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深海区(ID:xmshenhaiqu)
撰稿 深海龟
虽然奥运会不能遏止病毒的蔓延,但至少请启迪人类以“团结”。
历时17天的东京奥运会,在今晚落下帷幕。
4天前,当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改签了原先的返程机票,打算低调回国时,东京机场的一幕却让她们红了眼眶:许多在日华侨和华人到机场送行,高呼她们的名字,拿着国旗请求合影。在行将离别时,球迷们更是自发地挥舞旗帜,为她们加油助威……
这也许是东京奥运会最让人感动的瞬间之一。因为这一幕让国人明白,我们最爱的其实不是金牌,而是永不凋零、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即便冠冕不再,我们依然为体育那最本源和纯粹的魅力所吸引和感动。
而当审美越来越回归体育本身时,奥林匹克精神内核中的奋勇顽强和超越自我也就更容易突破体育自身的范畴,让共情成为可能,让“更团结”为世人所感知。
相互欣赏
伊藤美诚,可能是本届奥运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外国选手。
这位日本乒坛小将虽身材矮小,但球风凶狠,球路多变。她的实力,在与水谷隼合力夺下奥运会乒乓球混双首枚金牌的比赛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她个性张扬,不够谦和,什么表情都写在脸上。在比赛前,她从不讳言对取胜的渴望;在比赛中,她会在球风顺手时得意地笑,也会在被孙颖莎打得溃不成军时满脸苦恼,怨“拍”尤人。一旦输了,还会在赛后忍不住落泪。
伊藤的标志性发球。 图源:olympics.com
的确,她没有福原爱那么可爱,也不如奥恰洛夫般憨厚,再加上她的母亲从小对她颇为独特的励志教育,伊藤要想在中国复制前两者的受喜爱度,的确有难度。
但这不妨碍她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奥运赛场,不想拿金牌的运动员肯定也不是好运动员。伊藤很多看似颇具挑衅意味的言行,其实多源于此。
伊藤曾到中国训练,与中国运动员相处融洽。 图源:央视频
其实,最懂伊藤的不是中国或日本的观众,而是与她多年来“相爱相杀”的中国乒乓球队员,尤其是孙颖莎。
8月7日,刘国梁在接受采访时盛赞伊藤美诚,认为伊藤代表了世界乒坛的觉醒,并具备了和中国顶尖选手相当的水平。
收获“人间止藤片”外号的孙颖莎,更对伊藤不吝溢美之辞:“有伊藤这样一个对手我还是非常开心,我们两个的水平非常接近,在场上我们都很渴望胜利,都能看到对方内心的那股劲。也是有伊藤,我才会一直提高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
乒乓球女团决赛后,中日运动员互致问候,伊藤同孙颖莎握手。 图源:olympics.com
孙颖莎的评价并非单纯的谦虚,而是发自内心的欣赏。伊藤美诚若有机会听到这里,纵有不甘,但想来也会有欣慰和共鸣。
中国乒坛的霸主地位,并非源自“技术封锁”,而是源自虚怀若谷地欢迎和接纳外在的一切挑战。我们真诚欢迎外国选手来华学习和备战,并在挑战与被挑战中与全球运动员一起推动乒乓球的推广和进步。
显然,中国乒坛欢迎伊藤美诚式的存在。而这,源于真正的自信,和宽广的胸怀。
相互成长
田径项目,无疑是中国代表团在东京奥运会上最大的惊喜。
8月1日晚,无数中国人守在屏幕前,等待见证苏炳添开创新的奇迹。虽然最终结果不无遗憾,但这丝毫不妨碍苏炳添一战封神。
然而,就在所有人为苏炳添振奋欢呼时,苏炳添的外籍教练兰迪·亨廷顿却面对镜头表达了深深的自责。
“第一次经历这样的赛程真的非常难,特别是他的年龄……并不是说他的年龄是个问题,但这确实是体能储备的问题,对此我应该帮他准备得更充分。而我们做得还不够。”兰迪·亨廷顿说道。
对于这样一位尽职尽责的外教,广大中国网友纷纷表示唯有感激和感动。兰迪·亨廷顿2017年开始主管苏炳添的训练,在对训练安排、手段选择、技术改进和具体要求上,参照国外先进的技术标准和科学体系,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模式和方法。
兰迪·亨廷顿指导苏炳添。 图源:微博@苏炳添
在这位外教的帮助下,苏炳添更换了自己的起跑脚,一举突破了百米10秒大关。他还帮助苏炳添改变跑动过程中的摆臂动作和脚掌落地后的发力方式,让苏炳添的百米成绩刷新了黄种人曾经的极限——9秒9。
8月1日,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再次刷新了黄种人的历史记录,并在稍后的决赛中再次跑出10秒以内的成绩。考虑到他2019年曾因腰伤休赛一年多,且已经是一名32岁、按田径传统早已退役的老将,兰迪·亨廷顿的确为中国田径和中国体育创造了奇迹。
苏炳添并非唯一得到兰迪·亨廷顿指导的中国运动员,以800米决赛第五创造中国田径历史的王春雨在赛后第一个感谢的也是这位美国教练。 图源:olympics.com
外教对中国竞技体育的贡献有目共睹,不少网友也由此想到了曾经赴美任教的郎平。站在今天回头看,对于郎指导当年不乏争议的选择,许多人在不解和责难后最终选择了释怀和道歉。
若干年后,当人们再次谈起这段中美两国出色的教练和运动员帮助对方,互学互长的故事,也许除了淡定和自信,还会有感动和欣慰。
孙一文夺得女子个人重剑金牌后,法国教练雨歌-欧伯利扛起她狂跑,并与她一同展示五星红旗庆祝。 图源:twitter
相互理解
7月24日,与杨倩夺得东京奥运会首金一同被记住的,还有她的队友王璐瑶。
资格赛失利的她,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推文来消愁,却不想遭遇网暴。几小时后,王璐瑶删除了这条推文。虽然她未发一言,但更多的网友为她挺身而出——“作为运动员顶着巨大压力出征,即使失败了也是我们的英雄。”“能去奥运会已经很优秀了,加油!”
许多国家和人民都有奥运情结,这份情节在赋予奥运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让参赛运动员们背负了不少额外的重担。幸运的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民众心态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够理解运动员承受的苦痛。
从初战失利的王璐瑶,到不幸出局的中国女排,再到羽毛球男单折戟的谌龙,众多网友没有选择责备,而是像拥抱金牌选手那样去理解。越来越多的人明白,选手比赛失利,不会有人比他们自己更痛苦,因为他们才是为之真正付出血泪和汗水的人。
更难得的是,除了金牌之外,人们发现了更多蕴藏于体育竞技本身的魅力:
今年3月拿下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后,亨德·扎扎喜极而泣。 图源:ittf.com
12岁的叙利亚女孩亨德·扎扎是本届奥运会年龄最小的参赛者,虽然她的奥运之旅只有短短24分钟,但她的出现却宣告国家还在。谈起未来,她表示会备战下一届奥运会,“将胜利献给我的祖国。”
美国选手拜尔斯(右一)和苏妮沙·李(右二)为管晨辰庆贺。 图源:twitter
中国体操小将管晨辰在女子平衡木决赛中摘得金牌,被誉为美国“体操女王”的拜尔斯和苏妮沙·李发自内心地上前祝贺与拥抱,感动中美两国网友。其实,在管晨辰结束动作稳稳跳下平衡木的瞬间,苏妮莎·李甚至和中国代表团成员一样激动得跳了起来。
谌龙与安赛龙赛后交换球衣。 图源:twitter
羽毛球男单选手谌龙在决赛败给丹麦选手安赛龙痛失金牌后,谌龙主动找到激动落泪的安赛龙致以祝贺。在安赛龙的微博下,更有众多中国网友为他留言表示祝贺,毫无怨怼……
这一切动人瞬间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更加自信、从容与豁达的中国人民。我们渴望金牌,但同样欣赏竞技体育中的激情与温情。这些宝贵的品质,正是相互欣赏、相互成长、相互理解的体育精神的写照。
对于正饱受病毒、冲突和饥荒折磨的人类来说,奥运会的火炬终将熄灭,国与国之间的偏见甚至敌对仍难以消弭,但我们为奥林匹克精神流下的泪水和分享的喜悦却足够真实。虽然奥运会不能遏止病毒的蔓延,但至少请启迪人类以“团结”。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6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