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泥腿看客(ID:nituikanke)
苏联崩溃后,外界在总结苏联崩溃的原因时,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但大多数资料把内因说得很详细,也就是苏联内部出现的一些问题,却很少说外界因素,有的忽略过去。戈尔巴乔夫后来曾说,苏联崩溃有5个失误,但全部都是内部因素。所谓的外界因素就是西方国家如何瓦解苏联。虽然苏联在老布什当总统时解体,但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里根当总统时,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根据史料了解这段历史。
01 苏联战后重建让西方害怕
美国之所以强大,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自立国之时,独立战争并不激烈,此后南北战争重创也不大,此后一百多年里,美国再没有发生过战争,也没有被外敌入侵。即使二战爆发后,美国还不忘发战争财。二战时珍珠港事件就是九牛一毛,不值得一提。你说这样的美国能不强大?
冷战时期与美国争霸的苏联可没有这样的好运气,无论立国初期,还是苏联的综合实力,苏联比美国都逊一筹。特别是苏联还在二战中受到重创。虽然苏联最终战胜了德国希特勒,但战争给苏联经济造成严重损毁。据资料记载,二战中,苏联有两千多万人死于战争,有三万多家企业被毁,一千多座城镇损毁严重,苏联三分之一的资产化成灰。这样的一个国家,如何能在二战后与美国冷战争霸呢?
苏联战后重建犹如二战一样,也是举全国之力,让美国没想到的是,苏联重建很迅速,苏联迅速实现国力恢复。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全球第一颗人造卫星。后来又是第一个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当赫鲁晓夫把导弹支在美国家门口时,美国才清醒认识到,苏联已经强大到让他们无法想象的地步。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给杜鲁门发回电报,这个电报详细介绍了苏联战后重建情况,为杜鲁门遏制苏联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发表演讲,这篇演讲题目叫《和平砥柱》,丘吉尔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西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东西的铁幕已经降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的开场。丘吉尔呼吁西方国家,依靠美国,反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02 军备竞赛让美国找到方式
丘吉尔打响冷战第一枪后,在如何瓦解苏联上,美国其实走了很多弯路,但这些弯路其实也没白走,至少奠定了瓦解苏联的基础。
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都设法遏制苏联,只要苏联在政策有失误,美国就会利用这些错误,进一步攻击瓦解。据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施威尔写的一本《里根是怎样搞垮苏联的》一书中透露了里根对苏联瓦解用的招数。据他说,里根1981进入白宫后,就立即着手制定搞垮苏联的战略和具体对策。
在里根的这些对策中,其中军备竞赛是一个主要手段。其实军备竞赛早在里根前几任总统时就实施过,但后来美国发现这招没有导致苏联实力削弱,反而让苏联军事装备走在全球的前列。由于美国忙于越南战争,也无暇顾及苏联,因此苏联军事实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超过美国。
既然前期军备装备竞赛方式不好使,为什么里根还要再用?
其实里根分析苏联时,他认为必须用军备竞赛把苏联拖住,才能形成“催化剂”效应。美国前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曾在1989年写的《大失败》一书中写到:1970年,苏联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的一半。在这种差距下,依然展开军备竞赛。到了1980年,苏联7年的军费开支就达到了9810亿美元,比美国军费开支多了两千多亿美元。1983年3月,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举全国之力应对,从1986年到1990年,苏联军费增长了8%,是国民收入的两倍。据说这个比例是苏联GDP难以承受的比例。
苏联前外长别斯梅尔特内赫曾说,军备竞赛加速了苏联衰弱,苏联卡卢金将军称,美国搞的军备竞赛,就是苏联崩溃的“催化剂”。
03 用了最致命的一招
但光有军备竞赛还不够,美国看准了苏联在石油上获取了大量外汇,这是苏联在军备竞赛中没有受到多大影响的因素。因此必须打压油价,让苏联彻底衰弱。1981年3月26日,里根在其日记中写道,“苏联经济很糟糕,如果不对其信贷,那他们就得叫‘大叔’,否则就得饿死”。
1981年4月,美国中情局长凯西从中东到西欧各产油国走了一圈,以援助他们武器为由,让产油加大马力增加石油产量,只有产量增加了,油价才降低。正是因为油价太高,让苏联从国际石油市场上挣了大笔钱。
1986年,国际石油价值价格每桶从57.17美元降至7.9美元,油价下跌让苏联财政收入减少,造成了苏联经济困难,也造成了社会矛盾。苏联本来是粮食出口国,但从1973时成为进口国。连与美国军备竞赛的军工技术有一半从西方进口。这种现状,美国只要断了苏联的财源,苏联就会崩塌。
2011年8月17日,戈尔巴乔夫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列举了苏联解体的5个失误,其中就有军备竞赛。但戈尔巴乔夫却不知道里根在苏联解体用了多少力。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85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