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瞭望智库(ID:zhczyj)
文 | 徐渡泸
72年前的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此时,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有5天,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迎来统一,其意义之重大,历久弥新。
遥想当年,进疆部队缺车少油,骡马大队要步行两三个月,从酒泉跋涉到新疆,剿匪建政,开展建设,缺水就挖渠、缺钢筋就砸监狱。
再看今日的新疆,有着全国最大的耕地面积、全国第三大牧区,2020年308.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当年进疆部队的艰苦境遇相对照,反差之大,难以想象。
今天,我们追寻王震兵团的进军足迹,来说一说新疆解放前后的那些事。
文 | 徐渡泸
编辑 | 谢芳 瞭望智库
1、进疆之难
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第一野战军向西挺进,王震率领一兵团直取青海西宁,青海马步芳集团宣告覆灭。
西宁解放后,王震率2军马不停蹄,翻越祁连山直插河西重镇张掖,与沿河西走廊疾进的许光达二兵团会师,截断了国民党军残部西退的通道,然后迅速接管玉门油田,兵叩新疆大门。
1949-1950年,进军新疆示意图。作者制图
9月25日,新疆10万国民党部队在陶峙岳的带领下通电起义,新疆宣告和平解放。5天后,王震和他的进疆部队,在酒泉庆祝新中国成立。
10月12日,伴随着“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的诗句,王震带领部队从酒泉挺进新疆。
1951年10月31日,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发言。图|新华社
早在1949年3月,毛泽东就在西柏坡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决定让王震带兵进疆。
担负进疆任务的部队,一个是第一野战军一兵团的2军,司令员郭鹏,政委王恩茂,是王震老部队359旅的底子;另一个是二兵团的6军,司令员罗元发,政委张贤约,麾下两个师的前身分别是西北野战军的教导旅和新四旅,也都是身经百战的主力。
新疆局势复杂,再加上路途遥远、任务艰巨,正需要这些精兵强将。
对于大西北的艰苦,王震有着切身之痛。不久前,他带2军从青海翻越祁连山,2军5师在行进时遇到暴雨和冰雹,上到高海拔山区又遇大雪。因冒着高寒缺氧连续急行军,135名干部、战士被冻死,数百人被冻伤。
要知道,5师就是大名鼎鼎的359旅,最早的湘赣苏区红六军团,参加过红二方面军长征。全面抗战爆发后,359旅转战河北、山西战场,1939年调回陕甘宁,在南泥湾搞大生产;1944年,他们孤军南下广东,再经中原突围打回陕北,又走了两万八千里;解放战争中转战陕北保卫延安,又从陕甘一直打到青海,行军能力之强在全军有口皆碑。
这样强悍的部队都付出如此代价,可见西北环境气候之恶劣。
进疆之难,彭德怀给军委的电报中有这样一段话:“由平凉至迪化全长二千二百四十至二千三百公里,步行日以二十五公里计,需时六十六天,每四天休息一天,共需三个月才能到迪化,其中猩猩峡的东西约四百公里,无人烟,缺柴、水、粮等,均须预备运送。三、四月间系风季,安西至猩猩峡处常起旋风,黄旋风来势缓人可避,黑旋风来势猛,事先如无准备,人可吹走。酒泉至迪化严冬时气温降低至零下三十至五十,非皮帽、皮衣、毡靴难过冬。”
这个无水无人烟、风能把人吹跑的四百公里地段,正是典籍中记载的“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玄奘差点命丧于此、丝绸之路上令人闻风色变的八百里瀚海——莫贺延碛。即使到了上世纪90年代,兰新铁路在这段区间还被刮翻过列车。
【注:莫贺延碛位于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现称“哈顺戈壁”,唐朝时期此地以西被称为“域西”,也就是我们如今常说的“西域”的起点。在《西游记》中,此地被称为“流沙河”,沙和尚在此等待唐僧。】
这只是进疆路途中的一段。
部队要走的全部路程是,从酒泉到迪化(今乌鲁木齐)1700多公里,到伊犁2300多公里,到喀什2500多公里,遍涉新疆的三山两盆。
2、骡马任重
路远途艰,军委集中了能调集的全部力量:四野支援了一个战车营,华北支援了一个汽车团,华东支援了两个汽车团,向苏联租借了40架里-2运输机,加上凑集的近千辆汽车,大量的粮食、冬装和其他给养,陆空齐发,往返倒运,浩浩荡荡开始向新疆进军。
但是,在进疆过程中,王震最关心的既不是汽车,也不是飞机,而是各师的骡马大队,他每天都要询问各骡马大队到达的位置。
在进疆前,2、6两军各师将骑兵的战马,炮兵的驮马、驮骡等集中起来,组成了骡马大队,并抽调最得力的干部带队,徒步向南、北疆目的地进发。
为什么如此看重骡马?因为王震是有预见性的高级指挥员,他提醒大家:这些骡马,是咱们屯垦戍边的本钱。
飞机是借来的,要还给人家。汽车只能救急,救不了穷。那时的中国,不仅车是老爷车,还缺油。当时,国民党新疆驻军有汽车近千辆,但无论是苏联的“羊毛车”,还是美国在二战北非战场磨损严重后作为剩余物资处理的道奇和杰姆西十轮卡,都已老旧不堪,能跑起来的不过300余辆。而从玉门油矿拉一车油到迪化,路上就要烧掉一半。
几十年后,天山南北井架林立,已是地下管道奔流、铁路油龙如梭的油气富集之地,当年却是车少路烂,惜油如金。
不出所料,在酒泉凑集的汽车运送进军南疆的2军,出发后不断抛锚,只开到了焉耆就全趴了窝。不过,即使车还能勉强跑,也没油了,全军只能告别汽车,徒步走向喀什,走向帕米尔高原。
进军新疆,最苦的除了2军就是各师的骡马大队。
6军的2000多匹骡马走了两个多月到达迪化,2军的1000多匹骡马走了3个月抵达喀什。莫贺延碛那样的绝地是怎么闯过来的,现在只有坐在高铁上看着一望无垠的大戈壁想象了。当年完成这一任务后,骡马大队有数百人立功。
王震心中有数,只有骡马是靠得住的得力工具,关键时刻能顶上去,剿匪和生产都离不了。即使如此,进疆后畜力还是远不够用,所以迪化的百姓,马上就见到了这支军队震撼人心的一幕。
3、开荒80万亩
王震兵团进疆后,加上起义部队、三区民族军和政府人员,有二十万人之多。在幅员广阔,人口只有400多万的新疆,吃饭成了大问题。
彭德怀(中)在迪化检阅进疆大军。图源:新疆都市报
新疆是灌溉农业,但耕作技术落后,主要产粮区在南疆和伊犁,迪化周围产粮有限。解放前,国民党军队的粮食很大一部分要靠内地运进。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发出全军从事农业生产、帮助地方恢复经济的号召。驻疆部队为解决部队的口粮,必须大规模从事农业生产,而且不能与民争地。这是责任,也是使命,1950年,王震向全兵团下达了开荒60万亩的任务。
王震的命令是:驻疆部队必须人人参加生产,任何人不得站在生产队列以外。
内地大部分城市,都有一条河流滋润城区,迪化也有一条,但这条乌鲁木齐河并未造福这座城市——春天河水肆虐,枯水期河床袒露,泥泞遍地。1946年张治中主政新疆期间,曾修筑和平渠,但工程未完,就因局势变化停工。
部队要开垦下游的大片荒地,必须先解决水源。按照旧政府的工程人员测算,要彻底修好和平渠,需要7000立方片石,这至少需要100辆汽车拉运1个月。驻迪化部队不要说汽车,连拉车的马也没多少。
面对工程师的担忧,6军罗元发军长说,这好办,我们动员部队开山采石就行了。工程师不以为然:从三甬碑拉石头到工地,这么大的用量,最远有30多公里,怎么运过来?一旁的陶峙岳将军想了想,说马上就下雪了,可以用新疆老乡的土办法,用爬犁运。运输的方式就这样定下来了。
任务下达到49团,军需股长马秋庆犯了难,一星期之内要扎几千副爬犁,木料能解决,可是没有底部必须安装的钢筋,就连爬犁前头的挂钩,也没地方去找。
军令如山,他只好带人满城找,终于找到了一片铁窗上全是钢筋的房子。一问才知道,这里曾是关押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烈士的监狱,无数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在这里被严刑拷打,致死致残。马股长怒吼一声:给我砸。就这样,钢筋的难题解决了。
1950年2月21日这一天,迪化的河滩工地上,驻迪化部队上至司令员王震,6军军长罗元发、军政委张贤约,17师师长程悦长、师政委袁学凯,49团团长张江霖、团政委穆博彦,下至5800多名干部战士,拉起几千具满载片石的爬犁,顶着刺骨的北风,从三甬碑蜂拥而下。
当时的场面极其壮观,引得城里的各族群众都来围观。其中议论最多的是:这个军队跟以前的不一样,司令这么大的官也和小兵一起拉爬犁。
再往后,各族男女老少都加入了进来,和平渠的建成,让一号冰川清冽的雪水沿渠奔流而下,灌溉了迪化以北的大片新垦区。
进疆部队投入农业生产后,当年实际开荒80万亩,实现了粮食大半年自给,蔬菜副食品全部自给。王震司令员带头拉爬犁,是解放军给新疆各族人民的见面礼。当时迪化的维吾尔族大爷卖馕都是两个价,拉石头的只收三分之二的钱。
3、戈壁剿匪
开荒生产的同时,进疆部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剿匪。
受美国驻迪化领事的挑唆,1950年春,乌斯满在北疆天山草原地区发动叛乱,6军17师以步、骑、战车联合进剿。进疆的战马,这时候就派上了用场,无论是山麓草原还是戈壁荒漠,骑兵的作用极其重要,无可替代。
起义的原国民党整骑1师(原青海马家骑五军)有部分连队也发动了叛乱,王震下令收缴该师的战马,将其改编成步兵。17师49团则利用这些战马,经过突击训练,大部改为骑兵后进山追剿。
从49团在将军戈壁的一场追剿战斗,可以一窥当时剿匪作战的艰苦。
【注:将军戈壁位于新疆奇台县以北。地方志记载,唐朝有位将军在戈壁率军追击西突厥军队,因饥渴难耐,误将海市蜃楼当成水源,不断追逐,最终伤亡殆尽。后来,当地建了一座将军庙以示纪念。现在,将军庙所在的准东煤田,是全世界最大的整装煤田。】
该团一个骑兵连咬住了乌斯满数百叛匪,追进了极端缺水的五百里将军戈壁。
第一天,与叛匪接战后双方相持,叛匪惧怕我军主力赶到,逃向戈壁深处。
第二天开始断水,全连仍穷追不舍,马渴得不再前行,用马蹄使劲刨地,骑兵强拉战马前进,追击速度减慢下来。
第三天情况严重了,开始有战马倒毙。不久发现前方有山雀,民谚说 “飞鸟打旋,必有水源“,全队鼓起精神赶到前方。确实有泉水,但已被叛匪用死马污染,绿蝇成群,不能喝了。此时,民族军骑兵经过,把携带不多的饮水分给骑兵连,每人只够润了润喉咙,有的战士不喝,先喂给自己的战马。
第四天,极度饥渴之下,战士们开始喝马尿,但马尿也接不了多少。战马继续出现倒毙,大部分战马已经不能再骑乘,为了维持战马的体力,骑兵把鞍具卸下背在身上,稍后,骑兵通信员送来团党委命令:杀马,取血救人。
战马是骑兵无言的战友,杀掉朝夕相处的伙伴,没人下得去手,命令难以执行,最后用互相调换的方式,只杀了几匹行将倒闭的瘦马,每人分了半缸子马血,继续坚持下来。
亲历这场战斗的侦察队长刘生贵回忆,马尿苦、涩、酸、辣、骚“五味俱全”,马血则极腥。
入夜,战士们终于发现水源。此时,叛匪正在附近宿营,也已经被追得人困马乏,他们以为解放军早已被拖垮,连警戒的哨兵都没放出。准备休息好以后,带足饮水走出剩下的上百里戈壁,根本没想到会被死死咬住。
连队潜伏下来,等后续部队赶到后,全体吃饱喝足,于凌晨发起攻击,将四百多名骑匪全部消灭。
刘生贵回忆,当看到水源的那一刻,他迫不及待地解下茶缸扑过去,还没碰到水面,就被一个毛茸茸的东西碰开了,原来是自己的坐骑,正把头伸进水里咕咚咚没命地狂饮。人、马都到了耐渴的极限。
1951年2月,匪首乌斯满在甘肃被抓获,新疆大规模的剿匪宣告结束。
4、历史性突破
驻疆部队边剿匪,边生产。除了种植粮食蔬菜,实现自给,还开始大量种植经济作物、建设工厂,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王震带领部队节衣缩食,艰苦创业。部队一年两套单军装改为一套,一年一套棉衣改为三年一套,两件衬衣减为一件,四个口袋的衣服变成两个口袋,连帽檐都取消了,以此节约资金,支援经济建设。
在修建七一纺织厂厂房时,条件艰苦,战士们只能挖地窝子住。一天,有个团长正为此大发牢骚,王震来了,团长怕被骂,撒腿就跑了出去,没想到王震直接追了上来。
王震告诉他,咱们部队干了一件造福新疆人民的大事,要是七纺建不起来,大家的努力全白费了,知道你的责任有多大吗?还敢跑,跑到天边我也把你追回来。团长满脸通红地跟了回来。
七纺如期建成,同时,八一钢铁厂、十月拖拉机厂等一大批工矿企业都建了起来,后来部队无偿交给了地方,完成了新疆现代工业的起步。而新疆人民第一次穿上了国产布料,就是因为王震说的这件大事——部队在北疆种出了棉花。
为什么说种棉花是件大事?
国际上有一种说法,北纬44度以北是植棉禁区。进疆初期,棉花只在天山以南地区少量种植,产量低得可怜。1949年,新疆产棉量在全国只占不到1%,疆内只有几家手工织布作坊,各族人民穿的是低劣的土布。
实现突破的,是9·25起义部队的官兵,他们在玛纳斯河流域一个叫小拐的地方,精心培育,成功种植了棉花,打破了国外的所谓禁区之论。
新疆北疆地区棉农在采收棉花。图|新华社
时任22兵团司令员的陶峙岳将军听到喜讯后驱车直奔小拐,下属劝司令员先吃饭,老将军说:我要亲眼看看,回来能多吃几碗。
王震更是高兴极了,他亲自做规划,请来苏联专家签订种植合同,大量开办培训班,培养技术能手。
1953年,部队北疆各农场的棉田实现大丰收,这个突破是历史性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棉花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亩产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经过几代兵团人的努力,新疆棉品质优良,稳居全国产量的80%以上,今天已是“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的局面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54年,跟随王震进疆的2、6两军的序列中,很多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老部队,都服从大局,脱下军装,与新疆9·25起义部队一起,改为生产建设兵团,从此扎根边疆,屯垦戍边。
其中,著名的359旅留在了南疆,西北野战军的两支头等主力、教导旅留在东疆,新四旅留在了北疆。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句话不是口号,是几代兵团人最真实的生活经历。
军民一心,民族团结,未来的新疆会越来越好。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83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