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瞭望智库(ID:zhczyj)
文丨崔赫翾 瞭望智库观察员
2021年8月2日下午,东京有明竞技场,当中国女排3比0完胜阿根廷队来临的那一刻,主帅郎平谢幕。比赛结束后,伴随着《阳光总在风雨后》的背景音乐,郎平和每一名队员拥抱,女排姑娘则集体鞠躬致谢郎指导。
自此,中国女排以2胜3负战绩结束东京奥运会之旅。在谈及这8年执教时,郎平说:“可能留点遗憾更好吧,让年轻人更有梦想,更有渴望,去追求下一个目标。”
郎平希望队员们不要太快地遗忘这次经历,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但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悲伤,因为新的征程已在脚下。
中国女排未来在何方?
文丨崔赫翾 瞭望智库观察员
1、“不成器的北京4号”
1978年,曼谷亚运会,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
然而,决赛时,郎平连连丢分,中途被换下,最终惜败于正处鼎盛时期、连胜百场国际赛事的日本女排。
在欢迎亚运健儿的庆功会上,初出茅庐的郎平因为这场失利有了一个新绰号——“不成器的北京4号”。
郎平说,“羞辱已使我满脸通红。”
时任中国女排队长的张蓉芳也被专家们质疑:一米七四的矮个子,遇到欧美强队怎么办?
这些指责与质疑,源于国人对女排的期待。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接下来,重返绝大多数国际体育组织。然而,在各种国际赛事中,中国队一直成绩欠佳。
1998年12月在泰国曼谷亚运会女排比赛中,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现场指导。
有外国人断言:“中国人只能在小球项目上取得成绩,在大球项目中要走向世界,是不可能的。”
沉寂已久的中国体育,太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了。
承载的希望越重,肩上的压力越大。
输了球的女排姑娘们,心里有一团火。
身材、体质都差不多,我们为何赢不了日本女排?
实际上,上世纪50年代日本女排曾经到我国访问,当时,她们水平并不高,以1:3负于上海队,更是以0:3的比分分别负于中国国家队和北京队。
1952年,大松博文在其供职的日本贝塚纺织厂组织女子排球队,实行8小时工作、8小时训练、8小时休息的制度。由于强度太大,甚至一度激起了劳工组织的强烈抗议。
1964年12月4日,以训练刻苦闻名的世界女子排球冠军队——日本“尼吉波”贝塚女子排球队在上海进行了一次公开的训练表演。7名中国选手也参加了这场复杂的训练。这是客队教练大松博文(左四)为中国选手做攻守基本技术和反应能力的训练。
这群女工,成了日本女排国家队的班底,随后横扫世界排坛,拿了奥运冠军。
“魔鬼”训练,并不是日本女排取胜秘诀的全部,技术串联和新技术的运用才是根本。比如,结合球员身材矮小的特点,大松博文发明了滚翻垫球的加强防守动作,同时开创了勾手发球、双手前臂垫球等新技术。
注:勾手飘球,就是通过改变拳头和球面的接触量,改变球速和方向,增加对方的接球难度。
日本女排的成功,让周恩来总理看到了中国三大球获得突破的可能。
1965年4月,周恩来总理邀请大松博文来华,协助训练中国女排。他提出“三从一大”的精神,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和大运动量训练,为中国女排带来了全新理念。
1965年4月,大松博文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到中国指导中国女排训练。
在大松博文的指导下,中国女排突飞猛进。这堂启蒙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体育界。
但是,曼谷亚运会的经验似乎在告诉中国女排,仅凭现有的训练方法,学生没法战胜老师。
2、拼!拼出一条“血路”!
3年后,1981年11月,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
这场比赛关注度有多高?
当时,别说电视机,很多家庭连收音机都没有。为了观看比赛直播,成都车辆段上千名职工围在一台20几寸的“汤姆逊”黑白电视机前,还要提前“抢占”有利位置。
参赛的8支队伍采用单循环赛制。中国女排先是用5个3:0的佳绩先后横扫巴西、苏联、韩国、保加利亚、古巴。在第六轮比赛中以3:2险胜劲旅美国队。在这场比赛中,郎平扣球高达102次。
在决赛中,六战全胜的中国女排再次与卫冕冠军日本队相遇。因为此前日本队以23负于美国队,中国队只要拿下两局,就能稳获冠军。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全国人民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
开局,虽然遭到法国裁判频频误判,但张蓉芳的进攻、郎平势不可挡的扣球,使我们以15:8的大比分获胜;姑娘们一鼓作气,以15:7再胜一局。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颁奖仪式上。
至此,世界冠军奖杯已经被我们妥妥地拿到手了。
这时,球场上的形势开始变得微妙——比赛尚未结束,对于中国队而言,只有亲自赢得老对手才算完美。
在接下来的两局中,已无缘冠军领奖台的日本女排队员发起猛攻,加之裁判误判、我们球员的伤病发作,中国队以12:15、7:15的比分被拖入决胜局。
在关键时刻,袁伟民教练大声道:
“你说行,为什么不拼?冠军拿到手,就可以不拼了,是吗?!”
“你们要想一想这是在什么地方打球,你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祖国人民需要
你们拼,要你们全胜,这场球不拿下来你们会后悔一辈子!”
她们决定,背水一战!
中国队一度以12:6领先;
日本队加紧进攻、追成13:13;
副攻三屋裕子扣球打手出界,以15:14拿到赛点;
郎平两次扣球成功,追成15:15;
郎平扣球、周晓兰拦网,中国队以16:15拿到了赛点;
最后一球,周晓兰拦住水原的扣球,随后与孙晋芳双人拦网、拦住广濑的扣球,中国队17:15逆转取胜!
此次中国女排七战全胜,第一次问鼎世界冠军,也是中国首次在世界三大球比赛中称王。
我们夺冠后,北京大学4000多名学生冲出宿舍,在操场高喊“中国万岁”。
次日,《人民日报》头版只有一个主题——庆祝女排姑娘夺冠。在《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一文中,《人民日报》第一次提出了“向女排姑娘学习,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
截至年底,中国女排收到的贺信、贺电和纪念品超过了30000件!
《人民日报》1981年11月19日头版。
3、中国女排为什么能赢?
在当时,别说完善的训练器械,中国女排连像样的训练场都没有。早年的训练基地,是用竹子搭起来的竹棚馆,四面漏风,地上铺的是带毛刺的旧木板,运动员稍不留神就会受伤。
没有球网,就用竹竿代替;没有臂力器,就和对手扳手腕;没有创可贴,就用胶布粘贴……
在极其简陋的训练环境下,女排姑娘接受着教练们的“魔鬼训练”。
在大松博文式训练的基础上,袁伟民提出了“全高快变”的技战术思想。中国女排创造性地发展出一系列打法:脚起跳快球、错位飞、重叠拦网等,以及中国女排首先使用的2号位单腿背飞的技术,这项技术已经被各国女排吸纳,成为一项基本得分手段。
袁伟民有针对性地对女排进行训练,强调技术的针对性与实战性。为了增强女排在力量上的短版,他向各省男排队伍发出邀请,请他们为中国女排当陪练。男陪练发出的球,打在身上,几乎能将人砸晕,姑娘们只能扛着。
针对古巴队凶狠的扣球,袁伟民设计了“背墙一战”的训练:在离墙3米远的地方搭上一个有网的台子,让男运动员从高处狠狠扣球。女排姑娘被球砸得鼻青脸肿,但是,很快突破了接扣球的心理障碍——对迎面袭来的大力扣杀,她们再也不怕了。
袁伟民后来回忆道:“我常常出难题,完成不了训练指标就不能下课,一堂训练课我挥臂1000多次。只要一人没完成,就全体陪练。”
在艰苦的条件和高强度训练下,郎平可以不吃不喝,持续练7个小时的扣球。出国比赛坐国际航班,只要坐飞机时间长点儿,教练就会让她去机舱后面练深蹲。
就这样,教练和女排姑娘们凭借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第三届世界杯上绽放夺目的光芒。
接下来,女排姑娘势如破竹:
1982年,秘鲁世锦赛,3:0战胜东道主,首夺世锦赛冠军;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决赛中迎战东道主,3:0完胜,取得“三连冠”;
1985年,第四届女排世界杯,与古巴狭路相逢,3:1胜出,夺得“四连冠”;
1986年,捷克斯洛伐克世锦赛,以8战全胜的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冠王”球队。
曾经被嘲讽为“不成器”的郎平,成了“大器”;矮个子的张蓉芳,眼快、手快、脚快、球路刁,立下赫赫战功。
4、为什么又赢不下去了?
然而,五连冠之后,女排整整17年没有拿到世界冠军。
1988年,汉城奥运会,共有8支队伍参赛,中国女排获得第3名;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仅列第7;
1994年,巴西世锦赛,跌至第8名;
次年,郎平开始执掌中国女排,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1998年世锦赛中,我们只拿到两个亚军。
辉煌过后,是什么阻碍了中国女排的卫冕之路?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其一,80年代末,市场经济大潮滚滚而来,传统的培养机制和训练体制逐渐跟不上发展要求。三大球中,排球迟迟没有开始职业化。
在身体条件无法跟欧美球队抗衡的情况下,国家队延续着高负荷集训道路,以此强化默契,练好一传、做好串联和争取打快,进而突破欧美高大球员的拦网。
然而,过度依赖高强度集训带来的后果很明显,1993年到1994年初,频繁的赛事打乱了训练,中国女排在巴西世锦赛上拿到了历史最差排名。
其二,退役、伤痛与重压下的人才流失。
长时间超负荷训练透支着女排姑娘的健康。
1985年,郎平25岁,职业生涯正盛,然而,长期的高强度训练使她饱受伤病折磨,无奈选择退役。实际上,在2013年再次出任中国女排教练之前,郎平已经动过10次手术。
陈招娣用绷带吊住左臂,单臂出战,退役时被鉴定为二级伤残;曹慧英身上有左腿髌骨断裂、手指骨折等多处伤病,右手小指因为多次扭伤无法复位,无法和其他手指一起并拢。
陈招娣(左)在与巴西队的比赛中跳起扣球。
五冠王时代的老队员们陆续退役。
自1986年夺得世锦赛冠军后,中国女排开始青黄不接。
1994年世锦赛,女排仅仅拿到第8名,被媒体形容为“耻辱”。重压之下,女排队员纷纷递交了退役报告。
其三,走马灯一样的更换教练也是女排一度沉沦的原因。
1988年“兵败汉城”后,刚上任不久的教练李耀先引咎辞职。此后,继任者胡进、栗晓峰相继黯然下课。1995年,郎平执掌中国女排,短暂地带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重回第一梯队;随着她在1999年辞职,中国女排战绩再次滑落。
2009年到2011年两年间,中国女排三换主帅,担任时间最短的仅6个月。频繁更换教练,影响了中国女排的发展。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8进4赛事中败给了30年都没输过的日本队,备受诟病。
赵蕊蕊、冯坤、周苏红等队员饱受伤病困扰。
一时间,中国女排成了烫手山芋,没人敢接。
同期,巴西女排“一家独大”,意大利俄罗斯紧随其后,美国女排迅速成长。
5、关键时刻,“铁榔头”回来了
2013年,郎平53岁,中国女排面临前所未有的低谷——100天内,接连输给泰国、韩国,在亚锦赛上仅仅拿到第4名。
38年以来中国女排最差战绩,被嘲讽为“384”。
史无前例的低谷,预示着史无前例的改革。
郎平
郎平制定出科学化、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五连冠时代的艰苦训练,让队员们练出了扎实、全面的技术,同时,缩短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必须得改,比如,深蹲这个动作训练强度大,对膝盖损伤也大,被从训练动作中删除。
郎平从美国引进专业的医疗保障团队和营养师,为每位球员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比如,朱婷刚进国家队时,因为缺乏营养,身体瘦、力量差。郎平先给她时间增肌,自费从美国买蛋白粉监督她吃,直到肌肉能给骨骼提供有效的保护。
2019年8月4日,东京奥运会女排资格赛中国与土耳其比赛的现场。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郎平一手促成朱婷去土耳其联赛打球,旨在多跟外国选手交流,见见世面。事实证明,朱婷“留学”三年,拿下8个冠军,6个MVP(最有价值球员),很快成长为世界女排第一人。
接着,郎平提出了“大国家队”理念,扩大人才储备,让队伍均衡发展。
以前的中国女排,主力和替补队员界限明显,造成了主力一头独大、替补队员坐穿冷板凳的情况,不仅大大打击了队员的自信心,而且,一旦主力队员状态不佳,全队发挥就发生断崖式下跌。
“大国家队”理念就是通过国际大赛锤炼年轻队员,给她们尽可能多的上场机会,增加大赛经验,缩小主力与替补间的差距。
在全国范围内,只要是郎平觉得有潜力的队员,都会被拉来国家队试训,每年进国家队大名单的选手多达二三十人。
2013年,效力于国青队的朱婷被郎平“破格”提拔进入国家队;2014年,年仅17岁的小将袁心玥又被郎平看中……还有张常宁、丁霞、林莉、王梦洁,都是“大国家队”战略的受益者。
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促进良性竞争,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郎平放弃了中国女排传统意义上的“默契配合”理念,在场上不停变换阵容,增强了不同队员之间的配合,最终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目标。
最重要的是,郎平对于技战术的革新。
随着排球规则的日益完善、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这项运动发生了很多变化,各个位置的任务更加明确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发球和接发球。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2000年之前,中国队采用的主流战术是站立飘球,此后15年间,大力跳发战术取而代之。
2015年以后,具有准确易控、飘忽难接、成功率高、得分率高等特点的“跳飘”,渐渐取代跳发球,成为女排运动员的发球首选。在里约奥运会上,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将跳飘发球找人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导致巴西、荷兰、塞尔维亚的几门“重炮”全部哑火。
6、女排精神更在挫折处
7月25日,中国女排迎来了东京奥运的首场比赛。
在对阵土耳其的这场比赛中,中国女排开局后不久就处于被动。6:9落后时主教练郎平暂停调整,但依然未能扭转场上局势。中国女排在以21:25丢掉首局后,第二局开局更是连丢八分。最终中国女排以0:3不敌土耳其队,无缘开门红。
赛后,郎平表示球队失利的主要原因出在自身问题,“进攻、拦防都没有发挥出来,很难拿分。”她特别提到,朱婷手腕伤势还是很严重,使不上劲儿。
低迷的状态在持续。
7月27日,对阵美国队,虽然中国女排状态已然有了回升。但和第一场比赛一样——一传顽疾依然致命。最终女排姑娘们以0比3负于美国。
两天后的29日,又是经过5局苦战,最终2比3负于俄罗斯,小组三连败。与此同时,随着土耳其女排3:0战胜阿根廷女排,中国女排晋级东京奥运会八强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彻底破灭,接下来对阵意大利与阿根廷已成荣誉之战。
8月2日,东京奥运会女排小组赛最后一轮,中国队稳稳控制局势,随着龚翔宇将球打中,中国女排以25比19拿下第三局,以一场3比0为本届奥运会收官。
本届中国女排打出这样的成绩,由多方位因素造成。
先说外部环境。中国女排在东京奥运周期面临了许多困难,特别是奥运会受疫情影响延期一年。在2020年长达7个月的封闭集训期间,运动员们面临着身心两方面的诸多压力,没有国际大赛可打,球队在观察对手、收集对手情报等各方面也遭遇了巨大的困难。
再说运动员伤病。朱婷、丁霞、颜妮等选手裹着绷带作战的景象令人动容。
赛后,郎平透露了朱婷的伤情。“其实对她的伤病,我们2020年有做过准备,因为她整个(手腕)韧带撕裂,手术来不及,只能保守治疗。”首战土耳其朱婷仅有4分进账,外界还认为是古德蒂的战术扼制了她的发挥。直到第三战,朱婷关键分打不下去,只剩李盈莹苦撑危局,人们顿时明白所谓的状态不佳只是假象,朱婷为了国家荣誉在苦苦支撑。
而34岁的老将颜妮的肩伤也同样令人揪心。在先前的训练中颜妮不幸扭到了肩膀,导致肩伤复发最终肩膀韧带撕裂。对此郎平也表示“不至于不能打,但是没想到伤这么重”。
最后说青黄不接的阵容。
在里约奥运会周期,郎平发掘了朱婷、袁心玥、张常宁、龚翔宇等顶尖选手。东京奥运周期李盈莹几乎是中国女排唯一的亮眼新人。
回看队中“老龄化”明显,比如老将颜妮已是超期服役。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中国女排部分替补球员的年龄比主力球员还要大,比如替补主攻刘晓彤90年出生,今年已经31岁,替补主攻刘晏含1993年出生,今年28岁,替补主攻段放1994年出生,今年27岁。
在替补二传方面,姚迪1992年出生,刁琳宇1994年出生,主力二传丁霞1990年出生,一旦丁霞退役,二传也将面临着年龄的严峻考验。
奥运之后,当一批老将逐渐淡出,能有多少新人挑起大梁?这无疑是中国女排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1981年到2019年,中国女排勇夺10座世界冠军奖杯。
郎平说:“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
虽然中国女排止步小组赛,但正如郎平所说,输赢是兵家常事,不能赢球就高着头,输球就垂头丧气。“大家很努力,我们打的是一种体育精神,所以在输球的时候也要昂起头。”
参考资料:
1.中国女排不只靠精神丨中视体育,2019.9.25;
2.中国女排战绩与教练员指导关系的研究丨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
3.女排精神中国精神丨《传播与版权》,2016年08期。
4.泪别郎平中国女排开启巴黎奥运周期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8-03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57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