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澎湃私家历史(ID:pp_History)
1291年,马可波罗奉忽必烈大汗之命,从泉州出发护送蒙古阔阔真公主经海路到伊朗伊利汗国和阿鲁浑汗完婚。在阿拉伯海或波斯湾,马可波罗看到了不用铁钉的阿拉伯海船。他说:
忽鲁谟斯建造的船只是全世界最差的,也是最危险的, 将乘船的商人和其他的乘客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它们的缺陷就在于船只建造没有用铁钉;使用的木材太坚硬,很容易像陶土那样裂开。如果想打个铁钉,木材反弹,常常破裂。船板也不堪铁钻,哪怕小心至极。只好采用木钉或木楔,把它们连接;而后,用印度核桃(the Indian nuts)外壳的纤维制成绳索绑缚。印度核桃果实很大,外壳包覆着如马鬃一般神奇的毛。在水里浸泡发软之后,外壳的丝线就用来制作绳索,后者又用来捆绑船板。这些绳索耐水耐用。船底也没有用沥青,而是用麻絮混合鱼油加以填塞。这些船只不过一帆一舵一层甲板而已。装载货物时,以兽皮覆盖船板;马就站在兽皮之上运往印度。它们也没有铁锚,而是用另一种锚具。这样的后果是,当恶劣天气到来时——海上总是波涛汹涌——船只往往被冲上岸而沉没。
马可波罗所说的 “印度核桃”就是椰子;提到的“另一种锚具”大概就是指木制的锚具,分量比铁锚轻,因而船只容易被大风吹走 。这种“没有铁钉”的“无钉之船”,和马可波罗乘坐的中国制造的泉州海舶相比,实在太差了,根本不入这位见多识广的意大利旅行家的法眼。
马可波罗之后的三十年,意大利方济各会托钵僧鄂多立克(Odorico da Pordenone, 1286?— 1331)在1330年前到达了印度洋,并从波斯湾一带亲自乘坐了“无钉之船”,到达了印度西海岸的塔纳(Tana)。他说:“人们使用一种称为Jase的船,它仅用绳索来缝联。我登上其中一艘,在上面找不到一枚铁钉。如此上船后,我在二十八天内来到塔纳。”对于“无钉之船”,鄂多立克虽然惊讶,但并未臧否。不管如何,这艘船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时光,把他平安带到了印度。看来,“无钉之船”并不像马可波罗所说得那样不堪。
马可波罗和鄂多立克介绍的波斯湾的船只,不久之后就为元代旅行家汪大渊亲见。大约在1330年冬天,汪大渊从斯里兰卡登临了马尔代夫群岛;等到了次年春夏之间季风改向之后,他就乘船北上抵达了南印度,而后可能到了波斯湾。在波斯湾的甘埋里(大约为忽鲁谟斯一带), 汪大渊看到了当地贩马的“马船”。他说:“其地船名为马船,大于商舶,用椰索板成片。每舶二三层,用板横栈,渗漏不胜,梢人日夜轮戽水不使竭。下以乳香压重,上载马数百匹,头小尾轻,鹿身吊肚,四蹄削铁,高七尺许,日夜可行千里。”
汪大渊提到的这种马船,就是马可波罗的“无钉之船”, 其最重要的特征当然是“不使钉灰,用椰索板成片”。马可波罗对于马船评价很低,认为建造简陋,不堪风雨,而且船体很小,不过一帆一舵一层甲板,汪大渊则不同。他首先指出,马船比一般的商船要大,原因当然是因为用来运马贩卖。“每舶二三层,用板横栈”,“下以乳香压重,上载马数百匹”, 则马船之大可知。由于马船的特点,渗水严重,所以需要有人专门把渗进船体的海水排出去,故“梢人日夜轮戽水不使竭”。此外,汪大渊所说的马船,不仅用来载马贩马,也用来运载其它货物如各种香料尤其是印度西岸盛产的花椒,其实本质上就是商船。他说:“所有木香、琥珀之类,产自佛郎国,来商贩于西洋互易。去货丁香、豆蔻、青鞋、麝香、红色烧珠、苏杭色鞋、苏木、青白花器、瓷瓶、铁条,以胡椒载而返。椒之所以贵者,皆因此船运去尤多,较商舶之取,十不及其一焉。”
汪大渊还记载了印度洋海洋贸易使用马船的其它情况。小具喃 (奎隆)“居民懒事耕作,岁籍乌爹运米供给。或风信到迟,马船已去,货载不满,风信或逆,不得过喃巫哩洋,且防高浪阜中卤股石之厄。所以此地驻冬,候下年八九月马船复来,移船回古里佛互市”。(按,高浪阜即斯里兰卡的科伦坡,而卤股石大致指珊瑚礁。)古里佛(卡利卡特)“畜好马,自西极来,故以舶载至此国,每疋互易,动金钱千百,或至四十千为率,否则番人议其国空乏也”。则马船至少可以航行于波斯湾和印度洋西岸乃至东岸之间,那么,它应该经得住相当的风浪。因此,汪大渊对于马船的介绍,实际上推翻了马可波罗对马船的负面评价。当然,我们也并不能简单地说马可波罗的记录就是错的,因为各类马船大小功能不同,其建造材料和质量当然不一样。近海航行的船只和远洋航行的海舶相比,材料、工艺和质量差别就很大了。
永乐年间下西洋郑和宝船中的通事马欢、巩珍等人,也记录了印度洋一带的“无钉之船”。马欢在介绍溜山国(马尔代夫群岛)本地的造船方式时说,“其造番船皆不用钉,其锁孔皆以索缚,加以木楔,然后以番沥靑涂之”。巩珍非常明确地提到了“不用铁钉”,给船板“打孔”,用“椰索联缚”,而后“加以木楔”,最后“用沥青涂之至紧”, 比较完整地介绍了“无钉之船”船的建造方式,可以说是中西文献中最全面的记载,非常珍贵。
十六世纪初葡萄牙人到达印度洋之际,马上发现了当地的“无钉之船”。他们指出,马尔代夫当地的船,无论大小,都由棕榈树干制成,加以木楔,由椰绳绑缚,其帆也是由棕榈叶编成;这些船只坚固轻巧,主要用于岛屿之间互相来往,有时也用于航海至于印度南部的马拉巴尔海岸。
可是,以上终究是文献记录。读者虽然好奇,但也会发问:没有铁钉、不用油灰填塞船板缝隙的这种船,能够经得起海洋的大风大浪么?能够在海上航行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么?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这种阿拉伯人发明的“无钉之船”是最早往返于阿拉伯海(西亚)与南海(东亚)的海舶。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黑石号”沉船便是明证。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75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