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蒋校长(ID:jiangxiaozhang666)
撰文:风博士
1980年6月11日,罗布泊。
考察队仍沉浸在疲倦与喜悦之中。就在一个月前,这支“综合考察队”带着政府批文,整装完备地从北向南穿过罗布泊湖底。
“地球之耳”,这一从未有人类踏足过的地方,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
此次探险的成果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但是探险队长对于这一成果并不满意。
史无前例,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队员们并不知道,这个队长有些特别。
一般来说,探险队的成员都是地质学者,但是这位队长不一样,他是个植物学家。一位植物学家来到根本没有植物的罗布泊考察什么?他们不知道答案,当然也不知道队长为什么在看似辉煌的成果面前愁眉不展。
这位队长之所以不满意,是因为本次考察的最重要目标钾盐卤水并没有被找到。
▲钾盐矿石
01.
钾盐是什么,它为什么这么重要?
答案非常简单,世界上95%的钾盐用于农业生产,剩下5%用于工业。没有钾肥,农作物根茎不能直立,好似软骨病一样倒伏在地,严重者全部绝收。我国农业需求的钾肥,曾经99.8%依赖进口。
看到这里,一定有人奇怪,中华上下五千年,难倒解放前农民没有钾肥就种不了地了吗?
这个答案其实在袁隆平身上。
袁隆平的超级水稻亩产一吨,光芒耀眼。但是根据物质守恒定律,这么高产的水稻对于土壤肥力的需求也是极高的。
种植高产水稻,土壤本身的肥力只能供应50%,另一半全靠肥料。可以说,化肥供应直接决定了中国粮食供应。更具体地说,是氮磷钾三种肥料决定的。
但是三种肥料的获取难度,完全不同。
氮肥对于工业国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空气中到处都是,固氮即可。磷肥也不难,除了本身在生物体内大量存在,磷也是很常见的矿石。唯独钾肥,既不常见,也难以通过寻常办法提炼。
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钾肥,却只有9个产地,供需严重不平衡。而且9个产地中不乏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等西方国家,以及当时与我国敌对的苏联。一旦西方国家在自由贸易上使坏,中国农业必将遭到重大打击。
寻找钾盐,事关国家根基命运。
可是,钾盐和罗布泊有什么关系呢?一开始确实没有人发现他们的联系。
▲罗布泊
(图源:视觉中国)
02.
钾盐矿藏形成的理论在当年被外国专家所主导,苏联专家也认为钾盐必须由海湾隔绝而成。新疆在亿万年时间里始终是陆地,所以不会有钾盐矿藏生成。
受苏联专家的影响,很多人相信了这个说法,并且在国内也形成了理论权威。但是随着我国对西北地区的考察开发,越来越多的发现表明,西北很可能存在钾盐矿。
1955年,中国修整青藏公路一线,在察尔汗盐滩间歇性地发现了某种吃上去很苦涩的盐。
▲察尔汗盐湖
(图源:视觉中国)
经过化验,当时陆续发现了一些含有钾盐的小湖泊,含钾量最高能达到0.4%。虽然不足以开采,但这个数字确凿无疑地说明,钾盐可能在内陆富集。
随着青藏公路建设的延伸,茶卡盐湖、察尔汗盐湖地区得到深入研究,经过多次比对寻找,在公路建设沿线很快发现了钾盐结晶——光卤石。新中国专家顺藤摸瓜,终于在青海察尔汗盐湖附近发现了钾矿。
这一消息振奋了所有地质工作者。
原来陆地也是可以形成盐卤矿藏的,既然柴达木盆地有,那么全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会不会有呢?
有一个人相信一定有!他叫彭加木,就是我们在文章开头说的那位植物学家。
彭加木可不是瞎猜的,他的证据之一就是塔里木河上游的水中钾盐含量很高!
早在人类文明出现以前,塔里木河就已经存在,可以想象,千百万年的时间里,会有多少钾盐会被河水带去某个地方,然后在高温暴晒下蒸发成为盐卤。
然而,察尔汗盐湖是露天的,一找就能找到。可罗布泊却是风沙漫天,所有的水源都可能在一夜之间被埋在沙堆里。
想要找到钾盐,就只能走进罗布泊,走进这片号称“死亡之海”的地方。
“死亡之海”的恐怖不仅仅在于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有一种来自精神层面的压力。
罗布泊的地层矿物质含量很高,可以在表面形成坚固的壳体,但是这个地方又有很多古代留下的地下河、流沙,如果矿物质地壳正好覆盖在流沙上面,而你又开车经过的话,一瞬间就可以消失的无影无踪。
罗布泊的死亡案例中,不乏汽车完好,油水充足,一个电话就能叫来直升机的例子。
2017年,探险家雷殿生在徒步穿越罗布泊时,就自述了一件怪力乱神的事。他半夜在自己帐篷里突然被一个黑影捂住嘴巴,按住脖子,在挥刀赶走黑影后,他隐隐听到不远处毛骨悚然的嚎笑声,吓得瑟瑟发抖。
有专家认为,此时的雷殿生已经产生了幻觉,若不是他带着GPS,后面有支援组的人监视着,后果不堪设想。
在没有GPS的1980年,彭加木考察队就是这样进了罗布泊。
03.
罗布泊地区,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约160公里。
1980年5月,彭加木考察队用一个月时间,由北向南横穿罗布泊。
虽然收集了诸多数据,还捕获了一头珍惜的野骆驼,但是最关键的钾盐仍旧没有找到。此时的彭加木,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国家为了这次考察投入了不小的人力物力,考察队在生死边缘辛苦了一个月,穿越罗布泊湖心,在海拔最低点的位置仍旧没有发现钾盐。
此时考察队的补给已经所剩不多,队员也疲惫不堪。
6月5日,考察队到达米兰农场,队员们购买了补给品,一口气吃了三只羊。休整五天,彭加木决心到罗布泊东南部继续寻找。
很多时候,奇迹诞生于最后五分钟的坚持,探险队沿着疏勒河古道向东,只凑足七天给养,继续搜寻矿藏。
事实上,他们搜索的位置距离后来发现钾盐矿藏的位置已经不远了,只要彭加木等人中途转向北方,就有可能发现。
可惜彭加木虽是勇士,却不是先知,考察队一路向东,终于在6月16日耗尽了所有的补给。汽油还可以开一段,但是水只剩下半箱,而且混杂着铁锈,几乎无法饮用。
山穷水尽,考察队已经到了必须求援的地步,否则这批专家都有遇难的危险。到17日,考察队发出电文,向当地驻军请求水和油料补给。
根据考察队成员夏训诚回忆,彭加木非常自责,因为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向驻军要求了一架直升机,浪费了数千元人民币。
于是……他决定独自找水,继续探险。彭加木自己说,就算我找不到,也足以告诉后人我找过的地方没有!
彭加木这种脱队行动当然是违反纪律的,但就他本人而言却不是第一次。
1950年代在西双版纳,他就“失踪”过一次,最后凭着强悍的野外生存能力带回大量珍贵标本。1978年,新疆马兰基地,彭加木再次兴起,独自前出探索,在戈壁滩野外生存一个星期,安然返回。
可以说,彭加木是队里生存技能最强,经验最丰富的人,他决心再坚持五分钟,创造一个奇迹。
然而,罗布泊不相信奇迹。
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
彭加木失踪后,当地驻军以每米一人的密度拉网式搜索,一无所获。
在他失踪两年后,1982年,彭加木曾经的队员夏训诚终于找到了钾盐矿石,并将其在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了出来。可惜这些偶然发现的钾盐矿都很小,没有工业开采价值。
04.
每一个被发现的小型钾盐矿都是地下资源分布的窗口。
1985年后,中国科考人员先后在罗布泊周围发现了四个小型钾盐矿藏。所有的发现都表明,罗布泊应该是有钾的,但是在哪儿,没人知道。
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罗布泊已经被大大小小的考察队穿成了筛子,光夏训诚团队就前前后后穿越了30次,如此细致的考察,连续不断的线索,却始终没有发现中型以上的钾盐矿。
终于有人开始怀疑曾经的信仰,是不是罗布泊的钾盐根本就是像星星一样分布,没有工业价值?
这时候,罗布泊迎来了一个女人。
王弭力,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钾盐矿床及地球化学家。
在前人的数据基础上,王弭力团队逐渐找到了钾盐分布的钥匙。她们瞄准的地方叫做“罗北凹地”,这个地方虽然是个低点,但不是罗布泊的最低点。
根据常识,如果钾盐矿是河水带来的,那么应该在最低点富集才对。
有这个想法的人很多,但大部分人忽略了一个要点,“罗北凹地”现在不是最低点,不代表它曾经不是。
1995年,带着仅有的十万元经费,王弭力团队进入罗布泊。十万元这个数字,足以说明有关部门“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毕竟彭加木、夏训诚这一代科考队员都是拿命去拼的,他们都没找到,一个女人又能如何呢。
但是事实证明,王弭力不仅敢拼命,而且还非常懂理论。结合多年考察资料,王弭力提出了一个新的成矿理论。
2001年,在“罗北凹地”,王弭力团队根据计算结果打了三口井,全部出卤。钾盐卤水在阳光下反射着湛蓝的底色,如同镶嵌在古老楼兰王冠上的宝石。
2.5亿吨的硫酸钾矿藏就此面世,超过了之前所有钾盐蕴藏量的总和!2009年进行初步产业开发后,我国的钾盐自给率从10%迅速提升至30%。
▲国投罗布泊钾盐公司
不要小看这30%,正是因为中国自产钾肥的迅速普及,使得国际市场钾肥价格一路暴跌。
2000年初,我国钾肥依然90%依赖进口,每吨价格高达3300元,但是当国投罗钾投产后,迅速将价格压低到2000元。今天,中国钾肥自给率已经达到50%,国际市场采购价格十分稳定。
两代地质工作者的奋斗,悍不畏死的祖国建设者,终成正果。
2009年,国投罗布泊钾盐公司部分员工来到彭加木牺牲纪念碑前,摆下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壶开采出来的钾盐卤水。电影《生死罗布泊》艺术化地再现了这个场景。
后辈如是,当可瞑目。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5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