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补壹刀(ID:buyidao2016)
执笔/刀剑笑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今天结束东南亚之行启程回国。当“空军二号”飞离河内的时候,国际媒体上虽然留下几声她对南海周边国家加大对华施压的叫嚷,但更多的,却是她遭遇的种种尴尬和难堪。
美联社对哈里斯在河内的“结束语”颇感费解。
还没离开河内,这位副总统就在记者会上公开宣称:她在与越方领导人会谈时提出“越南的公民自由和人权问题”,并建议让“社区领袖、公民社会”等力量都参与进来应对这些“挑战”。
这种无异于公开挑动“颜色革命”的提议显然遭到冷遇:哈里斯“没有表示这些会谈取得了成果”。
这成了过去几天她自讨无趣甚至自取其辱的一个缩影。
按照事先写好的脚本,哈里斯在访问新加坡和越南时不断表态,要跟东南亚国家加强抗疫、经济和安全等方面合作,在离间拉拢地区国家同时更将炮口屡屡对准中国。
只可惜,美军阿富汗大溃败给访问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计划中的对东南亚“外交魅力攻势”,变成了挽救美国在盟友中形象的“考验”,哈里斯一路上竭力辩解和转移话题,都没能把舆论焦点拉回她想聚焦的抗中主题,更没打消地区国家对美国的疑虑。
河内行程中的一系列意外、乌龙事件以及越方微妙的“待客之道”,更让哈里斯此访变成了一场“尬旅”。
01
24日晚上9点50分,美国副总统的专机飞抵河内内排国际机场。“空军二号”在夜幕下缓缓滑停的那一刻,很多人都看到了机身上笼罩着现实与历史的两层阴影。
现实阴影来自阿富汗大溃败。美国“可信盟友”形象遭受重创,这让哈里斯东亚行的预期动作严重变形,效果大打折扣。
早在一个月前,白宫就放出哈里斯8月访问新加坡和越南的消息。筹划之初,这次访问被视为美国加强与东南亚关键伙伴之间经济与安全关系的契机,也是拜登政府南海战略的“一个关键部分”。
什么“南海战略”?当然是鼓动对抗中国。24日离开新加坡前,哈里斯在滨海湾花园一字一句读出白宫助手们事先准备好的印太政策讲稿,一再渲染“中国南海威胁”。25日到河内后,她又立即敦促东南亚国家就南海问题对北京加大施压,挑战中国“欺凌性和过度的海权主张”。
如果没有发生“意外”,两天之内两度猛烈攻击中国,将是哈里斯的访问在国际舆论场收获的最大回响。
可惜事与愿违。早在她动身前,国际媒体的关注焦点就变了。
用纽约时报25日的话说,美军在喀布尔灾难式的撤离,使哈里斯的访问由“契机”变成了“考验”。
美方原本的盘算是借机深度搅动南海问题,挑拨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关系,但实际呢?哈里斯一路都在疲于向东南亚国家甚至全世界保证,“美国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国际合作伙伴”。
这个“考验”,在新加坡就已凸显出来。
23日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会谈后的联合记者会上,哈里斯始终无法将媒体们的焦点拉回她想聚焦的话题。“记者会上的提问主要都是关于阿富汗”。连新加坡当地记者,都向他们的总理问起了美国撤军问题。
现实中的“阿富汗阴影”,在河内又引起历史相似性的共振。
当美国副总统抵达越南时,“她应该庆幸飞抵的是河内,而不是南部更大的商业都市胡志明市。”BBC东南亚事务记者乔纳森·黑德在23日文章的一开头,就道出哈里斯的尴尬和难堪。
胡志明市前身就是西贡,1975年才以这个当年迫使美国屈辱撤退的越共领导人的名字重新命名。
而最近美军仓皇逃离喀布尔的场景,已经让人普遍联想起46年前的“西贡时刻”。
不知是因为在新加坡拼命挽救因撤军问题严重受损的国家声誉收效甚微,还是意识到在越南大谈这个问题有些“敏感”,在越南这几天里,哈里斯对涉阿问题几乎只字未提。
但美国副总统的三缄其口被认为是掩耳盗铃,因为越南人对阿富汗乱局的关注和反思是实际存在的。越南前驻美大使范光荣对法新社明确表示,“越南正密切关注阿富汗局势”。
范光荣话中带有明显的质疑:“美国对东南亚地区再次做出承诺,但如果阿富汗再次发生什么事,比如恐怖主义卷土重来,美国会继续关注这里吗?”
这就是哈里斯乃至整个美国的尴尬之处。不说,被批装聋作哑。说了,盟友和伙伴又都不信。
02
河内之行的两个插曲加深了有关哈里斯“尬访”的印象。
24日晚,美国副总统的飞机本应在更早时间抵达河内。但因美国驻越大使馆报告发生了“异常健康事件”,哈里斯不得不临时推迟行程,晚了3个小时才到河内。
美国政府经常以“异常健康事件”来指代“哈瓦那综合征”。这一病症因2016年美国驻古巴大使馆首次出现而得名,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偏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美媒NBC说,至少两名美国驻越人员将因“哈瓦那综合征”被送出越南国境。
路透社说,这件事抢了访问的风头。纽约时报甚至将此作为哈里斯越南行面临挑战的“先兆”。
更令美媒甚至华盛顿郁闷的是,就在哈里斯滞留新加坡三小时里,越中之间开展了一场戏剧性的“突击性会晤”。
当天,越南总理范明政和中国驻越大使熊波举行“事先没有宣布的会面”。范明政明确表态,越南在外交政策上不会选边站队,“不会与任何国家结盟对抗其他大国”。
这让哈里斯事先准备好的对越拉拢和对华攻击早早破功。
在这场被美媒称为“北京外交攻势”的会谈中,熊波大使表示中方将向越南捐赠200万剂新冠疫苗,这也让哈里斯后来对越捐赠100万剂疫苗的承诺相形见绌。用华盛顿邮报的说法,就是“削弱了美方随后的声明”。
除了神秘的“异常健康事件”为北京提供“机会之窗”,哈里斯在河内闹出的一起乌龙事件更加深了她的糗态。
25日正好是美国已故共和党籍参议员麦凯恩的忌日。尽管当天行程繁忙而且还下起了雨,但哈里斯还是抽空,前往位于河内竹帛湖畔的一座麦凯恩“纪念碑”献花致敬。
美国国会山报一本正经地报道了这件事。一身黑衣、打着黑伞的哈里斯,恭敬地在雨中肃立、献花,并对随行记者称赞麦卡恩“勇敢”“是一位英雄”“热爱我们的国家”。
但这个“一本正经”的场景很快就沦为了笑柄。
因为河内竹帛湖边的这座石碑,根本不是为了纪念麦克恩这个人物,而是为了记录他在越战期间作为美国海军航空兵的被俘。
不仅石碑上的雕像是一个俘虏双膝下跪,举着双手投降,越南语的碑文上也写得明明白白:1967年10月26日,麦凯恩驾驶的飞机坠毁,他本人被越南市民和军人俘虏。
一个在越战期间22次驾机轰炸越南杀害平民的反共鹰派,越南人会专门立碑赞美他的“功绩”?而且巧合的是,8月25日还是越南前党政军领导人、抗美名将武元甲的诞辰纪念日。
难怪有越南网友难掩愤怒地说,哈里斯竟在这样一个日子去致敬“战犯和骗子”麦凯恩:“美国回归的说法真是够了!他们还指望越南和美国站在一边?做白日梦吧。”
这可是美国在任副总统首次访问越南,美媒早就开始造势,说哈里斯将在东南亚上演一波“外交魅力攻势”。怎料一桩桩一件件的意外和插曲,甚至还有拜错“纪念碑”这种自取其辱的乌龙事件,整的她只剩下灰头土脸。
03
河内在哈里斯“耽搁的3小时内”明确表态不会与别国联手对抗北京,被普遍认为是在向哈里斯释放信号:不要在河内公开呼吁越南跟美国站队抗中,不要让越方难堪。
但“带着任务来”的哈里斯怎会放过“机会”。
抵达河内的次日上午,她就分别与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副主席武氏映春和总理范明政等举行会谈。跟在新加坡一样,她直接将矛头指向中国,呼吁地区国家对抗中国。
联合早报记者说,哈里斯在跟阮春福会面的一开头,就说“我们需要寻找途径施加压力以及加强施压,迫使北京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挑战其霸凌和过分的海洋主张。”
有意思的是,越方对哈里斯拉自己下水早有防备。
阮春福会见哈里斯,越方只允许少数媒体在场听取双方前几分钟的致词并拍了照,随后就转成“闭门”会谈。
25日晚越南官媒越通社发布的通稿也“做了处理”,对哈里斯一开场攻击中国的内容只字未提。
在哈里斯到访前紧急释放清晰信号,在会谈中严防对方“大嘴”言论外泄,在新闻通稿中又抹去攻击中方的言论,越方对这位美国副总统可以说是“防范到了牙齿”。
通稿中还说,“南海所有争端都应在国际法基础上和平解决……并根据国际法尽快制定南海行为准则”。
这更被认为是对美方搅动南海局势的直接打脸。
因为美方现在最不愿看到的,就是东盟国家与中国在协商谈判基础上达成“准则”,那会让华盛顿“南海牌”大大失效。
越南这一系列操作都让哈里斯显得更加尴尬。
近在眼前的阿富汗大溃败唤醒了越南甚至整个东南亚的历史记忆。
BBC记者说,“西贡和喀布尔的陷落相隔46年,但在哈里斯的访问中,两者之间惊人的相似之处不可避免。”
虽然她反复强调美越之间的经济和战略关系“日益密切”,声称美国将会加强南海军事存在,但这依然无法减轻河内的疑虑,至少眼下是如此。
北京“不能忽视美国为争取越南所做的努力”,中国社科院东南亚问题专家许利平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提醒。“美国已经表达了提升双边关系的愿望,这是越南一直想要的。美国还在安全、抗疫以及经济合作等多个方面向越南做出具体承诺。”
但他同时强调,“作为中国近邻,越南担心美国最近的举动可能会影响其与北京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哈里斯到访之前看到了与中国大使的会面。”
“确认与中国的关系仍是越南的当务之急。”许利平说,这表明中越关系的基础没有改变。
图片来自网络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69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