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八角楼上(ID:bajiaolou99)
文/小庄
形左而实右的人,也叫“扛着红旗反红旗”的人,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破坏性,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总结一下形左而实右的几种类型。
一、
第一种:行为很左,效果很右
这类人本质并不坏,但是思想和行为都特别激进,其中往往以年轻人为主,有时候也不乏上了年纪但脾气火爆、愤世嫉俗的人。
他们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懂得团结大多数,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是在团结的基础上才能成功的。
如果放眼望去,周围全是敌人,或者敌人的力量远远大于我方,那么这件事就有极大的可能遭遇失败。
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刚刚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基本策略的时候,就出现过一段时期这种行为很左,但是效果却很右的现象。
当时号召“杀尽一切土豪劣绅”,对于地主、富农不加以区别,对买办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加以区别,统统视作自己的敌人,这就平白地给自己树立了过多的强敌,埋伏了极大的被动。
后来到了苏区时期,王明代表的一系列“左倾”政策,也具有这种行为很左,但是效果却很右的现象。
同样是对地主不加以区分,对富农中农也不加以区分,把一切中间派视作最危险的敌人。
其实,不仅对富农,就算是对地主而言,有时候也不能一概而论,地主也分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
1948年在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很大的主动性,新解放区越来越多的时候,对于新区的土地改革,也曾出现过一度很左的现象。
毛主席就发出指示,对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也必须分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打击地主,中立富农。其中又要分几个步骤:首先打击大地主,然后打击其他地主。对于恶霸和非恶霸,对于大、中、小地主,在待遇上要区别。
第二阶段:平分土地,包括富农出租和多余的土地在内。但在待遇上,对待富农应同对待地主有所区别。总的打击面,一般不能超过户数百分之八,人口百分之十。——《毛选第四卷,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
这种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就是对地主搞内部分化,缩小打击面,以最大程度的团结和扩大革命阵营的力量。
否则,四面出击,搞得自己很紧张,往身边一看,全都是敌人,全都是要被打倒的人,看上去好像是很左很革命,实际上往往造成很右的效果,非但起不到革命的作用,反而容易使革命陷于被动和失败。
二、
第二种:口号很左,思想很右
对于这第二种,就不是简单的愤世嫉俗,或者说是政策和方法上的问题了,这种人本身就属于典型的右派分子。
放在革命年代,他们不赞成革命,不赞成土地改革,放在今天,他们不赞成社会主义,不赞成巩固和扩大公有制经济,而是心心念念着资本主义的那一套逻辑和规律。
但是他们嘴上绝不会那么说。
就拿最近宣传共同富裕理念这事儿来说吧,我们会看到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嘴上也喜欢喊着“共同富裕”的口号,喊得比谁都得劲,可是他们在喊口号的同时,着重强调和突出的却不是共同富裕,而是着重去讲什么不要平均主义,不搞杀富济贫,不搞同步富裕,也不搞同等富裕。
这就好像有人夸你家孩子,嘴上也说着:哎呀,你孩子真优秀啊,但是随即便开始念叨,就是长相磕碜、性格调皮、不懂礼貌、呆呆笨笨,吧啦吧啦数落一通。
你说你想不想拿板砖拍他?
这种人喊口号很左,但是思想倾向却极右,就说这平均主义吧,啥叫平均主义?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非得五五分账,那就叫平均主义。比如在红军内部,经济公开,实行的是供给制,除了个人的一些零用钱(俗称伙食尾子)之外,就没啥私有财产和私有生产资料的概念,这个时候领导因为工作需要骑马,而你非得要求给每个战士也配一匹马,那这就叫平均主义。
再比如:两个不同生产队之间,一个队年产10万斤粮食,一个队年产5万斤,结果穷队非得去平分人家富队多出的5万斤粮食,那这就叫平均主义。
这些都是啥情况?都是建立在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才会有所谓的平均主义。
财产都私有了,私有都合法了,又哪里会有什么平均主义的概念呢?
这跟那些一边拿着刀枪侵略着别人的家园和领土,一边却高声的空喊着和平的殖民主义者有什么区别?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能光看一个人喊了个啥口号,还要看他透露出的思想,方向站在哪一边,向哪个方面去讲,去强调。他在口号后面特别强调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三、
第三种:感情很左,理论很右
这一类人感情和愿望是美好的,但是缺乏理论支撑,不会用辩证法去分析问题,容易让人牵着鼻子走。
就拿最近又被无数公知们拿出来鞭笞的大锅饭一事来说吧,什么是大锅饭?它的实质就是集体食堂嘛。
其实最早的大锅饭不是谁设计出来的,而是农民们为了应对农忙时节,能更好地组织群体劳动而自己发明出来的。
它跟今天企业为了方便员工吃饭,节省大家时间,又能够让大家吃饱吃好的性质是一样的。
因为这种集体的性质,所以往往被视作集体所有制的一种表现形式。
但是,后来因为部分严重脱离了群众的官僚主义者,把不适合办食堂的地方,不适合办食堂的季节也统统办起了食堂,而且有的食堂还是强制农民交纳粮食,结果交粮多的放开肚皮使劲吃,交粮少的也趁机揩油多吃,这就非常容易挫伤大家的积极性了。
办食堂的事情,如果能像当初合作化一样,建立在同群众商量,征得群众同意的基础之上去办,遵从农民互利、自愿的原则,那么一个集体食堂怎么可能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呢?
由此可知,真正挫伤积极性,造成后来所说的“养懒汉”行为的,不是大锅饭本身,而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这个时候,你不从怎么打击官僚主义的思路出发,而是把集体性质的东西一并给否定掉了,那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人民公社同样如此,它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当初没有集体经济、没有计划经济、没有劳动人民的集体奉献,就不会有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如果没有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那么今天我们的现代化不就是彻底的空中楼阁吗?
在人民公社大规模成立之初,因为规模过大,以及大炼钢铁等原因,从而催生出了一平二调的共产风。
既然有了共产风,就要去分析造成这种共产风的原因,规模过大可以缩小、钢铁指标高了可以降下来,如果有官僚主义者鼓吹共产,那么就应该打倒这种官僚主义者。
可是有些人不会分析,容易被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牵着走,人家当然巴不得把所有原因统统归到集体经济上,这样集体一解散,私有化不就合理了吗?
所以,学点理论知识非常重要,学点辩证法也很重要,不仅是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也能帮助分析问题的实质。
社会主义建设必然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人生旅途不是一样如此吗?
如果空有一腔热血,但是理论太薄弱,不会分析问题,就必然陷入极大的盲目性,最后不是只能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吗?
这种人严格意义上不是右派,但是因为理论不足,自己把自己抛到了右派边缘,离右派只有三十公里。
四、
第四种:面貌很左,实质很右
同以上三种比起来,第四种最具危险性,也最具有破坏性。
为什么?
因为第四种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立场,今天吹西风,他是西风派,明天吹北风,他就是北风派。
但是他们却又极度善于伪装,把自己打扮得很革命,很具有迷惑性。
他们的实质,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谁赢,他们就跟谁走,今天你对他有利,他可以把你敬若神明,明天,你损害到他的利益了,他立刻就把你贬到地下三千尺。
大家可能经常会遇到一类人,他们的行为忽左忽右,你分不清他到底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
以前我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这类忽左忽右的人,其实质是没有充分掌握客观规律,因为主观思想与客观实际不符,因而导致了在具体问题上一会儿左得出奇,一会儿又右得离谱。
可是后来我发现不对,如果说只是没有掌握客观规律,那么按照人类认识规律的过程来说,总会随着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实践,从而不断加深认识的。
即使长时期的无法认识某一规律,那也应该是左的一直偏左,右的一直偏右才对,断没有从左边一下子三百六十度跳到右边的可能。
出现这种严重偏差的情况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一直都是妥妥的右派,他们信奉的是实用主义哲学,什么对我有用,什么就是真理。
因此,当革命取得胜利的时候,他们就是革命派,但是当革命革到他自己头上的时候,他立刻就变成了反革命派。
他们也喜欢管这种“实用主义”叫“实事求是”,你看,什么对我有利我就选择什么,这还不是实事求是吗?
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实事求是的原理是建立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之上的。
而所谓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际”二字,指的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
放到一个地区,指的是一个地区所有劳动者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放到一个国家,指的是一个国家所有劳动者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
如果缺了一部分,那就不能说是符合实际,只能说是符合片面,符合局部,符合少数。
也就是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际”,是所有人参与进来的实际,才是客观规律所揭示的“实际”,而那些只符合少数人利益的“实际”,就绝不可能是真的实际。
因为他们只从个人出发,只从少数人出发,只从局部出发,没有从所有劳动者出发,没有从所有参与实践的主体出发,没有从全局出发,因此就必然陷入片面性,准确地说,他们口中的“实事求是”,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是一切从少数人利益出发,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
这怎么能美其名曰“实事求是”呢?
如果说,站在少数人的立场上的那套规律可以被称为“实事求是”,那站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老蒋第一个表示不服:“娘希匹的,照这个标准,我才是实事求是的代表人物。”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73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