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秋粮预计受损200万吨,滞洪区绝收已成定局,粮食还安全吗?

作者:张明丽 邹碧颖

本文转载自:财经杂志(ID:i-caijing)

此次河南水灾对秋粮(玉米、花生、大豆)影响较大,尤其是蓄滞洪区基本绝收。夏粮(小麦)已经过了收割期,但暴雨对已收割夏粮在加工储运环节的减损风险同样不可低估,尤其是河南、河北农户收割完、但还未出售的部分小麦在加工收储环节的减损风险较高

河南秋粮预计受损200万吨,滞洪区绝收已成定局,粮食还安全吗?
2021年7月24日,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卫河长虹渠滞洪区内的道路、庄稼已被洪水淹没。图/人民视觉

文|《财经》记者 张明丽 邹碧颖
编辑|王延春
 
黄河以南,承东启西,土肥水沃,中原粮仓。作为中国夏粮产出第一大省,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历史上的“苏湖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正在逐步转为“中原熟,天下足”的说法。然而,受今年夏季台风“烟花”影响,河南今年粮食产量或将受到严重打击。
 
“烟花”是今年第6号台风,于7月18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在“烟花”和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引导下,大量水汽通过偏东风源源不断从海上输送到陆地,遇到太行山和伏牛山后,在山前出现辐合抬升,在河南集结成雨。
 
受“烟花”影响,河南省自7月17日开始降暴雨,到了7月20日,郑州日降水量相当于正常情况下半年降水量,小时降水量相当于去年三分之一降水量,城市内涝严重。7月23日前后,河南省内降水陆续停止。为了排出积水,河南省相继启用了8个蓄滞洪区,涉及安阳市的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文峰区,鹤壁市的浚县、淇县,新乡市下辖的卫辉市,滑县。其中不乏河南产粮重点区域。滑县粮食产量位列河南省第一。浚县虽耕种面积不及滑县,但其打造的3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亩产高,《财经》记者通过走访发现,蓄滞洪区农田绝收基本已成定局。
在河南,不同区域因受灾原因不同庄稼受损程度有别。自然降雨导致的农田受灾,积水基本2天-3天可以排出,河南省水利厅预判,8个蓄滞洪区将于8月中旬左右全部退水完毕。浚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董文全告诉《财经》记者,浚县作为分洪区十分特殊,如果是降雨导致的内涝排水速度很快,但蓄滞洪区水量太大,排完需要时间较长。蓄滞洪区的农田积水排除需要一个月左右,个别地块需要两个月以上。因此,农业农村部建议的改种补种措施在当地推广起来实在困难。
 
7月30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抓紧改种补种。绝收地块退水后要组织农民及时改种青贮玉米、甜玉米、绿豆、蔬菜这种短生长期作物,能种一季是一季,能增一亩是一亩。
 
董文全说,非滞洪区的农田通过叶面施肥等措施就能恢复,滞洪区水位最深处达2米-3米,地下水已经饱和,地面水无法继续渗透,现有积水全部渗透预计需要一个多月。《财经》记者见到董文全是在8月3日,他说,往年9月中下旬是玉米收获期,如果届时改种,会影响下一茬小麦播种,因此,“没法改种”。
 
河南秋粮预计受损200万吨,滞洪区绝收已成定局,粮食还安全吗?

傅庄村河堤北侧种植的玉米

河南秋粮预计受损200万吨,滞洪区绝收已成定局,粮食还安全吗?
傅庄村河堤南侧滞洪区。摄影/《财经》记者张明丽

以浚县为代表的河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河南多数农田秉承一年两熟的耕种模式,9月-10月正是冬小麦种植期,而洪水发生的7月是当地玉米长成的关键期。以浚县傅庄村的河堤为界,北侧是非滞洪区,截至8月3日地表略有积水,但玉米秆并未倒塌,庄稼也没有被根本性损坏。而在河堤南侧的滞洪区,几处房子只能露出尖头,水面漂满了玉米秆,蓝色屋顶上还残留着水位消退后遗留挂边的玉米秆。

在鹤壁科达学校和科达教育集团两处安置点里,《财经》记者见到了从王庄镇、白寺镇转移过来的灾民,两个地方同属浚县下级村镇,不少人告诉《财经》记者,该淹的都淹没了,今年庄稼颗粒无收。
 
河南秋粮预计受损200万吨,滞洪区绝收已成定局,粮食还安全吗?
由于疫情管控要求,部分地区现场不能进入,《财经》记者分别致电辉县市占城镇南樊村郭书记、卫辉市清水河村村民,二者均表示村里农田全部绝收。郭书记连着说了六个“没有了”,农田没有了,养殖的猪也没有了,屋子里的水位高的2米,低的70厘米,有些村民认为自己家地势高一些淹不到就没转移屋里物品,最后“都没有了”。他说,这次村里农田受灾2500亩,经济损失上亿元。
 

暴雨影响歉收几何  

8月2日下午4点半,还没到饭点。从王庄镇何井固村转移到鹤壁科达学校安置点的王阳正在宿舍里刷抖音,何井固村也是此次泄洪点之一。王阳说今年注定颗粒无收,因为该淹的都淹没了。他家有8亩地,种植了花生和玉米,问及损失,他说一切往少了算,“花生6亩,亩产600斤,一斤3块钱。玉米2亩,亩产1200斤,一斤1.3元。农药、化肥、浇地成本大概2000元。”王阳描述,受损的不仅是农田,房屋也都被淹没。截至8月2日当天,泄洪点还在放水,家中水电都没有,等水退了,恢复水电等基础供应恐怕也得一周左右。
 
因为无法改种,王阳想尽可能降低损失。他希望能在种植冬小麦前先外出打工一两个月,但7月31日起,河南开始出现多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严格的防疫措施要求他们尽量不离开安置点。如果疫情管控举措持续升级,通过打工弥补庄稼损失的设想恐怕也会落空。
 
王阳还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没有接到何时可以离开的通知,也没有说“被淹房屋怎么办”,他自己家的农田没有保险,但往年小麦倒伏时会有一定补偿,也只有小麦的倒伏能拿到一部分赔偿,这次是发洪水,受灾的是玉米,是否有补偿还未知。
 
另一位河南当地的农民向《财经》记者介绍,每年的耕种时间表是,9月25日至10月10日耕作、整地;10月7日至10月15日是冬小麦的适播期,次年6月上中旬收割夏粮,夏粮收割前15天套种玉米、花生或夏粮收割后种植玉米、花生、大豆,9月收割玉米、花生、大豆,10月再种冬小麦,循环往复。为了不重茬(指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不少作物因重茬造成植物根部病菌,导致植物枯萎病、叶枯病、病毒病等危害,严重影响作物生长),一般玉米、花生交替种植,也就是夏粮收割后一年种玉米,一年种花生。
 
分种类看庄稼受灾情况,小麦已收割,不受此次水灾影响,花生、大豆、玉米折损较大。浚县农业农村局8月3日的农业灾害统计表显示,玉米成灾面积54.8万亩,超过花生9.1万亩及大豆5416.5亩。根据耕种时间表,水灾发生时夏粮(小麦)已经收割完毕,被淹的主要是玉米、花生、大豆等秋粮作物。而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河南省农作物受灾1450万亩,成灾940万亩、绝收550万亩。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李俊周在水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新乡、焦作、开封等地,查看受灾情况。他告诉《财经》记者,水稻受灾影响不大。受灾的水稻主要是沿着黄河种植的几十万亩,绝产不多,大部分可能减产10%-20%。下雨时,水稻正处于分蘖期,恰好是抗水、耐淹能力比较强的时期,比玉米、大豆、花生等旱作物强太多,淹水两三天再排水也能正常生长。现在半个月过去,基本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
 
针对玉米遭受的减损,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天学则介绍,河南省内大部分没被水淹没的地方,玉米长势较好。受淹绝收的秋作物面积中,大约种植着60%的玉米;受淹但未绝收的地区,玉米可能出现20%的减产。不过,河南今年种植的玉米面积可能达到6000万亩,总体上应该影响不大。
 
值得关注的是,玉米与大豆主要用作生猪、禽类、水产动物饲料,也是中国进口粮食的主要品类。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大豆进口量价齐升,大豆进口5762.7万吨,增加4.5%,进口均价每吨3422.6元,上涨25.4%;中国1月-6月玉米进口增长318.5%,达到1530万吨。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认为,雨情对于饲料的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粮食产量受损将挤压饲料供给,但同时很多已丰收正储存的粮食受灾后,反而可以当做饲料用。刘天学介绍,洪灾发生后,地方政府联系一些烘干塔,抓紧时间烘干储粮,不适合做粮食的就联系饲料企业收走做饲料了。
 
不过,陶金说,总体看,饲料的供给短期会受到明显影响。应对这些情况,一方面,需要及时救灾,将灾情控制在最小程度,对受灾严重的农户、养殖户和企业,要视情况进行及时救助。另一方面,国家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合理投放紧缺粮食,短期内调节粮食供需,防止价格大幅波动,扰乱价格的指示作用。
 
分区域看庄稼受灾情况,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粮食作物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粮食受损的主要区域是豫北地区,安阳、鹤壁、新乡、焦作、郑州、开封、许昌、周口、漯河九个市的局部地区受灾严重。例如周口的扶沟县、西华县以及开封的尉氏县,由于贾鲁河水漫堤坝造成了较大损失。豫北粮食体量不大,但为高产区。该负责人表示,他在河南省农业部门工作十年,还没见过这么大的水灾。
 
总体来看,这些受灾严重区域既有重点降水区域,也有蓄滞洪区。长葛是许昌下辖的县级市,也是泄洪区之一。许昌位于郑州之南,大周镇的村民李勇告诉《财经》记者,郑州降水第二日,当地佛耳岗水库开启泄洪,上游是双洎河,发源于伏牛山脉,流经登封、新密、新郑等重点降水区域,最后汇入长葛。李勇家因地势较高,受损不大,但地势低洼处形成的积水却不易排出。7月31日,《财经》记者在大周镇看到几处地势低洼的农田,积水储存十几日尚未完全排出,当地农民表示对今年的收成不抱希望。
 
在地势较高的非滞洪区,农田的水已经排出,玉米、芝麻等作物还生长在地上,但秸秆部分有不同程度弯折。田地里的花生,远看与正常状态无异,近看叶面上布满了洪水退下后残留的淤泥。李勇说,肉眼判断不出花生有多大程度异样,但毕竟被洪水泡了十几天,他不建议村民食用。
 
河南秋粮预计受损200万吨,滞洪区绝收已成定局,粮食还安全吗?

远看花生田,并无异样

河南秋粮预计受损200万吨,滞洪区绝收已成定局,粮食还安全吗?

近看花生叶面上布满了洪水退下后残留的淤泥  

河南秋粮预计受损200万吨,滞洪区绝收已成定局,粮食还安全吗?
李勇向《财经》记者展示地下刚拔出的花生,饱满程度不如往年,因被洪水泡过十几日,他不建议村民食用   
 
河南秋粮预计受损200万吨,滞洪区绝收已成定局,粮食还安全吗?

倒了的芝麻秆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近来一直忙于农业生产的救灾恢复工作。上述工作人员向《财经》记者介绍,初步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大概1600多万亩,其中绝收513.7万亩(截至8月9日);受灾养殖场户1.9万多个,因灾死亡的畜禽1200多万头只,主要是肉鸡,猪、牛数量相对少,都是几千头,还有一些圈舍倒塌。渔业受灾30多万亩,成灾9万多亩。洪水对农田设施影响较大,高标准农田受损约850万亩,受损的棚室(包括日光温室、蔬菜大棚)5.8万多座。
 
刚刚收获的夏粮也可能受到影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向《财经》记者表示,暴雨对已收割夏粮在加工储运环节的减损风险同样不可低估,尤其是河南、河北农户收割完、但还未出售的部分小麦在加工收储环节的减损风险较高。
 

粮储是否面临危机

河南秋粮预计受损200万吨,滞洪区绝收已成定局,粮食还安全吗?

储粮库房高于地面
在中原粮食集团河南省粮食局浚县直属粮库里,《财经》记者看到,储粮库房距离地面较高,相应防潮抗洪能力较好,现场通风机正在作业,发出轰隆轰隆的声响。
 
根据国家粮食局2001年修订的《粮食仓库建设标准》,为了确保粮食储藏安全,承储单位仓储区的排水设施要完善,库区防洪标准达到《粮食仓库建设标准》规定的50年一遇的要求。库区周边规定范围内没有威胁库存粮食安全的污染源、危险源,不得新设影响政府储备正常储存保管的场所和设施。
 
走访过程中,鹤壁市居民、出租车司机、粮仓搬运工人等普遍反馈,凡是收纳入国家粮库的粮食,受洪水影响不大,但个人储存条件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50年一遇的要求。前述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有储粮习惯的农民不多,大多数早都卖给了粮食经纪人。而据《财经》记者不完全了解,粮食经纪人的储粮条件有限,实力强的会有正规仓库,但多数还是简易仓房。经纪人存粮多,如果转移不及时,相应损失也会较大,因为“水太大,根本堵不住”。
 
南樊村的郭书记介绍,村子里损失最大的一户承包了500多亩地,今年收成60万斤,全部被泡。郭书记说,他的直接经济损失80多万元,加上被泡的玉米,损失达到160余万元。
 
一部分农民也会选择在家存粮。根据现场采访来看,存粮在家的农民分为两类:准备自己食用;希望收购价抬高再卖。他们的粮食若转移不及时,也会受损。由于存粮主体过于分散,农民和粮食经纪人手中究竟损失了多少粮食,目前难以统计。
 
长葛市大周镇村民刘斌就在家里留了一些粮食自己食用。洪水来袭时,水位从脚踝到膝盖只用了十分钟的时间,他来不及抢粮食,慌乱中逃回房间找到存折,再跑到地势高处避灾。他此前动几次手术花了不少钱,存折更是不能丢下。《财经》记者见到刘斌时,他正帮着妻子垒被洪水冲垮的猪圈,砖头是洪水席卷后剩下的残留物,清理下杂七碎八的边角余料还能继续用,一块能节省5角钱。

河南秋粮预计受损200万吨,滞洪区绝收已成定局,粮食还安全吗?

刘斌用手比出洪水来之前存放小麦的高度
河南秋粮预计受损200万吨,滞洪区绝收已成定局,粮食还安全吗?
被水泡过的小麦(左)和没被水泡过的小麦(右),二者颜色、饱满程度都有差异
河南秋粮预计受损200万吨,滞洪区绝收已成定局,粮食还安全吗?
刘斌的妻子正从冲垮的猪圈废砖中捡出来一部分重复利用
刘斌用手比出洪水来之前存放小麦的高度(大约30厘米高)。洪水退去后,被水泡过的小麦与正常小麦的成色与颗粒饱满程度都呈现出较大差异。刘斌儿子说,泡水后的小麦等晒干了就用来喂鸡。但李勇建议他扔掉,“不知道被洪水泡过的小麦里有多少致病菌。”
 
河南秋粮预计受损200万吨,滞洪区绝收已成定局,粮食还安全吗?
在傅庄村附近的一座高桥上,左右两边停靠满了村民装载粮食的车。因为这座桥地势高,粮食未受损。摄影/《财经》记者 张明丽
也有一些村民处理及时、保存得当,家储粮食得以保存。在傅庄村附近的一座高桥上,左右两边停靠满了村民装载粮食的车。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说,提前接到泄洪通知后,村民在撤离前先将粮车停靠在桥上。因为这座桥地势高,粮食未受损。
 
前述河南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说,今年小麦价格高,此前很多粮贩、经纪人攥住粮食不出,等着卖高价,这次降水反而促使他们外售粮食,因为他们担心再下雨将承受不起损失。同时,一位了解河南粮市的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也是由于小麦价高,今年河南的小麦托市收购没有启动,市场化收购更多。
 
中原粮食集团河南省粮食局浚县直属粮库的搬运工人告诉《财经》记者,现在小麦收购价每斤1.26元,较一个月前每斤1.3元的价格有所回落,他说,因为收得便宜,就没人卖粮了。不过当地粮仓已经堆满,几乎没有空余地带。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吴存祥认为,当下小麦收购价降低属于正常现象,现在不是收粮高峰期,老百姓手中的粮基本都卖出去了。
 
前述河南农业农村厅的工作人员表示,蓄滞洪区被水淹过后,仓库即使堵得好,底层的几十厘米(例如50厘米至70厘米)可能还会受到影响,需要倒仓。而据政府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9日,河南已经处理了以小麦为主的6000多万斤湿粮,这些湿粮处理后不能供人食用,后续可能会用作饲料加工等用途。
 

减损、补偿、保险赔付

歉收既已成定局,水灾发生后,各地着力把减损工作放置首位。
 
董文全说,现在能做的是对于受灾未绝收的地块,积极统防统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绝收地块等水下去后对土壤进行检测,缺什么养分在施肥上进行补充,并及时深耕晾墒,阳光杀菌,恢复地力。“玉米已经受灾了,只能做好其他措施,希望下一茬小麦增产。”
 
吴存祥赴河南指导救灾时发现,玉米、大豆马上就要开花,快到生长关键时期了,需要加强养分管理,通过追肥等方式促进作物健康生长。由于田地湿度较大,作物根系活力较弱,容易发生病害,也建议打一些杀菌剂;对积水时间比较长、根系活力明显减弱或者处于死亡状态的田块,建议补种些短季作物,争取在国庆后收获,不影响小麦种植。
 
同时也有一些受访对象表示,作物生长期客观受限,如果不影响冬小麦播种,能改种的作物并不太多。截至8月8日,河南共有45万亩农田改种完毕,前期改种有鲜食玉米、青贮玉米以及少量绿豆等豆类,还有速生的蔬菜。适合改种的区域也受限,部分蓄滞洪区还有积水,一些地区排完水后湿度大,车很难进到农田。
 
此前,农业农村部商财政部安排三省(自治区)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4亿元,其中安排河南1亿元,重点支持受灾地区的灾后改种补种、病虫害防治与动物疫情防控,以及畜牧业、渔业灾后生产恢复等。董文全了解到,资金已经到位2300万元,这笔资金将集中使用,用于修复基础景区、路口桥等灾后重建方面。
 
农民补偿方面,河南农业农村厅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国家划定的蓄滞洪区后续按标准肯定会有一些补助。国家农业农村部下达了救灾专项资金,用于提供种子、农药化肥补助以及灾后恢复生产、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等项目。河南省财政也下达了20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统筹救灾、安置群众等用途。
 
8月6日,河南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出通知,明确灾后相关农业补贴标准。对绝收地块改种所需种子由省里负责提供,对发放现金的要先补种、再发放。对绝收地块每亩补助50元整地费,要核实发放。对受灾较轻的904万亩农作物每亩补助25元叶面追肥。对因灾死亡畜禽,按每头猪当量无害化处理补助指导标准80元(含打捞、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等费用)进行补助。
 
农业保险方面,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介绍,河南省多家保险公司重视此次灾情,开设了绿色通道,通过无人机确定绝收情况后很快就能赔付到位。水稻、花生有政策性保险,投保农户比例相对较高,玉米没有政策性保险,参加纯商业性保险的很少,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特色产业可能会给予经济作物一部分保险补贴。截至8月8日,河南省农业保险报1万多件,已结案件8000多件,赔付2.72亿元,不同作物品种赔付标准不同。
 
浚县农业农村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玉米参保采取的是自愿参保的方式,种植户参保率很低,小麦参保采取的政府补贴大部分、种植户交少部分的方式,种植小麦基本都有保险,虽然也是种植户自愿参保,因为投资小、补偿高,即便没有强制,小麦参保率也接近100%。一旦绝收,一亩小麦能赔付400元。
 
而刘天学则介绍,大多数农业保险属于成本保险,即补偿农民种一亩地投入的成本费用,只有个别种植户会选择投保费用更高的收入保险、按照粮食的市场价值进行赔偿。
 
王阳及寝室里的三位村民告诉《财经》记者,他们并不清楚农业保险是怎么上的,自己也不记得上过保险,只知道如果麦田倒了,村子里的大喇叭会通知大家上报倒塌面积,上面再派人下来鉴定,最终下来的赔偿往往不到损失的一半,大概20%-30%。在他们看来,目前的赔偿标准不够透明,赔偿金如何经过政府层层分配,最终落到自己手中也并不清楚。
 
现在,王阳们只希望尽可能减少损失,希望能得到50%的补偿,因为“80%不现实、不可能”。
 

粮食安全与粮价稳定

对蓄滞洪区的农民而言,此次暴雨损失惨重。梅新育告诉《财经》记者,河南暴雨对中国的秋粮生产也有相当的影响。
 
去年,河南全省秋粮产量接近2800万吨。梅新育分析,目前统计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河南耕地总面积的八分之一,绝收面积大致占2.2%,受灾未绝收面积占十分之一多一点。不考虑土地地质差异,估计河南绝收耕地的秋粮损失在56万吨以上,受灾未绝的耕地按受损50%估算,大约损失140万吨,初步估算河南秋粮受损200万吨。
 
2020年,河南全省粮食产量6826万吨,仅次于黑龙江省,排名全国第二,其中玉米产量全国占比约为8%。河南夏粮产量更是位列全国第一,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26.1%。
 
“河南暴雨”影响范围还不仅是河南。梅新育认为,此次暴雨更可称之为“华北暴雨”,因为河北、北京的雨灾都比较严重。暴雨下泄,对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下游的影响会逐步体现。安徽地处淮河流域下游,也是粮食生产大省。2020年安徽粮食产量4019万吨,占比全国总产量6%,位列全国第四。综上,河南、河北加上安徽部分地区,秋粮损失应该超过200万吨。此外,南北降水量有“跷跷板”效应,北方降雨多,可能南方降雨会更少。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提供的数据来看,今年入汛以来到7月底,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1.1%,但东北、黄河、海河部分地区降雨偏多、适当集中。南方旱情可能进一步加剧。
 
实际上,自去年起,受新冠肺炎疫情、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生产受到严峻冲击。2020年3月-4月,全球六大粮食出口国相继宣布粮食出口“禁令”。《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55个国家和地区的至少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比上一年增加约2000万人。
 
2020年8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布报告称,到“十四五”期末,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也曾公开表示,中国从2005年开始,逐步从食物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不过,分种类看,中国进口农产品主要为大豆和油料作物,近几年玉米进口也呈上升趋势,这些属于土地密集型产品。根据《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中国主粮(小麦、大米、玉米)自给率达到98.75%。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指出,到2030年,中国大米自给率预计将保持在99%以上,小麦自给率在97%以上。2030年中国大豆自给率将只有14%。
 
伴随着粮食紧俏的是,国际粮价一路飙升。联合国粮农组织7月8日发布的基准报告显示,国际食品价格在经历12个月的上涨后,6月首次出现下降。6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24.6点,环比下降2.5%,但同比仍增长33.9%。5月,世界粮价以十多年来最快速度上涨,当月全球粮价同比激增近 40%,达到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警告,今年全球粮食进口成本达最高纪录,这将会对许多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压力,包括运输成本在内的全球粮食进口费用今年预计达到1.715万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了12%。
 
河南暴雨发生之前,中国国内粮食产量企稳向好。7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1年中国夏粮总产量达14582万吨,比2020年增加296.7万吨,增长2.1%。这也是中国连续第18个夏粮丰收季,蔬菜肉类价格不升返降。6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2.2%,呈现出回落趋稳态势。
 
《财经》记者通过整理国家统计局数据发现,今年1月-7月,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分别为1.4%、0.3%、0.1%、0.1%、0.8%、-0.4%、-1.8%,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或下降)分别为0.41个百分点、0.09个百分点、0.03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0.24个百分点、0.12个百分点、0.50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食品烟酒类价格有涨有跌,但粮食细项价格一直上涨,前七个月数据分别为:上涨1.6%,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上涨1.4%,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上涨1.4%,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上涨1.1%,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上涨0.8%,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对此,陶金分析,今年以来中国国内粮食价格一直上涨,一个重要因素是全球粮价的上涨。全球范围内灾害天气频发,粮食歉收问题严重。
 
截至今年5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已连续12个月上涨。2020年中国粮食进口量约为国内粮食产量的21%,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国内粮食总体价格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国际国内的粮食运费也在年内呈波动上涨。
 
另外,国内进入夏季后极端天气也在增加,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扰动,加剧了粮价上升。不过,6月以来国际粮食供给逐步企稳,价格环比有所回落,预计后期逐步进入秋季后,粮食价格问题将逐步缓解。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上述工作人员从一家面粉生产企业了解到,目前河南当地的小麦价格没出现大幅上涨,最近只上涨了一分钱,主要是疫情和交通导致的送货困难引发的上涨。当下是面粉销售淡季,一些豫北的受灾面粉企业尚未恢复正常生产,小麦价格是否上涨或要等到学校9月开学后才会显现。
 
据了解,河南秋作物面积为1.19亿亩左右。李俊周向《财经》记者分析,河南水灾不会影响粮价,此次河南局部受灾1000多万亩,不足以抬高粮价。吴存祥也表示,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看一些现场视频,感觉河南受灾严重,对于局部地区来说的确如此,但是对于河南省以及全国秋粮生产来说,其实影响不大。
 
梅新育表示,按最糟情况估算,全国受灾(水灾、旱灾)耕地秋粮可能损失250万吨左右。但同样,由于技术进步等因素,没有绝收的地块可能增产,中国国力强盛,储备粮充足,能够克服粮食炒作和由此带来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分量很重,河南粮食减产是否会引发国际市场的投机行为与粮价波动,需要警惕。
(文中李勇、王阳、刘斌为化名)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63394.html

(1)
上一篇 2021年8月16日 上午11:16
下一篇 2021年8月16日 上午11: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