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背后,谁是中国娱乐业的操盘手?

作者:海边的风声君

本文转载自:风声岛(ID:fengshengdao)

1

2012年的一天,徐峥来到光线传媒为他即将拍摄的电影《泰囧》做宣传。
这部预算2500万的电影让徐峥在很多投资公司面前处处碰壁,投资人普遍对他首次当导演的产出持怀疑态度。
听到有公司建议先砍掉一半再谈预算,徐峥气得扭头就走。
直到他听说光线传媒在搞 “新导演计划”,带着碰运气的念头跨进了王长田的办公室。
听完徐峥手舞足蹈说完故事内容后,现场所有人都乐了,一致觉得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王长田收起笑脸,刚想开口商量下预算问题,可看到徐峥渴望又无助的眼神盯着自己,生生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
对于这部电影,王长田心里已经有了基本判断:故事精彩,人物形象也有趣,票房估计在七八千万,回个本没问题。
“行,那就拍吧”,王长田一锤定音,定下了《泰囧》的拍摄计划。
吴亦凡背后,谁是中国娱乐业的操盘手?
按照光线和徐峥的协议,在这部片子中,光线承担了大量风险,不管赚多少,徐峥只有导演费加票房奖励。
票房奖励不是票房分成,能有多少全看老板王长田的意思。
《泰囧》是徐峥第一部执导的电影,有人肯投资拍,已经谢天谢地了,哪还想其他的。
拍摄时,徐峥找来好友王宝强和黄渤助阵,这是哥几个事前就商量好的。
拍摄期间,王宝强拿到了200万的片酬。
黄渤也拿了300万片酬,结果被缺钱的徐峥请去喝大酒,最后被忽悠着把片酬全部拿出来做了拍摄投资,只拿影片分红。
黄渤确实仗义,徐峥首次拍片,赔的机率远大于赚,说拿分红纯粹是给徐导鼓励和支持。
在《泰囧》拍完后的内部初审中,光线公司上下很乐观,给了4-5亿的票房预估。
预估归预估,实际票房究竟如何,王长田心里还是没底。
《泰囧》档期最初定在2012年12月21日,正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
为此,营销团队还定了个“与其在家等死,不如看《泰囧》笑死”的口号。
王长田觉得不吉利,将档期提前了9天,定在了12月12日。
电影上映当天,王长田独自在办公室一边练习书法,一边刷微博等票房成绩。
虽说事前已经做过不少营销,可王长田心里还是有些焦虑和不安。
首映当日还有个冯小刚的《1942》,人家冯导的票房号召力可是有目共睹。
熬了一夜,首映票房成绩终于出来了。
《泰囧》以3500万元首日票房力压2600万元的《1942》,而且还在持续飙升。
王长田心里笃定了,这部影片连拍摄加宣发总计成本6000多万,盈利是稳了。
最终,《泰囧》拿到了12.67亿的高票房,是国内第一个突破10亿票房的影片。
吴亦凡背后,谁是中国娱乐业的操盘手?
谁也没想到,曾经遥不可及的“10亿票房”居然被第一次做导演的徐峥给破了。
徐峥最终拿到的导演费及10%的票房奖励不足5000万,他的人生却有了新的起点。
黄渤因为之前将全部片酬作为《泰囧》的投资分红,实际收入也过了千万。
王宝强觉得不爽,事后和徐峥商量分红的事情。
据说俩人后来没有谈妥,王宝强遂转投到陈思诚的《唐探》电影旗下。
整个操作中,光线传媒的王长田获利最大。
一部《泰囧》成就了徐峥的同时,也带动光线的股票连续涨了5个交易日。
按照43%的分账比例,扣除成本后,光线拿到了4个多亿,盈利超10倍。
光毛利,就超过光线传媒之前一年1.76亿的净利。
这位在业内以低调著称的影业大佬,终究还是将“光线”洒遍了娱乐圈。 
2
1984年,19岁的王长田扛着被褥怯生生地跨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大门。
他当年所在的复旦新闻系“8413”班颇为神奇,堪称中国传媒界的黄埔军校。
班级里有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解放日报》总编辑裘新、《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曹柯以及品牌策划人李光斗等。
和这些学生时代就叱咤校园的同学相比,来自大连农村的王长田,无论成绩、长相还是背景都没有可比性。
性格内向的他,时常独自花一个多小时骑车去外滩,眺望着黄浦江发呆。
凝视着宏伟的外滩建筑群,在这个中国新闻事业最早的发源地,他也幻想着自己能做出一番不一样的事业。
美梦做完就得赶紧骑车回去,晚了,食堂就没饭了。
四年后,从复旦大学毕业的王长田被分配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当了名办事员。
机关的工作始终让王长田提不起精神,他和许多学新闻的同学一样,内心对 “铁肩担道义”的记者身份始终充满向往。
1990年,25岁的王长田如愿以偿,调入中华工商时报社工作。
因为工作努力,三年后,28岁的他便晋升为报社市场新闻部副主任。
在北京这个广阔天地里,王长田跑遍了大街小巷,也见证了纸媒到视频媒体的转变。
1994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为了争夺读者,纸媒之间纷纷开始了你追我赶的赛跑。
很多报社纷纷开出贴近读者的综合性城市报,信息更及时,报道更为深入。
相比之下,《中华工商时报》是行业性报纸,虽有体制的优越性,但也有面对市场经济的先天短板,行动迟缓,态度倨傲。
面对报社里不温不火的境况,王长田看了看日渐单薄的工资单,只能长长叹息一声。
或许是受到当时诸多下海创业的知识分子影响,王长田辞职回到老家创业。
谁知,兜兜转转一圈,王长田又悄悄回到北京,对创业的事情闭口不谈。
时机未到,这是他告诉熟人,也是告诉自己的一句话。
1995年,有朋友邀请王长田加盟北京电视台新策划的新闻栏目《北京特快》。
这是一档反映北京民生问题的新闻栏目,长期的经济类新闻报道培养了他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得心应手的王长田很快成为栏目的制片。
因为内容贴近老百姓生活,报道也够深入,《北京特快》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最优秀的新闻栏目。
王长田工作卖力,工作之外总觉得应该有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可就是没想好做啥。
有天,王长田发觉自己总去逛的报摊多了不少娱乐八卦类的报刊,据说卖得还相当不错。
翻阅着这些五花八门的期刊报纸,他忽然心念一动,如果把这些娱乐圈内容搬到电视上会如何?
国外在这块可是早走在了前列,电视+娱乐业已是发展十分成熟的行业。
相比之下,国内非但没有电视娱乐产业,电视台所谓的娱乐节目还停留在对白式的综艺栏目以及千人一面的文艺演出形式,死板又滞后。
对,搞娱乐!这不仅是吃饱了饭的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上也安全。
再仔细一调查,王长田心里更确定了。
整个娱乐圈是个快餐式的行业,无数艺人、歌曲、影视片迫切需要及时、准确的资讯平台来进行推广和传播。
在互联网还没介入前,最好的平台莫过于电视媒体。
王长田思索:如果自己能打造个类似《北京特快》的娱乐资讯节目,既有圈内新闻,又有深入报道,效果会怎么样?
3
想法不错,可在此时做视频栏目的难度和专业度不是一点点的大。
首先,这样的娱乐栏目明显和当时电视台严谨务实的风格格格不入,不可能内部批准制作,王长田也不想这么好的创意拿去给他人做嫁衣。
其次,此时电视台是“制播一体”化制度,不允许民营公司的制作内容进入主流电视台渠道。
没辙的王长田只能一边工作,一边等待机会。
1998年,王长田忽然听说电视台即将“制播分离”的消息,心中很振奋。
对信息有敏锐洞察和判断力的他明白,自己一直等待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当王长田还对电视台这份工作有些恋恋不舍时,老天爷又推了他一把。
这年5月,由于制作的一档电视栏目内容遭到投诉,他被停职反省。
觉得憋屈的王长田索性再次选择了创业。
创业初期,王长田和另外4位好友凑了10万元,在北京一栋破旧的写字楼开办了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
刚开始,“光线”只能靠给别人做点专题片和广告勉强支撑。
半年过去,没赚也没赔,账面还是10万。
其余的人觉得看不见希望,选择散伙,只剩下王长田和妻子杜英莲苦苦支撑。
王长田还是搞电视娱乐,靠着从娱乐记者那里套来的娱乐机构和艺人的通讯方式,他一个个打电话联系,却不出意外地吃了闭门羹。
有个朋友劝他,娱乐圈很讲实际,你光靠拉关系没用,得有个平台和作品来证明实力。
一语点醒梦中人,靠着两套租来的编辑机、摄像机,王长田将做《北京特快》的经验移植到一个集娱乐报道和八卦新闻的栏目中。
他给这个栏目起了个霸气且响亮的名字《中国娱乐报道》,临时请了个播音专业的女生做主持人。
吴亦凡背后,谁是中国娱乐业的操盘手?
因为没钱也没人,《中国娱乐报道》的内容最初都是靠扒素材,剪辑视频资料搞出的一个“大拼盘”。
时效性是差点,可娱乐圈说来说去就那点事,反正吃瓜群众也不介意是今年还是去年的“瓜”。
关键形式感很好,风格活泼。
靓丽的主持人像播放新闻一样,将娱乐圈近期大小事娓娓道来,让人眼前一亮。
王长田想着靠以往的关系想将《中国娱乐报道》塞进电视台播出,赚点制作费。
不料,许多电视台觉得他这是非法制作内容,还想从中赚公家的钱,想都不要想。
电视台内部也有人很喜欢《中国娱乐报道》的形式,反复劝说台里不要放弃这个项目。
争论到后来,王长田一咬牙说,实在不行就免费给你们放,我不要制作费,我只要贴片广告费。
电视台的贴片广告就是栏目播出间隙的几分钟广告时间。 
节目好,广告多,费用就高;节目不好,没广告,也没费用,电视台也没啥损失。
对这样不花一分钱就能“白嫖”的事情,电视台默许了。
当时恰好由赵薇出演的《还珠格格》红遍大江南北,首期的《中国娱乐报道》抓住这个热点进行了专题介绍,很快便吸引了大批观众。
在播出期间,节目首创“不要走开,广告之后,马上回来”这样的温馨提示,让一直诟病插入广告的观众心里很受用。
《中国娱乐报道》在节目开播时还搞了诸多明星视频祝贺片花作为品牌宣传,别出心裁的宣传模式被后续许多栏目和影视公司所借鉴。
节目内容丰富加上形式新颖,《中国娱乐报道》作为国内第一档娱乐资讯栏目在诸多电视台一炮而红,收视率直线飙升,也将中国娱乐产业彻底带入全民狂欢的时代。
吴亦凡背后,谁是中国娱乐业的操盘手?
可王长田心里还是有些惴惴不安,传闻中的“制播分离”的规定始终没有出台。
这意味着他只能偷偷摸摸和电视台合作,栏目说不定哪天就因“非法”被取缔了。
不仅如此,因为和电视台有协议,他还必须持续输出节目内容。
工作人员剪辑到多晚,王长田就陪到多晚;还得买夜宵,煲汤给熬夜的记者和编辑们。
无论中途谁熬不下去想要离开,他都苦口婆心劝说对方“再等一等,好日子就要来了”。
王长田也很清楚,自己所作的一切正被政府部门所观察。
自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样才能让自己期待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2003年年底,39岁的王长田终于等到自己最期待的消息,广电部门正式宣布“制播分离”,允许民间电视制作公司和电视台进行合作。
属于“光线”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这年,光线传媒通过贴片广告方式营业额已经过亿。
《中国娱乐报道》已经和全国数百家电视台合作,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超过一半的人口。
虽然此时拷贝和模仿《中国娱乐报道》者众多,可在王长田眼里已不是问题。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无论娱乐业发生什么事,光线总是第一个“扑”过去的媒体。
通过与电视台合作,王长田又推出《音乐风云榜》《影视风云榜》《娱乐人物周刊》等细分栏目,彻底在娱乐行业站稳脚跟。
懂得传播力量的王长田还有意识地在旗下栏目里到处露出光线的标志,这招玩得十分漂亮。
数百家的合作电视台播出光线栏目的同时也等于帮忙打了个免费品牌广告,彻底打响了光线的名气
4
光线各个栏目的出现,还带动了国内主持人就业的新方向,不再只盯着各大电视台。
2005年,光线和安徽卫视合作举办了一场《魅力主持大赛》。
最终胜出的是22岁的谢楠和25岁的柳岩。
有个故事大家也听说了,谢楠在一个访谈栏目采访吴京。
结果反被吴京灵魂三联问谢楠:“你结婚了吗?”“你有男朋友吗?”“你属什么?”
访问结束后,谢楠没访问到啥有用的内容,吴京却拿到了美人的电话。
吴京后来笑称,感谢光线的王长田,帮他选出了这么好的媳妇。
王长田肯定没想做啥明星的“月老”,他想做的是更有爆发性的产业,进军电影市场。
自己和影视圈、娱乐圈挨得这么近,心里早按捺不住了。
2004年,光线成立了光线影业。
相比业内风声水起的华谊兄弟、博纳影业以及财大气粗的中影集团,王长田跨出这步已经整整晚了十年。
吴亦凡背后,谁是中国娱乐业的操盘手?
急归急,可王长田做事是有名的求稳,特别是电影这样风险较大的行业。
看完《无间道》后,王长田悄悄找到来刘伟强、麦兆辉、庄文强这组“铁三角”,商议合作一部新片。
总觉得不放心的王长田在影片投拍前又找来博纳影业的于冬做搭档,想分担下风险。
2006年,光线与保利博纳联合发行了寰亚电影《伤城》。
最终,《伤城》拿下7400多万票房,成为当年内地警匪片最高记录,位列总票房第八。
成绩不能说非常惊艳,但起码说的过去。
算是再接再厉,光线影业又推出了《导火线》《铁三角》《证人》和《大搜查》等多部电影。
这些电影反响不错,可距离王长田“要么不做,要做就一鸣惊人”的目标差了那么点意思。
从揣着10万元开创光线以来,光线以每年数千万的盈利吸引了无数资本的眼光。
2008年公司净利润仅1288万元,到2010年净利润则飙升至1.13亿元,发展之速度令人惊叹。
有人不解地问他,账面上躺着数亿的现金为何既不融资也不投资?
他说自己是一只有忧患意识的骆驼,得时刻准备着万一没吃没喝的时候。
一句话,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期间,王长田面对资本频频投来的“橄榄枝”选择视而不见,混迹商场多年的他太清楚“拿人手软”的道理。
可跨入了电影行业,意味着早晚要融入资本的怀抱。
王长田也不是和资本过不去,他亲眼看见华谊兄弟急于上市,结果被资本稀释只拥有34%股份,时刻得看那些有股权的投资人的眼色。
要么不上市,要么上市后都还是自己的。
2011年8月3日,熬了十多年的光线传媒终于上市,股价大涨40.95%,收盘价达到74元每股。
吴亦凡背后,谁是中国娱乐业的操盘手?
王长田和王洪田这对兄弟对光线控股高达54.05%,羡煞华谊的王氏兄弟。
上市当天,多年夙愿得以实现的王长田显然有些激动,讲话结结巴巴,和一向儒雅冷静的模样大相径庭。
46岁的王长田持股5627.39万股,按当天收盘的身价超过40亿,在胡润百富榜排名第七,稳稳成为传媒行业的亿万富豪。
5
登陆资本市场,对光线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操盘电影。
虽然进入电影市场比较晚,可也有个好处,就是光线能更仔细地打量各家影视公司的发展状况。
王长田对业内靠抱大导演和明星大腿抱团运营的模式很不屑,他觉得做电影和自己做电视栏目一样,都得靠内容来取胜。
可好的内容还是要靠人来完成,王长田也清楚,他的办法就是扶持“新导演”,发掘新的内容题材。
和那些单纯扶持新秀导演的影视公司不同,王长田使了个“绝招”:直接物色那些有野心想当导演的著名演员,推出“新导演计划”。
好处显而易见,演员对拍电影并不陌生,本身还自带资源。
况且,这些新导演成功了自然会对光线有好感和忠诚度,比培养个小白导演要划算太多。
光线要做的就是给这些想跨界的演员配备强大的制片团队,扶上马还得送一程,保证影片能顺利完成。
正因如此,先是徐峥误打误撞拍出了超10亿票房的《泰囧》;紧随其后的赵薇导演的《致青春》也斩获了7亿票房。
吴亦凡背后,谁是中国娱乐业的操盘手?
两位大咖级的演员不仅让光线赚得盆满钵满,王长田也赚到了“伯乐”的好名声。
在“新导演计划”中,光线还分别推出了邓超的《分手大师》《恶棍天使》;苏有朋的《左耳》《嫌疑人X的献身》;还有王宝强的《大闹天竺》等20多部电影。
那些年,光线俨然是个成功的“投资者”,几乎每一部参与的影片都能大卖。
《泰囧》《致青春》《中国合伙人》三个爆款破了国内25亿票房,已经让人惊叹。
《港囧》《美人鱼》相继成为票房黑马,以小博大的青春片《同桌的你》《左耳》《匆匆那年》等更成为电影投资圈的经典案例,堪称“爆款”制造机。
光线的每部电影都有王长田的参与,从剧本审核到项目预算,从头跟到尾。
隐居幕后的王长田精准又敏锐地观察着市场,总能把握住观众的喜好。
除了投资电影,光线还相继投资了新丽传媒、欢瑞世纪、橙子映像、十月文化等影视公司,为自己在业内多添了几个好帮手。
当然,王长田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2015年,本来已经和《大圣归来》项目宣布合作的光线,突然宣布退出,原因不知。
据说,还是王长田有些犹豫,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等《大圣归来》拿到近10亿票房后,王长田后悔不已,然后又赶紧掏出2000万和导演田晓鹏合作成立了“十月文化”,算是弥补下内心的遗憾。
10亿还算少的,还有个57亿的故事。
吴京拍《战狼2》,因为媳妇谢楠的关系,很自然就先找到光线商议。
光线也答应了,可一路从主投降到参投,再然后就没了声音。
等《战狼2》上映当日就破亿后,谢楠收到王长田的祝贺信息。
愁得谢楠想了许久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复自己这位老板。
6
王老板既然自诩“骆驼”,那就得允许人家“马失前蹄”的时候。
对大部分光线人来说,这个老板还是挺够意思的。
2016年底,王长田给内部发了封公开信,表达对同事们的感谢。
文字不重要,重要的是结尾提出将在“年初平均提薪15%的基础上,年内再平均提薪20%。”
这样的老板,估计到哪都自带“光线”。
王长田和蒙牛的牛根生私交不错,他在参观蒙牛时,看到蒙牛强大的经销商团队,醒悟到分销的重要性。
王长田觉得电影行业一样可以作为“快消品”,一个通过铺渠道、建团队就能快速找到突破口的行业。
因此,和许多影视公司喜欢做铺天盖地营销不同,光线走的是更接地气的发行路线,相当于给光线影业建立了一个个“根据地”。
道理很简单,电影拍出来后,总要想办法上映。
上映就需要专门的发行人去协调当地影院和媒体的资源,拿到最好的发行渠道,最好的场次。
光线没有实力全国建设院线,那就想办法将这些院线变成自己人。
2008年,王长田招聘了数百名应届大学生,培训后就让他们奔赴各地寻找当地的院线合作。
数年后,光线影业在全国70座城市成功建立了一个百人的发行团队,相当于在每个城市的院线市场都安插了代理人。
吴亦凡背后,谁是中国娱乐业的操盘手?
这些人不仅熟悉各地院线的排片时间和规律,连现场能摆放多少物料,具体坐多少人都一清二楚。
由于彼此关系密切,光线的发行团队能说服各地影院更改排片和加映场次,这是其他影视公司望尘莫及的资源。
正是通过发行的渠道,王长田犹如掌握了一个个“情报中心”,可以准确地判断影片及市场的状况。
每个“光线人”也很自觉,从旗下媒体到普通员工,无不火力全开大肆宣扬那些卖座又口碑好的电影,为光线实力大造舆论。
王长田不仅仅关注线下的发行渠道,也很在意互联网的力量,希望通过打通线上和线下,将光线传媒打造新型的商业模式。
2016年,光线以83亿的价格收购了猫眼电影57.4%股权,将其纳入到旗下。
本来博纳也想购买,可惜钱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艳羡看着光线摘下猫眼。
收购猫眼后,光线已经成为业内集影业制作、独立发行以及线上票务、数据评测和媒体宣传为一体的大型传媒集团。
7
对光线来说,电影还是旗下最重要的项目。
自2019年的《银河补习班》《天气之子》之后,光线影业投拍电影的数量明显下降。
好在基本还是能维持每年一部带来效益的黑马之作,基本没失手。
去年疫情,在哭声一片的中国影坛里,唯有光线出品的《姜子牙》《如果声音不记得》算是盈利之作。
凭借“黑马不断、爆款补位、成本把控、类型深耕”这16个字,光线传媒的业绩始终保持着惊人的稳定。
今年5月,光线推出的小成本电影《你的婚礼》拿下7.89亿票房,带来超过2.5亿的收入。
不仅是自己出品的作品稳,光线的投资眼光也很稳。
从《唐探2》《疯狂的外星人》《误杀》到《八佰》《金刚川》,这几部参投的头部项目一部也没失手,大大方方分享了爆款带来的红利。
2020年,光线是以电影为主业的影视公司中少有的盈利者,其衍生品和动画IP业务也在持续增长中。
企业的发展永远和创始人的气质息息相关。
与那些习惯将生意做成娱乐的影视大佬相比,王长田更善于将娱乐做成一门生意。
吴亦凡背后,谁是中国娱乐业的操盘手?
身为娱乐圈数一数二的人物,王长田很少有什么负面新闻,更别提什么绯闻。
王长田一直更喜欢外界称自己为“媒体圈的从业者”,而不是什么“娱乐圈大佬”。
王长田手中有无数明星的私人电话,没事却从不与任何圈内人私下交集。 
刚刚做《中国娱乐报道》时,很多人点名要他带着手下的女主持人见客户,他情愿不合作,也绝不答应。
光线内部,不管是高层还是业务,既不喝酒拉关系,也不允许陪客户去酒吧夜店之类的场所。
在创立光线之前,王长田曾经说过:“我要做的是全球有影响力,涉及许多产业的大影业娱乐公司。”
23年前,《中国娱乐报道》开播,王长田亲自撰写了“我们了解娱乐界”的口号。
今天,56岁的王长田旗下的光线市值293亿,已经变成“我们就是娱乐界”。
在娱乐狂欢的年代,吴亦凡们凭借着流量的红利张扬地赚着快钱。
而在他的背后,站着的是真正的操盘手。
客观来说,娱乐并非原罪,王长田们为中国文化生活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但另一方面,当娱乐成为狂欢的浪潮,也就势必变了味道。
中国娱乐业需要进入新的轨道。
参考资料:

光线传媒:标本还是模式,传媒

从财报看”互联网+”下中国影视企业转型——以光线传媒为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光线传媒公司跟踪报告:内容为核心,影视为驱动,完善布局全产业链,海通证券

王长田:不喜欢被称“大佬” 不屑拉关系偷票房,传媒圈

王长田三年三裁员,光线该如何破局?艾问人物 

“最抠门老板”王长田,如何10年铸就200亿元电影票房神话,创业家 

专访王长田:新娱乐大亨,外滩TheBund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5629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2日 上午10:36
下一篇 2021年8月2日 上午10: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