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说“与病毒共存”,你可能没看懂

作者:库叔说

本文转载自:瞭望智库(ID:zhczyj)

文 | 王乙雯 瞭望智库观察员

最近,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总顾问、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发表的《“与病毒共存”可行吗?》一文引起热议。文章中提到,人类与病毒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关系,并指出“既宣扬德尔塔病毒的严重威胁,又主张与病毒长期共存”是存在矛盾的,应“打消与病毒共存的想法”。

此文一出,有网友将矛头指向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医生张文宏。一个多星期前,张文宏曾发布微博,分析南京疫情促使全国经受压力测试,博文最后提到“更加难的是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

争论一直持续。

最近,变异毒株Delta(德尔塔)来势汹汹,三周内迅速蔓延至国内17个省市;世界范围内,变异病毒Lambda(拉姆达)正蔓延开来。而一年多来,我们已习惯通过全员核酸检测、隔离封闭、停工停产的方式扑灭小规模本土疫情,实现本土感染病例“动态清零”。

有媒体指出,“共存”之说,一个是指英、美等国盲目解除或放松对疫情的管控措施,另一个是指“新冠病毒会在地球上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

关于“与病毒共存”,库叔从4个维度为大家呈现下当前的情况。

文 | 王乙雯 瞭望智库观察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综编。

1、病毒能否被消灭?

一个共识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曾指出,彻底消灭危险的病毒是需要明确前提的。

首先,它只会在人类世界传播和潜伏;

其次,不会产生无症状携带者;

第三,我们不会从自然界继续获得新的危险病毒。

迄今为止,全世界真正实现清零的病毒只有天花病毒。另一个接近彻底消灭的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截至2018年,全世界仅有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仍有新发病例,发病人数不足30人。

那么,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会消失吗?

《自然》杂志曾向119位免疫学家、传染病专家以及病毒学家发放问卷,询问他们对新冠病毒的看法。

近九成科学家认为,病毒会从大流行转为局部流行——它不会彻底消失,而是会在这颗星球的不同角落轮番出现。

在国内,不少专家在疫情发展的不同时期也表达过类似观点

早在2020年2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就提出,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疾病。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今年3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冠病毒走到今天,没有证据表明它将消失。“很可能将会和人类共存,就像流感一样,而且还会出现新的冠状病毒”。

5月,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慢慢降低,它与人类的长期共存将成为可能。

2021年8月,王立铭在《生命科学·巡山报告》中提到,“我们需要客观看待一种可能性,即新冠流行无法像SARS疫情一样被快速消灭,反而可能类似一个长期流行的 ‘大号流感’。”

……

可以说,“与病毒共存”确实是科学界的共识。

所谓“流感化”,其实是人类在面对无法清除的病毒时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结局。普通人依靠自身免疫力或流感疫苗即可预防或康复,重症率低,不会造成医疗挤兑,也无须进行隔离和筛检。

但就新冠病毒目前特性而言,“流感化”为时尚早。

据专家分析,目前新冠与流感还有很大不同。它不具季节性,夏天最炎热的时候也一样可以暴发;从传播效能上来看,德尔塔毒株几乎已超过流感;在致病率和病死率方面,新冠也远远高于流感。此外,流感至少流行了100年,加上每年的疫苗接种,人群才具备了广泛的预存免疫,而新冠现在的预存免疫还差得太远。

2、国内疫情到了什么阶段?

总体可控

世卫组织和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在近期联合发布的疫情报告中指出,德尔塔毒株将在未来几个月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目前,我国广州、深圳、东莞、瑞丽、南京、郑州、扬州等地已与德尔塔正面交锋。

张文宏说“与病毒共存”,你可能没看懂

8月10日,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官黎坪街道,医务人员给居民做核酸检测取样。

严格防控之下,为何还会出现多地感染?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认为,“这波疫情,毒株是在某一个节点上发生了一个超级传播。”就是说,一个人传了多个。可能是10多个,可能是20个,有的情况下甚至会有100个以上。

在多数情况下,新冠肺炎疫情还是可控的。毕竟,并不是每一次、每一个链条上的传播都这么有效(一个人传六个、一个人传八个),所以“阻止超级传播是新冠防控的一个重中之重”。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超级传播”?

一方面存在个体主观因素,比如受感染者可能免疫缺损或有基础病,那它释放的病毒载量可能就更大,就可能够感染更多人。

另一方面,在密闭空间、密切接触、人多的场合等特定条件下,也会造成超级传播。

目前,全球疫情没有明显好转,实际上还是恶化的。而管好传播热点,就可事半功倍。今年6月,张文宏医生采访中也提到,“中国可以做到清零,不代表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能做到。只要其他地方清不了零,那么这个病毒就会在世界上一直传播,流转。”

连日来,各地已采取多项疫情防控措施:核酸检测、接打疫苗、应隔尽隔……

据《财经·大健康》报道,本轮本土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已有19个城市启动全城或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涉及5000多万人。据不完全统计,这波核酸检测的总费用已超19亿元。

8月5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疫情总体形势可控,只要各地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疫情在两到三个潜伏期内就能基本得到控制。

3、现实问题

防控难度显著提高

变异病毒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使得本轮疫情波及范围大、人群面广,加上多个不同来源的输入病例导致本土疫情叠加,引起公众普遍担忧。

在此背景下,疫情防控的难度显著提高。

一份流传于网络的会议纪要显示,针对此轮疫情传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分析称,目前相比没有变异的病毒,德尔塔的防控难度要提升10倍,清零策略遭受挑战,清零难度很大。对此,公众号“知识分子”发文称,曾光确认了文件的真实性,但称未授权该会议内容的发布。

王立铭认为,德尔塔突变株超强的传播力,使得个人防护措施的要求大大提高,新冠密切接触者的范围大大拓展。以往的疫情防控措施能够成功消灭R0在2-3甚至4-5的新冠病毒,但对于R0可能高达9的德尔塔株而言,恐怕就不再适用。

“如果进一步升级疫情管控措施,隔离更多的密切接触者,更强有力地限制人群的出行活动,在管控疫情的同时,可能又会对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构成更大的干扰”。

另一边,此轮疫情下,疫苗的保护作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医学界普遍认为,对于德尔塔,疫苗依旧展现出了“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显著”的保护作用,特别在预防重症和感染方面效果仍很显著。

美国疾控最近公布的信息显示,针对德尔塔,完整接种2针mRNA疫苗后可将感染风险降低88%,将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到未接种疫苗时的1/25。

张文宏的微博也提到了关于中国疫苗的数据:近期《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在智利完成的灭活疫苗上市后的持续观察数据,“智利评估了今年2月2日到5月1日在全国大规模疫苗接种中国灭活疫苗人群疫苗的保护力,该队列包含1020万智利人口,在2剂接种的人群中,中国灭活疫苗对预防新冠感染的有效性为65.9% ,预防患者的住院率保护力87.5% (95% CI,86.7-88.2),预防ICU入住率的保护力为 90.3%,对死亡的保护力为 86.3%。”

张文宏认为,如果以减缓传播和降低病死率为目标,疫苗可以承担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若以清零和根除疾病流行为目标,目前的疫苗可能无法达到。

突破性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我们需要开发新一代的疫苗?比如:研发儿童疫苗、针对突变病毒研发改良版或次世代疫苗,等等。

【注:突破性感染是指在完成疫苗接种超过14天后接种者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

张文宏说“与病毒共存”,你可能没看懂

8月5日,市民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新冠疫苗第一临时接种点有序接种疫苗。

遗传学博士周叶斌则指出,疫苗怎么用,首先要考虑现在的疫情状况,以及我们接种疫苗的目的。目前,全球疫情还很严重,我们在疫苗使用上需要考虑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尽快扭转这个局面。

综上,一个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在新冠病毒短期内不会消失前提下,我们能否找到一个兼顾民众健康与经济社会生活的最优解?

4、“与病毒共存”

绝非放任不管

可以肯定的是,“与病毒共存”绝不是放任不管。

尽快接种疫苗,这不仅仅是出于个人和家庭自我保护的需要,也是全球最终克服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必由之路。在疫苗研发上,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针对突变毒株疫苗的研发和生产。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宇建议,“特别是针对产生免疫逃逸比较严重的这几个关键位点,加快推进二代疫苗的上市应用,加上全国接种第三针,第三针最好是能够接种上针对突变病毒的疫苗,那就能解决很大一部分问题。”

世卫组织专家指出,“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疫情反弹不是疫苗没有发挥作用,而是在社交限制措施等方面放松了警惕”。部分欧美国家在严格疫情防控问题上左右摇摆,单纯寄希望于疫苗,防控措施却形同虚设是万万不行的。

除了疫苗,我们还要怎么做?

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公共卫生讲席教授唐金陵此前在接受库叔采访时提到,有效的控制策略不是简单地通过疫苗建立人群免疫屏障,而是通过卫生措施和疫苗接种的联合,建立起一道阻止病毒传播的屏障,将病毒的活路挤压到最窄。

防线布置得越严密,病毒就越难逃脱。广州和深圳成功控制德尔塔暴发的经验说明,疫苗(两地均有了一定的接种率,但还没有达到最高效果)+NPI(非药物干预)完全可以快速地控制住病毒流行。对于个人来说,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加强锻炼,增强免疫能力等还都不能松懈。

在现有防控措施下,仍有一些隐患需要警惕,如:核酸检测点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等问题造成的多人感染、定点医院院内感染、机场管理漏洞造成感染等问题,都需要细化管理,加强防范。

此外,还有因流调信息生出的谣言相伴的网络暴力,抬高了公众配合流调的心理门槛,反而拖累防疫大局。

总之,在何种感染规模下启动何种管控方案,明确各种方案的管控力度、时长、范围,不仅要全局考虑、统筹,决策施行也是个技术活。在复杂多元的世界中,“独善其身”到底能坚持多久?这已经不是医学问题。

参考资料:

《德尔塔毒株蔓延至17省,中国要考虑和病毒长期共存吗?》|八点健闻.2021.08.11

《访谈|德尔塔突变株会改变 “清零” 防控策略吗?》|知识分子.2021.08.05

《王立铭:德尔塔突变株入侵,新冠防控需要新思路 | 巡山报告》|知识分子.2021.08.06

《国际经济观察:曲解“与病毒共存”代价沉重》|经济日报.2021.08.10

《从Alpha、Delta到Lambda:病毒说变就变,我们怎么办?》|瞭望智库.2021.07.08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6145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0日 上午11:27
下一篇 2021年8月14日 下午2: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