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 | 吴心伯:孟晚舟回国,并不代表中美之间重要争端得到解决

本文转载自:凤凰网(ID:ifeng-news)

文/凤凰网《风向》作者 宋珂嘉
编者按: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孟晚舟女士在北京时间9月25日晚9点50左右抵达深圳,回到祖国怀抱。孟晚舟女士的处境牵动着中国亿万民众的心,更折射出中美大国博弈的走向。孟晚舟的回国是否意味着美国对中国态度的缓和?下一步改善中美关系的最大着力点在哪个领域?中美“技术之争”是良性循环还是走向恶意竞争?中美是否在走向“新冷战”?凤凰网《风向》特邀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独家解读。
风向 | 吴心伯:孟晚舟回国,并不代表中美之间重要争端得到解决

孟晚舟向欢迎人群挥手致意

核心提要:
1.孟晚舟事件中,主要矛盾方是中国和美国,加拿大没有决定事情走向的权力。孟晚舟事件的解决扫除了阻碍中加关系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因此中加关系有转好的迹象。此事件也是一定程度上中美关系缓和的征兆。总体而言,中美加三边关系有所缓和。
2.美国通过过分追求知识产权保护来确保其在技术领域的优先地位。拥有技术领域的优先地位,美国就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高额利润,并维护其军事上的优势,这就是知识产权之争的背后逻辑。中美的技术之争,已经朝着恶性的方向发展,自主创新是中美技术竞争转向良性的重要路径。
3.目前,改善中美关系的最大着力点在经贸领域,因为中美均有需求。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补且互利共赢的,并且美国商界一直呼吁要在改善双边经贸关系方面采取行动,因此经贸领域会成为中美关系改善的突破口,也会是双边关系改善的主要看点。
4.虽然中美之间大概率不会出现“美苏冷战”局面,但是现在中美之间是一种“半冷战”或“准冷战”的状态,即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带有浓重的冷战痕迹和特征,包括军事施压、竞争意识形态化和地缘领域零和博弈等特征。

风向 | 吴心伯:孟晚舟回国,并不代表中美之间重要争端得到解决

风向 | 吴心伯:孟晚舟回国,并不代表中美之间重要争端得到解决
晚舟归航,中美加关系趋于缓和

 

凤凰网《风向》:2018年,美国司法部对孟晚舟女士提起刑事诉讼。同年12 月,加拿大应美方要求扣留了孟晚舟。请问加拿大在中美关系之间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消息称,被中国拘留的两位加拿大人也在回加拿大的飞机上,请问这释放了中美加三角关系发展怎样的信号?
吴心伯:针对第一个问题,加拿大在此问题中扮演的是美国“爪牙”的角色。美国打压华为的方式是拿孟晚舟女士做文章,鉴于其它盟友国都没有答应美国扣留孟晚舟女士的要求,加拿大此时“积极配合”,用此举向美国表达“忠心”。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主要分为两点。第一,孟晚舟事件中,主要矛盾方是中国和美国,加拿大没有决定事情走向的权力。中美加关系因为孟晚舟事件陷入僵局,而解开僵局的是中国和美国。在此事件中,加拿大在相当程度上被美国所控制,并没有独立做出决定的权力。因此,一旦中美达成和解,加方就必须释放孟晚舟女士;第二,孟晚舟女士回国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美加三边关系整体的缓和状态。目前,中方秉持“宽以待人”的原则,也释放两位加拿大间谍回国。中国与加拿大关系并无其它方面的重大矛盾,只是孟晚舟事件让两国关系陷入僵局。此事件的解决扫除了阻碍中加关系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因此中加关系有转好的迹象。此事件也是一定程度上中美关系缓和的征兆。总体而言,中美加三边关系有所缓和。
风向 | 吴心伯:孟晚舟回国,并不代表中美之间重要争端得到解决

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加拿大温哥华,孟晚舟出席美国法院远程听证会后,离开律师办公室时,并和一名律师拥抱。

凤凰网《风向》:有评论称,解决此案将消除世界上最大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几个主要争端之一,请问您如何评价此观点?
吴心伯:此评论高估了孟晚舟案的意义。孟晚舟女士的回国并不代表中美之间的重要争端得到解决,因为孟晚舟案的大背景是美国打压华为,美国此举的落脚点和中心是华为。即使孟晚舟回国,美国依旧不可能改变对华为的政策,美国将持续防范和打压华为的发展,因为华为代表了中国第一次在5G通信的关键技术领域超越美国美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也无法对华为和其他中国企业“一视同仁”。
风向 | 吴心伯:孟晚舟回国,并不代表中美之间重要争端得到解决
中美技术之争恶化,自主创新或是唯一选择

 

凤凰网《风向》:美国对华为的指控之一是,华为窃取了美国一项检测智能手机机器人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中美关系内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请问未来中美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争论是否会愈加激烈?这种争论的原因是什么?知识产权之争是否可以被认为是数字霸权之争的一种体现?在此情况下,华为发展前景如何?
吴心伯:知识产权之争并不仅存在于中国与美国之间,美国与其他国家比如日本、韩国、印度等,均有类似问题出现。这些知识产权纷争就是美国技术霸权的体现,换言之,美国通过过分追求知识产权保护来确保其在技术领域的优先地位。拥有技术领域的优先地位,美国就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高额利润,并维护其军事上的优势,这就是知识产权之争的背后逻辑。
对于华为而言,自主创新是其发展的唯一道路。华为不能像过去一样,依靠美国获取技术或得到关键零部件,美国的核心技术和零件不会再供给华为。即使卖给华为一些,也不是最关键的了。所以,在核心技术层面的发展,华为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实现。

风向 | 吴心伯:孟晚舟回国,并不代表中美之间重要争端得到解决

凤凰网《风向》:您在文章中提到,拜登对华的竞争重点之一是技术之争。孟晚舟事件也是中美技术之争的透视。请问中美技术之争是良性竞争还是会演变为恶性循环?中美双方应该如何管控双方的竞争?
吴心伯:中美之间的技术之争,已经在朝着恶性的方向发展。良性的技术竞争应该是双方通过技术领域不断的创新突破抢占制高点。比如,中美在高能计算机方面的竞争是一种良性竞争。一段时间内,中国高能计算机运行速度超过美国,一段时间后,美国推出了更高性能的计算机,中美轮流交错上升。
但是,现在美国对中国的技术竞争并不是这样。以华为为例,如果美国与中国进行良性技术竞争,美国应该加大投入,赶超华为的5G技术。可是,美国现在所采用的方式是排挤华为。第一,美国关闭对华为的市场,即美国政府、社会甚至商店超市都不使用华为产品;第二,美国的电信企业、芯片制造商等不再售卖零件等给华为;第三,美国要求世界上其他国家,无论是美国的盟友与否,都不许选择华为产品。因此,美国使用的一种给对手“下绊子”的方法,是一种恶性竞争。
从竞争的管控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市场是开放的。虽然美国打压华为,中国却依旧允许美国的苹果、微软和高通等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也没有采取针锋相对的报复措施。第二,根据近几年的中央政策,中国依旧需要通过加大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竞争力,突破美国对中国的技术打压。总体来看,中国所呈现的是开放的竞争。从长远看来,中国必须在关键核心的技术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才能够真正让中美技术竞争转成良性,到那时,美国无法打压中国,必须通过提升自己来与中国开展竞争。
风向 | 吴心伯:孟晚舟回国,并不代表中美之间重要争端得到解决
中美经贸关系成下阶段中美关系走向最大看点?

 

凤凰网《风向》:从中美经贸角度看,孟晚舟事件会对于中美经贸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两国经贸交流是“三轮驱动”还是双边“矛盾催化剂”?
吴心伯:孟晚舟案件的尘埃落定表明了拜登政府切割特朗普政府遗留的负资产的决心,也表明了美方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愿。目前,改善中美关系的最大着力点在经贸领域,因为中美均有需求。虽然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依旧有增无减,甚至超越了贸易战开始之前的水平。由此看来,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补且互利共赢的。在美国国内商界的压力下,拜登政府接下来会考虑采取措施,比如中美经贸团队见面,改善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同时,拜登政府也会在具体领域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比如,目前有几千亿美元的商品被加征关税,是否可以取消一部分?
拜登政府深知,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对于美国的伤害超过对中国的伤害,这是一步“损人不利己”的棋,并且美国商界一直呼吁要在改善双边经贸关系方面采取行动,双边在经贸方面可作为事情较多,比如宏观政策协调和具体领域的合作。所以经贸领域会成为中美关系改善的突破口,也会是双边关系改善的主要看点。

风向 | 吴心伯:孟晚舟回国,并不代表中美之间重要争端得到解决

凤凰网《风向》:您在今年1月份的采访中提到,孟晚舟一事的处理可能成为两国互动的“抓手”,如果拜登政府能够优先解决此事,将会对于改善中美关系分为大有助益。能否请您就两国互动的“抓手”详细解释?您认为中美双方在接下来会有何动作来处理双边关系?
吴心伯:“抓手”意味着此事的解决可以推动中美之间朝着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孟晚舟事件的特殊性在于,其背后是华为,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因此,此事件不仅受到中国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群众也很重视。孟晚舟案件的解决为中美关系发展营造了积极氛围,改善了自拜登上台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消极氛围。
中美双方在接下来会有更多互动。除了经贸领域外,中美将持续在气候变化、伊核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和阿富汗问题上加强沟通。目前,拜登希望通过气候变化问题展现其领导力,因此他尤为重视与中国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也即将再次访华。现阶段,美国要求重返伊核协议,但是与伊朗方面的谈判并未完全结束。中国作为伊核协议的当事方之一,态度尤为重要。并且,中国与伊朗关系改善速度极快,因此美国对中国在此议题上有所期待。拜登自上台后期待与朝鲜对话,但是并未成功。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的作用是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因此美国也期待中国在此议题帮助美国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塔利班上台执政。美国希望针对阿富汗未来局势的发展、塔利班执政后的内政外交政策与中国进行对话协调。在双边层面,中美双方可以考虑解决一些遗留问题,比如重开关闭的休斯顿和成都总领馆。
风向 | 吴心伯:孟晚舟回国,并不代表中美之间重要争端得到解决
印太风云又起,中美走向“准冷战”?

 

凤凰网《风向》:您之前提到,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并未出现明显好转。拜登在前几日联合国大会演讲中强调,美国并不寻求新冷战。但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中美关系曾发出警告,称两国关系可能演变成“完全的功能失调”,有可能引发新的冷战。能否请您从此“中美是否为新冷战”角度剖析中美关系未来走向?
吴心伯:美方的表态只是一种外交语言,它常常言行不一,所以关键不是听美国说什么,而是要看美国做什么。
美国近几年对华战略竞争来看,我对于中美之间爆发某种形式冷战的可能性表示担忧。虽然中美之间大概率不会出现“美苏冷战”局面,但是现在中美之间是一种“半冷战”或“准冷战”的状态,即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冷战的痕迹和特征。第一,美国在军事上对中国施压,美国在南海、台海和中国周边,拉拢盟友,制定印太战略,加强对我国的军事防范、包围和施压,这是典型的冷战手段;第二,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强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将中美竞争意识形态化。比如,拜登强调美国与中国之间是民主与专制之间的竞争,这是典型的冷战语言;第三,美国在进行地缘政治领域的零和博弈。美国印太战略的实质是在此地区划定范围,拉拢澳大利亚、印度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共同对抗中国。
凤凰网《风向》:针对美国的印太战略,布林肯昨日宣布印太地区战略将于今年秋天出台。能否请您预测拜登政府的印太地区战略?这是否意味着中美在“安全之争”层面愈演愈烈?如果美方打出“台海牌”,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风向 | 吴心伯:孟晚舟回国,并不代表中美之间重要争端得到解决
布林肯
吴心伯:美国印太战略的大致框架目前已经比较清晰,即美国主导,向外延展几个圈。核心圈是AUKUS,即澳大利亚。虽然英国属于AUKUS,但是英国距离较远,鞭长莫及,因此印太战略的真正支点可能为澳大利亚。从军事角度看,第二个圈层加入了日本和印度,即美日印澳。第三个圈中,美国希望拉入韩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
印太战略的核心内容依旧围绕军事展开,即美国在军事方面牵制中国。美国尤其注重维持其海上优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采取行动进行所谓的牵制中国海上扩张。但是,美国印太战略中还有其它支柱。从经济角度看,美国可能会在数字经济领域有所行动。同时,美国与地区盟友合作,实现一些重要产业链,如芯片、新能源汽车电池、稀土资源和医疗产品等的“去中国化”。除此之外,美国还希望加强基础设施假设来对冲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
美国在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尤其是南海和台海方面,是一定的。中国在南海和台海问题上的反应与应对也是明晰的。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决顶住美国的压力,无论美国军舰和飞机以何种名义抵达南海,中国绝不可能后退,会坚决捍卫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权益。在台海问题上,中国愈发体现对台海安全局势的塑造和掌控能力,要弱化和削弱美国台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8414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27日 下午12:09
下一篇 2021年9月28日 上午1: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