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凤凰网军事频道(ID:milifengcom)
8月31日,台湾方面试射了一枚新型“神秘”导弹,因所划定管制范围中最大弹道高度-“无限高”,引起了不少人的遐想。究竟是台当局故弄玄虚,还是真的煞有其事搞出了什么战略利器?
现场试射画面
根据台“中科院”公布的禁区划定范围和时间来看,这次试射活动是从8月31日到9月7日,位于台湾本岛南部的屏东九鹏基地,该基地的地理位置东临太平洋,占地面积接近4000公顷,是台本岛唯一可以进行中远程导弹试射的军事基地。而这次试射所划定的管制区域范围最大弹道高度“无限高”,南北管制区宽度300公里。目前,首次试射是在8月31日的上午11点02分进行的,根据围观人群拍摄的视频可见,一型导弹从九鹏基地的预制发射阵地以约45度倾角直刺云霄,因当天云高较低,肉眼可观测的时间只有11秒,这也给前来参观的人留下了颇为神秘的印象。
合成模拟的陆基巡航导弹试射画面
从九鹏基地历年所承接的任务以及台防务部门的中长期规划,这次试射可能的测试对象无非如下几种:“天弓三型”增程防空导弹,“雄隼”远程巡航导弹,“云峰” 中远程巡航导弹,还有可能是“雄二E型”增程巡航导弹。当然,台”中科院“和防务部门自然公开对此试射的导弹型号不予评论。
不过我们分析下,也不难判断。实际上,“雄隼”巡航导弹的正式计划是在2021年立项,不太可能当年就产出原型样弹;而“雄二E型”增程巡航导弹是台军制式武器的升级版,预期射程1200公里,但目前因其最大速度只达到亚音速水平,已远落后于主流型号,因此开发优先级不高。而从45度倾角直冲云霄的镜头来看,此次试射导弹也不太可能是侧重反导的“天弓三型”增程防空导弹,使用45度倾角进行发射应是为了追求进入更高高度进行巡航飞行,以求达到尽可能远的射程。因此,这次试射的更可能是技术相对先进,并已经开发多年的成熟巡航导弹,因此,“云峰”巡航导弹的可能性最高。
2019年的画面,疑似“云峰”巡航导弹在厂房中
“云峰”巡航导弹一直是一款雾里看花的武器,因为被冠名为“超音速巡航导弹”而一直被台防务部门认定为“杀手锏”兵器。从1996年开始一直进行秘密研发,同时,该型导弹研发计划也一直在“雄风3型导弹计划专案”中进行,以图掩人耳目。一直到2012年才有媒体披露该计划的存在。台“中科院”于2014年宣布开始投入使用,2019年宣称生产出20枚导弹和10套地面移动发射平台。
而在这个时机进行试射也是很有讲究的。台防务部门在近期被传出,计划提出2000亿新台币(约400亿左右人民币)的导弹“全量产”特别预算案,主要用于加速量产具备“源头打击”能力的各型导弹,而目前该案草案已经开始在私下传阅中,即将进入公开讨论阶段。因此,台防务部门势必要拿出一些足以说服大家,可以顺利批准预算案的“实际案例”。这次试射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试射较为成熟且具备威慑潜在最大对手能力的“云峰”巡航导弹的概率更高。
来自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研究报告称,“云峰”巡航导弹是一款陆基巡航导弹,弹头载荷225公斤,使用固体冲压发动机,最大射程1200公里,增程版的射程计划到达2000公里,最主要该弹末端飞行速度接近3马赫,也是台防务部门现有武备库中少数有机会突防严密防空网的武器。所以也备受岛内重视。
打三峡、打三峡、做梦都要打三峡
近些年来,台防务部门一直在谋求寻求持续建设远程打击战力,其核心目标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型节点性城市以外,还有一个目标津津乐道,那就是我们的三峡大坝。想打三峡大坝这个想法台当局由来已久,从早期的F-16携带精确制导武器单程突袭,到后来的“雄二E型”巡航导弹多层次突袭等等手段,层出不穷。只不过,面对我们已经建立了以三峡大坝为中心,多兵器,多军种,多层次梯度配置,空天一体监控能力的全方位防空拦截体系,目前台防务部门妄图使用一两种武器,几枚导弹炸毁三峡大坝这类混凝土重力坝,无疑是在“痴人说梦”。
而且,就算台当局这次试射“云峰”巡航导弹成功了,也不能代表该弹具备完全作战能力(FOC)。因为台防务部门本身研发生产实力有限,不能够达到实战考核条件要求下的导弹试射要求。哪怕按照最基本的要求,也应该是在预设/非预设阵地进行机动式随机发射,这样才能达到检验全系统战备能力的要求。而这次试射仍然选择了具备完善地面条件的九鹏基地,足以显示这款武器至今尚未成熟。
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妄想都会被击得粉碎
因此,就这么一款还谈不上完全量产,未能达到实战化要求的武器,别说打击三峡大坝了,就是想拉出来“秀肌肉”一下都得遮遮掩掩。无疑就是“走夜路吹口哨”给自己壮胆,其核心目的更多是对内宣传并试图在岛内经济条件不宽裕的情况下,要到更多的预算,而这点小心思早就被人看透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73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