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修西湖只问朝廷要一百道度牒即可竣工,度牒为何这么值钱

作者:李光彩

本文转载自:历史D学堂(ID:lishi1600)

苏轼修西湖只问朝廷要一百道度牒即可竣工,度牒为何这么值钱
作者:李光彩    
元佑五年(1090年),对被外放到杭州充当杭州最高长官的苏轼来说实在是忙的不可开交。除了赈济灾民,稳定物价外,摆在苏轼面前最重要的是一件事就是西湖湮塞严重。杭州父老告诉苏轼,十六七年前湮塞面积不过十之二三,结果十几年间湮塞面积已至半个西湖。
为了拯救作为杭州灵魂的西湖,苏东坡在有限的经费中东挪西凑,召集当地百姓一起开浚西湖。但地方上可供使用的钱粮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苏轼为了早日完工,给当时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氏上了一份《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在这份上书中,苏轼恳求朝廷赐给杭州一百道度牒来开浚西湖,并承诺只要有这一百道度牒就可让他“尽力毕志”,完成开浚西湖这项大工程。
度牒本是朝廷发给僧人的身份证明,为什么苏轼不问朝廷要钱粮,反而说只要一百道度牒就可竣工西湖开浚工程呢?宋代给僧人的度牒又为什么这么值钱呢?
苏轼修西湖只问朝廷要一百道度牒即可竣工,度牒为何这么值钱
 
度牒是僧人的身份证明,最早在北魏时期就已出现。之所以出现度牒是由于僧道等出家人有免税的特权,所以有很多百姓为了逃避官府的赋税徭役纷纷遁入空门,名为出家,实为摆脱官府控制。
而在古代农业社会,对于历朝统治者来说,多一个出家人,就意味着国家少了一个可承担赋税徭役的劳动力,并且僧众不事生产,如果不加以限制,会影响到社会经济乃至国家稳定。所以在唐代的时候,将颁发度牒的权力收归国家,僧人必须拥有国家发给的度牒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享受免税及其他的一些待遇。这样的好处是限制百姓私自剃度出家,控制了僧众人数。
所以宋代建立后基本继承了唐代的度牒制度,一方面严厉打击私度出家的僧人,规定“私剃度为僧者,所在官司点检,许人陈告,犯者刺面,决配牢城,尼即决还俗。”但另一方面宋代又进一步制度化了颁发度牒给僧人的途径,而度牒之所以值钱也和度牒的颁发制度密切相关。
 
苏轼修西湖只问朝廷要一百道度牒即可竣工,度牒为何这么值钱
 
对宋代僧人来说获得度牒的三种途径:
 
一、考试获取
为了控制僧人数量,避免百姓私自出家,从唐朝中期开始就效仿科举取士的办法,通过考察僧人对佛教经典的掌握来颁发度牒认定其身份。
宋朝时进一步完善了这种针对僧人获取度牒的考试,明确了考试方法、内容以及选取人数。例如北宋初期,就规定僧人只有能够诵念佛经“五百纸”,然后每三百人中才能颁发一道度牒。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又规定:“僧、尼自今须读经及三百纸,差官考试,所业精熟”方才允许颁给度牒。
很明显,这种考试获取度牒的制度对于统治者而言是有好处的,但对僧人或是冀希望于得到度牒免税的百姓而言则有较大的限制作用。
因为佛教经典需要有较高文化水平以及耗费大量时间方能掌握,倘若不是真心出家少有人愿意花费精力去准备这样的考试,并且由于录取人数少,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通过考试获取度牒的难度是很大的。
 
苏轼修西湖只问朝廷要一百道度牒即可竣工,度牒为何这么值钱
 
二、恩许度牒
宋朝皇帝非常明白利用宗教来维持社会稳定并进一步巩固自己统治的作用。因此,每逢皇帝登基、诞辰等大庆典礼时,为显皇恩浩荡,皇帝和朝廷也会拿出一些度牒赏赐给没有度牒的僧众。
如太平兴国元年(976),刚即位的宋太宗赵匡义就下诏“普度天下僧众,凡十七万”。
宋真宗也曾下诏:“两京诸州道释,岁度十人者,特放一人不取经业”,也就是说,在规定的考试录取十个的名额外,在各州道再额外赏赐一个恩度的名额。
在封禅大典完成后,宋真宗又下诏:“以封禅行庆,诏天下宫观寺院内,十人度一人,不满十人者,亦度一人”。
同存在一定难度的考试获取度牒相比,很明显通过皇帝恩许赏赐获得度牒的途径是要简单轻松很多的,但是恩许获得度牒的方法却也有问题。这是因为恩许是具有随机性的,虽然有时候会恩许名额较多,但有时也会只给几十个名额,并且后来仍出于控制僧众人数的目的,恩许所给的名额也较少,获取恩许的资格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恩许虽是获得度牒的一个途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过恩许获得度牒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苏轼修西湖只问朝廷要一百道度牒即可竣工,度牒为何这么值钱
 
三、出钱购买
 
前文所述的两种获得度牒的方法或是存在一定难度,录取名额少,或是具有随机性,普通僧人百姓也不一定有资格。但度牒确实具有实实在在免除赋税徭役的价值,民间对此物也具有较大需求,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自然也意识到了出售度牒的可行性。
唐朝早期朝廷对于符合资格的僧人是免费直接发放度牒的,但是安史之乱后,国库匮乏,为了补充财政,唐肃宗以后就不断地出售度牒,逐渐形成了一种制度。
宋代在给通过考试或者恩许获得度牒的僧人所颁发的度牒上面是写着个人信息的,而用来出售的度牒则是空白没有名字的,这样就使得度牒在日常使用时实际上已经类似货币了。
如宋神宗元丰年间出售度牒时每道价格为一百三十贯钱,而到了宋徽宗的时候就涨到了每道两百二十文钱,南宋初年宋高宗在位时,度牒已增值到五百贯钱了。度牒价值高,能保值,所以在民间被炒的价格更高,“商贾富民,为之奔走”。苏轼曾经就说“度牒三百道,值钱五万余”,而他为开浚西湖所乞求的百道度牒则最起码可换钱万余贯,足以竣工。
苏轼修西湖只问朝廷要一百道度牒即可竣工,度牒为何这么值钱
 
最后,宋朝出售度牒虽然也导致了僧众人数过多,影响到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问题,但由于宋代的度牒更多是作为货币使用,所以僧众人数虽多却也被控制在一个范围内,没有像唐朝晚期那样无法控制。并且有宋一代,度牒一直保有较高的价值,除了出售度牒补贴国家财政外,朝廷有时还直接向地方官府发放度牒用作救灾和公共事务上。
如熙宁三年(1070) ,两浙因水灾导致饥荒,宋神宗就下令“给度僧牒五百,付两浙转运司,分赐经水灾及民田薄收州军,招人纳米或钱,赈济饥民”,而苏轼在杭州乞求朝廷发放度牒从来开浚西湖也能看出用于公共事务。
因此综上所述,度牒由于有免除赋税徭役的作用,所以在民间颇受欢迎。又由于通过考试和恩许获得度牒存在一定难度,出售的度牒自然物以稀为贵,不光可以保值甚至还能增值,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类似货币的作用。所以宋朝朝廷或是将其出售补贴财政,或是直接发放地方用于建设和救灾赈济,如此苏轼方才乞求百道度牒开浚西湖。
参考资料:
[1]《苏轼文集》 中华书局
[2]《宋史》 中华书局
[3]《试论宋代的度牒制度》 曹旅宁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74111.html

(1)
上一篇 2021年9月6日 下午12:43
下一篇 2021年9月6日 下午2:4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