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龙 : 中印边界战争前后美国对印度态度的变化 ——兼论美印关系的历史基础

作者: 孟庆龙

本文转载自: 今日边疆学

孟庆龙 : 中印边界战争前后美国对印度态度的变化 ——兼论美印关系的历史基础
孟庆龙,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编者按:《中印边界战争前后美国对印度态度的变化——兼论美印关系的历史基础》,原文刊发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本文内容为其中节选部分,注释略,引用请参照原文。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印关系开始恶化,再到1962年的边界战争,美国对印度的态度经历了从开始官方接触、平淡到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提供经济援助、进而包括军事援助的过程。本文在参考和吸收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多使用存放于英国的档案文献资料,通过对意识形态、美英关系、美苏关系、中美关系、美巴关系等综合因素的分析,阐释美国对印态度和政策的演变与中印关系特别是中印边界争端和战争的关系,进而揭示美国对印政策的实质。

 

孟庆龙 : 中印边界战争前后美国对印度态度的变化 ——兼论美印关系的历史基础

尼木草原

一、美国对印度事务及中印边界问题的早期介入

美国官方开始正式插手印度事务和涉足中国西藏地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且与英国干系重大。为了开发印度的工业资源以作为盟国在远东和近东的军事基地,同时也是为了说服印度支持英国参加二战、帮助缓解英印关系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2年4月3日向印度派出由其私人代表、前助理陆军部长路易斯·约翰逊率领的技术援助使团(即“约翰逊使团”)亲赴印度,为美国对印外交史上首个正式官方使团。

促使美国加快介入印度事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所谓的西藏问题。美国早就很想介入西藏事务,但受美英关系的“牵制”和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行动上略显“节制”。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虽然干涉西藏事务很积极,但对印度经温政冷。为了抵消或冲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印度发展经济关系带来的影响,美国自1952年始扩大了向印度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的规模。美国这一时期虽然开始加大对印度的经济技术援助,但对它仍然缺乏信任,尤对其反共“不力”不满,故援助力度不大。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美国与印度并不完全一致。双方都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但印度不反对、甚至欢迎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而美国则希望印度不要因接受援助而与这些国家走得太近、太快。

美国官方首次同印度谈及中印边界问题是在1953年5月2022日杜勒斯访印期间,但对此问题的处理很“淡化”。杜勒斯回国后给国务院的报告中说,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我治理”( self-governing) 的国家,尼赫鲁是“当今时代的伟人之一”,他与尼赫鲁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但澄清了一些误解。关于中印关系,杜勒斯认为两国有漫长的边界(间接地提到了中印边界问题) ,在发展道路上有竞争,此种竞争“从长远来看还将影响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人类”。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美国援助印度的数额虽小有波动,但总的来说呈增长趋势。然而,虽然援助额度呈上升趋势,但到1953年10月时美国援印力度依然不大,这与它担心印度政局不稳、对尼赫鲁和国大党缺乏信任不无关系。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美国政府虽然总的来看对印度的重视程度在提高,但内部高低不一。国务院多数要员认识到使印度站在西方一边的重要性,但并非美国所有的政治人物都这么认为,尼克松即其中之一,他甚至被英国人视为需要重点做工作的对象。

与美印关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尽管印度从社会主义国家得到的援助越来越多,但20 世纪50 年代后半期尼赫鲁一度对苏联和中国感到有些失望,主要是对苏联在匈牙利事件中的做法感到不满,对中国的不满则主要与中国批评其挚友、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有关,也与对中国出版的地图就中印边界东段的画法以及中国在中印东部边境地区的一些活动感到不快有关。尼赫鲁意识形态上的反共以及对苏、中一时的不满情绪为美国拉近与印度的关系提供了可乘之机,而英国又助推美国加大了介入印度事务的力度。

孟庆龙 : 中印边界战争前后美国对印度态度的变化 ——兼论美印关系的历史基础

这是墨脱县果果塘大拐弯

二、西藏平叛后美国对印度及中印边界问题的反应

1959年3月西藏平叛后,中印关系急剧恶化,美国“有节制”地升温了与印度的关系,更深地涉足中印边界问题。11月10日,印度驻联合国代表克里希纳·梅农拜会了美国国务卿赫脱。为了使美国支持印度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梅农着力渲染印度国内反对中印友好的气氛。”赫脱此时对中印边界问题表态还较谨慎,在12日对记者的讲话中没有明确“谴责中国在中印边界争端中使用武力”。

这一时期中苏关系开始恶化,美国认为有了可乘之机。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印度虽然态度上升温了,但具体行动表明其对印政策仍然谨慎。艾森豪威尔在高度敏感的中印边界问题上表态很是圆滑,既对印度表达了有限的关注,又避免使自己公开选边站。

鉴于苏联对印度的外交支持和经济援助继续升温、在印度的攻势咄咄逼人,出于与苏联争夺的考虑,美国不甘袖手旁观,准备加大对印援助,但言行依然谨慎。美国准备在多大力度上援助印度,与英国的态度有很大关系。1960年4月20日,英国对美国说不愿按尼赫鲁提出的数字援助印度,骨子里是希望“如法炮制”在希腊和土耳其的做法,由美国代替英国,更多地承担援助印度的责任和义务,只不过理由不再单单是反对共产主义了。但美国这次没有痛痛快快地“接盘”,它在5月初不愿答应尼赫鲁要其增加对印援助的要求,认为印度的情况并没有尼赫鲁说的那么严重,更不愿单独增加对印援助,而是想通过国际财团众筹的办法援助印度。英国认为“美国的反应令人失望”,准备继续向美国施压,使其考虑加大对印度的援助力度。考虑到英国在南亚的传统影响以及印度宿敌巴基斯坦可能的反应等因素,美国试图让英国在援印问题上“出头”。此时,美国开始显示出加强与印度进行军事合作的姿态,但在经济援印上试图让更多的国家承担责任。

孟庆龙 : 中印边界战争前后美国对印度态度的变化 ——兼论美印关系的历史基础

嘎拉村

三、中印边界战争期间美国对印度的政策

1962年10月中印边界战争爆发后,美国出于趁机拉拢印度等多种考虑,决定增加对印度的军事援助,但又以对印度国内情况、特别是真实需求不明为由,步伐“拖拉”,程序繁琐,在援助印度问题上自己不出头,希望让英国挑头,实则不愿使美国冒卷入这场同中国的战争的风险,故对请求援助的印度屡有不敬。

1962年11月21日中国宣布主动停火、撤军后,美国对援助印度更加积极。英美决定增加对印援助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想趁印度“落难”之际拉拢之,使它向西方国家靠近。1962年11月15日,英美确定了共同目标: “帮助印度应对中国的侵略”,“鼓励印度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健全经济和有效防御的强大的民主国家”,加深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印度“与西方之间的理解”,帮助印度认清楚“世界共产主义的威胁以及苏联和中国政策的动机”。在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上,美国虽然态度积极了不少,但步伐迈得并不快,主要原因还是不愿出头。

对于中印边界争端,美国并没有明确地支持印度的立场,还对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持不同态度,认为印度可在西段的拉达克做出妥协。为了部分满足印度的需要,美国在空中运输方面向其提供了重要援助。美国政府此时加大对印度的军事援助,除了肯尼迪、腊斯克等决策者态度的变化外,与国内媒体的反应也不无关系,这些反应包括印度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把西方与共产主义等同的教训”,将导致中苏关系破裂等。与美国媒体相比,肯尼迪对印度的态度要“淡定”得多。他在1959年11月20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主要谈了古巴导弹危机,中印边界战争则简单触及,同时不忘记盟友巴基斯坦。美国向巴印两国政府都强调了一点: 美国给印度援助“绝不会减少或改变对巴基斯坦承担的义务”。实行上,在增加对印军援上,英国人虚的比实的多。中印边界战争爆发后,应印度请求,英国陆续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小型武器、自动步枪和弹药等军事援助。

孟庆龙 : 中印边界战争前后美国对印度态度的变化 ——兼论美印关系的历史基础

拉萨秋

四、中印边界战争后美国对印度的政策

印度在边界战争中完败后请求西方大规模增加援助,但依然“硬挺身板”,极力保持其独立性,维护其尊严,对于外国人员入境援助颇有戒心。对于大规模军事援助印度,美国一方面与英国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又设置诸多条件,仍坚持由英国挑头,同时又尽显美方的“主见”和能力,真实目的是借援助印度之机扩大在南亚地区的影响,维护美国的利益。

不过,英美之间的合作还是有所进展,主要着眼点是中苏在南亚的影响、印巴争端、印度与西方的关系等,并非单纯地增加对印度的援助。经过多次会谈,英美就援助印度的目的达成了一些共识,如1962年11月26日达成的题为《英美的目标》文件。

此时中国和苏联对中印局势做出的反应对美印关系也产生了影响。1962年11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陈毅谴责美国干涉中印争端,在亚洲国家间进行挑唆。30日,苏联《真理报》发表题为《世界舆论谴责镇压印度共产党》的文章,谴责印度政府逮捕印共成员,但苏联官方私下里表示特别同情印度、强调其立场的微妙。中国的谴责和苏联尚不明朗的官方态度,对美国大规模军事援助印度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

对于印度有点“额外”的援助要求,英美态度比较一致,都不积极。1962年12月11日,除了要求英美直接增加军事援助外,印度还提出两国同意它们提供的财政援助部分用于军事目的,包括购买石油、棉花及弹药工厂的设备等。这远远超过了英美所考虑的范围。英国把印度的要求通告了美国,但一直未与后者进行沟通。可见美国方面没有很快做出反应,英国也没有催促,两家都不上心,只是心照不宣而已。如此,英美援助计划与印度的期望之间差距之明显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不想做“恶人”,既不愿满足印度的要求,又不想惹它不悦,于是便拿中国说事。在中印边界战争期间及中国主动停火后,美国极力渲染已跌至低谷的中印关系,企图通过增加对印度的援助加深其反华情绪,以有利于它自己在南亚地区的进一步渗透。战争尚未结束,美国就向印度提供了6 000万美元的紧急军事援助。中印边界战争结束后至1965年9月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美国平均每年向印度提供约1亿美元的武器装备等军事援助。

孟庆龙 : 中印边界战争前后美国对印度态度的变化 ——兼论美印关系的历史基础

希夏邦马峰

后 语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后,美印关系虽然经历过波折,但总的趋势是在发展,特别是政治和军事关系更加密切。目前,美印关系以及中美印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不确定因素的数量和影响力度远超以前。如果只看近一两个月、甚至近半年的局势发展,似乎美印要成为盟友了,这就很难对美印关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特别是这三个阶段的相互关系,做出客观、符合逻辑的分析和判断,甚至有时还会有雾里看花、自我纠正、反复无常的感觉。因此,不能光看到特朗普和莫迪频繁互访,大造其势,就以此来判断美印关系的性质,要看清当下美印关系的实质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就有必要“鉴往知来、洞悉规律”。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详细、深入阐释美印关系中最重要的这段历史并进行剖析,以期有助于人们在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国际万花筒中,对美印关系以及中美印关系的历史有一个理性认识。“患难见真情”,中印边界冲突期间美国对印度的态度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美印关系发展的基础。

END

图源:网络(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55693.html

Like (1)
Previous 2021年7月31日 下午12:32
Next 2021年8月1日 上午11: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