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雅琦 吴博晋
美国重提“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谈话。
2021年7月26日,中美高层会谈落下帷幕,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到访天津。在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峰进行了4小时会谈后,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于当日下午也会见了舍曼。
此次会谈双方“火药味”十足,但从实际的成果而言,中美双方都清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为中美未来互动划定了各自的红线。
而借由此次会谈,中国也向世界发出了明确信号:“中国更不会接受任何国家自诩高人一等”,若美国不懂什么是平等,“我们会给它补上这一课”。
这对于在国际上横行霸道了多年的美国而言或许难以接受,但这必然是未来中美互动的趋势。
1
这就是我们的底线
在此次会谈中,舍曼清晰地向中国表明了美国的利益关切。
舍曼表示美国欢迎激烈竞争,也认同中国国家发展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但一切都需“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并且不应当在此过程中削弱任何其他国家。
然而,中国对于推动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决心和努力是有目共睹、无可指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上,诚如王毅外长所诘问,美方所谓的“规则”指的是什么?
假设这个规则指的是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那么美国强行向中国征收高额关税是否已经是违反规则?真正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又是什么?
二战后,在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主导下,世界建立起了一套自由国际秩序,包括一系列的国际组织和条约安排。在这套体系下,西方的意识形态被有意地上升成了世界普世价值,并因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与矛盾。
然而,在过去十多年,发展中国家崛起,世界格局日益转向多极化方向,与之相对而来的是传统西方阵营话语权的衰弱,最重要的是美国对国际秩序和相关规制的垄断与制定权被打破。
因此,无论是撕毁协议、退出国际组织,还是公然干预他国内政、随意发动制裁,我们能看到美国愈发“急了”。
所以,美国口中的“规则”究竟是什么?美国可能也无法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定义。对于美国而言,他们早已习惯了“我即标准”。
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5月在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撰文指出,美国在认为国际秩序不利于自己之时,就按自己的意愿忽略、逃避或改变秩序。
但现代社会的稳定秩序从来都是基于实力平衡、地位对等。中国不会也不可能尊重如此之“规则”。
中国眼中的国际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国际秩序的准则。在该准则下,中国的内政不容他国干涉,中国发展进程不容他国阻扰。
因此,在此次会面中,王毅外长直接了当地向美方明确了中国的三条底线:
第一,美国不得挑战、诋毁甚至试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
第二,美国不得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方敦促美方尽快取消对华实施的所有单边制裁、高额关税、长臂管辖以及科技封锁。
第三,美国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更不能破坏中国领土完整。中方奉劝美方务必恪守承诺,务必慎重行事。
对此,舍曼方面重申,美国将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愿意同中方进行开诚布公地接触与对话,美方也希望两国实现和平共存。美中可以通过负责任的方式进行沟通和讨论,希望双方共同采取行动,推动两国关系改善。
2
平等交流,对等反制
此次舍曼出访中国,是美国近期一直期盼达成的目标。在阿拉斯加会议结束之后,美方一直希望进行新一轮的中美高层对话。
但美国从来不希望能够与中国展开平等对话,而是以傲慢的姿态与中国打交道。不仅如此,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美国还不惜采用很多上不了台面的小伎俩,这在此次舍曼访华过程中暴露无遗。
早在7月13日,就有美国媒体放风,宣布舍曼计划在7月末访问中国。根据彭博资讯等媒体的报道,舍曼在安排自己的亚洲行程时就已经将中国放进其中。
但是7月15日,白宫首次宣布舍曼的亚洲之行安排,其中并没有包括中国。
同日英国金融时报发文称,美国之所以没能就高层会谈一事与中国达成一致,原因在于舍曼希望会见与其同级的中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乐玉成,而中国方面却安排了分管政策规划、美国和拉美地区的副部长谢峰。
此外,金融时报还称美国希望将会见地点放在北京而不是天津。由于在这些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美国在首次宣布舍曼亚洲行程时便没有包括中国。
且不说金融时报的猜测是否正确,在舍曼亚洲行程宣布的同日,美军就有一架运输机落台。次日(7月16日),美国宣布对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七名副主任进行制裁,同时还向美国企业发出警告,关注在香港营商的风险。
如果把这些事件串联起来,不难发现,军机降落和制裁手段其实都是美国为了舍曼访华成行而对中国施加的外部压力。同时,美国媒体提前将舍曼打算访华的消息公布,目的也是让外界舆论对中国不利。
甚至,在舍曼天津会谈的当口,美国对外宣布国务卿布林肯将于27日至28日对印度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
巧合的是,如今正在东南亚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在出发前对外表示此次行程将强调美国维护该地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如果这就是美国所说的“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这样的“实力”未免也太上不了台面。
面对美国的无端挑衅与恶意揣测,中国在此次外交过程中既保持了充分理智,又展现了足够强硬的态度。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7月23日例行记者会中说的那样,美方没有资格说“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打交道”,中国“在安克雷奇不吃这一套,在天津更不会吃这一套。”
在外交人员的选择上,中国保持了对美国最大程度的尊重。在安排外交部副部长谢峰与舍曼会谈之外,中国也安排了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舍曼进行会见。
而美国方面所抱怨的中国非对等外交更是无稽之谈:与舍曼进行主要会谈的外交部副部长谢峰主管美洲事务,其中就包括中美关系。
可以说谢峰副部长对于当前中美形势有着最深刻的理解,与舍曼进行会谈也是最合理的选择。而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舍曼在26日下午的会见,也体现了中国对于这位美国外交官的充分重视与尊重。
但面对美国的肆意挑衅与傲慢态度,中国没有选择回避。
舍曼访华的前两天(7月23日),针对美国最近对中国驻香港官员实施的制裁,中国根据今年6月通过的《反外国制裁法》,对包括美国前商务部长罗斯在内的美国个人实施对等反制制裁。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也在当天的记者会中反驳了中国拒绝舍曼访华申请的谣言,让美国方面的指责完全失去根据。
在外交部副部长谢峰与舍曼的会谈中,谢峰提出,美方扬言要“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对话,实质就是居高临下、仗势压人。这一套在安克雷奇行不通,在天津更不可能得逞。对话就必须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美国在舍曼出行前强调要为中美两国之间设立“护栏”,避免两国冲突升级,但这样的“护栏”不能只扎在中国的家门口,不能只采用美国的规则。任何的行为规范准则都必须对双方有约束力,以维护双方利益为导向。
同时中国也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一份是要求美方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共16项,另一份是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共10项。
一系列的组合拳下来,中国就如何与他国平等相待、和平共处这一问题上给美国上了一课。
3
新关系
在舍曼到来之前,美国曾对外表示希望舍曼此行能够达到一个目的,就是为双边关系设立一定的护栏,阻止双边关系由竞争转化为冲突。
中美关系无疑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之间是和是争,对未来全球政治经济走向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然而,“护栏”不能由美方单方面定义。
中国从来无意搞霸权主义,也从未进行意识形态和治理制度的输出,但中国也不会允许美国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这一说辞本身就暗示了美国眼中两国关系的不平等,进而在处理两国关系时美国也不会真诚地谈合作。
在与此次会谈有关的报道中,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在相关报道中着重突出了双方言语上的交锋与对抗,甚至强调了如今“极其危险的”双边关系。
美联社则重点呼吁中国应当成为“负责任的大国”。《纽约时报》在其行文中也一再强调会谈现场的激烈冲突,批评中国“平等对话”的要求是“自上而下的好斗口吻”。
这足以可见,在美国还是有一部分人把中国当作“假想敌”,妖魔化中国,将所有问题甩锅中国,而这在本质上是对自己与国际社会都不负责的行为。
美国必须改变这种错误思维,停止对中国的无端攻击,双方开诚布公,以平等的态度展开谈判。只有这样,中美关系才能够走上正轨。
对于中方而言,借此会谈机会,中国向世界宣告了未来中美关系将基于“平等对话”,中美合作未来势必将以互信为基础、以互利为前提、以良好的双边关系氛围为必要条件。
正如谢锋副部长所言,当今世界最需要团结合作、同舟共济。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积极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方应该改弦易辙,选择与中方相向而行,相互尊重,公平竞争,和平共处。
在改善关系一事上,不应只是中国一方努力,美方也应当展示出其对话合作的诚意。在意识形态、文化差异上,美方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强加于人,要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政治道路与发展模式。
诚然竞争不可避免,但中美作为世界大国,应主动承担起大国责任,在关切全人类及世界多国的全球性议题上携手合作。最重要的是,中美两国应当管控分歧,避免对抗。和平发展的中国不会也不应被视为美国的威胁。
说到底,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
作者:康雅琦 吴博晋
图片来源:网 络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53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