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铁拳何处击(ID:tiequanhe)
教育公平,阶层流动,是国家稳定的根源。所以当这个根源令万千老百姓心焦之时,便是国家动手改革之日。
最近,全国各大城市的楼市调控,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新特征——打压学区房,成了重中之重。
然而老何的研究表明,这是一个“需求侧改革”,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供给侧改革”。
解决教育弊病,本质还靠加大教育资源供给,而不是针对买房资格的限制。
为什么这么说?先听老何讲个故事。
唐朝帝王多重视科举,其中唐宣宗可能是第一名。他重视到什么地步呢?据说曾经隐姓埋名,自己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
宣宗对于科举,最重平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司考试,祗在至公”。
然而讽刺的是,强调绝对平等的结果,却导致宣宗朝选出的进士,“率多膏粱子弟,平进不及三数人”,贵族对朝政的垄断更强了。
原因很好理解,贵族出身者,享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在其它条件平等的情况下,当然占据绝对优势。
所以,教育公平,不是在于最后高考没人作弊就完了,而是要给起跑线上的弱者更大的支持。
古代社会,家族私塾是制造教育不公的主要因素,那么放到现在,对应的就是重点中学和学区房。
那么,在国家无比重视教育公平的今天,学区房会遭到灭顶之灾吗?
1、学区房暴跌?
深圳出台二手房指导价,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学区房。因为贷款额度受限,很多原本踮一踮脚能买学区房的家长,就再也买不起了。
上周,对应深圳顶级学区的福田区百花片区一处法拍房,比市场价低185万居然流拍了。更早之前,深圳国际花园以2206万元成交的学区房,比年初同样的房子低了662万。
上海出台二手房核验价,政府给每一套二手房计算了一个合理价格,高于限价的房源一律不得网上挂牌。政策实行第一天,大家发现没过关的房源,也基本都是黄浦区和陆家嘴的顶级学区房。
老何的一个朋友,最近想出手一套杨浦区打一校区学区房,年初行情400多万,现在降到360万,却根本找不到买家。
最近的消息是,杭州昨天对中介信息发布提出明确要求,禁止炒作学区房。
一时间,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消息都是,国家出手了,这次学区房彻底凉凉。
事实真的如此吗?
老何要提醒大家,至少在一线城市,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学区房降价,都是在去年疯狂涨价基础上的降价而已。
比如深圳热门的学区房八卦岭宿舍,去年房价涨幅超过80%,从7.5万每平米涨到13.7万。在政府严格的管控下,现在房源的挂牌价整齐划一,全部回到了7.5万。但是大家心知肚明,真实成交价肯定不止这个数。
换句话说,现在的学区房降价,只是技术性调整,远远谈不上进入熊市。
我们知道,市场价格的形成,本质上取决于供给和需求。想要房子降价,只有两条路,要么增加供给,要么减少需求。现在政府的调控政策,全部选择了后者。
但是所谓的减少需求,并非大家真的就不想买学区房了,而是政策强行取消了一部分人的购房资格。
二手房指导价,只是明面上的手段,更要命的是,政府直接对银行端做出限制,银行放出的贷款中,个人房贷占比最高也就是30%水平。仅仅上半年,很多银行已经用光了全年房贷额度,现在想贷款买房的人,今年内很可能都没戏了。
学区房还在那里,只是穷人更加买不起,富人买起来更方便了。
2、升学率不会骗人
学区房的地位究竟有多稳固,我们拿一组数据来说明。
之前老何讲课外教培的时候,就摆过一组数据,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能被清华北大录取的考生,全部来自各级重点中学,尤其是极少数的几所市重点。
30年过去了,情况有没有改变呢?
这次我们以上海为例。
上海最优质的四所高中,被称为“四校”,分别是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和交大附中。
2017年,上海高考一本录取率为21.80%,其中 985 院校的录取率为 5.33%。但是“四校”出来的学生,一本录取率高达90%以上,上海中学的复旦交大录取率都能达到40%。
显然,高中之间的实力差距,在今天仍然非常明显。
那么想要进入这些重点高中,前提又是要进入优质初中。从2018年上海中学择优录取生源来看,仍然是少数初中占据了巨大优势。
有人说,课外教育是在强行制造家长焦虑,但是很明显,学校之间的巨大实力差异,才是根源。
焦虑的根本还是升学率和一本率。
不消灭学校之间的差距,学区房永远都不会消失。
3、民办学校,真的在制造不公吗
对抗学区房的办法有没有呢?有。而且跟很多人的印象相反,民办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上面举了上海的例子,但是老何要夸奖一下,上海几乎是中国一线城市当中,教育公平做得最好的一个。
这从学区房价格上就可见一斑。
在本轮学区房暴涨之前的2018年底,上海徐汇区顶级学区房价格,大概是这样的:
相比之下,这是北京西城区2017年初的热门学区房价格:
可以看出,上海学区房的价格还是温和不少。
老何上次讲教培时也提到过,课外培训作为家长对抗学区房的手段,在北京是最发达的,上海相对还没有那么卷。
为什么呢?秘密藏在下面这张图里。
从考入“四校”高中的学生人数来看,2018年以前,上海最好的初中,大部分都是民办。而民办学校大部分是不看学区房的,只要成绩够,全区甚至全市的学生都能入读。
你甚至都不需要有上海户口、上海房产,就能上优质的初中。
很多人给民办学校安上的罪名,是收费高,只收有钱人,制造阶级固化。但是仔细计算一下就知道,上海民办初中的性价比非常高。
上海有没有贵族学校?当然有。一年收费十几万、二十万的比比皆是,但是没有一所出现在上面名单中。因为这些学校主打体制外教育,学生都是冲着出国去的,根本不参与国内高考竞争。
而民办中小学的体制内班级,现在的收费水平大概是1万-1.5万每学期,那么一年的支出不超过3万。
上海人社局公布的2020年度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10338元/月。所以民办学校的学费,大概相当于夫妻两人一个半月的工资。
如果你不需要在上海市区买房,那么拿出10%左右的年收入用于子女学费,并不是很大的负担。
这样算下来,九年民办中小学的总支出只有27万。比起至少三四百万、还没法住人的学区房,这价格可太便宜了。
对于生活在上海的普通人,尤其是外地人来说,民办学校同课外培训一样,至少提供了靠自身努力进入名校的可能性。
随着2020年上海学区房价格大涨,很多人或许会重新看待民办学校的价值。
而且,除了这种年收费2-3万的优质学校,还有一种民办学校,静悄悄地活在城市边缘。它们收费低廉,师资落后,但至少给了大量没有公立学校入学资格的民工子女一个选择:可以不做留守儿童。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力扶持民办教育,作为公立教育的有益补充,一直是国家的既定方针。
4、民转公大潮来临
上海民办教育的成功不是孤例。中国民办学校占比最高的城市,是东莞,高达50%以上,深圳也超过30%。佛山2020年中考的前100名,五所民办初中占了70%。
这些城市的共同点,都是制造业非常发达,外来人口众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落户困难。
中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每个适龄儿童都有平等入读中小学的权利,但是在户籍和学区限制下,公立教育实际上毫无公平可言,不限户口的民办中小学,反倒守住了教育公平的底线。
然而,政策如今对民办教育的态度,正在悄然转变。同取缔课外学科培训类似,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命运,也改变了。
按照今年5月的通知,各地原则上将不得再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据财新网报道,预计2-3年之后,全国各省的民办学校比例要降到5%以下。
民转公,将成为未来几年席卷全国的大趋势。上海最顶级的民办学校之一,张江集团学校,已经确定要转为公办。
今年6月四川紧急叫停了眉山天府新区恒邦嘉祥外国语学校的招生,随后撤销其办学许可证,转为公办。
4月以来,重庆市已有至少10所“公参民”学校确定拟转为公办;7月,山西太原9所学校宣布转公……
政策转向的原因也很明显,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民办教育收费高,而且制造焦虑。
的确,这几年民办学校逐步开始从一二线城市,向下沉地区扩张。尽管中国各省高考的城乡差异已经非常明显,四五线城市、小县城的学生跟大城市差距越来越大,家长的支出水平差距也越来越大。但是至少在本地范围内,学区房分化还不明显。
当民办学校把窗户纸捅破,将城乡差异赤裸裸展示在县城家长面前,焦虑确实增加了。
部分民办学校确实也存在收费过高,甚至地产商借学校名气卖房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原本可以通过政府限价等更温和的手段解决。
只是在全民焦虑面前,一刀切成了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
5、我们离教育公平有多远?
从禁止课外培训,到民办学校转公办,很多人还没意识到,我们正站在中国教育的巨大转折点上。那么,把民间资本驱逐出教育行业之后,我们离教育公平更近了吗?
首先声明,老何对于国家的改革,是绝对支持的。老何相信,我们一定是朝着教育公平的目标在前进。
但是,教育公平最重要前提,放在一二线城市来说,还是破解教师流动。放在全国,就是破解城乡公立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还会重复唐宣宗的故事:拥有学区房的“身份贵族”,在看似公平的一刀切政策下,凭借教育资源的天然优势,垄断晋升渠道。
而要破除学区房,绝不是政府在需求端打压购房者,就能做到的。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我们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
只有增加优质教师的供给,帮助所有公立学校提高教学水平,才是终极答案。
民办转公办,把民办优秀教师分流到公立学校,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前提是,公立学校能否保证跟民办学校相同的待遇?
我们继续用数字说话。
华东师范大学的一篇研究生论文显示,即使是中国最发达的北京、上海,在公立教育上的投入也还远远不够。
用来衡量义务教育投入水平的一个概念,叫做生均经费,也就是平均每个学生分摊到的教育经费。
上海的人均GDP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是2017年,上海小学生均经费只有4353美元,而经合组织平均水平是8660,大概是上海的两倍。
跟上海人均GDP接近的爱沙尼亚、斯洛伐克、葡萄牙等国家,公立学校生均经费都远超上海。
老何查了一下,2020年,上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46亿元,再加上卖地等政府基金收入900亿元,总共是8000亿元左右。而2019年葡萄牙财政收入是895.38亿欧元,不到7000亿人民币。这么粗略比较一下,中国的教育投入占财政比重,仍有提高余地。
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上海只能优先发展市中心学校,低收入人群集中的郊区,就很难得到优质资源了。
显然,要想全面提高公立学校水平,上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来看地区之间。同样是东部发达地区,江苏、浙江、天津等地,生均经费甚至只有北京上海的一半。
中西部省份跟东部相比,也明显落后。
在这种情况下,享有更多教育经费的孩子,就好比唐宣宗时期的门阀士族,赢在了起跑线上,地区分化、阶层分化也就不可避免了。
如果公立学校的经费分配不平等,你相信学区房会消失吗?
中国教育如今最大的问题,不是资本太多,而是资本太少。
不管它是国有资本也好,私人资本也好,我们首先要保证资本投入总量,保证校际投入公平,才能让公立学校真正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参考资料
-
《旧唐书 卷十八下》
-
《唐摭言 卷十五》
-
《基于人口、资源禀赋看上海幼升小&小升初教育格局和赛道》,安信证券
-
《宏观经济专题:城市住房问题,值得提到更高位置》,开源证券
-
《上海四大名校高中录取生源出自这些初中,有你在的初中吗?》,上海升学资源
-
《2018年上海学区房价格透视大汇总!》,楼市与上海
-
《北京各学区房2月初最新房价出炉!竟然涨成这样了!》,新浪北京房产
-
《砍掉一半招生名额!中国教育格局大洗牌,民办学校到底做错了什么?》,智谷趋势
-
《上海市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研究》,俞文达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6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