
有了这些人、这些逆行,郑州大雨虽然千年一遇,但不再会重复758大洪水的悲剧。
不过,暴雨中,并不是只有这些温暖的打气,同时也夹杂着一些暗爽的嘲讽和恶意的诋毁。
比如微博上,有人批评缺乏预警,但很快被网友打脸。
有人批评央视之前关注德国洪水,却对郑州暴雨视而不见。
前两天,德国碰上了有气象记载史的75年来最大暴雨,引发了德国历史上最大的洪灾之一。德国总理默克尔说:“这是一场没有一个德语词可以形容的灾难级暴雨”。
在这场“灾难级暴雨”中,德国近200人死亡,600多人受伤,失踪上千人。
这场“灾难级暴雨”有多大呢?一小时降水量23毫米,仅为郑州16-17时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01.9毫米的十分之一。
比如还有人批评郑州受灾,电视机里仍在放“抗日神剧”,而不播送公共安全信息。
说这话的人,可能不知道中国有多大,也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个电视台,河南各个频道都已经实时通报救灾信息了,难道要全国各地电视台都转播河南卫视不成?
还有人责备城市排水太差。
可是这是千年一遇的大暴雨,搁谁身上也扛不住,包括“德国人建的青岛下水道”。
还有一个大V,把主持人海霞之前夸奖暴雨应对措施的视频,作为昨天郑州暴雨的视频,阴阳怪气地进行讽刺。
结果今天就被网友举报禁言了。
而海霞也在今天亮相,满含热泪为自己的家乡加油。
只能说,群众的眼睛越来越亮了,这些公知的阴阳怪气,已经伤不了民心士气分毫。
我们承认,准备还有不充分的地方、应对措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现在不是讲风凉话的时候,现在最迫切的事情是:救人、救人、救人!相信党和国家,相信我们的组织能力和凝聚力,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度过难关。
郑州暴雨,必将在国家历史中写下一笔,证明中国应急救援体系是有效的,证明中国人民是团结的,证明中国社会是温暖的。
郑州暴雨,必将在应急救援教科书中写下一笔,肯定经验、查找不足,这才是一个国家最好的应对。
郑州暴雨,必将在郑州人民心中写下一笔,也许过了很多年,所有人都不会忘记…
暴风雨中,那座温暖的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50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