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向何处去

作者:晨枫

本文转载自:晨枫老苑(ID:ChenFengLaoYuan)

《香港国安法》后,黑衣人那样的政治恶潮不再是大问题,但香港的经济和民生问题依在。香港动荡的深层原因是经济走入萎缩,制造业已经大体消失,金融业前景未明,旅游业不仅发展乏力,港运业一面受到深圳、宁波的挤压,一面受到美国取消香港转口优惠对待,也日益困难。黑衣人运动后,新冠接踵而来,香港经济连续两年萎缩。香港被打残了,也已经失落了,找不到经济的增长点在哪里。
 
香港向何处去
香港的经济结构独特,服务业占比全球最高,超过93%。占比最大的两根支柱是贸易物流(含港运)和金融服务,分别占GDP的20%左右
几乎没有制造业的香港是全球第六大商品输出地。香港主要在转口贸易中获利,以2018年为例,转口贸易量是香港GDP的三倍左右,香港只要收取6%的服务费,规模就能达到GDP的20%。转口贸易之所以有利可图,是在于各国对于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区别对待。以美国为例,美国1992年通过《美国-香港政策法》,授权美国政府在香港主权移交后继续在贸易上给予香港与中国大陆不同的待遇,包括关税和出口管制等。
但在中美持续对峙的大背景下,转口贸易浮现危机。比如2019年9月,正值中美纠纷高峰,香港出口货值单月同比下跌就达7.3%。新冠疫后,中国产能受影响较小而出口激增,使香港贸易量恢复到贸易战前的水平,不过但潜藏的危机并没有去除。2020年7月,特朗普签署《香港自治法案》,取消美国给予香港贸易上的特殊地位,这使得香港常年占比最大的产业有可能说没就没。
 
香港向何处去
另一大支柱金融业则在低迷经济中依然稳健增长。但金融行业也有问题,吸纳就业能力很差。香港金融占经济20%左右,但仅创造6%-7%的职位。这使得大量就业人口被挤压进餐饮、零售等低端岗位。拉大贫富差距,压缩上升空间,阻碍社会流动性。在经济危机尤其是疫情中,这些低端岗位受到的冲击最大,恢复最慢,进一步放大了原有问题。
香港经济表面上看不错,但整体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指数极端不相称:香港人均GDP媲美欧美发达城市,但基尼系数、科研投入占比却与非洲无异。优化产业结构成为疫后香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香港向何处去
香港喜欢与新加坡相比。新加坡经济体量与香港相似,但依然保留26%的工业,集中在电子、生物制药、石油化工,为新加坡创造了大量工程、管理类的优势职位,成为经济和就业的稳定器,起作用在疫中尽显无遗。香港与新加坡的疫情控制方法和效果相似,但香港失业一路走高,2020年第二季度达到6%,以后继续上扬,2021年初达到7.2%的高位。新加坡失业率尽管也达到10年最高纪录,还是只有3%。这种差距也体现在工资上,香港工资月收入中位数在1.7万港元左右,新加坡折合为为2.5万港元,差距近50%。

 

不仅是新加坡,台湾、韩国都在产业转移中保留相当可观的制造业,占经济比重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并且在持续的科创投入中摆脱重资本重人力的传统制造业,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只有香港,制造业完全外流,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这是香港长期奉行的“积极不干预”的自由资本主义管理哲学的结果,导致产业政策缺位和政府经济功能弱化。
比照新加坡和台湾,有人认为,香港经济的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和再工业化。香港政府也试图引导科技创新和再工业化,发展知识经济,实现第三次经济转型。
香港一直是转口贸易港。中国解放后,欧美实现封锁,香港进行了第一次转型,成为轻工业基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香港进行了第二次转型,在去工业化中,向金融中心转型。2015年11月,香港政府组建创新及科技局,希望推动“再工业化”。2020年7月推出“再工业化资助计划”,吸引厂商在香港设立新的智能生产线,最高可以获得1500万港元的资助。此外,还设立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创科创投基金等一系列支持计划,支持近两万个项目,累计230亿港币。
香港的胃口很大,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数据分析、高级编程、生物医药,也有大量相关公司在香港上市,但以香港为上市地不等于是香港公司,未必为香港提供工作机会。关键还在于制造业缺失,科技创新成为无源之水。
过去5年里,香港的制造业产值始终在400-500亿港币徘徊,2020年甚至下降到420亿港币,对香港的经济贡献微不足道。然而,一旦迈入“去工业化”的发达经济体行列,“再工业化”很难实现,人工、土地的成本太高,香港生活成本在各种排行榜上常年第一,高昂得到生活成本最终转嫁为创业成本,对初创特别不友好。
更大的问题在于隔河的深圳。不仅人工、土地成本低一些,而且有更加成熟的科技创新生态。香港的国际化优势越来越淡化了,不管生活开拓海外市场,还是进入中国市场,香港都不再是捷径。
香港经济的勃兴起始于政治,衰落也起始于政治。黑衣人对香港造成毁灭性打击,新冠疫情则锁定了香港的困境。当然,西方媒体是把香港困境怪罪于《香港国安法》的,认定这导致西方公司因为担心踩错线而撤离,导致香港经济萧条。荒唐之处在于,《香港国安法》充其量把香港国安提升到大陆水平(实际上还是港陆有别的),何来西方公司不怕大陆国安而蜂拥进入大陆,却害怕香港国安而急忙撤离?无怪乎美国政府要一再推出警告,唯恐美国公司还不“接翎子”,赶紧撤退,加剧香港的困境。
对于大陆人来说,从反23条、黄雨伞到黑衣人,香港一次又一次伤透了大陆的心。大陆不会落井下石,但对于香港的求仁得仁只有一句话:“干我P事”。
对于香港人来说,或许终于是时候意识到:香港的繁荣其实是靠“天”吃饭,而且这“天”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大陆。不要老想着如何调动大陆为香港服务,想想如何融入大湾区的发展。香港不愿成为“又一个中国城市”,香港还就是又一个中国城市。
香港的科技创新和再工业化是有希望的,但只能在与深圳高度融合的情况下才可能。而且是香港融入深圳,不是深圳融入香港。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64875.html

Like (5)
Previous 2021年8月18日 下午12:38
Next 2021年8月19日 上午11: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