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冯远征:演艺圈早晚会回归实力派 2021年9月30日 上午11:41 • 城市乡村 作者:侠客岛 本文转载自:侠客岛(ID:xiake_island) 【侠客岛按】 最近,演艺圈乱象引发社会热议,侠客岛也发了多篇文章批评。其实,在这些光怪陆离的乱象之外,还有一群人坚守“戏比天大”的信念,甘于寂寞,用心用情演好每一个角色。他们被观众称为“戏骨”。 最近,侠客岛专访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演员冯远征。他怎么看如今的演艺圈?一名合格的演员需要哪些修养?一起来看。 侠客岛:先问个小问题。您现在社会任职很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艺副院长……您最喜欢哪个称呼? 冯远征:最喜欢叫老师。老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不仅是说我教授你业务,更重要的是教做人。 我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首先就问,我们是做什么的?如果你要做明星,我就不跟你谈,你跟经纪人谈,因为明星需要曝光度,需要制造话题。如果做演员,首先你要专注的是业务,声、台、形、表,都要好好学。如果连最基本的都达不到,那你走出校园就是一个不合格产品。 侠客岛:您觉得年轻人从踏入北京人艺大门这一刻,直到成为一名合格演员,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冯远征:不一定,我们很多演员经过10年以上才能有角色,先得跑龙套。进了北京人艺就叫北京人艺的演员了,但是不是能够成为北京人艺舞台上需求的演员,可能还要经过一段时间。 侠客岛:您觉得北京人艺的表演风格是什么? 冯远征:我觉得这个没办法用语言描述,或者说没有定式。北京人艺的戏,特别是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像《茶馆》,还有我们马上要排的《玩家》,很接地气,你会发现演员在舞台上很生活,没有做作的表演、夸张的话剧腔。这是北京人艺一个特有的风格。 如果真要有定式,怎能出现濮存昕、吴刚、陈小艺、徐帆、宋丹丹?这些都是北京人艺的演员,都有自己的表演风格,但又都统一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 《玩家》排练现场 侠客岛:之前您说北京人艺是最不看重颜值的。 冯远征:对,所以说我幸亏落在人艺,如果人艺没要我,我估计可能早就不干演员了。 侠客岛:在您的理解里,话剧和影视剧有什么区别? 冯远征:话剧需要时间,需要你有耐心。电影有一点像话剧,但它在时间上没有像话剧那么长。电视剧更像快餐,它需要迅速做出来,迅速端上桌,迅速吃掉,管饱就可以,但回味可能没那么长。 话剧对演员的要求很高,不光要有演技,还要有更好的文化修养。要不断阅读,不断吸收,不断提升自己,这是非常难的事。 我一直举吴刚的例子。50多岁的时候,他因为在《人民的名义》里饰演达康书记大火,我就说他前30年都干什么了?演戏!踏踏实实演好每个角色。一个演员能沉得住气,这就是匠人精神。话剧演员要经得起寂寞,耐得住寂寞。 侠客岛:在您看来,一个演员应该有哪些自我修养? 冯远征:演员这个职业需要不断学习,需要不断打碎自己、重新塑造自己,因为你接到的角色都不一样。偶像呢,是看“我”就可以了,不用看别人,演什么都是“我”,都是你们喜欢的“我”。但我觉得演员是很多人见着你,第一反应是你饰演角色的名字。近10年还好,有人知道我叫冯远征了。再往前10年,基本上见着我的,第一反应都是安嘉和。当然,我也很幸运,电视剧中的一个角色能被人记住20年,这是一种幸福。 侠客岛:这几年演艺圈现象丛生。一些演员不是因为演戏好,而是因为名气大、有流量,或者干脆长得好看就有很多戏拍。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冯远征:我觉得很正常,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总会产生泡沫。但所有的事情都会有轮回,演艺圈也是,早晚还会回归实力派,因为人的审美在提升。中国有很多优秀的电影,比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中国电影,那个时候我们拍摄技术没有这么先进,但那时我们的审美、认知和做事情的态度,都处在一个很好的状态,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们。不像现在是金钱在支撑。 艺术是永恒的。回看很多老电影,你会觉得它是艺术品,今天再看,还会觉得很震撼,很喜欢。原因是什么?背后有一种精神。 我拍的第一部电影是《青春祭》,在云南待了7个月,就为拍一部90多分钟的电影。而现在30天、20天就能拍一部电影,质量何在? 《青春祭》(图源:央视) 侠客岛:可是现在演艺圈就喜欢捧小鲜肉、颜值高的演员,这是不是一种逆淘汰,把那些有实力但没多少名气的演员生存机会给挤掉了? 冯远征:肯定会挤掉一部分,但这不会长久。 说实话,我特别不喜欢什么小鲜肉、老腊肉这种称谓,这其实是讽刺。小鲜花还好听点,什么老腊肉,我觉得是进副食店了。我只有在讽刺自己的时候,说我是老腊肉。但我非常不喜欢这个称谓,它贬低了演员这个职业。 之前很多记者问我,你每年拿出那么多时间在北京人艺演戏,耽误了多少挣钱机会?我说北京人艺的这个舞台、排练厅不是随随便便谁都可以进来的。《茶馆》聚集了濮存昕、杨立新、吴刚、何冰、梁冠华、我、龚丽君、宋丹丹这些演员,如果一个公司制作话剧,怎么能请这些演员凑一起?只有北京人艺可以,因为他们是北京人艺的演员。这么多的好演员在一起演戏,是多么幸福的事,这不是钱能衡量的,是无价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流量也好、颜值也好,走到今天你会发现,回归了。前些年一个演员给我打电话说:怎么办?哥,这都鲜肉了。那段时间有半年多他没接到一部戏。我说你之前挣的钱够你生活两三年吗?他说够了。我说那你等着,你这些钱还没花完,戏就会来了。后来他又开始接戏,给我打电话。我说怎么样?现在是不是不用慌了?他说对,好像又回来了。所以,演员就得靠实力。吴刚现在也算流量了吧?但他是有能力的流量、有演技的流量。 侠客岛:吴老师最火的时候,我们还请他上侠客岛微博做过直播。 冯远征:所以说,只要你有实力,不用担心市场变化,早晚还是你的。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侠客岛:您之前说过做艺先做德、做戏先做人。老一代演员传帮带过程中,在艺德方面有哪些具体传授吗? 冯远征:具体的传授就是所作所为,包括我的班主任林连昆老师。 上学的时候,第二天要交观察生活练习,我们给忘了。我就跟同学俩人编了一个小品,演得特别好。老师点评说,冯远征你挺好。我俩特别得意,觉得把老师都骗了。但老师紧接着问:编的?我俩当时就傻了,只能说是编的。老师说:“编的是不错,但这不是观察生活。今天这个小品不算,明天上课前,你俩先交两个观察生活练习。”于是,我俩下了课就奔北京站观察生活。第二天一上课,各交一个观察生活练习,算是过了关。从那以后,我就觉得再也不能在演戏上骗人,不能弄虚作假。 德艺双馨,为什么德在前、艺在后?首先要做人。老艺术家说做艺先做人,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听起来简单,做到挺难的。外面有诱惑,特别是市场好的时候,很多戏等着你。但是怎样做到把持住自己?需要有定力。 侠客岛:以您自己为例,一天的练功日程大概是怎样的? 冯远征:现在有时候感觉是在吃老底子了,但我也要练。如果早上起来没时间,我会晚上回到家简单锻炼一下身体,做深蹲、平板支撑、倒立,保持体型。像深蹲,60-80个分组做,平板支撑就3分钟这样,倒立也是,十几秒一次,做6个左右。 碰到排练,我会每天留足排练时间。晚上回家,如果是很熟悉的戏,就脑子过一遍。如果新戏需要背台词,我就每天背台词。前年演《杜甫》,我又是导演,又是主演,没时间背台词。剧本又是半文言,所以回家后,基本是凌晨1:00以后才开始做自己的工作。有时我爱人两三点起来,还看到我在卫生间背台词。 采访现场 侠客岛:您说过能不能塑造一个有生命力的角色,特别考验一个演员的功力。现在不少演员没有生活,没有思想高度,塑造的角色没生命力。您觉得该怎样改变这种现象? 冯远征:最重要的是学校培养环节。北京人艺每年招新,最头疼的是招不上人,有两年我们剧院就一个演员都没招。有些应届毕业生,说通俗点,就是拿着毕业证的不合格产品。基本功不练,台词不行,唱歌跑调,这还是著名艺术院校来的考生。 还有引导的问题。一些学生上学后不读书,经纪公司一签,就要出去拍戏。老师说孩子你得学习。他说我不想学,出了名再说。你不要毕业证了吗?他说我不要,无所谓。这个问题很严重。 最后就是扩招,艺术院校是培养演艺精英的地方。一年表演系招八九十人学表演,这是很恐怖的事。过去我们是5个老师带15个学生,那是什么感觉?现在1个老师带20多个学生,声乐课光唱一遍都唱不完,可不就唱几分钟完事。 侠客岛:粗制滥造。 冯远征:底子打得不好,或者说没底子。我在北京人艺当学员的时候,每天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形体,一个小时声乐,练声、开嗓、念台词,足足两年,但这个必须练。什么叫晨功?晨功就是基本功。此外,就是文化。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这个一点没错。你没有读够那些书,没有读懂那些剧本,就走不到今天。 采访/无忌、点苍 整理/山秋 拍摄/胡杨、安先 视频制作/安先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85524.html Like (1) 0 0 Generate poster 飘了飘了!战斗机论“堆”算?如今,我们也有了“凡尔赛”的实力 Previous 2021年9月30日 上午11:18 如果李子柒就此“消失”,我们最大的损失在海外 Next 2021年9月30日 下午12:00 相关推荐 还剩最后一张“王牌” 2021年10月17日 玲娜贝儿“翻车”,饭圈化运营埋下祸根 | 新京报快评 2021年12月10日 连花清瘟不是它们的目标,中医药才是:这是场必须要胜利的舆论战 2022年4月27日 疫情下物流堵点调查|视点深度 2022年4月18日 黑云压城城不摧 2022年1月16日 中国雷霆出手,多名美国、日本间谍落网!隐藏极深! 2023年3月28日 功夫在诗外:谈华为Mate 60的意义 2023年9月8日 沉迷攒钱的年轻人,怎么过双11? 2023年11月11日 发表回复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