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战略:红线背后的中美政治角力(全篇)

作者:星社内参组

本文转载自:恒星通讯社(ID:FTPLab)

外交战略:红线背后的中美政治角力(全篇)

上篇

“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

                      ——《战国策序》

七月份发生了很多事情,从巴铁发生的袭击,到病毒溯源问题的全面较量,再到中美天津会谈,网上各种解释都有。
这些文章说得都挺好,但还是老问题,只及一点、不及全面,缺少根本性、理论性、全局性的分析。
比如美国所坚持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是什么?
再比如我们为什么要提出“没有高人一等的国家”?
为什么要强调“中国这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
为什么这时候要给美国正式划定三道红线?
为什么我们要密集访问中亚
巴铁袭击案会怎么处理?
塔利班为什么访华?
我们的中亚路线图是什么样的?
等等。
今天我们来把这些事情梳理清楚,通过剖析目前全局斗争的焦点和本质,让大家对我们的战略和布局有一个全面了解。
我们分为引言和三个章节,来把这个问题讲透:

1、上篇引言:国际秩序;

2、美国际秩序战略对比

3、下篇:两种战略的对决;

4、中国的目标和策略。

1

国际秩序
7月26日,舍曼在和王毅部长会谈时又提到“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这句话半年来大家应该都听得耳朵长老茧了。
对此,我们的部长明确回应:
“美方所谓的“规则”指的是什么?中国没有参与制定,为什么要遵守?
舍曼无言以对,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接着讲“合作”领域。
有些人觉得我们这么回应会不会太强硬了?
其实,一点都不会。
因为新闻稿里简单的两句话,背后实际上是中美国际政治观的截然对立。
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美国这种提法。
先来看看美国这个“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到底是什么东西。
自从拜登上台后,美国政客们出访必讲这句话,从G7、美欧、美日韩、美印等各种会谈场合一路像念经一样讲到现在,美国人为什么对这句话如此着迷?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原话是【The rules-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
这句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提出并广泛应用的?
其实很早,它是从2003年美国决意绕过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时候就提出,并正式成为美国国际关系准则的。
可见,这并不是拜登的发明,而是美国政府的正式指导原则。
这二十年里,无论哪个党派的总统上台执政,都会有默契地延续这个路径。
那么,它当初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口号?
因为在此之前的国际秩序只有一种:
就是我们现在天天跟美国强调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在此之前的规则也只有一种,就是《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
而在这种秩序和规则中,美国人只是一国,只有一票,无法肆意妄为。
我们来看美国这个外交战略提出的背景。
2003年2月份到3月份,美国推动联合国授权出兵伊拉克,然后,在安理会多轮投票中遭遇连续惨败。
为了推动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美国在安理会上用尽各种手段,甚至连洗衣粉都用上了,还是没能获得大家的信任和认同
当时各国的普遍意见是,必须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伊拉克问题。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中俄法坚持主张对伊继续进行核查,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能授权动武。
美国的盟友中,德国、加拿大等国也坚决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伊动武。
至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更是群情激愤,阿拉伯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一百多个国家都一致呼吁,不能越过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面对这种一边倒的局势,美国人遵守规则了吗?
没有,当年3月17日,在方案通过无望的情况下,美英决定不再推动决议的表决,而是:
直接绕过联合国开干。
天之后,美英正式入侵伊拉克。
这场基于谎言的非法战争,最终夺去了数十万平民的生命,造成了480万难民流离失所的现代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为了避免师出无名,它们打出了新的旗号,这就是新鲜出炉的、含糊其辞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从此,这个不伦不类的提法就开始成为美国的外交指导原则。
美国人从来没有跟全世界解释过,什么叫做基于规则,基于什么规则,以及国际秩序为什么不是基于《联合国宪章》?
美国人要的,就是它的含糊其辞、不伦不类。
因为这样最有利于它根据自己的利益自由做出解释,继而任意行事。
与之想配套的,就是我们现在常听到的“从实力地位出发”。
至此,美国人的战略野心就清晰了:
以实力为后盾,否定联合国、自立新的规则。
一句话,另立中央、一国独裁。
从此之后,它就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论是伊朗核问题协议、《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还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它说退就退,毫不顾及国际规则和全人类利益。
根源即在于这个新外交指导原则
它甚至还无视国际法,在未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屡屡对别国采取军事行动,公然插手干预别国内政、煽动挑唆“颜色革命”,直接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局势动荡、民不聊生。
等到收不了场之后,又利用远离欧亚的地理位置优势甩手走人,到处留下一堆烂摊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富汗问题和我们前几天在《阿拉伯之冬》里提到的难民危机。
更可笑的是,一旦局势变化、有利可图,它马上又可以堂而皇之大谈“美国回来了”,对自己的错误言行举止轻描淡写、若无其事。
由此可见,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本质上就是美国可以对全世界予求予取、一意孤行、以一己私利做衡量标准、凭借实力横行霸道的一种秩序。
嘴上说着规则秩序,心里想着一己私利。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美国明确说出它的“规则”和“秩序”究竟是什么的原因。
舍曼之所以被问蒙了,就是因为她说不出口。
这样的“规则”和“秩序”如果说明确了,实在会打疼美国自己提出的“普世价值”的脸了。
这一点,美国自己国内的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
今年3月21日,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斯蒂芬·瓦尔特(Stephen·M·Walt)就在美国权威国际关系媒体《外交政策》上撰文指出:
美国在认为国际秩序不利于自己之时,就按自己的意愿忽略、逃避或改变秩序。美国应该承认,自己就是认可‘强权即公理’和‘赢者通吃’。”
说得一针见血。
了解了这个来龙去脉之后,说我们的回应太强硬的人还会继续那样觉得吗?
面对这样霸道无理的“规则”和“秩序”,中国还能遵守吗?
当然不能!
如果中国遵守了这样了“秩序”,就是屈从于眼前的压力而自毁远大前程,就是在饮鸩止渴,就是在出卖全世界热爱和平、追求发展的广大支持中国的国家和人民,最终也是对我们国家理想和民族信念的背叛。
中国如果在这个关头顺从了,则今后无论国力发展到多强大,国家道义上将永远缺少几个重要基础:
正直、坚强、一诺千金。
所以,我们才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这种具有非法性和冒险性的提法。
不但我们要反对,我们还要告诉其他长期遭受美国分化政策压迫的国家:
没有人能够让你们跪下,都站直了!
这,才是领袖大国和一个五千年文明应有的风范和气象。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为世界提出新的方向?
现在的局面是:
美国坚持另立中央的路线,短期内不可能放弃;
联合国又因为美国带头不配合,在多个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拔掉美国埋下的地雷,创造一个有利于我们、有利于世界的新时代?

一句话,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战略?

2

美国际秩序战略对比
我们要制定什么样的战略,首先就要参透美国失败的教训。
一直以来,美国最大的问题就是:
以自己的价值观作为唯一的“普世价值”,以自己的利益作为唯一的决策标准,以对自己的服从作为唯一的敌我划分标志。
概括起来就是:唯我独尊。
这样的战略就引发了三个问题:
1、单一价值观是否正确、可行?
世界上有多个文明圈,这些文明圈的历史都比美国悠久得多,各自的价值观也多种多样,但只要能一直存在,就一定是适合它们自身环境的。
从情理上讲,美国为什么一定要否定它们的价值观,推行自己的价值观?
从能力上讲,美国一定能消灭这些数千年积淀形成的价值观吗?
从道义上讲,美国自己所谓的现代“普世价值”,从七十年代形成至今也仅有数十年,自己内部诸多系统性问题都没解决,怎么确定自己的价值就是唯一正确的价值?
形象地讲,这就像一个十几岁的生活不规律的年轻人觉得自己充满能量、无所不能,于是屡屡对父辈、祖辈指手画脚,要求所有人都必须按他的生活方式来生活。
这如果不是狂妄,那就是幼稚。
一种文明的狂妄症或幼稚病。
2、以利益为衡量,当和其他国家利益冲突时,美国会怎么选?
以前有《联合国宪章》制约,美国做事还得顾及影响。
在另立中央的路线下,美国实现了自我赋权,直接就暴走了,每当遇到利益冲突,它总是毫不犹豫选择优先照顾自己的利益。
实现国家利益本无可厚非,美国为此也付出了诸多代价,不可谓不努力。
问题是,战略如果出错,越努力就离正确方向和初始目标越远。
这就是这二十年来美国国际形象迅速崩塌的根本原因。
3、以服从来划线,美国是否失去了善意劝谏的良言和悬崖勒马的机会?
西方政治学推崇一句话: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那么,当美国要做错事的时候,这种以是否服从作为划线的思路就造成一种实际后果:
同个阵营里的盟友不再敢扮演制衡的因素。
这就赋予了美国近乎绝对的行动权力,进而导致绝对的腐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英国和澳大利亚,从伊拉克战争跟到阿富汗战争,它们有起到正面的作用吗?
没有,恰恰相反,它们不仅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自己也最终陷入诸如屠杀平民的道德泥潭。
失去改正的机会,这就是美国这种战略的隐性成本。
时间越久,这种成本就越快速放大,最终直至美国无法承担。
这就是美国在阿富汗付出巨大代价后颗粒无收,最终只能含恨撤军、留下烂摊子的原因。
无理、无利、无节,这就是美国外交战略最大的失败教训。
因此,我们要寻找一种务实、可行、道义的战略。
这些年大家应该有注意到,我们的外交政策总方针,已经在“韬光养晦”的基础上发展到“奋发有为”。
这是因为,经过二十年的观察、积累和实践,我们形成了兼具时代特色和中国智慧的国际秩序战略:
以联合国和国际法为基础,在不同地区推动形成区域共识,协助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换句话说,这就是抛弃不切实际的美式单一“普世价值”,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文化圈的历史文化和发展需求,推动区域内的国家形成共识,用共识来管理区域事务。
统一思想,各负其责;守望相助,协同发展。
这样的战略,比起美式单一主义路线有明显的好处:
1、充分发挥区域国家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2、充分发挥中国作为主要建设性力量的导向作用,而无须投入过量的资源和成本;
3、充分发挥联合国作为最终决议的平台和权威作用,而无须背负非必要的干涉义务。
最近王毅部长密集出访中亚,正是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开展组织工作的。
我们来看7月12日至16日的部长行程:
  • 对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访问

  • 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

  • 出席“上合组织-阿富汗联络组”外长会议;

  • 出席“中亚南亚:地区互联互通的挑战和机遇”高级别国际会议。

在后面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部长就对此行做了总结:
  • 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国家团结协作的全新区域合作模式;
  • 就上合组织下步工作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
  • 做大做实区域合作。各方同意深挖合作潜力,扩大合作领域,坚决防范外部势力渗透干涉,严厉打击“三股势力”;
  • 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旗帜鲜明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和霸权霸凌行径。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能明白我们的整体外交思路了吧?
那么,面对我们这个坦荡荡的战略阳谋,美国能够改弦更张、实行和我们一样的方略吗?
不能,因为这样的战略要求一个国家完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完全尊重各地区文明的不同价值观、完全保障各地区的长期繁荣稳定。
这里面哪一点,都和美国的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完全对立。
这就是美国明知道问题,也无法改正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阳谋,放在那里给美国学,它也学不来。
举个例子,十多年前奥巴马提出阿富汗反恐要把巴基斯坦也纳入整体考量,这个方向是对的,但他做到了吗?
没有。
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人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几次尝试把这两国强行拧在一起,完全不顾历史上形成的领土、边境等矛盾,所以适得其反;
另一方面是美国内部的利益集团布局错综复杂,无法实现前线和后方的利益统一。
因此搞了十年,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还是吵闹,甚至前几年还为此打了一仗,最后还是中国出面调和的。
实际上,现在无论是巴基斯坦塔利班,还是阿巴边境存在的其他四五个极端势力,它们生存的基础之一就是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矛盾给予了它们左右横跳的空间。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军是在哪里击毙本拉登的?
不是在他的据点阿富汗,而是在巴基斯坦!
他能够从美国水银泻地般的搜查中成功跑到美国的反恐基地,还逍遥多年,就说明美国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整合战术并不成功。
当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区域内国家间问题的复杂性。
这个我们有时间再来细讲,特别是阿富汗和巴铁之间、阿富汗塔利班的宗教理想和区域温和世俗化之间的矛盾。
面对这种情况,美国人最后实在头疼,只能甩手走人。
而我们则在整合区域的战略下,连续开展工作,到今年,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外长会议已经开到第四届了,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
比如今年6月3日开的这次,三方已经在讨论怎样把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中巴经济走廊延伸到阿富汗境内了,还是阿富汗政府主动提的。
可见我们的区域整合成果正在逐渐显现。
也正是因为如此,区域内三股势力(和南亚某个有意破坏区域和解以制衡巴铁的国家)近年来逐渐感受到了中国这种整体解决方案的巨大压力。
这些势力近年连续铤而走险尝试对中国发起袭击,就是希望能打乱中国的整合计划,可以继续浑水摸鱼。
南亚某国这个问题我们今后有时间展开再讲。
今天还是说回我们的外交战略。
正是出于整合区域的战略考量,我们才更有必要保持克制和定力,不能被带乱节奏。
比如当巴铁的袭击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并没有像美国一样立即应激性报复,而是一方面充分信任和协助巴铁进行处理,一方面加速推进联合区域所有国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工作。
标本兼治,这才是有效的、长远的处理方式。
那么,既然美国没办法复制,它会让我们的战略顺利实施吗?
当然不会,因为这样的战略一旦在复杂的中亚取得成功,将直接摧毁它单一价值观的论点,也将完全证明其“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和“从实力地位出发”理论的荒谬性和反动性。
它能承受这样的结果的吗?
恐怕以十个美国的国力都无法承受这个道义基础的崩塌。
因此,拜登政府上台后,重新捡起了咄咄逼人的价值观武器,开始发起针对性进攻。
比如,今年6月23-25日,布林肯就马不停蹄地连访德法两国,会后高调宣布两国与美国在价值观上立场一致,即:
不能容忍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因为这样的秩序是不自由的。
【原话:The United States and France were on the same page in their determination to resist the possibility of a Chinese-led world order that would be profoundly illiberal in nature.】
为了说出这句话,拜登甚至大手笔牺牲了美国在北溪管道上坚持多年的反对立场,万里迢迢给欧洲和普京送上大礼。
而更早之前的5月2日,布林肯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采访时更直接宣称,美国的目标就是维护当前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不受中国挑战。
【原话:To uphold this rules-based order – that China is posing a challenge to.】
布林肯这些话真是倒打一耙。
我们不禁要问一下了:
如果美国这几十年来主导的世界秩序就好的,那为什么从亚洲、到欧洲再到非洲、南美,整个世界不但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更加混乱、动荡?
如果只有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才是好的,为什么世界还会寻求一种新的秩序?
这两个问题,美国政府心知肚明,但它就是要这样说、这样做。
可见,它现在的阶段性策略重心已经从推行自己的战略,转变为阻扰中国的战略实施。
以前美国是攻击中国的具体政策,比如内政、产业、贸易、军事等等,现在开始攻击中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从侧面也反映出我们确实是在不断进步。
形象地讲,美国已经从全面进攻收缩了,现在改为重点进攻。
那么,我们要怎么打破它这个阶段的如意算盘呢?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分析的,当前的策略和战术。

(欢迎关注星社公众号,随时获取深度政策解读)

下篇

3

两种战略的对决
我们以刚刚结束的东盟峰会外长会议作为切入点,全面梳理中美两种外交战略的实战对决。
这次峰会斗争激烈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王毅部长要申请二次发言?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反对架空东盟、另起炉灶?
谁在架空东盟?想另起什么炉灶?
美国高层密集分批访问东南亚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今天来给大家做一个清晰的工作解读。
先来看中美两国外长的会程:
王毅部长是8月3日至6日出席了四场会议:中国-东盟外长会、东盟-中日韩外长会、东亚峰会外长会、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
布林肯则是8月2日到6日参加五场: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外长会、东盟-美国外长会、东亚峰会外长会、“湄公河之友”外长会、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
大家应该注意到了,美国多开了两场特别的会议:
  • 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外长会

  • 湄公河之友外长会。

这两场会、两个机制是怎么由来的呢?

先来说说湄公河流域的概念。
湄公河,其实就是我国澜沧江出了国境之后的名称,我们一般把这个流域叫做中南半岛,它包括五个国家:
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南半岛和我国华南、西南区域接壤,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外交战略:红线背后的中美政治角力(全篇)
2003年-2004年,半岛上这五个国家在东盟框架下,又搞了一个次区域的合作机制,叫ACMECS,主要定位于经济合作。
外交战略:红线背后的中美政治角力(全篇)
中南半岛作为东盟和中国直接接壤的前哨站,美国当然不会放过。
2009年,刚上台的奥巴马着手制定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敏锐注意到这一点,随即决定以此作为重返亚太的起手式。
当年7月,美国启动湄公河下游倡议,正式建立和半岛五国的联系机制。
去年,特朗普又将这个倡议升级为伙伴关系
在上述基础上,蓬佩奥还把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欧盟、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也拉进来,建立湄公河之友机制。
布林肯开的就是这两个机制的会。
两个机制一层套一层,美国不但自己上,还要拉着盟友一起上,就是希望利用国际声势、资金、援助作为筹码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把影响力放到最大。
可见美国经营中南半岛之苦心积虑。
除了硬的一手,美国在软实力方面同样着力布局。
比如2013年它就和越南合作,启动了面向亚太的“东南亚青年领袖倡议”,目的就是培养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上认同美国的未来地区各行业领导者。
还是当年那套利用庚子赔款培养留美学生,进而控制民国政治经济命脉的熟悉配方。
按照目前每年数千名的培养速度,二十年内美国就能向东南亚反向回流数以万计完成思想改造的各行业“领袖”。
这个才是我们和整个地区不得不防的和平演变策略。
我们常常强调,承认美国的实力和努力,与指出美国诸多行为的错误性和反动性并不矛盾,甚至是同样重要的。
盲目轻视对手,其危害有时候比一无所知还要大。
有些自媒体连最基本的国际知识都错漏百出,就大写美国溃败、震惊、哭泣,这实际上对我们踏实推进各项事业是有害的,也是对我们外交、国防、科技等战线工作者切实努力的一种轻视。
我们要时刻记住一个基本原则:
敌从宽!
重视对手、把对手考虑得强一点、把问题考虑得全面一些,对我们没有坏处。
与精心布局中南半岛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对整个东盟的有意忽略
比如2018年至2020年,特朗普就连续第三年缺席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气得东盟国家最后纷纷只派外长参加了事。
为什么这样?
因为东盟各国在亚太再平衡战略出来之后,已经纷纷表态:
绝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然后转头全部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
到去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达到6846亿美元,在疫情冲击下逆势强劲增长6.7%,东盟首次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而中国从09年起就一直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
可见双方联结之深、纽带之强。
因此,美国只能退而求其次,把钱花在刀刃上。
至此,美国的战略就呼之欲出了:
分化难以整体驾驭的东盟,在与中国直接接壤的中南半岛发起重点进攻,再寻机建立美国主导的体制秩序,最终把东盟分裂为多个小集团。
这就是我们在上篇中分析的美国外交指导原则:分化、瓦解、控制
事一强以攻众弱,现代版的连横战略
比如这次外长峰会,布林肯除了出席上述五场会议,还分别再与中南五国外长各自举行单独会谈。
而上周的7月27日至29日,国防部长奥斯汀则单独对新加坡、越南和菲律宾进行访问。
更早之前的5、6月份,美国副国务卿舍曼则分别访问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泰国。
然后,这个月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还要再去一趟“两个关键的亚太伙伴”:新加坡与越南进行访问。
从国防部长、正副国务卿到副总统,美国这波可以算是精锐尽出,不遗余力
目的就是要加速完成东盟的实质性瓦解,在中美正式谈判之前构建有利于自身的地缘政治机制。
到这里,大家应该就能明白王毅部长为什么要严正强调我们的立场了:
外交战略:红线背后的中美政治角力(全篇)
伪多边主义、真集团对抗,这就是美国的真实意图。
这轮猛烈的外交攻势,其实也是我们在《大道至简》一文中提到的拜登的总体思路【政治对抗,经济和解】的一部分。
在单独小会的基础上,美国、日本在全体大会上攻击涉疆、涉港问题,也是政治对抗战术的一部分。
老头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加劲逼迫我们在经济问题上松口。
对此,王毅部长特地申请二次发言,态度十分坚决:

“明确告诉你们,死了这条心吧!”

为什么我们在全会上有说这句话的底气?
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美国这个分化战术已经不大可能奏效:
  • 中南半岛的老挝和柬埔寨它是动不了的;
  • 泰国历来是中立型选手,和平时期更倾向于中国;
  • 越南会执行务实主义路线,除了会设法捞一点实际利益,绝不会在挑战中国红线的道路上多走一步;
  • 所以五国就剩一个缅甸,现在我们和美国都在推动它落实东盟的共识,不过美国的方向是军政府必须无条件放人、重新选举,我们的方向则是希望军政府能和各派达成政治协议,建立稳定政府。总体上应该会朝着我们的方向去落实。
至于东盟的另外五国,情况分别如下:
  • 菲律宾在老杜执政之下,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问题加速解决,最重要的是,外交上和中国一起营造了安定的南海局面,对美国也是十分硬气,特朗普任内一直拿他没办法,拜登上台之后也不得不服,开始通过疫苗援助等方式缓和双方关系,取得一定成效。为了防止再出现一个杜特尔特,明年的大选会是美国的着力点,美国会全力扶持亲美派上台,因此不排除会挑动菲内部某些人在南海问题搞出动静,激化其国内民族情绪。

  • 这次美国海军搞全球军演,我们针锋相对在南海划定10万平方公里演习区域,其中一个用意就是震慑想和美国里应外合夺权的菲律宾国内部分派别的冒险试探。

外交战略:红线背后的中美政治角力(全篇)
  • 马来西亚,最近政局又开始浮动,巫统宣布撤回对现政府的支持,要求总理辞职,不过这主要是因为国内议题,总体上讲外交不大可能转向,因此问题不大。

  • 印尼同样问题不大,总体上印尼政界对于保持对华关系还是有清醒的认识。去年疫情期间我们援助了不少物资,不过现在美国也在积极跟上,同时一手炒作中国疫苗的效用问题,要密切注意舆论动向。

  • 文莱和泰国一样,都是中立型选手。

  • 就剩一个新加坡,作为东盟唯一的发达国家,现在李显龙急得不行,到处呼吁美中都要保持克制,3号参加阿斯彭安全会议的时候又强调了一遍不要再搞冷战,不要再尝试割裂世界。他这种态度,美国不大满意,但我们还可以接受。

总结下来,目前东盟地区的局面就是已经形成了不选边站、和平发展的区域共识,比早些年美国可以任意插手、南海问题纷争不止、地区国家间矛盾不断已经大有改观。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两个优先的政策,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凝聚地区利益,同时刚柔并济化解矛盾,最终形成强大的区域共识
外交战略:红线背后的中美政治角力(全篇)

外交战略:红线背后的中美政治角力(全篇)

一方面也得益于儒家文化圈的文明基因正在觉醒和焕发生机。
而这一点,也是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和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两位本地区政治家共同提出的【亚洲价值观】所预见的,这个今后有时间给大家详细介绍。
这就是我们区域整合的合纵战略一次成功实践。
两种外交战略在第一个主战场的交锋,时间证明了我们的战略更得人心、更胜一筹。
总结起来,我们多年来深耕的东盟外交已经消解了美国曾经无处不在的强大影响力,现在完全可以抵御住美国的短期冲锋。
拜登寄予厚望想赶在中美谈判之前搞定东盟,现在看来真的要死心才行。
但中期来看,如果美国政府始终一以贯之推行强力分裂冲击,不随其国内政党轮换而改变,则未来五到十年,也就是一到两个选举周期内,东盟仍有可能出现新的阿基诺三世,和美国里应外合搅动地区局势。
但长期来看,东南亚的大局已经底定,未来也将成为我们世界版图的一块重要基础。
以上就是这一次东盟峰会外长会的大致情况。
从中我们梳理这几十年来中美双方在本区域的战略、布局和交锋,以此为例,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双方未来在全球其他几个主战场的斗争样式。
我们找个时间再来讲讲中亚、欧盟和东亚的局面。
总之,斗争的具体形式会根据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方向而不尽相同,但总体的斗争模式也就大体是这样了。
因为,这本身就是双方基于国家利益而制定的外交战略。

4

中国的目标与策略
文章最后,我们回到这个系列的主题:红线。
我们来重温一下7月26日王毅部长在天津会谈中正式给美国划下的三道红线:
  • 不得挑战、诋毁甚至试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

  • 不得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

  • 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更不能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为什么我们要跟一个副国务卿讲这么重大的话题?
因为之前讲过,舍曼只是来给布林肯打前站,而布林肯则是来给拜登访华做准备的。
因此,我们这三道红线,实际上是给还没决定交易规模的老头一道交易门槛。
什么门槛?
三道红线都是政治问题,连副部长提交的两份清单也全是政治问题:
  • 纠错清单:无条件撤销对中共党员及家属的签证限制,撤销对中方领导人、官员、政府部门的制裁,取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限制,停止打压中国企业,停止滋扰中国留学生,停止打压孔子学院,撤销将中国媒体登记为“外国代理人”或“外国使团”,撤销对孟晚舟的引渡等。
  • 重点个案清单:尽快解决中国部分留学生赴美签证遭拒,中国公民在美遭受不公正待遇,美国不法分子滋扰、冲撞我驻美使领馆,美国国内仇亚、反华情绪滋长,中国公民遭暴力袭击等。
经济,老头最关心的经济问题呢?
贸易战、科技战还在打,中方怎么一点都不急?
这个策略,其实就是我们在中美经济角力》中分析的:
迫使老头必须政治、经济问题一起谈,不要奢望只谈经济问题。
外交战略:红线背后的中美政治角力(全篇)
我们就是要先谈政治问题,接不接受?
接受的话就来谈,不接受大家就都省点时间。
那么,老头会不会接受呢?
除非他想丢掉明年中选,否则也只能接受。
因为目前美国的短期经济形势,比那个时候更严峻了。
老头面临的三大经济问题中,严重通胀仍在延烧,债务上限谈判陷入僵局,刺激政策已经向共和党大幅妥协。
这一点我们在上周也给大家介绍过。
外交战略:红线背后的中美政治角力(全篇)

| 7月26日《“给美国上这一课”的正确解读》

现在老头又多了一个头疼的问题:
特朗普开始反攻了!
这两个月懂王到处跑,给共和党内的铁杆候选人跑党内初选,卷土重来的声势越搞越大。
甚至还放出要拿下国会、曲线夺权的风声。
懂王就是在赌老头不能在圣诞季之前解决经济问题,届时他就可以额外再收获一波经济选民,彻底完成对共和党的绑架。
毕竟也是个走一步看三步的老狐狸。
因此,留给老头做决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而一旦拜登政府接受了政治先决条件,会有什么后果?
后果就是,美国自命为自由世界领袖的道义基础将遭受重创。
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现在美国带头攻击涉港、涉疆、“人权”等问题,它本质上是在攻击什么?
中国党和政府的治港、治疆方略,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决定并保障的;
中国的人权发展和民主形式,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并保障的;
攻击这些问题,本质上就是想以之为抓手,逐步上升到攻击中国的政治制度,乃至更高层面。
这才是美国的战略意图:从制度上扼杀中国。
这就是我们要清晰划定第一道红线的原因。
一旦美国接受了这个条件,它要如何对政策转向做出解释?
美国的盟友们会怎么想?
以后它们该怎么做?会怎么做?
答案不言而喻。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第一道红线的深意所在。
第二道红线,发展权利问题。
这里面其实隐含了一个词:空间。
什么空间?
部长说的是现代化权利,自然就是指中国的现代化空间。中国现在仍是发展中国家,争取上升空间天经地义。
这个空间需要多大?
以人均GDP来算,2万美元的发达国家入门线,我们才达到一半。
以人均总收入来看,1.25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门槛,我们也还有不小差距。
这道红线就是让美国人换位思考,想想看把中国遏制在现有状态、甚至造成中国倒退的意图,究竟道不道德、现不现实?
如果不道德、不现实,那是不是可以心平气和接受中国的现代化?
如果能接受,那就应该理解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可以、而且大概率会超越美国
以人均GDP为例,中国哪怕进入2万美元的门槛,也才是美国的三分之一,但乘以人口基数,总的GDP必将大幅超越美国美国对此能不能保持心态平衡和理性接受?
不能接受的话,战略谈判还有什么意义?
这些就是这道红线留给美国的思考题目。
美国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给中国带来的诸多成就,这无所谓,我们也不需要他们的承认。
可是,美国也不能污蔑、诋毁甚至阻扰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的各项努力,因为美国这些行为本身就是在搞民族压迫和国家固化,本质上都是反人类、反道义的。
这也是王毅部长为什么说“这涉及人类的基本良知和国际公义”的原因。
因此,这道红线就是明明白白告诉美国人:
在我们完成现代化之前,一切阻挠行为都将被视为对中国人民的侵犯。
因此,中国人民必将毫不犹豫予以反制,而且这种反制,是正义的。
同样站得稳道义立场。
第三道红线,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道红线直指美国在冷战后横行世界的理论基础:
新干涉主义。
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缘由,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为目的,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概括起来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
人权高于主权,价值观高于国家利益 。
之所以叫新干涉主义,是因为与传统干涉主义的武装侵略、军事颠覆相比,它披着秩序的外衣,抢占所谓道义制高点,为其干涉行动正名。
因此具有很大的伪装性和欺骗性。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带领西方开始鼓吹这个理论,从出兵海地到轰炸南联盟、入侵伊拉克、叙利亚,背后都以其为支撑。
这种主义带来的后果,现在世界人民已经看得很清楚,这些国家现在没有一个是和平安宁的。
在中国的台湾问题上,美国同样也想如法炮制。
冷战时期,美国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对一个中国问题从不含糊,从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到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美国一再信誓旦旦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开始自食其言。
从95年的李登辉赴美及其造成的台海危机开始,美国开始走上对“台独”推波助澜的道路,直至发展到如今军机访台、官方互动,其战略野心已经暴露无遗,所谓的道义基础也被自己完全推翻。
而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问题上,美国也出现背弃中立立场的动向,开始明目张胆介入、挑动争端。
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必要坚决反击其理论根基。
外交战略:红线背后的中美政治角力(全篇)

华姐这句话,就是中国对一切新旧干涉主义的回应

这一点与其说是红线,不如说是宣言。
什么宣言?
就是中国必将和美国的新干涉主义抗衡到底的斗争宣言
而不仅仅是一时一地的问题。
以上就是对三道红线的简要解析。
那么放在我们的主题:外交战略上来看,这三道红线具有什么国际意义呢?
其意义就在于,中国以自身为例,指出了美国“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本身就是理论基础薄弱、道义考量缺失、言行自相矛盾的一种外交战略,其本质在于扼杀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发展、独立、自主。
而中国正是因为坚定反制了美国的错误行为,才取得现代化的胜利,这个对于所有仍在探寻国家进步、人民幸福之路的各国政治家、政党和人民,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现实例子。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道路,广大发展中国家一定会坚定跟着我们走上和平、繁荣的康庄大道。
毕竟,我们早就把这个信念写在天安门上了。
得道多助,最终的胜利一定是在正义的我们一边。
外交战略:红线背后的中美政治角力(全篇)
(全文完)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59602.html

(11)
上一篇 2021年8月8日 下午12:02
下一篇 2021年8月8日 下午12: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