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并不是英国,而是西班牙。16世纪,西班牙通过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扩张,迅速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其领土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当时,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曾经自豪地说:“在我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然而,这个辉煌的“超级大国”却在17世纪开始走向衰落,最终失去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历史学家们对西班牙帝国衰落的原因有多种解释,但其中最具争议性和启发性的观点之一是:西班牙帝国实际上是被其从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断获取的银元所摧毁的。这一看似悖论的观点揭示了治理不善、资源诅咒和制度僵化如何能够摧毁一个表面上繁荣强大的帝国。
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资助,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一事件标志着西班牙殖民扩张的开始,但真正改变帝国命运的是1545年波托西银矿和随后其他大型银矿的发现。这些位于今秘鲁和玻利维亚的银矿,在使用汞齐法提炼白银的技术突破后,产量急剧增加。据统计,在16世纪,美洲白银产量占全球总量的约85%,其中大部分通过西班牙控制的贸易路线流入欧洲。
西班牙人用美洲白银铸造的双柱银元,因其高含银量和统一规格,成为16世纪至19世纪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货币,广泛流通于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据英国东印度公司记录,1681年至1833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6800万两以上,合银元1亿枚,绝大部分是双柱银元。它在中国被称为“本洋”,对中国明清的货币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509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