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看世界杂志(ID:ksj-worldview)
印度卢比(图源:unsplash)
身穿宽松及膝的“莫迪库塔”,头缠橘黄色头巾,尽管深陷“飞马”监听丑闻,背负着“叛国”的“罪名”,印度总理莫迪依旧华丽现身。在1个多小时的激情演讲中,莫迪眼神坚定,声若洪钟,同时还斩钉截铁地公布了一个总值达100万亿卢比(约合1.35万亿美元)的全印基建计划,顿时把民众的热情推至高潮。
莫迪要砸钱搞基建?这个“饼”画得的确够大,但在疫情的摧残下,如今的印度经济能否托得住,外界更多的是质疑。
值得玩味的是,一周之后,就有外媒报道称,为支撑政府财政,并弥补包括公路、铁路、机场和电力线路等国有基础设施的预算赤字,印度政府计划在未来4年内陆续出售一批国有基础设施资产,以筹集大约6万亿卢比的资金。
对此,莫迪声称这是印度政府的战略性撤资。他还表示,未来印度政府将会大幅度减少持有资产,将更多的领域进行开放,实行全方面的私有化。
但当下,最为实际的阻碍在于,用于基建的百万亿资金到底从何而来?印度媒体普遍认为,这样宏伟的目标,对尚挣扎在疫情阴影底下的南亚巨象来说,绝非易事。
不豪但爱赌
戴永红说,2019年底时,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尚未全面爆发,该计划推进比较顺利,已经有价值2万亿卢比的5000多个项目得到批准。但至于项目最终何时落地,戴永红认为“只说在不远的将来。之前政府应对疫情不力,重挫支持率和民意,所以尽管心里没有底,但莫迪要把这个话讲出来,描绘出宏伟蓝图,提振个人威望。”
印度总理莫迪在独立日庆祝活动上发表讲话,宣布将投入100万亿卢比(约合1.35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扩大清洁燃料的使用,实现国家气候目标,同时增加更多的工作岗位。(图源:新华社)
此外,戴永红还指出,这规模总值达100万亿卢比的宏大计划,还受到了印度国库财力捉襟见肘的限制。
“在疫情的冲击之下,印度2019年GDP总额是145万亿卢比,2020年的GDP只有135万亿卢比。今年截至到6月,印度GDP已经缩减了16.5%。在2019年经济表现较好的时候,要投入1百万亿卢比,就已经相当于GDP的74%,这是可行的吗?”戴永红提出了质疑。
在今年上半年,第二波疫情导致印度一度在八周内,有超过16万国民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另一方面,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样造成极其严重的后遗症。
▲印度疫情持续恶化,据估计,印度实际感染新冠的人数高达4至7亿人。图为4月22日,居民在印度东北部城市高哈蒂的体育场排队接种新冠疫苗。(图源:新华社)
政府实施的封锁政策,在4月份就导致超过700万人失业,5月时,全印失业率一度飙升至14.73%。根据印度统计部的数据,印度第四季度GDP增长了1.6%,但就整个2020-2021财年来说,印度GDP萎缩了7.3%,这也是过去四十多年来,印度经济表现最差的一次。
由于失业、减薪和企业倒闭,自去年疫情开始以来,约有97%的家庭收入下降。疫情施加的沉重压力,缩窄着每一位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空间。有外媒对此总结称,“对这个90%的劳动力都属于非正式部门、没有社会保障体系、数以百万计的人没有资格获得政府紧急配给的国家而言,这意味着更多痛苦。”
但面对疫情的全面失控,莫迪政府却没有提出任何新的重大刺激举措,民众苦不堪言。
28岁的Bilas生活在印度北部城市古尔冈,他告诉看世界记者,在第二波疫情来了之后,餐饮业首当其冲受到打击,但却没有得到什么有力的援助,新增就业机会锐减的情况十分突出。
Bilas说:“在过去,每年政府招聘提供很多的工作机会,有的属于邦政府,有的属于中央政府。但今年以来,成为政府雇员的机会少了很多。私企、外企也是这样,我的不少朋友之前在IT行业、制造业工作,现在这些行业不景气,他们都被辞退了。政府在亏损,公司也在亏损。”
在封锁期间,印度的农民工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许多人被迫返回远离城市工作场所的村庄。(图源:路透社)
今年印度迎来了经济改革30周年,但在这个重要时刻,国大党元老、前总理曼莫汉·辛格却也悲观地表示,“前方的道路比1991年危机要更加艰难。”
基建是救命稻草?
根据过往的公开数据,推动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集中在消费、出口、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这些方面。但在疫情的巨大冲击下,现阶段似乎只有出口尚保持着上升势头,成为印度经济的唯一亮点。有分析称,由于提供超过全国32%就业的服务业复苏进度缓慢,印度应该着眼于弥补制造业的发展差距,来保证大量适龄劳动人口的基本就业。
由是,对于以服务型经济占比高的印度而言,推行上述莫迪一再宣扬的百万亿卢比基建计划,是可行的应变之道吗?
戴永红认为,基建可以扩大直接投资,改善本国基础设施,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确实可以帮助政府实现执政目标,“基建的扩大会刺激低迷的建筑业,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拉动经济增长。预计到2022年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建筑市场。在莫迪的第一个任期内,全印高速公路的修建里程就比前任多了73%。说明他看到了基础设施带来的政绩,将此当作抓手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眼下,印度国内的基建还遥遥无期,莫迪在外的基建工程却屋漏偏逢连夜雨,成了印度的“冤大头”。
在过去的20年里,出于地缘政治博弈和保证国土安全的考虑,印度对阿富汗政府投入了大量经济援助、投资和无息贷款,甚至援建了不少基建项目。
在此前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出的新阿富汗战略中,印度还曾被视为重要的发力环节,而如今,这一切似乎都付诸东流了:亲近巴基斯坦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时隔20年重返喀布尔,在最现实的层面,印度则要咽下在阿经济利益全盘覆灭的苦果。8月18日,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苏海勒·沙欣还发表声明表示,要求印度结束所有在阿富汗的建设和发展项目。
阿富汗赫拉特奇什蒂谢里夫区的萨尔马大坝,也被称为阿富汗-印度友谊大坝。萨尔玛大坝是印度在阿富汗最昂贵的基础设施项目。
自2001年美国入侵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权以后,印度就紧随其后,积极参与阿富汗的重建工作,为之提供了超过30亿美元的资金,成为对阿援助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仅在2002年到2012年十年期间,印度就累计向阿国提供价值15亿美元的援助。2013年12月,印度政府还承诺为其提供总价20亿美元的建设资金援助。
对印度人来说,拉拢“阿铁”似乎已经倾尽了全国之力,而这却依然被美国看轻。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经就在一次白宫会议上,嘲笑印度的捐赠只是相当于“美军在阿富汗5个小时的开销”。
用“打肿脸充胖子”来描述印度对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政府的援助,可能尚不足够体现印度人的憋屈和辛酸——为了最大程度援助后者的经济发展,印度出手在阿修建了萨勒马水电站、阿富汗议会大楼等重大项目,甚至有报道称,这栋印度投资了九千多万美元修建的议会大楼,“比新德里的印度国会大厦还要先进。”
2015年,这栋议会大楼举行落成典礼时,莫迪还亲赴喀布尔,参与了揭幕典礼。讽刺的是,仅仅六年之后,2021年8月16日,这座大楼就落入到了塔利班的手中。
2015年莫迪在喀布尔参加阿富汗议会大楼揭幕典礼
能否取信于民?
但在新政助推下,其总体基建依旧相对薄弱,人均能耗、航空运输等指标并未显著上升,也从侧面印证了基础设施的孱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印度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其距离现代化的基建水平尚有距离。
并且,在对疫情冲击波影响民生和经济的观察过程中,有声音指出,印度经济复苏正呈现“K”形特征,即大公司快速壮大、中小微企业持续萎缩,分化日益明显,而新一波疫情正加剧这种不平衡。
可以说,资金紧张的问题,一直是印度改善基建最大的制约因素。在过去,印度有不少工程就发生过因对建设资金没有做好规划的缘故,导致在建设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撑。在戴永红看来,要想破局,除了上述服务业、制造业等多管齐下外,政府应加大对公共部门的投入,特别是数字技术和健康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创造更多商品和服务需求。
而在另一方面,戴永红认为对于执政者而言,突破的关键,要体现在注重经济的底色上,这说明还应重视众多中小微企业:“增加就业机会,要重视中小微企业,通过这个途径,确保国内产值,可以扩大、保障广大民众的民生。印度还有非常大一部分民众依赖中小微企业这些非正规部门。它们广泛存在于印度乡村里面,贫民窟里。莫迪‘基建狂魔’计划是说给选民听的,必须提,也必须做,就必须深入到这些社会肌理的深层。”
橘黄色作为印度教的主要代表颜色,在大多数公开露脸的场合,一直都是莫迪的最爱。只是在当下,在国内主打印度教民族主义和“大印度新时代”牌的莫迪,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描绘出来百万亿卢比的基建美梦,他还能凭借过往旧有的执政经验,取信于民涉险过关吗?
作者 | 吴阳煜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77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