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東湄智匯庫(ID:DMZK2016)
美国“康涅狄格”号海狼级核潜艇
昨天,美国军方勉为其难的公布:10月2日,美国海狼级核动力潜艇“康涅狄格”号(USS Connecticut)在南海国际水域撞到水下不明物体,造成15名人员受伤,如瘀伤和撕裂伤等,其中两人的伤势被认定为“中度”。潜艇轻微受损,开回关岛基地修理。
一石激起千层浪。
五角大楼两名官员表示,目前还不清楚撞到的是什么,可能是沉船、集装箱或者其他未知物体。
然而,最大可能却是,美军与自己投放的水下无人潜器相碰了。要知道,过去这些年,美军在南海投放了很多的水下无人潜器来探测南海水文特征和我军潜艇行动。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今天的美国,就是自食其果。
近几年,中国南海渔民频频捞到美国的间谍器材
其次,这是一艘号称美国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之一。
“康涅狄格”号是美军现役三艘海狼级潜艇中的一艘,属于美海军现有战斗力最强和灵敏度最高的攻击潜艇之一。号称具有强大的水下机动能力和大潜深性,最大水下航速可高达35节左右,水下噪音仅为95分贝左右,远超其他国家现役核潜艇。
那么,既然这么先进,这艘完美的核潜艇,是怎么撞上“不明物体”的?是美国“技术神话”的又一次幻灭?
对于澳大利亚而言,也是“吓得不轻”。因为刚刚和美国签下了数百亿“核潜艇”军事大单。美国的“核潜艇”是否真的“货真价实”?
其三,“康涅狄格”号是针对中国而来的。
根据美军公开资料显示,“康涅狄格”号在今年五月从美国华盛顿州的基地出发到西太平洋执行任务,七月底停靠日本。八月,美军曾联同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多国部队,在印太地区举行大规模海陆空军事演习。
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康涅狄格”号核潜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针对中国的行动。
其四是,美军发言人声称,潜艇在碰上不明水下物体后发生激烈颠簸,但核动力装置目前没有受到影响。
这是是真是假?我们要向美国提出严重质疑和抗议:
是否发生了核泄漏?是否发生了海洋污染?请美军允许联合国派遣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美帝、英帝、澳帝“盎格鲁-撒克逊”血亲轴心国抱团成立AUKUS核潜艇集团加大了人类海洋核扩散、核泄漏的危机,是全人类的祸害与灾难。
今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了,这次核潜艇事故发生在10月2号,已经过了1个礼拜,美国故意拖延和隐瞒事故详情?为什么不敢详细澄清事故有关情况?包括事故发生具体地点、美方航行意图、事故详情、到底碰撞了什么、是否造成核泄漏、是否破坏了当地海洋环境等。
赵立坚补充说:
“对于这次事故我还想强调三点。”
“第一,长期以来美方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在南海兴风作浪,这是此次事故的根源,对地区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和重大风险。”
“第二,美方此次故意拖延和隐瞒事故详情,缺乏透明度,不负责任。中国及南海周边国家不得不质疑事件真相和美方意图。”
“第三,美国和英国最近决定与澳大利亚这一无核武器国家开展核潜艇合作,肆无忌惮地向亚太地区扩散核潜艇,此举将制造核扩散风险,诱发军备竞赛,破坏东南亚无核区建设,发生核事故的概率也会大幅上升。美方应摒弃陈旧的冷战零和思维和狭隘的地缘政治观念,停止这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错误做法。”
历史上,美国已经发生过多起严重的核潜艇事故了。只不过,一直在隐瞒、拖延、洗白、无视。最后却在人类共同的海洋家园中,留下不可估量的灾难危机。
上个世纪60年代,美海军的得意之作——“长尾鲨”号核潜艇问世,不仅体现了美海军的强大战斗力,还对苏联形成威慑,该核潜艇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反潜导弹。
1963年4月10日,“长尾鲨”号核潜艇发生事故,在做深潜试验时,遇到海中断崖,整艘核潜艇掉到2600米的深渊,士兵们还没反应过来,核潜艇就被水压压成了6截。从此沉没海洋。核潜艇上搭载的22枚核弹头神秘消失,129名士兵已经全部丧生。
这是美国“技术神话”的第一次幻灭!问题最严重的是,迄今为止,这22枚沉没海底的核弹头,迄今还没打捞上来,是“哑弹”?还是“不定时炸弹”?什么时候会引爆?这些都是美国给全人类制造的灾难和危机!
据美国海军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潜艇发生的主要碰撞触礁等事故,发现在共22起事故中。
2001年2月,美海军“格林维尔”号核潜艇突然高速上浮,将一艘日本渔业实习船碰翻沉没,9人高中生丧生大海。
2005年1月8日凌晨2时43分,美海军“旧金山”号攻击型核潜艇以33节高航速与一座海底火山发生碰撞、触礁事故。事故导致1名艇员死亡,115名艇员不同程度受伤,其中23人伤势较重。
今天,美国的“技术神话”一再幻灭。然而,“康涅狄格”号事故,不是起点,更不会是终点。号称“平等、博爱、慈怀”的美国,应该出来“走几步”,应该出来认真的回应中国外交部的质问,应该出来认真的回应全世界人民的质问,更应该出来认真的接受国际社会和组织的联合事故调查。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8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