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到底有多重要?写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

作者:dangrenbei

本文转载自:党人碑的熟人茶馆

「不忘初心」到底有多重要?写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

油画《武昌起义》

今天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

1911年10月10日,傍晚六点零五分,驻防武昌武胜门外塘角的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辎重十一营士兵、革命党人罗全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

辛亥起义之火,迅速从武昌燃向全国,掀起了全国革命风暴,腐朽卖国的清王朝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可是我们很快就看到,曾经的革命党就蜕变了,革命党人的初心使命,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被自诩为是他的所谓“学生”和“忠实信徒”,一批批的,不断地背叛和践踏,国民党最终在蒋介石之流的手中,成为又一个腐朽卖国的“清王朝”。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以换得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残酷剥削和镇压广大人民,实行封建法西斯统治。

从这个角度而言,国民党由革命党变为反动派,是一种病,我们可以称之为“国民党病”。

「不忘初心」到底有多重要?写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廖仲恺(左起)、蒋介石、孙中山和宋庆龄

“国民党病”的总根子是脱离直至背叛人民,表现形式主要是丧失信仰,腐化堕落。什么钱都敢贪污,甚至连军饷——这样保命、要命的,都不放过,要上下其手。

对此,蒋介石本人也不讳言:“军官普遍贪污,虚报兵员和偷吃空饷。”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吃空饷呢?

一位1949年4月,在渡江战役中,于江阴要塞起义的国民党老兵邵德元回忆说:

“那时局势很乱,国民党常常下乡抽壮丁。为了逃避,我就和村上的一些年青人到要塞司令部黄山炮台吃空饷。所谓吃空饷就是国民党军官为了骗上面的军饷,让附近的青年农民到部队挂一个名,发一身军服。上面要来检查时就穿上军服到部队排个队,点个名,一年也就点一、二次名,没有饭吃,也不发一个铜板,只有一个待遇,那就是可以免拉壮丁。”

算起来,这已经是邵德元第三次从军了,从汪伪的和平建国军,到戴笠的忠义救国军,再到江阴要塞司令部通讯连,国民党军吃空饷的老配方,始终保持。

「不忘初心」到底有多重要?写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

江阴要塞起义骨干

有朋友纳闷,都什么时候了,这可是解放前夕,解放军打完淮海,马上就要饮马长江,江阴要塞是南京的江上门户,蒋记国民政府的倾覆,已经是倒计时了,怎么国民党还这么没心没肺?

其实甭说这时候了,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照样吃空饷是普遍现象。

张自忠将军的随从副官郅广生有段回忆,说抗战是艰苦岁月,低级军官和士兵生活非常艰苦,就有不少人找张借钱,“张将军必慷慨解囊,予以资助。”

郅副官得到过五百现洋的资助,一位老资格的副官周宝恒父亲去世,也得到了五万现洋的丧葬补贴。还有一位连长丢了二百现洋,气得大哭,张自忠听说后就给补上,说这点丢了不值得哭!

问题来了,张自忠的钱从哪儿来的?

说到这个问题,我要先讲一个“国难饷”的概念。按照国民政府军委会军政部的规定,抗战期间给各级官兵只发“国难饷”,即将官、校官、尉官的薪饷,分别打对折、六折、七八折不等,士兵饷金酌减,行政办公费减半。

「不忘初心」到底有多重要?写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

抗战时期的张自忠(左)与冯治安

可即便是这样打折扣的军饷,也不能及时发放,比如傅作义的部队晚半年领饷是家常便饭,尽管陈诚部长要求严格“按月发清,决不拖欠。”

制度归制度,执行还得靠人,所以克己甚严的陈诚一步步妥协,后来连吃空饷也默认了,但他规定了吃空饷的底线:连长为2名,营长为3到4名,团长为8到10名,旅长则不准超过8名。

结果陈诚嫡系的“土木系”部队的18军11师就带头超越了这条底线,在32团2营担任基层军官的中央官校17期生林品濂回忆说:

“按规定一个连的编制有120人,但实际上缺额严重,一般只有90多人,通常不会超过100人。因为大家都缺额,所以吃点空饷是公开的秘密。

1943年,河南省政府委员兼保安处长罗震,调任河南省训练团教育长。办理交接时,发现保安处还有几千斤军粮的节余,有人建议老规矩,大家分了!说白了罗处长吃大头,大家喝点汤,但罗坚决反对,说不能占公家便宜。但是可以抽出几包,赈济灾民,剩下的全都上缴。

「不忘初心」到底有多重要?写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

抗战时期的陈诚

有人就骂罗震是“圣人蛋”,这是河南土语,意思是装清高,显能耐,哗众取宠。

办理交接时,大家分肥是国军的传统节目,不这么干的,往往被视为怪物(圣人蛋)。除了罗震,还有黄维,升任或转任时,绝不带走公积金,都要交给下一任,以便部队正常运转。

这也是“土木系”的传统,陈诚当年调离二十一师,曾将二十一师的公积金,湘鄂赣全库券十七万元和现金三万五千元交与继任的陈继承。宋瑞珂战败羊山集(今属山东金乡),于1947年7月被俘后,进了我华东军区高级解放军官训练团,见到了六十六军的军需处长马鸿浩,后者还特意告诉宋瑞珂:

“你被俘后,节余经费二十亿法币,巳全部移交给下任了。”

您千万不要以为陈诚就干净了,毕竟在国民党军队的体系里,他也需要用钱来打点关系,对上对下,都需要用钱来摆平。陈诚有个浙江青田籍老乡,又是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的同学赵克垚,开过钱庄,专门负责“土木系”的内部总账本(又称“小账本”),掌握全军的公积金,以供陈诚私用及作政治上活动之用。1944年陈诚接何应钦任军政部长,提拔赵克垚为军需署长兼军政部供应局长。

「不忘初心」到底有多重要?写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

后半生热衷研究“永动机”的黄维(左三)

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是极其腐败的,即便中央军内部,很多事情也需要有活动费用来弥补一下,这怎么办?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粗暴有效的办法就是吃空饷!

同样是吃空饷,国民党军将领也是有人格高下的:有的货就是肥了自己,吃独食;有的却是吃肉喝汤,大家来;还有的像黄维这样有道德洁癖的,就是吃空饷为大家,不然当兵的吃不饱,怎么打仗?

1939年,五十四军原军长陈烈得病突然去世,黄维继任军长。

一上任,黄维就发现部队给养困难。士兵主食虽规定每天大米二十四两(旧秤一斤合十六两),但由于兵站供应的军粮发霉掺沙,严重缺斤短两,加之物价高涨,士兵们每月六元钱的菜金,根本买不到什么东西,因此吃不饱,导致军心涣散

看着当兵的,死走逃亡吗?黄维觉得这么下去影响战斗力,肯定不行,便私自决定每个人增发口粮二两,并几次向军政部长何应钦报告请求解决。甚至还把质量低劣的军粮,用小口袋包装样品,呈送军政部。

「不忘初心」到底有多重要?写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

抗战时期的何应钦

军政部的老爷们,能不清楚里面的问题,还用你杵到脸上来?

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林立,即便是嫡系中,也不例外,何应钦、陈诚同为蒋介石的重要军事助手,却面和心不和,前者当了十几年的军政部长,陈诚如今志在必得,所以何应钦感觉黄维此时蹦出来,几次三番折腾军粮问题,分明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于是,何应钦想杀鸡吓猴,以处置黄维来压服各部队闹事,便命军需署派员去五十四军检查帐目。黄维也是个真书呆子,没有按常规向检查大员行贿,反而板起面孔说:

“如果你们查出我有贪污中饱私囊之处请指出,据实报告军政部,将我法办!”

钦差大臣们什么好处都没拿到,虽然也没查出问题,可回去自然不会说黄维的好话,而且黄维还连电何应钦,要求辞职,语多愤激。

「不忘初心」到底有多重要?写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

1945年9月3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换言之,你查出我贪污了吗?我都等不及了,快点查出来,搞我啊!

何应钦绰号“何婆婆”,公认还是为人比较厚道、随和的,尽管黄维如此咄咄逼人,还是想缓和一些的,遂亲自到昆明检查工作。可黄维却“不识抬举”,当面大吵大闹,气得何应钦写了一份文件,当面呈报蒋介石,说:

“黄维破坏军需,独立公积金不报不缴,请予撤职查办!’’

老蒋也不调查,更不分青红皂白,一纸电令,撤了黄维的军长之职,调为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等于变相撤职。

你说黄维冤不冤,我分明是刚刚因为离职师长,调任军长,把四十三万公积金全额交给继任师长的,你却说我贪污公积金?

说到这里,脑子最活络,也最有道德的,就得说是王耀武了。吃空饷用来搞军办企业,贴补基层官兵,来充数的“工具人”也不让人家白跑一趟,一条白毛巾,一双新布鞋,总是要给的,当然自己手头也方便了,联络感情也漂亮。

「不忘初心」到底有多重要?写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
蒋介石(左)与王耀武(右)

军统的沈醉,在功德林里的回忆录不都说,被俘之前,在蒋军里开军政会议,一到会,别人最多发发烟卷,只有王耀武出手阔绰,四处送派克金笔。有人一同开几次会,都能拿到好几根。

想来张自忠为了部队,也是要吃空饷的,毕竟他们是杂牌军,在平津兼市长的时候,还能积累些,此后坐吃山空,蒋家又不疼不爱,不另外想辙,怎么办?

您说这样的国民党,该不该完蛋呢?

连蒋介石自己都说:

“古今中外, 任何革命党都没有我们今天这样颓唐和腐败, 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 早就应该被消灭、被淘汰了!”

「不忘初心」到底有多重要?写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

天安门广场上的孙中山先生巨幅画像

所以回看辛亥革命110周年,我们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当以国民党为鉴,时刻警惕“国民党病”,要知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87952.html

Like (0)
Previous 2021年10月12日 上午10:28
Next 2021年10月12日 上午10:3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