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差评(ID:chaping321)
撰文:亚南
过去的这两天里,各大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各种求援信息、捐款渠道和感人事迹,每个人都在尽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在这次灾情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外,还有一份科技的力量。
比如,网友 Manto 跟她的 30 多名同校同学利用在线协作文档,把网络上收集到的各种求助信息整理汇总,做出了一份救命文档。
除了不断收集整理求助信息以外,还出现了帮忙核实的志愿者,出现了可支援的 Sheet ,有些是个人提供的住所,有的是选择彻夜不闭馆的图书馆。
很难去统计这个承担了救援信息 “ 平台 ” 的协作文档帮助了多少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发出求助的人脱困。
再比如一小时能抽排水 1500m*3 的 “ 龙吸水 ” 排涝车。
现在虽然城市中大部分水已经退去,但像桥隧、地铁、地下商城这种地方仍然有积水,下面这张图就是在把桥隧里的积水往外面抽↓↓
这种地方就很需要排涝车,把车开过去一抽,接下来该通路通路,该搜救搜救。
对了,类似的工具还有机器人水泵,最近石家庄应对强降雨就用的这玩意,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
下面这个是 “ 海豚 1 号 ” 救生机器人。
橙色的▼
这玩意比起传统的水上救援方式橡皮艇、快艇来说,前摇要短得多,往水里一 “ 丢 ” ,遥控它去落水人员身边,落水人员再拽着它回来就好了。
救援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在视野开阔的地方操纵它开展救援,他们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更多保障。
这次还有大家可能稍微陌生一点的高分三号、高分六号卫星。
能够检测采集成像地面数据的工具不少,但卫星这玩意吧 ~ 分辨率高,不受极端天气干扰,还有高辐射精度和大范围的地表状态采集能力,平时就用来做水文测绘。
高分三号原始微波遥感影像▼
有了这两卫星在天上卖力搬砖成像,防汛指挥部门就能拿到大量的洪涝地区背景信息和洪水淹没实时信息,监测和评估灾情,增加了拯救尽可能多人的可能性。
当然,这几天在网上最火的,还是这样一条短信。
乡亲们别怕 ~ ▼
这条短信背后是航空工业的翼龙无人机。
这次暴雨导致河南不少地方的通信中断,当你身处在险情之中,四周孤立无援,有没有办法联系外界,那感觉是非常绝望的。
于是,这架无人机抵达河南并滞空 5 个小时,为受困群众恢复了通信。
啥?就滞空了 5 个小时,续航不能打?
主要吧,它是从贵州安顺机场起飞,飞行了5 个省份 1200 公里,抵达河南还滞空了 5 个小时,这下能不能打?
就是下面这个灰机 ~ ▼
至于是怎么恢复通信的嘛。。。
无人机搭载了基站设备和卫星通信设备,利用身上搭载的基站设备进行信号覆盖,恢复通信,同时通过卫星链路接入中国移动的核心网。
顺便它还执行了侦察任务,利用合成孔径雷达,获取了目标区域的 SAR 图像,结合以往的历史地理数据,找到了受灾严重的地区。
也许你最近才听说了翼龙,但很早之前它就在国内外市场打出了名号。
给受困群众提供通信只是它的副业,其实它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一架侦察打击一体型无人机,主业是在军事领域中发光发热,比如摧毁恐怖分子的导弹发射车。。。
放到在二十几年前,以上种种基本上都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1998 年,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长江流量迅速增加,我们迎来了特大洪水灾害。
当时的电话还没有普及,如果村里人不看新闻的话,那获取消息的主要渠道就是乡村间的口口相传。
豆瓣用户 @ 小白兔白也青,在对这场洪水的回忆中写道,有一天下午有一个妇人慌慌张张跑回来,操着方言讲 “ 快跑啊, XXX 扒堤泄洪了,大水就要来了 ” 。
他们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渠道去验证,所幸那天妇人说的是假消息,那天下午只是格外漫长了一些。
2008 年汶川大地震,道路阻塞,基站受损,震中城市成了 “ 孤岛 ” 。
15 名空降兵在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的情况下,签下生死状,带着 5 部电台 2 部卫星电话空降灾区,在最短时间里恢复了通信。
时间来到 2021 年。
现在,我们能靠协作文档,能靠救生机器人,能靠无人机。
也许这就是科技的魅力,把人类从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类面对大自然极端天气时,多一份生还的可能。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51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