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非战斗人员的脑袋”,不战而胜吓走了两大敌国军队……

作者:库叔说

本文转载自:瞭望智库(ID:zhczyj)

文 | 蒋亚民

编辑 | 李雪 瞭望智库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引用过这句名言,其实它出自一本非常著名的兵书,比《孙子兵法》更早、更专。若列出3部中国古代兵家经典,必有其一席之地。

该书的作者很耿直,不经受命就砍了君主宠臣的脑袋,用两颗非战斗人员的头颅,不战而吓退了兵临城下的两大敌国军队、一举收复失地。

然而,功勋卓著、权倾朝野的他,竟因拒陪领导喝酒郁郁而终……

今天,我们来讲第7个故事。

文 | 蒋亚民

编辑 | 李雪 瞭望智库

1、齐国危矣,谁能御敌?

公元前548年,距标志齐国霸业巅峰的葵丘会盟,已过去了近100年。桓公时期流亡至此的陈厉公之子陈完一脉改姓了田,通过经商、做官,逐渐成为一个扎根齐国的大家族。

就在这一年,在齐国经历了唯晋侯马首是瞻的灵公、死于给大臣戴绿帽的庄公之后,年幼的齐景公被强行拖进士大夫家族权力斗争的旋涡中心。

接下来,等着他的,是一场长达16年的内乱。等到齐景公真正掌权之时,齐国已不复“天下诸侯之首”的荣光。

一日,前线传来消息:西方的晋国大军来犯,已兵临东阿、鄄城。距齐国国都临淄还有两三百公里路程。

祸不单行,北方的燕国趁机发兵,袭扰齐国黄河南岸一带。

战报传来,齐军两线大败!

如此下去,岂不有亡国之危?

齐国最高领导人焦虑到极点,寝食难安。

谁能为齐国换回颓势?

大夫晏婴(就是使楚那位晏子)站出来,推荐了一个不起眼的人。

齐景公立即召见了他,一问一答之间,后者迅速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就此临危受命、领兵卫国。

他叫田穰苴,虽出身名门大族田氏,却非田完嫡系。在嫡庶尊卑井然的当时,这种旁系身份并不能给他带来尊崇的社会地位,甚至为贵族大夫们所不齿。

“两颗非战斗人员的脑袋”,不战而胜吓走了两大敌国军队……

田穰苴模拟画像。

没有威信,如何能领兵制胜?这位新任将军提出了一个要求:

“我出身微寒,您把我提拔到比大夫还高的位置,士兵和百姓们都不信服我,即便手握大权也会受到轻视。请您派一位身份贵重的大人物给我压阵。”

齐景公很够意思,马上任命自己的宠臣庄贾当监军。

田穰苴辞别主公,立即前往庄府拜会庄大人,两人约定次日正午于军营汇合后立刻领兵出发。

第二天,田将军早早摆好计时器,恭候着监军大人。

时值正午,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军旗飘飘、分外醒目,全军将士列队,整装待发。

2、两颗人头,收复失地

然而,特派员没有如约到场。

望眼欲穿的田将军只好叫副将去请人,为了鼓舞军心,自己在军中检阅部队、宣布军规军纪。

一请,特派员人没来,话倒是传了一句:

“你一个初来乍到的小子,拿着鸡毛当什么令箭!”

此时,庄大人正在家里跟一众为他饯行的高朋贵友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好话连篇,脸红心热、不亦乐乎。

就这样,4个小时过去了,太阳西斜,人还没到。

怎么办?再请。

副将飞马来到庄府,见里面一帮人喝得七倒八歪。庄贾见状,摇晃着身子大声斥责:

“你什么身份,敢擅闯我家?大胆!”

“你先回去告诉他,就说我马上就到。”

军营那边,快马来报:前方又有一城沦陷。

这时,醉醺醺的庄贾下了马车,晃晃悠悠地进了军营大门:

“几个朋友送行,陪他们喝了点酒,因而来迟。”

耿直的田将军再也无法压制心中的怒火:

“在接受任命的那一刻,军人就应该忘掉自己还有家庭和父母亲人;当战鼓响起,就该舍身杀敌。现在敌军兵临城下,大王心急如焚、百姓惨遭涂炭。刚刚,我们又丢了一座城池啊!你作为监军,在国家危在旦夕的情况下还饮酒作乐,是何居心!”

“军法官,你来说,将领不按指定时间到军营的,依军法该如何处置?”

军法官老老实实地回答:

“斩首。”

于是,迟到多时的庄特派员被五花大绑,等着砍头。

这个酒徒方才如梦初醒,大惊之下,连忙派人骑快马向主子求救。

可惜,他没等到救兵就掉了脑袋。

看见使者快马进入军营,田将军再次发问:

“有人在军营中鞭马疾驰,应该如何处置?”

军法官:

“斩首。”

使者面如土色。

“使者代表君主,不可以处死。” 田穰苴下令斩了使者的随从、砍断了车厢左边的一根木头,告示三军;然后,让使者向齐景公复命。

至此,军纪大肃,大军出发。

这两颗人头发挥了让人意料不到的功效:

一方面,看到主帅令行禁止、不阿权贵,齐军将士肃然起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大涨;另一方面,创造了纪律严明之师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迹。

听到田穰苴斩杀监军的消息,晋、燕两军的首领都认为此人必然是一位军事奇才,而且,一定深受齐景公信任。惊惧不已。晋军还没等到田将军赶到就撤退了,燕军也退到了黄河北岸。

齐军乘胜追击,一举收复所有失地。

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军队战斗力不容小觑,敌人自然畏惧三分。但是,以严明军纪吓得两支敌军望风而逃,纵观古今,除了田将军一家,似乎别无分店。

3、拒绝喝酒,丢了工作

田穰苴率军凯旋,齐景公率文武百官迎至郊外。

“两颗非战斗人员的脑袋”,不战而胜吓走了两大敌国军队……

山东临淄齐故城考古遗迹复原场景。图|图虫创意

事后,他非但没有因为杀权臣而获罪,还被领导拜为大司马,执掌齐国军政大权。田氏家族势力由是大盛。

然而,国内权力结构的这种变化,引起了其他士大夫家族的不满。鲍氏、国氏、高氏等势力联合起来,伺机打压风头正盛的田穰苴。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一日,性喜豪奢的齐景公与近臣饮酒取乐,喝到晚上仍意犹未尽,带着随从来到相国晏婴府上,计划喝下一场。在晏婴一番苦口婆心的规劝之后,齐景公又想起了田穰苴。

听说领导深夜来临,田大司马急忙穿上戎装、手持铁戟,出门迎接。

行了礼,田穰苴问道:

“您星夜来到寒舍,是有紧急军情吗?诸侯发兵还是大臣反叛?”

齐景公有点不好意思:

“没有。”

田穰苴有点耿直:

“那您为什么深夜来我家?”

齐景公:

“想到将军军务劳苦,想和将军共饮。”

田穰苴特别耿直:

“陪国君饮酒享乐,不是大臣的职分,臣不敢从命。”

好脾气的齐景公并未发作,换了大夫梁丘家,畅饮达旦。

第二天上朝,已经分别拒绝过领导一次的晏婴与田穰苴,一起语重心长地进谏:您深夜到臣子家饮酒享乐,实在很不应该。

齐景公不大高兴,但说到底还是自己理亏,况且,提意见的两位下属很值得信任,因此并没表达出多大不满。

鲍氏、高氏、国氏三大家族在朝为官的重臣抓住时机,不断向齐景公说田穰苴的坏话:这厮仗着自己有功,骄横极了,完全没把您放在眼里,众目睽睽之下,一点不给您面子。您得防着他功高震主啊!

此时,来自晋国和燕国的威胁已经解除,过河拆桥的戏码可以上演了——田大司马就这样丢了工作。

被贬后,田穰苴同志心情很差,没过多久,郁郁而终。

“两颗非战斗人员的脑袋”,不战而胜吓走了两大敌国军队……

山东临淄齐都文化城。图|图虫创意

4、不出三部、必有《司马法》

提起田穰苴的《司马法》,不研究兵家的朋友可能并不熟悉,但书中有一句话,两千余年来被无数名人反复提起,您肯定听过: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实际上,在姜太公(著《太公兵法》,即《六韬》)以后的兵家中,田穰苴是少有的著书立说者,其所著《司马法》是重点论述军礼、军制的治军名著,也概要论述了布阵和行兵之法,在中国古代兵家传承脉络中独树一帜,其中展现出的建军思想,给后世兵家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比如,稍后出现的孙武和孙膑,在建军治军方面深度学习和借鉴了《司马法》。

再如,从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各时期兵法界(或者说军事界)列举古代兵书,不出三部,必有《司马法》。

这样的历史影响和历史高度,一般的兵家著作难以望其项背。

他建立起的严明的军纪体系,在其身后声名大噪。田穰苴由此成为中国兵家杰出的代表人物,为后世所推崇。

唐肃宗时,朝廷将田穰苴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田穰苴为横山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隔了若干代还在封侯、立庙、塑像,在兵家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那么,《司马法》究竟讲些什么内容呢?

西汉后,《司马法》逐渐失传,现存版本只留下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五篇(完本内容应该更为丰富)。

5、第一篇:仁本

阐述战争的正义性

古人以仁爱为根本,以正义的方法处理国家大事,就叫做政治。从这个核心观点出发,该篇提出正义战争的条件,如:

*消灭坏人而使大众得到安宁,可以;

*出于爱护别国民众而进攻无道国家,可以;

*以战止战,可以。

规定了具体的作战原则,如:

*爱护自己的民众,不违背农时、不在疾病流行时兴兵作战;

*爱护敌国的民众,不乘敌人国丧时去进攻它,也不趁敌国灾荒发起进攻;

*爱护双方的民众,不在冬夏两季兴师。

另外,文中还记载着西周以前古人以礼而战的事例:

*为表示礼让,追击溃逃的敌人不超过100步,追踪主动退却的敌人不超过90里;

*为表示仁爱,不残杀丧失战斗力的敌人,怜悯其伤病人员;

*为表示诚信,要等敌人布阵完毕再发起进攻。

6、第二篇:天子之义

取法天地和先圣

 “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于先圣。”

开篇一句点明主旨——天子正确的思想应当是取法天地,借鉴古代圣王。

古代统治者教化民众,必须制定上、下、尊、卑的人伦道德规范,使彼此不相欺凌、德和义不互相逾越,有才技的人不被埋没、有勇力的人不敢违抗命令,这样全国上下就能同心协力。朝廷和军队的礼仪法度各成一系,治国与治军方法不同,但是都要遵从德义之道。

各种兵器要配合使用,才能发挥威力。长兵器用以掩护短兵器,短兵器用以抵近战斗;单一兵器,太长、太短、太轻、太重皆不利于克敌制胜。

比较虞舜、夏、商、周各代的赏罚之道,田穰苴提出:

虞舜不用赏罚,民众都信服他,这是由于有高尚的道德;

夏代只用赏而不用罚,是由于有了良好教育;

商代只用罚而不用赏,是由于有了强大的威势;

周代赏罚并用,是由于道德已经衰败。

那么,如何进行赏罚才合适?

*赏罚应随时随地进行,不要过时,使民众迅速得到做好事的利益和做坏事的恶果。

*大胜之后不颁发奖赏,上下就不会夸功,防止骄纵;大败之后不执行惩罚,上下都会认为错误是在自己,争着分担错误的责任,从而保护谦让和谐的军中风气。

另外,治军过于严厉,士气就会受到压抑;缺少威信,就难以指挥士卒、克敌制胜。

7、第三篇:定爵

确定官爵、赏罚和服制

从此篇中,笔者似乎看到了现代的军衔授予模式和备战要点。

《司马法》明确提出,凡是进行作战准备,先要确定军中各级官职爵位、宣布赏罚制度、收用各方游士、颁布训练教令、征询大众意见、搜罗技术人才。此外,还要多方考虑,弄清作战的各种情况及其原因,分辨和推理疑难问题,从而积蓄力量、寻求巧计,根据民心所向采取行动。

进而明确了作战必须遵循的原则:巩固军心、明辨利害,治理纷乱、进止有节,服膺正义、激发廉耻,简约法令、少用刑罚。

凡是作战,应该坚持“三有”原则:

“有天”,遇着好时机不要错过,占卜有了胜利的征兆就机密行动;

“有财”,民众富足,国力充沛;

“有善”,士卒训练有素,阵法熟练,物资器材预有准备。

提出作战的权衡及侦察、布阵方法。

声势大小、战法刚柔、编组参伍、兵力多少,都必须从利害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般作战,侦察敌情远处用间谍、近处用观察;在布阵方法中,论及疏散与密集的辩证运用。一般布阵,军队的行列既要求疏散以便使用兵器,又要求密集以便于战斗。

提出7种军国大政之法:广罗人才、严肃法纪、注重宣传、讲求技巧、善用火攻、习于水战、改善兵器。发现敌人用新兵器,就应该着手进行仿效制造,如此才能与敌保持力量平衡。

建立法制,一要使人能接受。二要法令严明,三要有法必依,四要雷厉风行,五要规定各级服制,六要用颜色区别等级,七要使官吏按规定着装,不得混乱。

为了让人遵守法纪,还强调要运用荣誉、利禄、耻辱、刑罚四种手段。用人要知人善任,正人必先正己,言辞必须严正,火攻必须用得适宜等。

如何应对临战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司马法》给出7个法宝:仁爱、信用、正立、统一、道义、权变、集中指挥。

注:正立,原文为“三曰直”,即端正地站立,可引申为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8、第四篇:严位

明确阵法和指挥

用现代军事语言解读,这个部分主要论述的是作战编成、阵法和灵活适宜的指挥方法,甚至还有类似于电报的鼓点规定。

作战,要根据人们的德才分成等级,授予适当的职位,建立军队各级的编制,规定行列的次序,调整纵横队列,并检查是否名副其实。

军队有畏惧心理时,队形要密集;情况危急时,要用坐阵。对远处之敌观察清楚了就不会惶恐;对近处之敌,要目中无敌,就会集中精力进行战斗。士卒在布阵中的位置,按左、右、行、列分布。

从容下达命令,规定每个士兵的具体位置,兼顾各种兵器使用的轻重缓急,如果车震马躁,士卒畏惧,就应靠拢使队形密集,采用跪阵或坐阵,将领膝行前去用宽和的言词告诫他们,使他们镇定下来。

如果转入进攻就起立,高声呼喊,擂鼓前进;如果要停止,就鸣金。当士卒衔枚、受命或吃饭时,都应坐下实施,必须移动时,用膝行移动。在战场上要用杀戮来严禁顾盼不前,并高声喝令他们前进。如果士卒畏惧太甚,就不要再行杀戮,而应和颜悦色地把立功求生的办法告诉他们。

三军之中,对小部队下达的号令,半天以内就要执行;对个别人员下达的禁令,要立即执行,甚至不等吃完饭就要执行;要乘敌尚在疑惑不定的时候,用兵袭击,就可征服。

应当注意:将领喜欢随声附和,就不会有所成就;将领喜欢专横武断,就会多所杀戮;将领贪生怕死,就会疑虑重重;将领只知拼命,就不能取得胜利。

一般作战,用法令约束人,只能使人们不敢做出怕死的行为;用道义感动人,才能使人们愿意为正义而死。

《司马法》居然还规定了类似于电报的军队通信鼓点种类,分为8种:

一般指挥部队戒备的鼓点;

命令旗帜开合的鼓点;

命令兵车驰驱的鼓点;

命令战马奔驰的鼓点;

命令步兵前进的鼓点;

命令交兵接刃的鼓点;

命令整齐队形的鼓点;

命令起坐行动的鼓点。

9、第五篇:用众

论述实力与战法

此篇涉及军事上最为重视的战法,提出针对多种多样的实力和战场情况、灵活运用针对性的作战方法和治军策略,十分难得。

指挥作战的要领

自身兵力情况
弱小 强大
 

 

 

 

力求阵营巩固力求严整不乱
有利于变化莫测、出奇制胜地行兵有利于实施正规作战
能进能止

稳重如山

能进能退

出没无常

用弱势兵力对付优势敌人,就要虚张声势、迷惑敌人,采用出敌意外的方法取得胜利。(如果敌人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形,就卷起军旗、假装败退,引诱它出来,然后反击。)用优势兵力与劣势敌人交战,应从远处形成包围,留有缺口“让他溃逃”,或者分批轮番攻击敌人。
如果敌人兵力很多,应当察明情况并准备在被围攻的情况下作战。如果敌人兵少而且行动谨慎,就应先退让一步,然后乘隙消灭它。

 

凡战,要背着风向背靠高地,右边依托高地左边依靠险要,遇着沼泽地和崩塌地要迅速通过,宿营要选择四面有险可守、中间较高的地形;行动过早易使兵力疲惫,过迟易使军心畏怯,只注意休息会使军队懈怠,总不休息会使军队疲惫。

凡追击溃败之敌,一定不要停息,敌人如果在中途停止,就要慎重考虑其企图;凡是迫近敌人都城的时候,一定要先研究好进军的道路。退却的时候,也一定要预先考虑好后退的方案。

10、余音,一点争议

有学者认为,现存《司马法》并非田穰苴所著。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论及:

“《司马法》旧题司马穰苴撰。今考正《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称齐威王命令大夫追论《司马兵法》,把穰苴的名字加在其中,所以名叫《司马穰苴兵法》。”

有人称《司马法》是后人伪托。如姚际恒在《古今伪书考》中说:“今此书仅五篇,为后人伪造无疑。”

当然,认为《司马法》实为司马穰苴所作的学者,也十分笃定。

蓝永蔚在其《春秋时期的步兵•〈司马法〉书考》一文中说:

“穰苴是唯一能够申明古者《司马法》的人。”

金建德在《古籍丛考》中说:

“姚(际恒)、龚(自珍)二家虽都怀疑今本《司马法》为伪,可是他们并没有提出充分的证据。”

刘建国在《〈司马法〉伪书辨正》一文中说:

“经过考证,我们认为现存的今本《司马法》并非伪书,而是一部齐国大军事家司马穰苴撰述的兵法或兵法残篇。”

目前,认为《司马法》是田穰苴所著,仍然是主流意见,也是本书认为较为可信的考证结论。笔者思考,既然要伪造,为什么只伪造了不完整的兵法残篇,而且历代如此?这不符合常规和逻辑。

抛开这些争论暂且不说,只要证明《司马法》是田穰苴那个年代出现的,就已经能够证明我国古代兵家的创造性和先见之明了。

参考资料:

  1.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 · 卷六十四》
  2. ﹝西汉﹞司马迁著《太史公自序》
  3. ﹝南宋﹞张预编著《十七史百将传》

在和平时期,战争的教训一次又一次地被人们集体忘却,直到又一次战争猝然到来,才会在付出血淋淋的代价后猛然警醒。兵家,在中国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兴旺发达,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压和忘却。

一个成熟的国家,一个成熟的民族,一定不能忘记战争的灾难和教训,即使是在国家长久和平、兴旺发达的时候,仍然需要发扬重视国防和军事的传统,做到警钟长鸣、武备常新。

中国兵家学说的世界性研究热潮经久不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节点,重新挖掘与发现中国古代兵家价值意义重大。因此,库叔邀请军事科学院原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蒋亚民研究员推出“中国古代兵家”系列文章,每周一篇,以飨读者。

本系列跨越4600年,讲述从中华文明起源时期到清末对我国军事乃至历史进步发挥重大影响的38位兵家代表人物的故事,解读那些被后人奉为圭臬甚至神化了的传世兵书和古代阵法。

注:依次为玄女、伊尹、武丁、姜子牙、先轸、鬼谷子、田穰苴、孙武、孙膑、墨翟、乐毅、李牧、白起、吴起、尉缭、王翦、张良、韩信、卫青、班超、诸葛亮、杨素、李靖、薛仁贵、郭子仪、韦睿、耶律休哥、岳飞、成吉思汗、拔都、朱元璋、徐达、戚继光、邢玠、郑成功、施琅、福康安、左宗棠。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59438.html

(3)
上一篇 2021年8月8日 上午11:13
下一篇 2021年8月8日 上午11: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